仰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据说来过这里的人,都变得更加善良且爱笑
TUhjnbcbe - 2023/4/8 21:29:00
03:24

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柚木桥,每当夕阳西下,桥上行走的人就会被锐化成一张张浪漫的剪影;

这里有可以目睹千僧同时进餐盛况的僧院,群僧鱼贯而来,目光低垂,头看向前方地面,目不斜视,谨慎而行;

这里有小锤敲打声此起彼伏的工匠之城,制作金箔的汉子挥汗如雨,用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金箔装饰佛像、敬塑金身;

这里有让灵*得到升华的万佛之城,两千余座历经时光洗礼依旧屹立的佛塔,在日升月落间演绎着成住坏空的轮回;

这里有最虔诚的信徒,出生、成长、婚嫁、死亡,人生每个重要阶段都闪烁着信仰的光芒,共同守护着一种传统的价值观;

······

这就是《睦邻·缅甸》第二集《天赐国度》为我们缓缓展开的一幅缅甸风情画卷:在这片充满信仰的土地上,超凡出世与烦尘市井在缅甸人的生活中彼此交融、相依相生、苦乐随行。

人文视角,带你漫步缅甸时光隧道

镜头一开始就对准了缅甸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作为缅甸境内最长的河流,它将缅甸分为东西两块。就像恒河之于印度一样,伊洛瓦底江既是缅甸重要的运输干线,也是国家的精神象征。

在英国人来此建立起第一条铁路和现代公路之前,伊江肩负起缅甸大部分的交通需求,直至今日,江面上船只往来依旧繁忙。然而伊江不只是一条充满历史荣光的水上高速公路,它还是一条神圣之河:沿岸佛塔僧院林立,航行途中透过树梢,可以看到贴了金箔的塔尖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与第一集《生生不息》聚焦缅甸第一大城市仰光不同,第二集《天赐国度》的视角更多地停留在了缅甸故都,如今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这座城市有种模糊的混搭气质:震慑心灵的乌本桥日出日落,浩浩荡荡的马哈岗大勇僧院千僧进餐,以及散落在城郊惊艳的佛塔遗址,铸成了曼德勒多面的性格和魅力。曾经辉煌而今落败的故都,与曼德勒城市里的尘土飞扬和车水马龙形成了鲜明对比,或许这才是曼德勒本来的样子。

抛开深远的立意不谈,仅从视觉效果上看,《天赐国度》都绝对值得安利,多角度、多镜头将曼德勒的绝美风景尽收眼底,随意截图都是超高清无水印的唯美壁纸。

片头对于乌本桥的镜头刻画隔着屏幕就让人心向往之:横跨东塔曼湖的乌本桥经历年风雨,仍岿然不倒。行走其上,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味道。每一步下去,伴随着咯吱的细碎声响,似乎可以感觉到桥板的轻轻摇动,这藏匿了多年的悠悠时光,如同沧桑的缅甸历史般久远,任岁月荏苒,犹未老去。

更值得称道的是,在对“人”的观察方面,《天赐国度》同样做的丝丝入扣,温暖走心:蒲甘班德固塔的守塔人杜素托一家,他们没有渊博的学识,甚至对自己看守的佛塔也知之甚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这方天地的整洁肃穆。其中有个镜头:在班德固塔修缮期间,不善言辞的杜素托每天都会为修塔工人煮一壶茶,然后安静地坐在一旁,与佛塔相对无言。人有生老病死,佛法亦有成住坏空,唯有信仰的光辉可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人生大抵就是学习、成长、接纳、放下

缅甸的男人一生中至少要出家一次。年少时,由父母送去佛学院出家,时间长则几月,短则数天。父母希望孩子可以在寺院里学习礼仪规矩、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激发内心潜藏的智慧——剃发不仅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仪式,宣告着去掉傲慢之心,放下一切牵挂,一心一意修行。

经过了短期出家学法,如果孩子认可出家的生活方式,愿意终身学习、承担弘法,就可以选择正式长期出家。对贫寒之家的幼童,僧侣院则是一条解决生计并学习知识的途径。

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缅甸僧伽仍然沿袭朴素的原始佛教制度,挨家挨户托钵乞食,恪守“不非时食”——即过午不食等佛教戒律。《天赐国度》中就再现了这一场景:清晨微光中,马哈岗大勇僧院里的一群稚气未脱的小和尚列队出门化缘,在上午10点前返回寺庙,之后千名僧人在10点准时排队进入斋堂就餐,场面蔚为壮观。

相信看过片子的朋友都会对翁妙这个爱笑的小和尚印象深刻,来自缅北乡村、从小就和父母失散的他被辗转送到瓦索寺——一所专门收养孤儿的寺院,看着众多和翁妙有着雷同身世的小和尚们在一方净土中尽情嬉戏玩耍的场面,无声无息见就触动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那部分。也让笔者想起了与缅甸山水相连的德宏州下辖的盈江县乐源寺,同样以收养抚育孤儿而为世人称颂。虽然一南一北、分属两国,但慈悲济世的佛心并无二致。

笃信佛教的缅甸人三餐饱足之后,没有太大的积攒财物的野心,捐钱捐物供奉僧侣院非常慷慨,视布施为生活必需品。过生日做布施,为父母或远方亲人祝福也会做布施。所以才有了曼德勒匠人捶打黄金、制作金箔的镜头,一克黄金历经数小时的反复捶打、加工,最终制成片金箔,这是最受缅甸人欢迎的礼佛佳品。

理解你所不能理解的是学习,接受你所不能接受的是成长,承认你所不能承认的是接纳,忘记你所不能忘记的是放下。人生就是不断去学习,有成长,懂接纳,会放下。显然,智慧的缅甸人在寺院中找到了人生最本真的状态——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在生活的细节中安守,为自己的心灵找到恰当的位置。

传统与现代,相互碰撞又和谐共生

作为世界上最好的红宝石、蓝宝石和翡翠产地,玉石贸易是缅甸的支柱产业,也是观察“新旧”缅甸的一个绝佳窗口。

镜头的一边,祖籍大理、出生在曼德勒、已经做了40年玉石生意的舒先生依旧遵循着传统,面对着“一刀穷、一刀富”的*石诱惑,时刻告诫自己要克制心中的贪念;而镜头的另一边,数百台乃至跟多的手机直播成为了曼德勒玉石市场一道新的风景,年轻的玉石商人不再坐等客户上门,通过小小的屏幕,几万甚至十几万的生意就成交了。缅甸人千百年来淡淡的佛系生活,终究逃不出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巨大影响。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没有是绝对一成不变的,关键在于我们身处其中如何自处。在缅甸人看来,答案并不是二选一。如今缅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手机社交软件的拥趸,与父辈相比,他(她)们的爱情变得有些“另类”,但这并不妨碍青年男女们在水灯节那天,长途跋涉来到海边小镇斋托,为的是在吉谛瑜佛塔下点灯祈福,祈愿彼此可以“心如磐石、情比金坚”,之后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会在三个月内结婚。

在片子末尾,博凯和珊珊肯夫妇为三个女儿举办的盛大甚至“奢华”的出家仪式,则从另一角度彰显了缅甸人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当你目睹由13头大象、80匹马、60辆牛车以及全套仪仗、乐队和歌舞表演队组成的队伍在仰曼公路上绵延时,当你看到色彩鲜艳、珠光闪烁的传统仪式与现代化的楼房、公路并行不悖时,你会感受到一种久远的记忆被复活,那是缅甸人对于传统的守望。

《天赐国度》用短短三十分钟的时间,带领我们完成了一次缅甸的轻旅行,最让人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地人与世无争的微笑,和那些宛如静止的美妙时光。真心祝愿这个良善谦和的国家早日走上富强发展之路。

编辑:周妍

责编:赵小强

1
查看完整版本: 据说来过这里的人,都变得更加善良且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