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抗战生命线24道拐,我来看你当年的样子
TUhjnbcbe - 2023/4/2 8:06:00

二战遗址/03/07贵州晴隆县

24道拐是滇缅公路上最为典型的地段,因为滇缅公路在中国抗战史上的特殊地位,24道拐自然成了世人心中不能忘记的丰碑。

从地图上看,24道拐就在黔西南晴隆县城附近,我们的车到达晴隆县城,才发现晴隆县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城距离24道拐还有3公里山路。城门外,通往24道拐的景区区间车排在一起,一色的战时绿色吉普车模样,国民*府的“青天白日”国徽印在车体上。检票进口上方“贵州晴隆24道拐景区欢迎您”几个大字。

本文作者拍摄

乘车盘旋上山,初春的冷风呼啸而过,拉下吉普车的帆布,也无济于事。远远地看见山顶上有一枚日军炸弹模型立在空中。我们停车的位置,已经能居高临下地看见对面山体上盘旋而下的24道拐曲线,在数百米的垂直高度上反复规则的折叠。这条道路的出入口还有几经曲折的进出公路,细若发丝,连接千里之外的缅甸仰光和中国重庆。

第一印象:我所看见的所有盘山公路都没有24道拐壮观。在临时观测点已经能看清楚这条道路的全貌,美军当年的军营和加油站清晰可见,白墙红瓦,已经整修一新,现在叫“史迪威小镇”。史迪威是当年与中国军队共同作战的美军最高将领。

我们继续向山顶行走,山上是正在建设的综合性观景台,入口高高的台阶上有一座雕像,是美军士兵与当地老汉对接点烟的形象。

本文作者拍摄

山腰有“让世界惦记24道拐!”大幅标语牌。怎么就觉得这几个字写得那么恰当呢。是的,人们不会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会忘记中国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中国所有沿海城市港口都被日军占领的情况下,中国仅剩下重庆这一座最后的城池,日军还在日日逼近,迫使国民*府投降,中国面临亡国灭种。

如果中国被日本全面占领,日本就会腾出手来全力打击美国,因为这个原因,美国也全力援助中国抗击日本。

本文作者拍摄

重庆,中国最后的城池,滇缅公路公里运输线,汽车隆隆,响彻云霄。美国人也是通过24道拐的照片,了解了滇缅公路,了解了中国艰难的抗战。缅甸仰光--云南瑞丽--楚雄--昆明--贵州晴隆----贵阳--重庆,成了美国援华物资的生命线。中国抗战军队的装备有一半是通过滇缅公路运进来的。

滇缅公路是在抗日战争最危急的时刻修筑的,云南省组织了包括10岁儿童在内的20万民众,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用双手在崇山峻岭中昼夜开凿千里生命线。经过的桥梁就有多座。日军架次的飞机轰炸,无数次的修复。数千辆运输车昼夜轰鸣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开车的司机大多是南洋归国华侨,有上千名司机死在这条公路上。在4年多的时间里,有人为修建这条道路而牺牲,其中还包括名美国人。

本文作者拍摄

战后回国的美国军人,回忆起云南妇女儿童参加修路的壮烈景象,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他说滇缅公路是世界战争史上最悲壮的公路。

我们看见的24道拐,是滇缅公路的一个局部。在抗战时期的黑暗中,是这条公路点燃人们心中的希望之火。我们遥远地赶来,不是来看风景的,虽然它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公路”。我们是来追忆中国抗战史,是来悼念那些在国家危亡时刻,为这条公路付出生命的人。

本文作者拍摄

可惜啊,这条公路支持中国抗战只有3年半的时间,它的起点缅甸仰光就被日军攻陷,停止了运输,大批没有运出的军用物资也被日军截获。当日军企图沿着滇缅公路进攻昆明时,中国军队才不得已炸断了滇缅公路上的怒江大桥。也是为此,中美被迫开辟空中“驼峰航线”,美国利用飞机为中国空运战略物资,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驼峰航线”因为要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天气条件极为恶劣,美军运输机先后坠毁架,飞机残骸连绵多公里,牺牲名飞行员,中国自己的飞机很少,也坠毁48架。(50多年以后,美国还来人在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寻找美军坠毁飞行员的遗骸。)

本文作者拍摄

滇缅公路中断期间,中国为夺取滇缅公路誓死一战,在盟军的支援下,10万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在滇缅公路地区对日作战,遭受重大牺牲,其中为夺回滇缅公路上的“松山”要塞,就有2万中国年轻军人战死。进过数年残酷作战,才又夺回了滇缅公路的控制权。坚守滇缅公路贵州24道拐的美军,直到日本宣布投降才撤回美国。

贵州24道拐,是滇缅公路末端,又是滇缅公路进入贵阳的咽喉,当年的美国记者才爬上没有道路的高山,也就是我们现在站立的位置,拍摄了那幅公布于全世界的24道拐照片,极大地鼓舞了美国人民支援中国抗战的决心。

本文作者拍摄

年中央电视台播出7集抗战纪录片《滇缅公路》,以大量史实全面介绍滇缅公路的始末。年,央视播出的32集电视连续剧《24道拐》,反映了当年抗战生命线24道拐的惊险斗争。

当年在日军多架次的飞机轰炸中,有0多名华侨司机死在滇缅公路上,他们的墓地就在昆明市郊,多少年来一直都有人扫墓,祭扫的人是著名爱国华人李嘉诚的儿子,孙子。前两年李嘉诚的孙子来扫墓时对媒体说,当年是爷爷李嘉诚号召华侨青年归国抗战的,他一直觉得对这牺牲0多名青年负有责任,嘱托我们要世世代代为他们扫墓。

本文作者拍摄

历史的云烟已经过去70年了,我们看见24道拐公路上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向人们诉说那个年代的悲壮。不知道那个第一次拍摄24道拐的美国记者是已经死了还是活着。

我们用相机记录下这条道路的全貌,那少有的曲线正是中华民族艰难复兴的道路。但愿中国富强起来,不再受外敌欺辱,但愿世界和平,再也没有战争。

敬礼!中国抗战史上最悲壮的公路,24道拐!

-

诗与远方,每日更新,请您“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战生命线24道拐,我来看你当年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