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如果可以,来缅甸给孤儿做义工
TUhjnbcbe - 2021/4/14 10:44:00

《缅甸之光》

文/图雪凌

仰光---缅甸的首都

在这之前,我的环球旅行计划里没“缅甸”这一站。

直到有一天,有位友人来广州的工作室看我,说起他将去仰光看朋友一周,还特别提到仰光的朋友是在孤儿学校里做义工和教英文,还利用私人时间照料着几间孤儿学校、、、

没等他说完,我急着问“来回机票多少?具体哪天飞?”于是在我可接受机票价格和时间下,从广州坐南航直飞了仰光。

习惯做出行功课的我,这次没预定酒店,机票和签证从爱途网上拍到的,仰光的朋友接机后再一起去找酒店,由于是雨季也是旅游淡季即到,我们有机会找到50美金一晚的小酒店,酒店年旧失修,有空调有热水,卫生也过得去,但灯光昏暗。

在我本次的旅行功课与攻略里,大金塔、古城区、早市集及孤儿学校佛学院是行程必参观之地。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旧城区依然保留了大部分的英殖民时期的建筑,偶尔还看到旧建筑里经营着的老商铺及家庭旅馆,怀着好奇之心去问问是否有空房和价格,可惜已住满,15-20美金倒是可接受,然而卫生条件就马马虎虎了。

在仰光的傍晚参观了“大金塔”。所有人士必须脱鞋赤脚登上长长的阶梯才能入塔,有强烈的宗教仪式感,大金塔不设免票,自由给入场费,也可不给,

时而有语气温和礼貌人士来询问是否需要导游服务,大小佛塔在暴雨来临之前金光闪闪,无言地被震撼……

次日清晨,路经昂山素季的家,意犹未尽的我再此进入“大金塔”,大小信众们早已手捧鲜花纷纷来到庙宇诵经和帮忙打扫积水,我们这类过客坐一傍静静感受和拍照。

这次到访的二间孤儿院都是在寺庙里,这些“孤儿”并不是都没有父母,只是部分孩子家境太贫困,寺庙有信众和僧侣化缘送的食品和衣物,父母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寺庙有僧侣和志愿者们去照料,

年龄从五六岁到十几岁的孩子分大小班上课和学习技能,以便以后能找到养家糊口的工作或有更好的前途。孩子从小开始训练及学习有序自理的能力,让我觉得意外的是在活泼调皮年龄的孩子们,

却听不到闹哄哄的声音,而是有序和安静的。佛教文化已深深地到缅甸人民的每个细节里,如此的让人平静。而马来西亚籍的阿德和爱丽平时有自己的电信业务工作,

空闲时间就在孤儿院做义工教英文和照顾孩子们。

在缅甸,男性有三次出家修行与还俗的机会,每人必须出家一次,女性也可去尼姑庵修行或出家。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贫民区还是富人区,

缅甸人表现出的是友善祥和及虔诚,真让我有剃光头并申请停留三个月或半年在寺庙里做义工的冲动。

缅甸古都“曼德勒”

在前往古都“曼德勒”之前去了趟玉石拍卖市场,口嚼槟榔、光着膀子的店主们,如同进入香港粤语旧片场,简陋的市集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宝石,叫卖与吆喝声如此鲜活。

曼德勒是缅甸多个朝代的古都,佛教文化中心,拥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气候比仰光干燥舒适,城市街道以单双号为规划,横来直去又大气。当我和友人沉醉于古都文化及美食时,回程的机票已不时提醒着我,心有不舍,丝丝眷恋,希望很快回到仰光,并期待到“千塔之城”--蒲甘。你准备和我再次出行祥和友善的佛教之国了吗?

雪凌(艺术家行者)

70年代末生于中国广州现居广州,旅居瑞士/意大利/法国师从著名艺术家美籍华人郑凯学习摄影和绘画。?曾多次游学欧洲,并每年游历非洲、印度、斯里兰卡等文明国。其在听觉艺术(音乐)上早已获得好成绩。?通过视觉艺术来表现她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爱。画面色彩亮丽;如音符的轻重高低、笔触疏密错落有致,加上独特的肌理技巧,丰富了画作的表现力。

其用绘画来描写音乐的小夜曲、奏鸣曲、圆舞曲、交响乐、幻想曲、田园等。旅行笔记书印度“好色之途”瑞士“阿尔卑斯的眼泪”?

其作品被中/美/意/瑞/法等公私机构个人收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果可以,来缅甸给孤儿做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