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熟悉国际*治的朋友都清楚,缅甸前实权人物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在带领缅甸摆脱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的事业中做出巨大贡献,并由此被尊称为“国父”。但鲜为人知的是,昂山的一生并不完美,在他身上存在着诸多的黑历史或曰污点,其中最值得诟病的,无疑是充当日本人的鹰犬及残忍对待中国远征军将士。那么,昂山为何要这样做?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01学潮领袖,反英斗士
昂山,年生于英属缅甸的东敦枝,受家庭和环境氛围的影响,早在中学时期便成为一名激进的反英派,志在推翻殖民统治、恢复国家独立。年2月,就读于仰光大学的昂山,与同窗好友吴努、德钦登佩等人一起领导该校学生罢课,以抗议英国议会通过不得人心的《缅甸*府组织法》,结果遭到校方的开除。
领导学潮的昂山及其同伴
昂山等人被开除后,加入争取民族独立的*治组织“我缅人协会”,该会大多由信仰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组成,并在年8月19日改组成为缅甸共*产*,由昂山担任首任总书记。不过,新生的缅共很快陷入思想路线之争,一派倾向依附苏联,而以昂山为首的一派则主张学习中共的斗争方式,因而被称为“延安派”。
昂山深知缅甸争取独立的事业艰难,如果没有大国的帮助,恐怕很难取得成功。为此,年8月,昂山化名为唐龙祥,并在当地华人朋友的帮助下,乘坐挪威籍海轮“海利”号到达厦门,试图与中共派驻当地的人员取得联系,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如愿。昂山停留厦门期间,日本特工铃木敬司跟他取得联系,并以帮助缅甸争取独立为诱饵,劝说他与日本合作。
昂山(右一)在日本活动时的旧照
昂山权衡再三,认为日本的实力远超中国,利用他们来驱逐英国,不失为良策。因此,昂山同意铃木敬司的建议,从厦门前往东京,与日方商讨“联日反英”的计划。年3月,昂山秘密潜回缅甸,在与人民革命*主要领导人协商后,率领30名积极追随者赴日,然后接受日本的安排,在海南岛、台湾等地进行军事训练,此即缅甸历史上著名的“三十志士赴日本”事件。
02投靠日本,残害中国军人
年12月,身在曼谷的昂山等人动员在泰国的缅甸流亡人士,组建“缅甸独立军”并担任副总司令,随后接受日本的武装后潜回缅甸,与英军进行战斗(注: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昂山在与日本合作后,实际上已经脱离缅共)。正是在“缅甸独立军”的协助下,日军得以长驱直入,最终在年3月8日攻克英属缅甸的首府仰光。
缅甸独立军骨干合影,前排左四为昂山,左五为铃木敬司
缅甸沦陷后,美、英等国援华国际通道被切断,中国正面抗日战场的大后方-西南各省面临严重威胁,为此国民**府被迫组织远征军赴缅作战,意在联合英美驱逐日本。然而,由于中国远征军对缅甸地形不熟,加之日军的顽强抵抗和由昂山领导的“缅甸独立军”不断骚扰,一度遭遇重大挫折,除撤至印度的人员外,残部大多通过野人山辗转回国。
入缅作战失败后,中国远征军大批将士遭到俘虏,按照各国公认的国际法规定,他们理应得到人道主义对待。然而,昂山为了向日本表达忠心,竟然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来对待中国战俘。年5月21日凌晨,名中国远征军伤员因不愿遭受昂山部队的凌辱,愤然集体引火自焚。昂山所作所为令人发指,即使百死也不足以洗刷他的罪孽。
中国远征军旧照
因为帮助日本占领缅甸、抵抗中国远征军有功,昂山被提升为少将,在年3月获得赴东京拜见日本天皇的待遇,并被后者授予三级日升勋章。同年8月,曾担任过英属缅甸总理的巴莫,在日本的扶持下组建“缅甸国”并担任总理,而昂山则出任傀儡*府的国防部长。说句题外话,昂山在投靠日本后,一直使用日文名“缅田门义”,直到二战结束前不久。
03反日附英,筹谋建国
昂山之所以投靠日本,初衷无非是借助后者驱逐英国,以争取缅甸的独立。然而,日本在赶走英国人后,并未兑现当初对昂山许下的承诺,反而建立起比英国更加残酷的殖民统治,由此引起昂山的强烈不满。不仅如此,从年开始,日军在陆海空战场连遭同盟国的重创,尤其是英帕尔战役的惨败,导致昂山对日军能否自保产生疑问。
英帕尔战役
正是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昂山再次发挥“变色龙”本性,秘密联络在印度的英国当局以寻求支持,并与缅共合作成立“反法西斯同盟”,准备随时反水。年3月27日,由昂山领导的武装突然倒戈,帮助英军驱逐驻缅日军。历史就是这样吊诡,身为“带路*”的昂山一旦变换立场,竟摇身变成抗日“民族英雄”,实在令人无语。
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在缅甸的殖民统治,但由于在二战中实力受损极为严重,因而这种统治基础极其薄弱。有鉴于此,昂山在篡夺“反法西斯同盟”主席职位后,利用缅甸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的良机,在年11月8日向英国*府提出在1年之内给予缅甸独立的要求。同年,昂山还加入殖民地*府,担任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形同总理。
艾德礼
英国首相艾德礼鉴于帝国实力大衰,无力阻止殖民地争取独立的运动,因此决定“顺水推舟”,同意结束在缅甸的殖民统治。年12月20日,昂山率领的缅甸代表团应邀前往伦敦,在与英国*府进行一系列艰苦的会谈后,最终于年1月27日签定旨在推动缅甸独立的“昂山-艾德礼协议”。
04遇刺身亡,生荣死哀
根据“昂山-艾德礼协议”,缅甸组建起以昂山为总理的临时*府,按计划应在1年后宣布独立,而英国保证在此之前交出*权、撤走全部驻军。然而,艾德礼*府食言自肥,始终不肯按原计划撤军、交权,从而引起昂山的强烈抗议。与此同时,以“爱国*”主席吴苏为首的强硬派,则指责昂山对英国一味妥协,不肯采取武装对抗的策略,由此为冲突埋下伏笔。
昂山家庭合影,穿白衣的小女孩是昂山素季
年7月19日,昂山正在办公室里和部长们开会时,一群身穿军装的暴徒冲进来,用冲锋枪进行疯狂扫射,年仅32岁的昂山当场毙命,同时遇害的还包括6名部长。事后查明,制造这场血案的主谋正是吴苏,而他在刺杀昂山后很快遭到逮捕,并在年5月执行死刑。
昂山遇刺身亡后,未竟的事业由多年的战友吴努来完成,而后者正是缅甸独立后的首任总理。昂山死后获得巨大的荣誉,不仅被新生的缅甸尊为“国父”,而且他遇害的日子也被定为“烈士节”,从独立至今始终受到国民的爱戴、追思。不过,昂山之死为军方和文官集团埋下冲突的祸根,导致缅甸在独立后不久即陷入漫长的军人统治时期。
昂山素季
纵观昂山的一生,可谓充满了太多的争议,他既是导引日本占领缅甸的“带路*”,又是从英国手中争取独立的“国父”,对缅甸人民来讲,可谓兼具叛徒、英雄的双重角色,很难做出脸谱化的判定。但对于我们来讲,昂山双手沾满中国将士的鲜血,无疑是个十恶不赦的刽子手,最后遭遇*敌刺杀,可谓死有余辜。
参考书目
迈克尔·查尼(英):《现代缅甸史》,剑桥大学出版社年版。
杜聿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述略》,中华书局年版。
徐康明:《中缅印战场抗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年版
格瓦拉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