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知理
为庆祝中国共产*成立一百周年,我院发起了明史知理、物院人讲*史系列活动,感谢中国共产*不懈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光辉历程,重温经典事件、致敬英烈人物、回顾历史瞬间。
级师范一班团支部成员在此次活动中为同学们介绍“三大改造”中“火柴大王”刘鸿生的故事,快来和小萌物一起看看吧!
★
★★★
★
“火柴大王”刘鸿生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年至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们不但要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创造一个新世界。”当中国共产*脱下征衣,以胜利者和领导者的姿态“进京赶考”时,一个重大的考题迎面而来——如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
继年开国大土改后,年,中央全面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数亿农民来不及细品刚刚分田立命的喜悦,便投身农业合作化的大潮之中;手工业则第一次不再由单个手工艺人独自传承、发展,一些千年工艺因而趋于鼎盛;而当年那些积极响应公私合营的“红色资本家”,如荣毅仁等,他们的命运沉浮更是见证了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
旧中国著名的“实业大王”刘鸿生的产业也随着近代中国变动的*局而飘摇不定。
他曾说:“中国之所以受气,是因为没有工业,没有科学,因此就想利用口袋中的现钞做点事”。于是他相继开创了一系列的民族企业。
20世纪20年代初,刘鸿生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开始经营火柴、水泥、纺织、码头等与民生攸关的实业,业绩显著。
年,他兼并了长江沿岸7家中小火柴厂,成立了大中华火柴公司。不久,“大中华”的资本激增至万元,年产火柴15万箱,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火柴公司,刘鸿生也被人们冠以“中国火柴大王”称号。并以此开始了“刘氏托拉斯”的梦想。
“刘氏托拉斯”也和同时代的民族企业一样,在*治的变动中风雨飘摇。
20世纪30年代,刘鸿生因同意出任人人视为畏途的招商局轮船公司总经理,得罪了一批官商。与此同时,他自己的“刘鸿记账房”也陷入欠债危机,当他向曾经许诺的宋子文求助时,却只得到了宋子文的嘲笑。
抗战开始后,住在上海租界的刘鸿生不仅担当起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动员子女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爱国后援工作,在受到蒋介石家庭宴请后,更是担当起了向“大后方”提供物资援助的重任。
刘鸿生积极部署在港、渝、川东创办火柴厂、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冒着虎口夺食的危险,派四子刘念智将浦东章华毛纺织厂的机器费劲千辛万苦从上海运出,辗转缅甸仰光运抵陪都重庆。
然而在随后筹款开工时,刘鸿生却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导致他大呼上当:“我这个昔日上海的大老板,如今倒成了他们的小伙计啦!”
年4月,他远走香港,后来在周恩来的感召下,毅然返回大陆。年初,官方实行公私合营*策,刘鸿生拿出其价值两千多万元的刘氏企业申请公私合营。
同年10月1日,刘鸿生平静地离开人世。他告诫后人:“定息可以分取,但不要多取,每人至多拿几万元,拿多了对你们没有好处。其余的全部捐献给国家,这是我对中国共产*一点微小的表示,也是我最后的嘱咐。”
到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
总结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责任编辑
张睿珈
执行编辑
朱遵澔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学院团委
媒体编辑部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