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到蒲甘的夜车晚上9点半从曼德勒出发,车费缅币。这是外宾价,内宾价不清楚。汽车站如同还没有完成的建筑工地,就算是能见度不好的黑夜,也见到泥土、石块、水泥撒满了一地。一有车过,便扬起可怕的漫天尘土,如同黑夜欲将人吞没。来到停车场,先找车。那辆可爱的车,与其说是运人,不如说是运货,谦虚一点也是人货混装。一袋袋涨鼓鼓的麻袋,将中间的过道填得比旁边的座位还高,我想自己又没有给“货品价”,为什么要享受货品的待遇?不过还是有好处,就是人进座位前,可以顺便练习一下跨栏运动。还有那个椅子,一坐下去就把膝盖直接抵在前排,这样也可顺便加强一下侧身功和缩骨功。车上的客人也就七、八位,看起来都是缅甸人。前面独坐着一位亚洲女老外,应是日本人,上车便盖上衣服躺在座位上睡觉,一付老江湖的样子。虽然是缅甸三月的天气,车行之后晚上的风从窗户外透进也颇有寒意。我将外衣拿出套在身上,将帽子戴上。麻袋里可能装的是什么饲料,散发着一种浓浓的味道,我只有将清凉油拿出抹在鼻子上。司机是两位年轻人,将音乐打开,吱吱呀呀的缅甸歌声伴随着一路前行。在睡意朦胧中,这让人“神*颠倒”的音乐声一直不断地响着。那挂在镜子前的铃铛,不时很配合地铛铛作响,它那清脆的金属撞击声音,混合为夜车上一首绝妙的“夜半歌声”。不知道何时睁开模糊的双眼,看着车窗外掠过的飘忽的黑影子,突然想起了那个公车奇案的传说。想到这里突然觉得非常兴奋,于是盯着前方,盼望着一位身着白衣的神秘人,在前方等待且向我们招手,然后轻轻一跃,便从外面的黑暗中穿窗飘上车来。如果真是这样,那多好啊,这样今天晚上的一切就很完美了。在外旅行,已经习惯了在夜车上睡觉。这种在黑暗夜色中的前行,仿佛正让人偷偷潜进一处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地。也许,黑暗可以让人暂时忘却,而前进又让人继往开来。这种找不到北的方向感,又杂着等待恐怖降临的兴奋感,竟让我觉得兴高采烈,毫无睡意。窗外没有路灯,黑乎乎的什么都不见,如同货品的我们不知道将被贩卖到什么地方?到达蒲甘正是凌晨五点,简陋的汽车站看不出什么样子,只是几位三轮车司机一下就围了上来。蒲甘分为新蒲甘、旧蒲甘和妙乌,汽车站都在妙乌。我让三轮司机直接拉着去书上介绍的旅店。车在无人而黑暗的小街中前行,小镇只有两条街道,道两边是低矮的民房、旅店和商铺。我喜欢小城市小镇小乡村,喜欢这种小镇的质朴和简单。旅店还没有开门,两位司机在门口拍门喊叫,很快就出来一位穿裙子的中年男人。他高高的个子,宽阔的脸庞、纯正温良的眼神;也许蒲甘的子民就应有这种纯正温良的眼神。他带着我看房,温和的态度和笑容让人充满安全感。房间整洁干净有电扇热水,我决定在此住下。我对男子说:“我还要租自行车噢!”他说:“我把自行车放到院子里,你随时来拿就行了。”洗了热水澡,感觉舒服多了。看看见时间还早,就趟在床上继续睡,很快就被闯进室内的阳光唤醒,男子已经准备好了早餐:浓咖啡+面包+水果。老师我发现这个旅店很安静,仿佛今天就只有不多的客人。男子不懂英语,他大叫着一个人的名字,很快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子就跑到我们面前。女人一头短发,身着缅甸笼基。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对我说:“我叫**,是旅店旁边一所学校的老师。旅店这里常常有很多外国人,但并不是每个缅甸人都懂英语,所以我常常到这里来帮忙。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找我,不用客气!”我问:“今天还有其他中国人住在这里吗?”“今天没有。中国春节的时候,有很多中国人来缅甸。现在缅甸已进入了热季,游客已经渐渐少了。”我问:“您是这里的老师啊?教几年级?”女子告诉我:“高中。学生们快高考了,最近很辛苦。对了,要不要到我的学校去看看,就在旁边。”我跟着这位女子来到紧邻着旅店的学校。说是学校,也就是一个小院子里的几间不知道有多少年历史的平房,用木头和竹篾建成,就同大多数缅甸民居一样。教室里没有学生,仅放置着几排条桌条凳,教室外还放着几张条凳。每一张桌子上都整齐或散乱地放着厚厚的一大叠书。对面墙的高处是两张画,一张是佛主,另一张是仰光大金塔。两张画的下面是一束清新的白色花,被插在玻璃水杯里。我随手翻看放在桌上的课本,有生物、物理、有历史等,让我吃惊的是竟然全是英文版。教室没有一台电扇,在缅甸的热季里,这些学生忍着闷热耐着蚊虫这里努力学习准备高考,他们的这种精神真是让人感动,缅甸的未来就在他们身上。“这些孩子晚上也要学习……”女老师说:“有时候有些学生就住在这里,我也要住在这里陪着孩子们。”“那您一直在这里教书吗?”“是,我教了很多年的书。我有一大群的学生”她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骄傲:“我今天都三十八岁了,但还没能结婚。我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不要结婚嘛,结了婚,就不能教书了。在缅甸,女孩子结了婚,就干家务伺候丈夫喂养孩子,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我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我有些吃惊,如她这样的女子不结婚,也许会引来许多不解的猜测,眼前所见相当于我国60-70年代的缅甸啊,难道她不怕别人和社会施予她压力吗?这真是一位有思想而独立的老师啊!女老师笑着说:“我去过新加坡学习,两年前联合国组织了一些缅甸老师到新加坡学习,我去了,住的全是五星级宾馆。”“那您一定是位好老师了;还有,你们一个月的工资多少呢?”“我们老师的工资很低,差不多***缅币吧!”我在心里算了算,她一个月的工资仅是我一天的旅费,或者两天的住宿费。突然间我心里替她有些难过,想想自己在缅甸旅行,在花费上享受“外国人付更多钱的待遇”也是应该的。我难过的是,这些“外国人待遇”中有多少,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的呢?看着眼前这位老师,我在心里为她默默地祝福!隆基
男子可以穿着裙子到处游走吗?如果我问这个问题,也许大家会觉得可笑。可是缅甸就是这么一个国家,不仅女人穿裙子,男人也穿裙子,不管是平常日间休闲还是正式场合都是穿裙子!初到缅甸,见到满街男男女女皆衣裙飘飘,一副世界大同男女平等温馨和谐的样子,觉得真是非常有趣。
听当地人说这种裙子叫“隆基”,我却宁愿在心中将它叫做“鸡笼”,好记又形象嘛。在其他国家也见过男人穿裙子的,但只限于某个地区或某个场合,但还没有见过全体男子在任何场合都清一色穿裙子的。这真是为缅甸的一大特色!
这种裙子当然不是那种风过便随风招展的裙子,而是一种筒裙。后来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男女裙子在花样和穿法上还是有些不同。缅甸男子一般上穿长袖或短袖衬衣,下穿筒裙。后来明白男士的裙子叫“隆基”,意思是“把身体裹得严实的布”。
女子筒裙叫“特敏”,意思是“无论坐立之时都可遮体的布”。女用筒裙与男用筒裙稍有不同,常有黑色或红色裙腰,裙长也比男裙长一些,穿着时裙子底边要触及脚面。另外,男子筒裙常用格子布或素色布料,女子筒裙常用色彩鲜艳面料,或者是波状或大花纹面料。
从穿着方法上讲,男子穿时将裙边直接在腹部打一个结就行了,有的还将结拴成袋子状,这样就可以放置随身所带零星钱物;女人的穿法是将布头左折过去再掖入腰间。在正式场合,男子穿立领的长袖衬衫;女子穿长窄袖上衣,有时在上衣之上又加披各式纱巾或其他披巾。
男子有时在头上戴被缅甸语称为“岗包”的礼帽;女子喜欢在头上戴玫瑰、茉莉、菊花等。
我想,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人们已开始慢慢放弃自己的传统服饰,除了特殊场合外,平常以牛仔裤之类为着装。在这一点上,对外封闭的缅甸保持了自己的传统服饰文化。但是,我想,如果他们能更注重上衣款式、色彩和裙子的搭配就好了。
我在缅甸呆的时间里,经过仔细观察,还没有见到一个男人或女人穿长裤的。常常在大街上会看见男子的隆基松了,他们不慌不忙地将棉布大大扯开又拴起来的动作,这时我就会琢磨,按照缅甸人的习惯,他们会在隆基里面穿底裤吗?可是不好意思上前去问,也不好意思趁他们拉开隆基时去探视,只有恶作剧的想,这块布料怎么不掉下来呢?掉下来我就知道答案了。
缅甸男女都一样,都不穿袜子,而且很少见到人穿皮鞋、运动鞋等,几乎每个人都穿人字带拖鞋。我想,缅甸人可真是闲到家了哈,再说,缅甸天气很热,这样很凉快很方便又不会得香港脚噢!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当我和当地人一起坐空调旅游车时,虽然门窗紧闭,地板上是一支又一支光脚丫,但是我心里一点也不会紧张。呵呵!
缅甸就是这么一个人人身着裙子和拖鞋的国家。无论是在城市乡村,都见到满目衣裙在路上流动。坐进阴凉的路边茶棚,泡一杯凉茶歇歇气,晃一晃跂着拖鞋的脚掌。看着这些缅甸人一副不紧不慢优哉游哉的样子,让人想起一句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男人穿裙子,在我的心理上,总觉得他们少了一点男人的顶天立地的阳刚之气。虽然这不符合逻辑,但我就是这么感觉的。后来才慢慢了解到,缅甸男人是典型的“三等公民”,也就是等天亮、等吃饭、等睡觉,有意思!
董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