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致谢一片冰心在玉壶
TUhjnbcbe - 2021/9/3 17:07:00

致谢: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叫张凯奇,来自缅甸仰光,是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届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有幸荣获得中国*府的奖学金来中国留学。由于我的本科是主修电信工程,所以转攻语文教育专业,对我而言是存在巨大困难的。但是在中国导师的谆谆教诲下,我的汉语水平和语文专业知识的积淀得到了较大的进步。留学期间,我积极帮助其他留学生学习中文,共同进步。同时也在教学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缅甸语的中国学生学习缅甸语,在此期间也收获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提高了我的专业水平。在大理留学的三年,我喜欢上了大理。对大理白族文化和中国文化也了解颇多。我希望在毕业后有机会继续留在中国学习有关中国的文化知识。当然我也会努力为自己争取更多好的机会。我还想在网上开办汉语补习班,分享学习汉语的经验和技巧。分享中国文化,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三年对于教育硕士来说,似乎有些漫长,但是对初到中国,对中国文化较为陌生的缅甸留学生来说,又显得太匆匆。从一位语文教育研究的小白,到艰辛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其间成长的阵痛与欢悦,令人感慨良多。

感谢导师汲安庆先生!犹记得三年前来中国,所上的第一节语文理论课,汲老师问我:“读研之前做了哪些准备?”那时,只学了基础汉语的我对于老师的问题,根本无从回答。我们外国留学生申请读研或者读博,最重要的是通过汉语水平考试。我之所以能来到大理大学读研,是因为我通过了汉语水平四级考试。本以为学过的个词汇已经够了,信心满满地来到中国,但事实是相差甚远——汉语水平考试还有五级和六级,我在汉语上还有更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提升空间还很大。最开始,我选择在语文方面发展是因为我想毕业后做一名汉语老师。但是我很迷茫,我不知道要从哪里入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到了很多学生坚定地选择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跟随汲老师学习,语文学养积淀越来越深,这让我坚定了语文专业学习的信念。汲老师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写作,温暖而坚实的存在”,自此成了我的座右铭,一直激励我不断前行!语文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慢慢地也找到了一些学习技巧和乐趣。

因为有了汲老师的倡导和鼓励,我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个方法不仅能提高我的汉语水平,而且能记录我在中国留学的故事。每次翻开那本经过无数个日夜积累的日记,第一浮现我脑海的就是汲老师,我最最感激的人,这些记忆都弥足珍贵!

一年后,我准备开题了。从本科学工程转到语文教育领域,对于汉语水平不高的我来说,真的是一知半解,无从下手。在这条迷茫的路上,是汲老师让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中缅高中小说阅读教学比较研究。尽管如此,写起来还是举步维艰。撰写论文过程压力很大,困难重重,几度想要放弃。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为什么读研究生,好几次嫌弃自己。但每次想放弃的时候,我对小说的那份热爱,又令我欲罢不能。很感激汲老师为我选题把关,并厘清了框架,还不断夸我进步清晰可见。汉语中我学过一句话:“一步走错,步步错”。当初如果我选题错误的话,我就不能完成这个毕业论文。如果我选了自己没有兴趣的方向去研究,我面对困难,就很容易放弃了。多亏了汲老师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大量的信息,指引我走到了今天。

非常感谢汲老师的不弃。每天在教学、科研、外出讲学等事务中穿梭的他,对我的困惑总能不厌其烦地予以解答,还不断鼓励我:“不要急,慢慢来。”表面看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对我却震撼心灵,让我消释了无尽的焦虑。我想,“经师易遇,人师难求”这句话说的应该就是汲老师这样的师者吧!

感谢班主任邓云辉老师。从入学第一天到现在,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从找导师到论文写作,替我操了不少心。邓老师很温柔,我最喜欢听他说话。无论何时去学院找他,都能看到他在办公室里一直忙碌的身影。邓老师的吃苦坚持,也让我懂得了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道理。迟到的奖学金二次申请、实习安排、和学妹们一起学习对外汉语专业……邓老师从未觉得麻烦,一直是我们的指路人,“学贵得师”,遇到了这样一位邻家大哥式的老师,何其温暖!

在文学院实习期间遇到乔睿老师,也是我的幸运。乔老师性格开朗,思想开放,也很温柔,很会照顾我们。从标点符号到写教案都亲自教导我们。乔老师经常跟我们分享她在德国留学的经验,她艰苦的求学生活给我们鼓励,陪伴我们熬过了很多困难的日子。跟乔老师也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收获了不少知识。

感谢大理大学留学生服务中心的每一位老师。从到大理大学的那天起,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老师们帮我解决。留学生服务中心的周琳老师对我说过一句话:“你们在中国留学期间,我们就是你们的父母,最亲的亲戚,所有的事情或困扰,我们都会帮你们解决。”只要想起这句话,我就会感动得泪眼婆娑。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留学生需要的服务,而是安全感,像家一样的温暖。感谢老师们这三年内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还要感谢我的朋友们。三年中,遇到了很多朋友,其中来自老挝的巴丽娜同学是我的室友,也是我的闺蜜。一直在我有压力的时候安慰我、鼓励我,以我为傲。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我们宛若亲姐妹。还有大理大学缅甸语专业20级班的小宝贝们,我一边写论文,一边教你们缅语是我生活中最荣幸、最难忘的一个美好记忆。修改论文也少不了你们的辛苦帮助。尤其是YoonEainSan(唐敏玲)同学。晚上9点下了课,就跑来我这边帮我翻译,给我建议应该如何用词,在修改论文期间,同我共进退!

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年1月是写论文的关键时期,妈妈在这一期间不幸被新冠病毒感染。60岁的妈妈,本来身体就很虚弱,又感染了新冠病毒,全家人被隔离。那时,我下决心要放弃一切回国照顾家人,当时的我特别害怕离别。但病床上的妈妈打视频告诉我说:“我会为了我的孩子们快点好起来,会好好听医生的建议,多休息,照顾好自己。你不要放弃你的梦想,坚持下去,拿到毕业证,让妈妈为你骄傲。”听了妈妈的话,虽然我心如刀割,但我坚持认真写论文,不能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

最后,我还想感谢我的母校——大理大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这三年内,不管是语言技能上,还是语文专业知识上,我都学到了很多。还交了中国、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坦萨斯尼亚等不同国家的朋友,学到了不同的文化,能共同创造一个大国际友谊圈。大理大学给我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学位证,还有如何去为人处世的平台。

作为异国留学生,此篇论文是我学术研究的开始,我会继续研究中缅两国的教育教学,争取生产更有价值的成果。在此,感谢各位评审专家拨冗审阅本文,衷心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宝贵建议,让我的论文臻于理想之境。

“一片冰心在玉壶”,再次表示诚挚的谢意和深深的祝福!

汲安庆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谢一片冰心在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