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缅甸,回忆一段真实的经历。
在缅甸,寺院承担了教育、慈善、公共建设和精神信仰四个方面的重大责任。普通信众在结婚、生子、取名、去世等人生重要时刻都要去寺院供养、吃斋、宴客,以得到佛祖和僧众的赐福。因为僧人是整个社会的文化与精神支柱,地位尊贵,因此每一个男孩在7-1岁之间会短期出家一次。虽然佛教本身没有这样的规定,但几乎所有父母都有这样的愿望,每个男孩也都有这样的向往——到寺院剃度、受沙弥戒、披上袈裟并生活一段时间,是十分荣耀的事情。而女孩家长则在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时邀请八戒女为孩子开耳洞,代表孩子已经成人。
许多寺院收留抚养孤儿——这就是我们看到如此之多小沙弥的原因,同时也会收容贫穷家庭的孩子在院中住宿。沙弥在14岁以前在寺中接受基础教育,14岁后到佛学院读书,到了0岁可自由决定还俗或继续为僧,整个制度相当有弹性。
乡村比丘的一天4:00起床、礼佛、禅修5:30早餐、给小沙弥上课7:00全寺人排班托钵,住持留守寺中,接待供养人8:30-9:00处理寺中杂务10:30-11:00午餐11:00-1:30为寺院学生(非沙弥)上补习课,读报纸1:30-13:30午休一小时14:00-16:00背诵经文16:00-18:00全寺小沙弥、学生一起运动、洗澡,由大师傅教授数学等基础课。住校学生清洁供养人的便当盒并送回各家各户。18:00大殿礼佛19:00-1:00审核今日的功课,背诵经文1:00-1:30全体休息,住持继续禅修、背经,:00左右休息。每个星期有一天为斋戒日,不做功课,全寺集体参加村中公共事务,如修路、扫塔、手工艺学习等。而85%-90%的寺院没有任何国家补贴,完全依靠当地信众供养。
全国各地的沙弥们在本地佛学院中经过6-8年小、中、高级的学习后,方有资格参加佛教大学的选拔考试。全缅甸目前只有两所佛教大学,分别在曼德勒和仰光。学校的制度非常严格,课业也十分繁重。
佛教大学生的一天5:00起床7:00开始上课,每堂课50分钟,中间10分钟休息,共三节课,到10:00结束后,回宿舍休息。11:00午餐13:00大学选修课或午睡13:00-16:00三堂课(不同年级的课时不同)17:30-18:30礼佛晚上继续有各种社会文化课,如电脑、英语、绘画等。经过4年的严格学习、考试后,(只要逃课一次就会被开除出校),学生被分派往偏远地区服务两年,两年后归来方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每一届另有0名左右的学生可留校继续深造,在完成篇论文后被派往偏远地区或留校任教服务两年,归来后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教学经验满5年之后选择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可前往印度、斯里兰卡深造。
以缅甸目前53万永久出家人的基数来计算,能够在两个佛教大学毕业的僧人,的确是万里挑一的优秀人才。
在深入探访缅甸的十年之间,我们走遍城市和乡村的各个寺院、佛学院,希望以真实的视角去揭开这个金色国度的神秘面纱。
-END-文章推荐
1、界诠法师专访有人在尘世繁华中卑微,有人在遗世独立里无畏!、济群法师专访
深入喧嚣红尘,度芸芸众生;出离纷扰人世,修如如不动菩提心!
3、贤志法师专访
他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却混迹于老人圈,成为老人家最爱的养老和尚
4、他十年收养近百弃婴,身披袈裟却为财奔波“我也知道钱这个东西不好!可佛祖又怎么会责怪我?”5、莲花养老师父,入住养老院需要什么条件?他说,无条件,来就收!6、当代比丘尼很神秘?女神节,让我们一起走进比丘尼一天的真实生活7、绍云长老专访
从悬壶济世的赤脚医生到普度众生的禅宗大德8、悟端法师专访
从没读过书的农村小孩到才华横溢的出家和尚,你不是他,怎知他走过的路9、五一话“农禅”:让我们走近当代比丘尼,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重,竟然可以这么美10、师父,您有没有想过放弃?他说:不敢想,孩子们只有我,我放弃了,孩子怎么办?”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