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当苦难成为震撼你的力量
TUhjnbcbe - 2022/5/28 14:16:00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223398.html
当苦难成为震撼你的力量韦提希:记佛陀的女儿蒂帕嬷

人类的构造似乎就是为了承担苦难而来,许多人的一生总是与痛苦相伴,但我们的麻木和对痛苦的适应能力让我们无法察觉真正的苦是什么,你以为财富,学历,让人敬仰的工作背景,权力等等,可以使人不遭受苦难吗?

我是在YouTube上面看到这本书的,当时在赶毕业论文所以就边听书边写,用了4个小时把这本书听完之后意犹未尽,立刻在亚马逊下单。

?

Dipama,从孟加拉语翻译过来叫做光明之母,因为她是光明(女儿)的母亲,但她对得起这个名字,她的存在照亮了无数人的生命。

Dipama12岁的时候就被安排嫁给了一位25岁的男人,过着所有第三世界女性的生活,成年后所孕育的第1个孩子夭折,之后也连续流产了几次,好在有一个善解人意的丈夫,从未强迫她做过任何事,在成功的诞下一名女婴后,以为能够过上正常生活时,老公却突然暴毙,留下母女二人相依为命。

几乎所有对女人可怕的事都发生在她身上了,她对苦难的体验是如此真切,当Dipama来到缅甸学习南传佛教的禅法时,也有几次因为没有吃饭而体力不支的经历,但是她从来不让人生中所发生的一切阻碍她去禅修,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南传佛教现代第1位举世闻名的女阿罗汉。

这本书有一种很悲苦的情调,当我看到她的照片,甚至触摸到书本的外壳时,可以感受到六道沧桑所带来的平静,Dipama似乎在告诉我,人生总是这样,这就是无常。苦难是一种很珍贵的体验,因为通过苦难人会升起解脱的心,而当一个人想要解脱时,她必须学会善良。

?

这并不是说你应该去积极的寻找苦难来折磨自己,而是学会在苦难中获得平静的力量,在佛教里有一种修行方式叫做禅修,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获得禅定。

禅定治愈了Dipama身体所有的疾病,并且到世界各地去教授佛法,因为佛法而获得了无上的智慧,并且用这些智慧来帮助众生从苦难里解脱。

孟加拉的生活条件自然不理想,但是对Dipama来说,佛法赋予的健康和喜悦已经足够,有无数次人们通过众筹想要改善她的生活,但她从不以为然,因为有一个极乐净土就在她的心里,这种内证境界一般人无法体会。

有一次她到弟子家去传法,因为是冬天所以弟子让她穿上一双袜子,她离开后把袜子规整的放在卧室里,佛教的戒律严明,只要那个人没明确的说这个东西是你的,你就不能拿走。这是戒律给予的力量。

试想那些在道场的修行者,有几个人能够遵守最基本的五戒,有多少人只是字面上理解杀盗淫妄酒,不明白戒律永远是摄心的,比方说当一个人强迫别人去做一件事,强迫别人听从他的意见时,就已经犯了杀戒,当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来说时,已经犯了盗戒,即便是在转述别人的观点,也需要明确作者是谁。这一切都是以心为出发点。

修行从不看你外在的显现,而是当下的起心动念。当一个人不再依赖外在或内在的美好来获得幸福时,他已获得最大的自由,超越了生死,超越了所有的痛苦和悲伤。

?

一个人能够把爱活出来,并且使他的一举一动都让周遭的人受益,我们习惯把他叫做圣人,当然所谓圣人者,既非圣人,是名圣人。当有人问她,如果听到的,看到的,尝到的都不是从6根所得,那是谁去听,去看,去尝呢?

Dipama回答:“是智慧"

有一天,Dipama在礼佛时,按照往常习惯,念着三皈依,每念一次都向佛陀敬礼,就在最后一次敬礼的时候,她离开了这个世界,从肉体解脱了。

通过佛法她获得了最彻底的自由,使她的苦难成为了道的资粮。

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从痛苦中解脱,相反很多人是在痛苦中沉沦的,在面对人生大难之时,你是否有能力不惊不怖不畏呢?

《佛说鹿母经》中有言: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我承认自己并没有遭受过什么巨大的变故,但我每天都努力不让自己的幸运成为我苦难的来源,我不排斥自己的不完美,亦不为自己的堕落而辩护,如同芸芸众生一般,我只是尽量让自己的存在给他人多一些美好即可。

我不祝你幸福,只希望读者们可以和Dipama一样获得平静的力量。

佛陀的女儿---蒂帕嬷

?

蒂帕嬷(DipaMa,年3月25日-年9月)出生于孟加拉吉大港的一个小村庄,全名叫做纳尼·巴拉·巴茹阿(NaniBalaBarua)。16岁时,她与丈夫迁往缅甸居住。18岁时,纳尼的母亲不幸地过世,留下一名叫作碧佐(Bijoy)的幼儿,由于她与丈夫当时并未有儿女,故此,他们带着碧佐到缅甸抚养长大。


  在35岁时,纳尼终于怀有第一胎,诞下了一名女婴,可惜在三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去世。四年后,纳尼以39岁的高龄诞下女儿蒂帕(Dipa),因为她女儿的出世是一件重大的事,从此以后人们都称她为蒂帕嬷,即“蒂帕之母”(孟加拉语“蒂帕”是光的意思,亦即光母)。此后,她再度失去一名男婴,以及其丈夫突然死亡。在接受禅修训练之前,蒂帕嬷都饱受着身心的悲伤和痛苦。


  蒂帕嬷自己曾回忆说:“你们都曾经亲眼目睹,我当时因为失去儿女而感到沮丧及崩溃,身体又有疾病,我当时觉得很苦。连路也不能正常地走。但现在,你们发现我变成怎样呢?所有疾病都消失了,我感到精神焕发,心里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忧虑,也没有悲哀。我感到很欣喜。如果你们都来禅修,你们也将会感到快乐。毗婆舍那禅法(内观)一点都不奇特,只要跟随指导便可以。"


  蒂帕嬷的女儿蒂帕.巴茹阿(DipaBarua)曾说:“我的母亲蒂帕嬷经常劝导我,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绝对地好及绝对地坏,都是两者的混合。"


  生平


  早期生活


  蒂帕嬷的童年展示了对佛教仪式的浓厚兴趣,而且喜欢读书多于游玩。与邻家女孩不一样,她坚持上学读书,但到了12岁,她被家人安排结婚,后来与她的工程师丈夫一起移居到仰光。在迁到仰光之前,有两年的时间她的丈夫需要独自在缅甸工作,那时只有她和公婆一起生活。回忆过去的那段日子,蒂帕嬷很坦率地表示婚姻的早期是颇为不愉快的,然而,她后来是深深地爱着她的丈夫,与他一起在缅甸生活。


  她的丈夫于年过世,当时她唯一活下来的女儿蒂帕只有7岁,蒂帕嬷掉进了人生的低谷,被悲伤所困扰。有一日医生对她说:“你知道吗?除非你能够做一些事情平伏你的心,不然你将会死于过度哀伤。"


  因为她居住在有佛国之称的缅甸,医生建议她学习怎样禅修。后来有一次,她在梦中见到佛陀示现,散发着明亮的光芒,温柔地说出《法句经好喜品》的偈语:


  “执著于珍爱的事只会带来忧伤,执著于珍爱的事只会带来畏惧。一个完全脱离于爱着的人,再无有忧伤和畏惧。"(旧译:爱喜生忧,爱喜生畏,无所爱喜,何忧何畏。)


  修习毗婆舍那禅法


  蒂帕嬷明白佛陀的开示是引导她学习毗婆舍那禅法。于是她在仰光的卡玛郁禅修中心(KamayutMeditationCenter)首次参加禅修营,因为那时候身体衰弱,她期望着可以安静地死去。事实上她的确差点死去,在一次深入专注的行禅期间,她被一只患有狂犬病的恶狗咬到,虽然当时不觉得痛苦,但她因此需要提早离开禅修营接受医疗诊治。她并没有为此而放弃禅修,不久后她调整了心态参加第二次禅修营,这次地点是在闻名遐迩的马哈希尊者所驻锡的道场──仰光马哈希禅修中心(MahasiSasanaYeiktha)。在那里,她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蜕变。年届53岁的她,经过六天认真严谨的修习,达到了第一阶段的禅修境界。


  不久后,蒂帕嬷和女儿,以及她的姊妹贺马(Hema)及她的儿女一起生活和禅修。那时候她们照顾着六个小孩。她们在家庭生活找到一个平衡点,永远坚持着严谨的禅修规范,她们会带着儿女到禅修中心,由于她们是寺院里面的少数女人,她们分担着照顾小孩的工作,寺院都是男众僧人居住的地方。


  神通的修炼


  年,由于蒂帕嬷有着过人的道德修养和专注力,马哈希尊者的印度籍弟子慕宁达(AnagarikaMunindra),亦即蒂帕嬷的老师,挑选了她成为修习神通的学员。训练包括使身体消失、分身、在无火下煮食、他心通、天眼通、神足通、宿命通等。在熟练过后,她按照东方的传统教导,舍弃了这些能力。


  教导学员当下修习禅法


  年,蒂帕嬷移居到加尔各答,在家中教授许多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禅修。她的第一位正式的学生是其邻居,玛拉提.巴茹阿(MalatiBarua),一位需要独自养育六名年幼儿女的寡妇。玛拉提面对着一个值得
  “我所面对的世间事务并不是修行的障碍,因为不论我做什么,都总会在禅修。禅修从来没有离开我。纵然在谈话,我还是在禅修。当我在吃东西或想着女儿的事,都没有妨碍着禅修。"


  就这样,蒂帕嬷展开了领导家庭主妇在忙碌的生活中培养智慧的道路。


  对女学员们的教导


  “相对男士,女士能够更快及更深入地修习毗婆舍那,因为你们的心比较柔软。女士们的感性倾向并不是修行的障碍。"蒂帕嬷解释说,心的柔软会带来更多的情感和动力。这是需要观察的对象,不要与之同化。


  对于上座部佛教传统指只有男人才能够成佛,蒂帕嬷毫不畏惧地作出别的看法。她的女权姿态,虽然一般不显露于人前,却有时候让她的学生感到惊喜。


  西游弘法


  在二十世纪的70年代,她成为SylviaBoorstein、JosephGoldstein、JackKornfield、MichelleLevey及SharonSalzberg的老师,这些学员后来在美国都是独当一面的禅修老师。80年代初期,她仍远赴美国麻省巴尔(Barre)的内观禅修学会(InsightMeditationSociety)教导禅修。


  离世


  蒂帕嬷在年于印度的家中离世,临死前她正在向佛像顶礼,伏地后再没有起来。她遗下了当公务员的女儿蒂帕及孙儿历士(Rishi)。


  蒂帕嬷谨守的十项功课


  1.选择一个禅修方法然后专修它。如果你想在禅修上获得进步,守着一个方法。

2.每天都要禅修。现在就要修习,不要认为你可以留在日后才多修一些。

3.任何情况都是可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力量。它能够帮助我们及协助别人。

4.修习忍耐。忍耐是培育正念及专注的最重要美德之一。

5.放开你的心。你的心只是一堆故事。

6.冷却情感之火。愤怒是一把火。

7.一路上保持快乐。我感到很愉快。如果你们来禅修,你们也会感到愉快的。

8.简化。简单地生活。一个非常简单的生活对每样事情都是好的。太多的奢华是修行的障碍。

9.培养祝福的精神。如果你祝福身边的一切,这将使你在每一刻都能够专注。

10.这是一个循环的旅程。禅修可以融入整个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苦难成为震撼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