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救过周恩来,保过刘少奇,为国立下汗马功劳
TUhjnbcbe - 2021/6/12 1:22:00
中科白癜风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来源:占豪(zhanhao)

今天初一,讲一位几乎不为人所知、却为国家奉献一生的英雄革命者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也想向所有奋斗在一线的无名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中华好少年,为救国而展翅!

年月3日,董希孟出生在河北省博野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那个年代,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因为太穷,四年级的他就无奈辍学,小小年纪就开始扛起养家重担,在学校当校工挣点杂费贴补家用。

当时,中共地下*在董希孟所在的解村小学设有交通站,校长蔡云岭是交通站负责人。这个聪颖好学,敦厚朴实,助人为乐并且诚实守信的小小少年,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便经常给他讲革命道理、民族大义。经过一段时间考验,董希孟被吸纳为地下交通员,那一年他才5岁。从此,他便和情报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此在隐蔽战线上奋斗并燃烧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由于表现优秀,年5月,6岁的他被蔡云岭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立志为*的事业、为国家民族解放奋斗自己的终生。同年0月,6岁的他为了实现心中的民族大义,决定放弃校工这份稳定的收入,瞒着家人参加八路军。虽然蔡校长有些舍不得,但看年少的董希孟去意已决,拍着他的肩膀深情地说:“我相信你,走到哪儿,都会是好样的,你是我一手培养起来的,我真的舍不得你走,可是,在民族大义面前,我又不能阻止你的壮举……"

他,从此展开了自己的革命翅膀,开启了奋斗的一生!

蜕变,成为中共优秀的谍报员!

河北无极县内的一个小村子,是八路军冀中二分区教导队所在地,董希孟在此入伍并正式接受训练。年5月,根据中央指示,要在学员中优中选优,选3位年轻、有文化、*治可靠、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志去延安学习,董希孟就成为这次选拔中优秀的一员。

在组织宣布决定后,董希孟心情无比激动,他知道延安有"抗大",有"鲁艺",更是*中央所在地,他暗下决心努力学习,为国家民族解放出一份力。到了延安,他们被送到延安通讯学校学习。对于通讯多数学员都不太理解其重要性,直到中组部同志进一步说:“无线电通讯是当今的科学技术,是*中央的嘴巴和耳朵,*中央指挥联络全国各个抗日战场和抗日前线,都需要通讯。否则,这场全民抗战就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比你们直接上战场去杀敌,意义要重大多了。”

董希孟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技术,做好*中央的嘴巴和耳朵。董希孟学习了数学、电物理学、英语、收发报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文学等等。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董希孟,经过虚心求教刻苦练习,在结业时教员给予的评语是:手法娴熟,节奏分明,清晰动听,毫无差错。

毕业后,董希孟被分配到中央社会部,时任副部长是李克农,他对学员们说,你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战士,都是共产*员,*治上可靠,在通校的学习出类拔萃,选你们来学习情报业务,是*对你们的高度信任。你们要做好终生献身情报工作的思想准备,不为名不为利,甘当无名英雄。

经过两三年时间的锤炼,董希孟由一名共产*的地下小交通员,蜕变成了中共中央的一名谍报人员,并为此奋斗了自己的终生!

刀尖上跳舞,他九死一生!

董希孟被分配到中央社会部后,又再次被分配到了苏军驻延安枣园的情报组,当时董希孟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直到解放后原国家安全部副部长刘志汉告诉他那段中苏情报合作的背景,他才知道原委。

原来,二战时期,共产国际需要在中国境内搜集日军情报,由于苏联人的相貌特征不便在中国从事秘密工作,为方便起见,斯大林不得已给毛泽东发了密电,请求中共支持。最终,双方商定,由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派联络小组常驻延安,负责领导、指挥和协调情报工作,并负责培训中国的情报人员,然后选派精干人员打入华北、东北和绥蒙等敌占区,专职为苏军服务。毛泽东深思熟虑后,同意斯大林请求并要求情报资源两*共享。最后,在毛主席授意下,李克农同志组建了为苏联服务的中国情报网,主管并负责中共方面的具体事务。因此便有了驻延安的苏军情报组,董希孟等人就是情报训练班的第一批学员。

经过三个月苏联专家的培训,董希孟学习了秘密工作所必要的素质和技能,秘密工作的特点及其作用等理论,反侦察训练,隐蔽训练,情报谋略,逻辑分析判断,心理学研究等等。94年6月,按照中社部和苏军情报组部署,董希孟和张克敬被派往绥远省会归绥市(今呼和浩特市)建立情报站。那一年,董希孟才8岁,刚刚成年。要到归绥须途径内蒙大青山,当地环境残酷、行使恶劣,进出极其危险。为确保电台安全抵达目的地,八路军20师特派一支很有战斗经验的骑兵连护送董希孟二人和电台进入大青山。

那是一场血与火的洗礼,董希孟、张克敬在骑兵连,为保住在大青山的电台与敌人打起了游击战。在那场电台保卫战中,很多同志牺牲长眠在大青山(见董希孟发表在《国家安全通讯》(0)的《壮行大青山》)。由于电台电池耗尽,董希孟于年7月返回延安枣园苏联情报代表处,又参加了一期大功率电台的学习并待命。

年冬,董希孟被委派到北平做地下工作,代号为“龙”。当时,中央给北平地下工作的任务是:做好职业掩护,设法打入敌人内部。而董希孟到北平的任务是,尽快建立情报站,与中央建立电台联络。

当时,北平被日军重兵把守,要想在敌人严控的眼皮子底下建立北平电台非常困难。但董希孟授命后,依然孤身智闯北平,时年他才20岁。年5月8日,在北平地下*的秘密接应及精心策划和掩护下,董希孟安全进入北平城。进入北平后,在北平地下组织的帮助下,董希孟以义隆商行伙计的身份作为掩护,成功地潜入了北平,打到了敌后。

为了弥补弥补经费的不足和便于情报收集,年7月董希孟又打入了日本人的“麻产改进会保定支部驻北平办事处”正式工作,办事处设在东单苏州胡同老前局号,职务是勤杂工。在日本人的机关工作,身份更便于掩护,这期间利用工作之便,对听到看到的日本人的动向,经过分析研究和整理,将有参考价值的情报及时交给了地下交通员。

年8月5日,日本投降后,国民*部队接管北平,董希孟重新回到义隆商行,并继续与自己的上级彭昕同志以商人和帐房先生掩护继续在北平做地下工作。不久,彭昕又择机打入国民*内部,成了“国民*河北省*部行署专员”。于是,大量北平的国民*情报又通过董希孟操作的电台发到了中央。

在北平建立电台非常困难,因各种原因不得不经常搬家,最后北平的情报站竟被建在了一座关押*治犯监狱的斜对面。那里戒备森严经常盘查,就在这个危险的地方却成了中共情报站,真是艺高人胆大。谍报员每次发报时,很容易被定位侦破被捕,是真正行走在刀尖上工作。为了避免工作是被抓,董希孟发报时都是将手枪和手雷放在身边,随时准备在危难时与敌人同归于尽,和电台共存亡。

虽然,潜伏在北平的谍报人员都非常谨慎,但还是出事了。年9月,由于电台工作时间长和定点定时等疏忽,被国民*保密局侦破,继而由于叛徒出卖顺藤摸瓜,使得中共北平地下电台遭到严重破坏,以至于涉及到西安、兰州、沈阳、承德等地的整个情报系统,是中共情报史上一次重大损失。被捕情报人员数十人,牵连被捕百余人,其中甚至有蒋介石文胆陈布雷的女儿陈琏和女婿袁永熙。更惨重的是中共地下*的秘密情报员:国民*第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少将处长谢士炎、军法处少将副处长丁行、代理作战科长朱建国、少校参谋石淳、空军司令部参谋赵良璋被捕并遭杀害壮烈牺牲,史称“北平五烈士”。

由于董希孟名义上属于苏军情报网,和被破获的电台不是同一个系统,没有横向联系,按指示的地点、时间、暗语交接时双方互不相识,所以免遭厄运。“北平谍案”后,蒋介石曾兴高采烈地亲飞北平犒赏有功人员,保密局的郑介民、毛人凤等亦狂妄地声称“搞垮了中共情报界半壁江山。”然而,他们哪里知道,在北平至少还有三个苏军情报站的电台在同时为中共工作,其中就有董希孟控制的一部电台。也正是这三部电台,在接下来与国民*的惨烈斗争中继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年2月,北平被解放。

年9月末,为了防止国民*特务在开国大典上搞破坏,董希孟受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李克农钦点参加开国大典游行,负责保证开国大典安全。

新的挑战——在境外保护国家领导人安全

年8月,周总理指示民航总局准备新开辟印度、印尼、尼泊尔和香港四条航线,并建立办事处。组织上考虑到董希孟在北平搞地下工作多年,经历过日本和国民*统治时期,相当于在国外差不多,所以就把这项艰巨任务委派给了他。

事情来得太突然了!高小文化、外语一窍不通、民航业务一点不懂,对于已经35岁的董希孟来说的确是个很大的挑战。然而,对于一个将服从组织视为生命的情工人员来说,这不是能不能干的问题,而是要必须干好的问题。很快,董希孟就开始学习作为航空站站长的业务知识及外语。半年下来,他以优异的成绩结业。这样的适应能力,除了情工背景和个人天赋外,更重要的是面对挑战的勇气、坚定的信仰和对组织的绝对忠诚。年8月,缅甸仰光民航办事处第二任主任因故奉调回国,董希孟接任了此职。

我们都知道,年4月日发生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周总理的专机被炸,幸亏周总理临时改线逃过一劫。这次惨痛教训后,中国民航和驻各国使馆对国家领导人出访安保措施高度重视,绝不能出半点纰漏。董希孟在民航住仰光办事处工作的六年时间里,一共三次执行国家领导人出访缅甸专机的安全保卫工作,办事处与缅甸大使馆及国家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出色地完成了保卫周恩来总理、刘少奇主席、贺龙、陈毅元帅专机安全的工作。

96年4月缅甸总理吴努邀请周总理参加泼水节期间,台湾情报局就策划在总理访缅期间的暗杀行动。自年到96年间,台湾情报局在东南亚地区共三次阴谋策划谋害周总理,但均未得逞。其中台湾情报局策划的所谓“丙案”,就是96年4月周总理率团访缅时针对总理的,将周总理化名“吉心人”,敌特的阴谋是,在周总理的坐车行进在仰光街道时用机枪扫射。

民航办事处负责周总理专机和机组人员的安全,吸取“克什米尔公主号”的教训。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专机抵仰光后民航办事处人员立即抵达机下监视无关人员一律不准接近飞机,并派人值班,日夜24小时守卫飞机。并对机组人员实施安保措施,如住在办事处外出时有专人陪同;伙食由专人制作,肉禽类全选用活物等以防止食物中毒;机组人员在机上的餐盒均由办事处的厨师亲自负责准备等等。最终,国民*的刺杀计划再次破产。年,刘少奇主席准备出访东南亚的印尼、缅甸、柬埔寨和越南四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最高领导人出访。据可靠情报,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在刘少奇出访时展开刺杀心动,敌情特别严重。时任空军参谋长何延一亲自约见被紧急召回的董希孟了解仰光情况,并向何参谋长说明,已经接到刘少奇主席访问缅甸的通知,在此之前已就民航的职责范围内,和缅航、机场、海关、缅甸的边防检查站(移民局)等负责人就刘少奇主席访缅安保一事,做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并把具体部署情况做了说明。刘少奇主席访缅期间,民航办事处和国家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出色地完成了安保任务。最终,国民*刺杀刘主席的计划,又被我国情工人员能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成功破解。

耿飚任驻缅大使期间,一次周总理和陈毅老总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后,耿飚大使设晚宴接待周总理及陈老总,董希孟参加了晚宴。周总理非常亲切地同与会同志一一握手,当介绍到董希孟时,周总理说:“感谢民航,我是经常坐民航的飞机呀。”从总理的话中我们可以听出,总理对民航工作非常肯定。此后,董希孟及在缅工作的民航同志,还负责过贺龙等国家领导人的保卫工作。

董希孟及同志们与周总理、陈毅老总、耿飚大使在仰光的合影耿志远(原中缅友协会长)看望晚年的董希孟在缅工作期间,董希孟还开展了其它工作。譬如,获得某国军用机场资料,得到我军方的高度重视,空军有关单位专程到部里对董希孟提出表扬。二十世纪60年代美苏太空竞争进入了白热化时期,周总理指示部里尽快获得航天技术方面的有关情报,董希孟受命调动国外资源,仅用了8天,一块宇航方面的关键材料样品就摆到了周总理的案头。在境外期间,董希孟建立的外围有意无意地为祖国做了不少有益工作,为祖国解决了一些棘手问题。

譬如,年,中缅间有一项关于民航方面的贸易往来,按协议缅*府有一笔万美金的对华应付款,但当时*、*、军最高领导人吴奈温,为了迎合反华势力,有意拖欠迟迟不付,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多次交涉未果,董希孟找到缅甸爱国华侨林先生请求协助解决。林先生和吴奈温弟弟是好友,便利用这层关系自费疏通缅财*部和国防部,用非常规手段分三次(每次万美元)暗度陈仓为祖国追回了这笔款项,当年的中国外汇储备仅有.66亿美元。

一年后吴奈温得知此事大发雷霆,查封林先生所有外贸所得资产,他被迫长期避居香港不能回缅。林先生是成功的企业家,更是热衷公益事业的慈善家,他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是切切实实付诸于实际行动的,他把一生的大部积蓄都捐给了福建泉州家乡的医疗和教育等事业,建医院、一所中学(锦水中学)、两所小学、影剧院及修桥造路、为乡村架设电缆等等,同时还以林先生夫妇的名义设立了教育基金和医疗基金。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们深深得懂得这一点。年,董希孟结束了0年的民航工作。回国后,他大部分时间仍从事有关外联方面工作,在此期间,他负责参与和直接组织获得的有关国防高科技的情报,使国家在国防科研工作方面少走了许多弯路,为国家节省的国防科研费用可用天文数字计。

情工工作是个特殊的行业,它看起来很酷,实则常与痛苦与煎熬,有时情感不能真实表达,有时为坚守信仰却要做出违心选择。董希孟入行后,按照行规就和亲人、战友、延安的同学同事中断了所有联系,直到解放后依然有8年时间不能与家人有任何联系,家人甚至都认为他早已不在人世。

情工人员其实就是一个演员,他们每次接受新任务,就如同导演让他们转换角色。他们倾生命之力演好每一个角色,并不是期望增加粉丝,而是力求把不同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出神入化,以达到隐蔽自身获取情报为目的。

董希孟从一个穷孩子开始自己的情工使命,从扮演勤杂工、小职员开始,到新中国早期的外交官……,一次次角色的转换,他始终不辱使命,不忘初心,恪尽职守,完成了国家赋予他的“角色”塑造。在他的“演艺”生涯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感天动地的情节,他的一生和隐蔽战线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情工人员一样,始终牢记周总理对情工人员的重托:“有苦不说,有气不叫;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默默地为*工作。

董希孟的隐蔽人生是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绝对忠诚,甘当无名英雄的具体体现,表现了一个情工人员的高尚情操,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的事业,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屹立似青松霜风可鉴丹心志

清明如皓月天地能容赤胆*

董希孟与他的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荣誉勋章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军工圈—军工行业第一公共平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救过周恩来,保过刘少奇,为国立下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