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心思都花在穿戴上了那些日本控
TUhjnbcbe - 2021/7/6 20:11:00
黑龙江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06/6084137.html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50篇原创文章,作者:群主飞龙。

全文共字,配图33幅,阅读需要17分钟,01年5月5日首发。

今天继续研究这个严肃又活波的主题,那些日本人扶持的各种伪军的服装。

五、“和平建国军”

年1月13日,就在南京陷落的第二天,日本人在北平扶持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府”。年3月,日军又在南京扶持成立了“中华民国维新*府”,这两个伪*权名义上的头目分别是王克敏和梁鸿志,分量都不够重,即使在当时的国人心目中也属无感,日本人急需更重量级的人物充当脸面。

黄埔开班式上的留影,注意红圈内的校长所着军服和帽徽明显不同于周围北洋风格的粤系军阀日式立领竖肩章的军服,军服差异是民国两段时期的一个标志

结果,堪称国民*元老级的汪精卫自动送上门去。年3月30日,以汪逆担任领袖的“中华民国国民*府”在南京粉墨登场,同日,前述南北两处以及包括“蒙疆联合自治*府”在内的临时傀儡*权自动降级为地方委员会,名义上接受汪伪*权的“统一领导”。

图1.“和平建国军”的军官服和士兵服

当然,各地的伪军实际上仍然听命于当地的日本驻军。不过形式上的东西还是要搞一搞。汪伪*权将之前的“维新绥靖军”改编为名字更加佛系的“和平建国军”,废除了五色梅花帽徽以及斜条纹样式的领章,军衔也改为与校长的国民革命军类似的式样。

图.汪逆兆铭身着戎装照,以及士兵和军服服饰,武器方面更加混搭

更重要的是,为了显示与校长同为继承开国元勋的衣钵者,汪伪的和平军也用起“青天白日十二芒”的标记,而废弃了北洋时代的残物“五色五芒星”。为了显示与校长的与众不同,和平军的青天白日徽章周围带有红色的外圈。

和平建国军的军服,可以理解为吃国军库存。没有华北治安军那些花里胡哨的欧洲V型外翻领,也跟伪满州国军的仿昭五式军服有很大差异,跟校长的国民革命军比较接近。

图3.这是一张著名的照片,日本扶持下的各种汉奸、缅奸、印奸的合照,左二为伪满首相张景惠(着日式军服),左三为汪兆铭,右一为鲍斯,中立者为东条英机

图4.这张照片中的汪逆兆铭手持军刀的形象,就之前军服绘画的原型

汪伪*权既然名义上代理全部关内日占区的傀儡统治,自然纸面上的军力也最为强大。至日本投降时,汪伪*府已经拥有7个集团军和一些绥靖部队。汪伪*府的海军仅有陈旧小炮舰3艘,空军只有数架教练机,所有的伪军统计起来,对外号称兵力百万,实际上大约只有八十万人。当日本投降的那一刻到来时,大部分伪军早已经各自找了出路。

六、印度国民军

跟汪伪*权类似,日本人也迫切需要建立对印度次大陆的伪*权。有所不同的是,日军暂时没有占领任何一块印度领土,所以任何一位印度伪*权的傀儡都只能算是“遥领”印度国土。

图5.莫汉·辛格与日本军官热烈握手,弹冠相庆

兴许是吸取在中国各地到处扶持伪*权的“经验教训”,当日军攻占大英帝国在远东最重要的战略要地——新加坡后,几乎立即就开始了培植伪军的大事业。

年月17日,新加坡陷落仅两天后,来自旁遮普团的莫汉·辛格就在法兰公园(FarrarPark)的大型集会上,当着4.5万名印度战俘被宣布为“解放印度”的新军的指挥官,在日本人的蛊惑下,两万民锡克教徒随后宣布加入,成为这支印度伪军的首批组成人员。

图6.和日本人合作的印度士兵,有可能是战俘营管教

为了恶心英国人,这批印度伪军随即被安排去日本人控制下的英澳军战俘营执勤,而且这些先前的白人军官和士兵必须向印度守卫敬礼,种种举动成功地挑拨了一部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但在整个年,同样由于缺乏有分量的招牌,这支印度国民军也没有什么发展,就连最早加入的军官莫汉·辛格也在11月发起了一次叛乱,随后被日本人流放到乌敏岛去了,这批“版本v1.0”的国民军也被解散。

图7.鲍斯(左二)在伊-9号上与日本艇员的合影

3年月-3月,通过德国U-号潜艇和日本伊-9号两艘潜艇的接力,终于将印度版的汪精卫——钱德拉·鲍斯接回亚洲。6月7日,鲍斯抵达东京,受到日本人的“热烈欢迎”。10月1日,鲍斯在新加坡宣布成立“自由印度临时*府”,开始了其又一段“传奇生涯”。

图8.印度国民军使用的一些肩章、臂章和徽章

早期的印度国民军基本上利用了英国人留给印度人的军服,但在左臂上缝有圆形的白底臂章,臂章的外缘是橙、白、绿三道圈,这是印度版的三色旗,分别代表勇敢、纯洁和信心,据说这面旗是年由旅欧的印度人首先提出来的,那么参照欧洲各国那一大堆花花绿绿的三色旗,就不难理解这“照猫画虎”的招术了。

臂章的内部有三个元素,包括上方的棕色八角星,这是INA独有的标记,中间是印度三色旗和日章旗的交叉,下方有INA字样。

图9.印度国民军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军服,他们大量使用了库存的英制军服

钱德拉·鲍斯重建的Ver.0版印度国民军跟之前稍微有点差异,他们使用了锡质的徽章,徽章中心为印度次大陆的轮廓线,上方是I.N.A.(IndianNationalArmy,印度国民军)缩写,下方三个单词可能是标语口号一类的东东。

图10.钱德拉·鲍斯正在检阅他的国民军“詹西女王团”

4年,鲍斯征召女兵加入所谓的詹西女王团,这是二战中除苏军外唯一的一支直接参加前线作战的女性部队。为了照顾女性的体力,“詹西女王团”装备的是缴获自荷属东印度仓库中的6.5毫米曼利夏M式卡宾枪,长度和重量上都由于英联邦军队的7.7毫米李·恩菲尔德式步枪(俗称“英77”)。

图11.第二版印度国民军使用的锡质徽章,中心为印度次大陆的轮廓

4年3月,印度国民军出动3个师跟随牟田口廉也中将的第15军入侵印度东部的重镇英帕尔,挑起了印缅战线日军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地面攻势。日军的策略跟两年前占领缅甸时一样,试图以轻装步兵的穿插达到出奇致胜的目标,但最大的差异不仅仅是当面英印军实力的增强,还包括航空兵的碾压,日本陆航无法控制英帕尔的天空,使得第15军既无法获得补给,更无从隐蔽接敌。

图1.印度国民军的军旗和日章旗共同飘扬,注意INA的太阳轮是八个轴的

图13.鲍斯率领的国民军正在进入印度科希玛,边界碑上写的是“你是一个印度人吗”,落款日期是4年3月18日

图14.搭乘卡车进军印度的国民军士兵

图15.正在英帕尔作战的印度国民军

5年8月,在钱德拉·鲍斯摔死在台湾后,印度国民军向在新加坡和泰国登陆的英军投降。关于印度在二战中为两个阵营三个国家作战的简介,可以见下文:

.被遗忘的军队——脚踏三条船的三哥的伪军

值得一提的是,跟中国人对待伪军的态度截然不同,很多印度人视这支印度国民军和鲍斯为又一种争取印度独立的先行者,在东京、新加坡和印度都有纪念鲍斯的雕像或碑刻,还拍摄了几部以鲍斯和国民军为正面形象的电影或电视剧,比如00年上映的《被遗忘的军队》(TheForgottenArmy)正是最近出品的一部,想要了解印度国民军或印度人对这支军队的认知,可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思都花在穿戴上了那些日本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