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七七事变”后,日本的扩张和侵略威胁到中苏两国的安全,共同的利益促进了中苏之间的合作。苏联向中国提供军火武器,同时派出一批军事顾问和专家。这些军用物资和人员的输送,需要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01
中苏西北国际战略通道的大背景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苏联向中国建议订立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和互助协定,来实现共同预防外患。当时,国民*府的物资储备只够军队半年作战之用,而美国以中立法案限制为由,拒绝向中国提供援助,英国也拒绝向中国出售战略物资。蒋介石意识到,虽然德国继续提供军火,但德国是日本的盟国,在日本的压力下停止供应中国军火是迟早的事,只有苏联援华态度积极,可以充分利用。“七七事变”后一天,蒋介石紧急召见立法院长孙科和外交部长王宠惠,表示:如果事态扩大演变成全面战争,那么,中国抗战“最关键的因素”是与苏联达成一项协议,并由苏联供应军事装备。蒋指示孙、王等人立即同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进行缔约谈判,以尽快取得苏联的军事贷款和军火供应。孙、王等人在同鲍格莫洛夫会谈时,提出立即缔结中苏协定的建议。年8月21日,中苏两国在南京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年8月21日,中苏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规定:“倘两缔约国之一方受一个或数个第三国侵略时,彼缔约国约定在冲突全部期间内,对于该第三国不得直接或间接予以任何协助,并不得为任何行动或签订任何协定,致该侵略国得用以施行不利于受侵略之缔约国。”条约有效期5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中苏两国*府于年3月1日在莫斯科商定了《关于使用五千万美元贷款的协定》:苏联同意给予国民*府总数为万美元的贷款,用以向苏联购买工业品及设备,年息3%,中国以茶叶、皮鞋、兽毛、锡、锌、钨、棉花、桐油、药材和红铜等物资抵偿。这些贷款主要用于购买苏联军火武器。苏联以低于市价20%的价格供应中国急需的飞机、大炮、坦克及其他军用物资,中国以矿产品、茶叶、羊毛、棉花等货物抵债。从年至年,苏联实际给予中国购买军火的贷款共1.73亿美元,居同期各国对华援助之首。与此同时,苏联派出一批军事顾问和专家,帮助训练中国军队,甚至参与作战指挥等行动。这些军用物资和人员的输送需要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这是中苏西北国际战略通道开辟的重大背景。02
中苏西北国际战略通道的开设和运行
中苏之间原来有多条通道。“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整个中国东北,切断了中苏之间的铁路和航线;“七七事变”后,日军又迅速占领了包头和平绥线,切断了中苏之间经过外蒙古的北部国际交通线。在这种情况下,中苏之间只好在荒凉的西北重新开设战略通道。抗战期间,中苏西北战略通道基本上是沿着古代丝绸之路通行的。古丝绸之路路线图国际公路是西北国际战略通道的主干。西北国际公路全长近公里。其中的小部分从中苏边境的霍尔果斯到苏联土尔其斯坦铁路的萨雷奥捷克段约公里在苏联境内,其余余公里在中国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包括两个路段:霍尔果斯至猩猩峡段,长公里,从猩猩峡至兰州段(简称甘新公路),长公里。中国境内的公路道路条件差,车速慢、耗油大、轮胎易损毁。许多司机形容这条公路是:“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次,修理七八回,八九十人推。”由于中国自身无力解决数千公里的物资运输问题,双方协商,由苏方人员和苏制汽车帮助运输。这样,在西北的茫茫戈壁上,人们便常常看到苏制汽车为主的车队,少则数十,多则数百辆汽车组成的浩荡长龙,穿行于西北国际公路上。全国抗战爆发前,西北航线由中德合资的欧亚航空公司的飞机飞行。但只有国内航线,如渝哈线(重庆至哈密)、渝兰线(重庆-成都-南郑-兰州)等。全国抗战爆发后,急需开辟一条飞越中苏国境的国际航线。年9月9日,中国国民*府交通部与苏联中央民用航空总管理局在重庆签订了《组设哈密、阿拉木图之间运行业务协定》,决定组建中苏航空公司,主要经营哈密至阿拉木图的航空运输。11月18日,中苏航空公司正式成立。日本深知西北中苏通道的战略意义,因此,一直致力于切断该通道。日军策划和实施了多次进攻作战,以平绥线和陇海线两个主要路线进攻中国西北。在平绥线,中国军队在傅作义的领导下,坚持绥西抗战,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堵住了日军沿蒙古草原西进的路线;在陇海线,日军虽多次进攻,但终无一兵一卒跨过黄河。在地面进攻的同时,从年冬到年秋,日本飞机对西北国际战略通道进行了长达4年的空中阻断作战,给西北通道的交通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但未影响该通道的畅通。图书记载抗日战争中的西北国际大通道日本在军事手段未能得逞的情况下,最终通过外交施压和引诱,使苏联于年4月停止援助中国。年4月13日,苏日双方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后,苏联停止了对中国武器的供应,西北中苏战略通道名存实亡。03
名副其实的战争生命线
西北战略通道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期间延伸距离较远、运行时间较长、安全程度最高的陆上国际战略通道,是苏联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大动脉,是名副其实的战争生命线。当时中国经济落后,严重依赖于外援。年,中国军队步枪弹药的库存量是万发,正在制造的有万发,国外订购万发,共计万发,只可供应10个师月需的2/3。各部队所存弹药,大概可供一个半月之所需。而苏联是抗战前期向中国提供军用物资的主要国家。苏联援华物资大部分是通过西北战略通道运进中国境内的。其中,飞机几乎都是通过西北航线进入中国的,它们在中日交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坦克、重型火炮等不适合汽车运载的重型武器由海运至香港、海防、仰光之外,其他大部分步兵武器由西北战略通道运进。年10月至年中,西北国际公路上有超过辆的苏联汽车、多苏联人向中国运送军事物资,总行程近万公里,保证了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从年到年,通过西北通道运入中国的苏联武器足够装备15个师。同时,中国交付苏联的抵债物资也是靠运送军用物资的回程空车拉走的。仅年2月至10月,中国就向苏联提供矿砂吨、锑吨、锡吨。中国向苏联提供的矿产品和农产品等物资,加强了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物质保障能力。同时,西北战略通道还保证了外交使节、军事顾问、技术专家、军事人员等各类人员的安全通行。苏联的军事顾问和专家基本上都是通过西北通道进入中国的。抗战时期,西北国际交通线大抢修首批军事顾问和专家于年11月底来中国,军事总顾问、苏联驻华大使馆武官德拉特文经阿拉木图、兰州、西安到达重庆。年底,苏联曾派朱可夫来中国考察。年12月,斯大林派崔可夫来中国担任苏联驻华武官兼国民*府军事总顾问,直接参与拟订作战计划、实施军事训练及指挥对日作战。从西北通道进入中国的大量苏联军事技术专家,承担了培训中国军队的工作。比如,苏联帮助中国在伊犁、兰州、绥宁、成都等地开办空军学校,由苏联专家担任教员,训练中国飞行员。年培训了名中国飞行员,年增至名。苏联空军志愿队飞行员也是经过西北通道进入中国的。据统计,苏联志愿队在华期间共参加了20余次重大战役,仅年即击落日军飞机余架,炸沉日本舰船70余艘。先后来华参战的苏联空军志愿队人员有余人。一些中国空军人员还通过西北通道前往苏联受训。全国抗战爆发前,中苏两国外交代表往返路线一般都是通过海参崴到达上海。全国抗战爆发后,上述路线极不安全,于是,西北通道就成为两国外交代表最便捷和安全的线路。中国访苏代表团,基本上是经过西北通道去苏联的。一些欧美官方人士,如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威尔基、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等,都是经西北通道到达中国,进行外交和新闻采访活动的。欢迎订购年新周报
国内统一刊号:CN42-邮发代号:37-18刊期:周刊,全年50期订阅价:4元/期,全年订阅价元订阅方式
1、读者可到就近邮局(所)营业厅办理订阅手续(邮发代号:37-18)2、拨打全国邮*免费服务热线约订,邮局投递员将上门服务收订。(不用拨区号,接通听到语音按“0”键转人工台)3、订阅-、手机扫码办理订阅《新周报》手续。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