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讲堂与度众
三十九岁至四十五岁
公元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二年
70.缅甸朝圣
年7月,缅甸领事陈振富和法官余镇东,邀请上人前往缅甸参加世界和平塔开光。上人的宿志是将大小乘佛教合而为一,使佛教在世界上……
上人携同文果蜜前往缅甸,他们参观庇古的佛教大学,朝礼仰光的大金塔,带领数百位仰光佛教徒绕塔念佛,并在睡佛寺与缅甸的比丘们一起静坐,参禅修学。上人以身作则,引导大小乘同修共进,共同发展,使佛教在世界上团结一致,不存在大小乘之见。
年,上人应邀前往缅甸仰光参加世界佛教会、世界和平塔开光活动,随行者只有文果蜜。
佛友们在启德机场送行
上人于机场内准备登机
在缅期间上人住在世界佛教会,法会圆满后,从仰光到马来西亚槟城,驻锡极乐寺,再往新加坡。上人离开缅甸时,居士们忍不住在机场跪哭送行;虽时光短暂,然而却使他们见识到真正修行者的风范和德行。
年,缅甸仰光。
在世界和平塔前,参加世界佛教会活动
上人及一群人于和平塔前
年,上人在缅甸仰光参加世界佛教会、世界和平塔开光法会
上人自述:
佛法发源于印度,之后传到每一个国家,这许多国家就把佛法认为是自己的。缅甸就有缅甸的佛教,高棉就有高棉的佛教,越南就有越南的佛教,泰国就有泰国的佛教,中国就有中国的佛教,日本就有日本的佛教,高丽就有高丽的佛教。
当初佛说法的时候,是不是单单对一个国家说的呢?不是的,佛是观机逗教,佛法对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是相应的。佛法的本身没有分这么多国家的佛教,可是这么多的国家,自己不愿意令佛教发扬光大,所以就取为己有,说这个佛教是自己国家的。
年,缅甸仰光
世界和平塔里的释迦大佛
街头一景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几十年以前(),我去缅甸时,到一个佛教道场,他们拿出一本签名簿,要我写些纪念的话;我说:
“眼光要看全世界,心志要包法界性,推行固有具体圆满之佛教,使教乘统一,大小归元。愿人人同登彼岸,个个见性成佛。”
那时候说这几句话的缘由,也就是佛教若要发扬光大,我们的眼光要看得远,要把佛教推行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角落,甚至于在每一粒微尘里,都要在那儿转大法轮,教化众生,令人人都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所以我就很大胆地说:
“我们这个佛教,并不是哪一个国家私有的佛教,这是全人类的佛教,这是一切众生的佛教。我们不应该把佛教当作私有的宝库,应该把它公诸于世,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年缅甸仰光,上人、两位比丘、文果蜜、另一位居士,合影于白塔林前
上人与当地人合影
〈楞严咒〉有息灾法,譬如你明明有什么意外的事情,把它由大化小,由小化无,事情多数会有惊无险的。本来应该掉到海里淹死,一念〈楞严咒〉也淹不死了;或者搭船,这个船应该会沉了,你念这个咒,船也不沉了;或者坐飞机,这个飞机在空中应该爆炸,你一念这个咒,它也不爆炸了,这真是神乎其神!从缅甸到泰国那一段的航行很危险的,而我坐的那架飞机一路也没摇也没晃,连那个驾驶员都说:“怎么这一次飞机这么平稳呢?”他不知道那时候天龙八部、诸佛菩萨都在飞机左右前后护持着。
南传的国家,像暹罗(泰国)、缅甸、锡兰的出家人都是托钵乞食,唯独中国是自己在庙上做食。在暹罗、缅甸乞食,和尚来到斋主家,斋主就跪在地上,把这一碗斋饭顶到头上,倒进出家人的钵里,然后叩三个头,他们是这样供养三宝。每一个家庭,都是这样子来供养三宝。
我看见暹罗、缅甸出家人的那个钵很大,装满了足够几个人吃的。他们出家人吃饭是用手抓着吃,不用汤勺也不用筷子,这叫抟食,说这样子吃有饭香味;究竟是不是有饭味,我因为没有这种习惯,没有试过。
缅甸人习惯把煮过的葱蒜放在饭桌上,那个葱蒜的味道都会呼吸到肚子里,我没有吃就已经受不了,这一天总觉得肚子里、肠子里都有这个味道。葱蒜是五辛之一,五辛就是葱、蒜、韭菜、薤及兴渠,吃了它有一股很不好闻的气味,所以吃斋的人要戒除不吃。
年缅甸仰光,上人与当地比丘合影于世界和平塔附近的一处建筑标志前
上人与洋人比丘合影
在印度、暹罗、缅甸、锡兰至今,一直沿袭佛住世时搭衣的制度,出家人所搭的袈裟都是黄色,没有钩环。中国袈裟为什么有钩环?这是通权达变,因事制宜。中国的出家人搭衣,也是右肩膀露出来,这也是依照佛的制度来做的。因为中国的气候比较寒冷,必须要穿棉衣服;只是在衣服上边加上袈裟,袈裟滑落不容易察觉,但很容易遗失。达摩祖师很聪明,而且又是一个发明家,发明袈裟上用钩环,既可以保持佛制,又可以通权达变,这是中国有钩环的来源。
年,缅甸仰光
上人摄于世界和平塔前
在我出家之后,曾经请问过很多老法师有关钩环的问题。这些老和尚都晃晃头,不知道;这是个很小的问题,所以没有人知道。这究竟谁告诉我的呢?没有人告诉我。我将中国和印度、暹罗、缅甸气候一比较,我知道最初到中国这个祖师,因为气候冷也就穿上衣服,以后又研究用钩环勾着,如此袈裟披在身上就不会松落了;我和一些老法师一提这个理由,他们都说是这样子的。
乐观法师《虚云和尚印象记》中提到:
虚老问我:“你可是来常住讨单住下呢,还是路过?”我说:“我特来向老和尚礼座之后,马上还要去广州。”他说:“你老远奔到此地来看我,务必多留住些时,我才安心。不过,常住清淡,没有好的茶饭供养就是。”我答道:“老和尚的慈悲,我很感谢,本也想多亲近,无奈身旁未带衣袍,住在常住上是不方便。”他又说:“战乱时候,不要太认真这个。我们中国和尚平常穿的圆领衣衫,照戒律上说,都不是当和尚应穿的衣裳。只有一件袈裟,才是真正的僧衣。你要觉得不方便,不要随众上殿、过堂,天天就在客堂用斋好了。”
世界和平塔(KabaAyePagoda)位于缅甸仰光北郊。是仰光市内著名的佛教建筑。年,缅甸*府为召开“第六次结集”大会,在此地(吉祥山)举行为期两年的世界佛经结集大会。吉祥山下有一石窟,称为大圣窟,可容万余比丘集会。窟有六门、六石柱,墙上有六个法轮浮雕,台上装置六根烛形电炬,象征第六次结集。世界和平塔就在吉祥山右方。
年缅甸仰光,这一年,世界和平塔正举行世界宗教大会及和平塔开光
和平塔在建筑中也呈现了第六次世界佛教大会的标志:塔高35米,底座周长35米,塔身中空。全塔有六根大柱支撑,有六个门,每个入口处都供奉一尊巨大的佛陀雕塑,这些均象征着佛经的第六次结集。塔的正中央有个小宝库,舍利佛龛上供奉一尊近一吨重的纯银铸造的佛像,是镇殿之宝,极为珍贵;另外还有佛陀的两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尊者的舍利子,也在这里供奉。塔内圆柱的神龛上,有28尊小型的佛陀塑像。在塔内还设有佛教艺术博物馆,广泛搜集了来自各地的佛像、佛典,收藏着年中国佛教代表团献赠的两颗原供奉在西藏布达拉宫的舍利子、一本八百年前的中文藏经影印本,以及汉藏僧衣、钵、锡杖等物,均安置在塔龛陈列橱里。世界和平塔虽然是仰光最年轻的佛塔,但却在佛教历史文化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也是缅甸佛教文化的中心。
(编按:年5月17日的“卫塞节”(VisakhaDay),世界佛陀日,缅甸佛教在国家赞助下,于仰光北郊艺固山岗上,举行“第六次佛经结集”大会。此次结集以第五次结集所镌刻之块大理石刻文为依据,并参考锡兰、泰国、高棉、伦敦巴利圣典协会,以及缅甸各种巴利文版本,作详细考订。此次结集并邀请南传各国比丘参加,北传国家比丘亦受邀观礼,前后有佛教界人士两千多人,费时二年多,在年(佛历年)完成,并将结集的资料印刷流通。此次结集之意义,在于团结佛教徒,增进上座部佛教之隆盛。此称第六次结集。)
年,缅甸仰光大金塔
仰光大金塔(ShwedagonPagoda),又称瑞光大金塔,位于仰光市的圣丁固达拉山上(Sing-uttara)山上,是仰光的最高点,也是缅甸最著名的佛塔。它也是缅甸中最神圣的佛塔,因为它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遗物,包括是拘留孙佛的杖,正等觉金寂佛的净水器,迦叶佛的袍及释迦牟尼佛的八根头发。始建于公元前年。主塔高99.36米。全塔上下通体贴金,在塔顶的金伞上悬挂宝铃,顶端镶有颗钻石和颗宝石。仰光大金塔与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尼的婆罗浮屠,被誉为东南亚三大古迹,是驰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缅甸国家的象征。
睡佛寺
乔达基宝塔(ChaukhtatGyiPagoda)供奉世界最大的卧佛,始建于年,并于年重建。长75公尺、高30公尺,其脚底有一百零八个图案,代表人有次轮回,也象征天地万物尽在其脚下。大金塔和卧佛是缅甸佛教最具代表性的象征。
文果蜜年9月13日叙述:
年7月,师父应仰光首席法官之邀赴缅甸仰光,这份邀请是通过缅甸驻香港领事陈振富先生送达。抵达仰光时,当地虔诚的华裔佛教徒前来接机。师父下榻于世界和平宝塔的后院,白天师父参加会议,与当地及邻国与会者谈论各地区的佛法发展;傍晚,师父到附近一间中国寺院为当地的佛教徒开示,听众对师父十分恭敬。
年,果蜜摄于缅甸仰光
我们在仰光待了大约两星期,下一个地点是马来西亚的槟城。我们搭乘的双引擎飞机,起飞不久便遇到暴风。飞机猛烈摇晃并且迅速急降,机上的东西咯咯作响,每个人都惊吓不已。师父开始打坐祈求天龙八部使飞机稳固,我也跟着做。几分钟后,飞机便稳定下来,之后一路平稳。
师父驻锡在槟城颇负盛名的极乐寺,受到该寺方丈与当地法师热烈欢迎。师父与当地佛教信众会面,其中有很多是学生。师父在槟城待了一星期,然后继续旅程。新加坡是回香港前最后一站,接待人是新加坡佛教协会的会长毕俊辉女士,她是虔诚的佛教徒,非常恭敬师父。在新加坡期间,师父与佛教协会的人开了几次会,并为菩提小学的学生开示。
谭果正居士日记:
师父赞叹果蜜,说:“果蜜随我往缅甸时,他才16岁,他办事和翻译都极为妥善。”果蜜有心脏病,以前不敢搭飞机。果蜜与师父去缅甸,乘机从缅甸至槟城的航程中,飞机遇上乱流,上下浮沉,他居然平安无事,他相信是菩萨保佑。果蜜回港后,医生检查证实心脏正常无事!果蜜和师父去缅甸时,个子还很矮,回来不久就长高了,竟然比师父还高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