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赤脚下的万佛之国曼德勒
TUhjnbcbe - 2021/4/11 16:12:00
白癜疯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曼德勒市为缅甸第二大城市,又名瓦城,是曼德勒省的省会,中部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历史上曾是全国的*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佛教胜地之一,至今仍保存着浓厚的缅甸传统文化特色。全市共有大寺院、佛塔多座,小庙宇多座。人口约万,华人、华侨约10万。我国在曼德勒开设有总领馆。

南传佛教

北传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大月氏的贵霜王朝,再通过西域到中国、朝鲜、日本等地。佛教思想(大乘佛教)进入中原大地,经过汉化解读,与儒教、道教思想的融合,使之更趋向为一种哲学思想。

缅甸、斯里兰卡、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地则是南传佛教,小乘佛教的思想更注重个体的修行,自我解脱,脱离轮回,达到佛法的境界,超脱生死。他们的佛经以及三藏典籍,是用巴利语来写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乘与小乘互相排斥、争执和对抗,这种内部自相斗争,可能促使了佛教在印度的消亡。

千人僧饭

马哈伽纳扬僧院位于曼德勒东塔曼湖畔乌本桥头,是全缅甸最大的僧人大学,学生人数接近人。每天上午十点,各国的游客围观千余名和尚午餐,也是件有趣的事情。他们一天只吃两餐,一餐在清晨4点钟,一餐在上午10点钟,过午不食,只能喝水。

小沙弥穿着白色僧袍,在阳光下分外清爽

我早早准备了一些从中国带来的零食,布施给他们,据说比丘会为施主默默祈祷祝福。有些小比丘抱不动钵,长辈会用衣服把钵缠在胸前,这里最小的可能四、五岁。小比丘大都身着白色僧袍,估计他们才入寺,经过考核后才能换上绛色袈裟。

虽然号称千人僧饭,可能也就是数百人,整个过程大多数僧人都面无表情,低垂双目,无声无息,看不出他们对游客有明显的反感,但总有在动物园里的感觉,亦或是习惯了每天被外人围观。用膳毕,看到小小年纪的僧人和欧美人用英语交谈。

当地人很穷,但是他们还是花很多钱在寺庙里,在缅甸最漂亮的建筑永远都是寺庙。缅甸人受教育程度不高,而僧人的文化水平是比较高的,寺院会教人识字读书,数学,以及英文,有些缅甸穷人一生中受过的教育,可能是在出家的那段日子里。穷人把孩子送进寺庙应该是普遍行为,他们可以多次出家,多次还俗。

狗子尽责帮着大家看鞋子

这照片挺搞笑,一张照片分成两PART

曼德勒皇宫

原建筑在二战时全部被损,年缅甸*府进行原址重建,这是缅甸最后一个王朝的皇宫。宫殿整个呈正方形,外围有护城河以及城墙,四个正门,八道边门。皇宫内的建筑约有座。皇族的起居室、议事大殿、接待室、库府等等均由柚木建造,红墙红顶黄边,充满了贵气。

全景

在皇宫里基本看不到任何的家具和摆设(大部分在二战时期被抢走或毁坏),仅存的部分集中在曼德勒文化博物馆里,内有贡榜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妃嫔的照片、龙床、少量家俬和摆件。皇宫内有瞭望塔,可以在上面欣赏整个皇宫和曼德勒市的风貌。瞭望塔约有一百二十多级台阶,也是用柚木做成,因为年代久远,踩在上面还能听到木头滋滋作响。

在缅甸看到太多的贫困,当这些和尚拿起智能手机时,我第一反应是当和尚或许是贫民子弟最大的出路。

柚木建造而成:不易裂、耐腐蚀

金色宫殿僧院

这座建筑原位于皇宫之中,是敏东王和皇后的寝宫,敏东王也在这里驾崩。他的继任者Thibaw王将整座建筑拆迁到皇宫外,变成一座僧院进行悼念,他经常到僧院里独坐沉思,直到现在还遗留着大狮宝座、冥想卧榻和佛祖肖像。建筑为方顶重檐结构,内外门窗和墙壁为柚木雕刻,整个庙宇坐落在数百根粗大的柚木支柱上,外围亦由柚木卫护,这是敏东王时期的典型风格。

曼德勒山

曼德勒山位于曼德勒市北最高的山丘,约26米,又叫罗刹女山。山上共有21座大佛塔和寺院,多座的小寺院。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各有一条石阶通往曼德勒山的山顶,沿途有著名的八大寺庙。顶需要经过多台阶,有顶棚,沿途大小寺庙不断。传说半山腰的一座庙里,供奉着佛陀的三块遗骨。大约走到2/的位置,立着一尊镀金的施依亚塔佛塑像,手指大皇宫。

山顶是一座印度神庙,以及由许多立柱撑起拱形门的长廊,墙壁与柱子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曼德勒城,这里也适合观看日出、日落。缅甸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弯弯曲曲绕着曼德勒山,在肥沃的平原上奔腾而去。

游客没有那么虔诚,通常乘坐扶手电梯上来

从山下赤脚到山上,滚烫的炙烤与刺脚的沙石是脚的磨难。缅甸人认为鞋是最肮脏龌龊的物品,无论进寺院,见法师,或是进入佛塔区,都必须脱鞋,甚至连袜子也不能穿。在缅甸人心中,与佛相关的都是神圣。

山顶这座印度风格佛塔叫“斯塔温皮佛塔”,通身采用了马赛克的琉璃贴制,在阳光闪耀成金色。外国人要收取每人k(5元人民币)的摄影费。特别注意:千万不要中午上来,太烫脚,虽然我们是黄昏时分,却也依旧感受到这样的热度。

乌本桥

乌本桥,建于年,长达米,由根实心柚木建造而成,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建桥的木材全部来自拆迁的阿瓦王宫。桥头、桥中和桥尾分别建有六座亭子,体现了佛教的“六和精神”: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乌本桥也被称为“爱情桥”,恋爱的人不远千里来此登桥,祈求永合。

到乌本桥最美的时间是黄昏落日,坐在水边,看桥上闲人闲行,天空也由粉转深,最后一抹残阳,渐渐消落在天际,世上的烦事如这闲云,淡来淡去才好。今日的乌本桥下,大部分地段已成旱地,仅有一条不宽的水道。若泛小舟,更是最佳。

踏在木板上,叽叽作响

坐在桥下,舒舒服服喝着啤酒,看日落

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位于曼德勒山脚下,又称石经院,它的全名是玛哈罗迦玛若盛佛塔,年由缅甸敏东王建成。这是以佛塔和石碑为主的景点,在金色佛塔旁边,一共有座白塔组成了壮观的佛塔群。每座石塔里珍藏有石碑,上刻三藏经,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书”,如果一个人每天阅读八小时,读完这些书,也需要天。

因此,固都陶佛塔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功德佛塔,这些连绵不断的白塔也真是让人觉得惊艳。

世界最大的书的说明书

每个白色塔里面,都有刻着三藏经文的石碑

山达穆尼寺庙

在固都陶佛塔的旁边,有一座大金塔与白色塔林方阵组成的寺庙,是敏东王纪念被杀害的弟弟所建。穿过大门,走过长廊,直行正中的金色佛塔(至今还保存着敏东王弟弟加襄王的骨灰),正中供奉的佛像,是敏东王从阿玛拉普拉古城迎请而来的。

围绕着金塔,密布了神圣的白塔共有座,每座塔尖系有金铃,清风拂过,阵阵哀鸣。

因瓦

因瓦古城位于曼德勒市区以南三十五公里,入城需搭乘渡船,它曾是缅甸近四个世纪的首都,著名的因瓦王朝古都。曾遭到二战的严重破坏,古城的大量建筑被损毁,还有一些零散的废墟遗址,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林间、田里和野外。

去因瓦需坐船,班次频密

只允许坐两位旅客

这里有一座马哈昂美僧院,曾经的皇家寺院,年毁于地震,年重建。淡黄色砂岩建筑,优美的线条,它的雕花应似欧洲风格,具有浓重的女性气质。寺庙的佛像被紧紧包裹在其中,其外围是一间又一间的小隔间,最外层一圈为回廊。里面不透光,只能使用手电筒,才可照见佛像,只是内有一股浓重的蝙蝠屎尿气味,将人拒之门外。

马哈昂美僧院

两个傻瓜

太烫,下不了脚

建筑内部的通道

去下一个地方

敏贡

敏贡古城位于曼德勒北11公里的江边,贡榜王朝第六任国王孟云为王后建造了的一座佛塔,砖制建筑建设到三分之一时,孟云驾崩,后来地震中又坍塌了一部分。现在便成为缅甸版的半成品泰姬陵。这里可以看到两个“利扬”(神兽)的残像。缅甸所有的佛塔或重要建筑,都会有一对“利扬”镇守,相当于我们的石狮子。现在它们已经坍塌,只残留尾部。

按照计划,塔身高达米,比仰光大金塔还高48米,建成将是世界最大砖制建筑

牛出租车(背景是残存的“利扬”神兽的屁股)

缅甸的“利扬”神兽

想爬到顶上看全景,右面的牌写的很清楚:不准穿鞋。正午40多度的高温下,赤脚走那么多的台阶.....呜呜呜......痛苦啊!

哭也没用,只能走

墙缝里插香拜佛

这里没台阶,只能赤脚走石头,谁那么缺德,玻璃碎一地

世界上最大尚在使用的钟——敏贡大钟,高8米,直径5米。大钟这里超级人多,无论钟里,还是钟外,举起相机想拍一张没人的,最终还是放弃。不如多把镜头对准这些可爱的面孔,孩子们一看到相机,立马做出各种可爱的摆拍动作。

距敏贡塔四、五百米远的辛比梅佛塔,通体呈乳白色,塔身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海浪般的七层塔基围绕;二层和三层为普通佛塔的形制;三层平台上,装饰着一座座小型的佛塔并供奉佛像。远望而去,大家都说这是巨大的奶油蛋糕,超级漂亮。

辛比梅佛塔

这是纪念辛比梅公主所建,辛比梅是孟既(孟云的孙子)的第一个王后,她在生下孩子后去世,为了纪念她,孟既修建了这座佛塔。

存鞋收费,多少随意

哎入乡随俗

马哈木尼佛塔

马哈木尼佛塔(MaharMyarMuniPagoda)位于曼德勒市南公里处,是缅甸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年,波道帕耶王将皇宫到马哈木尼佛塔的道路铺上石板。佛塔里的青铜佛像高约4米,当地人将这座佛塔视为佛祖真身。

4年,佛塔被大火烧毁,所幸该尊佛为金属制造,才幸免于难。虔诚的信徒常将金叶贴满佛身,经年累月,金叶厚度已有16公分。在缅甸,给佛像贴金箔,是男性的特权,女性只能远远观望。

每天清晨四点要举行为佛像洗脸的仪式,会吸引大量佛教徒前往参拜,但妇女不允许进入内厅神殿,只能在门口参拜。缅甸人要举行什么重大的仪式,也会选择在马哈木尼(汉译:释迦牟尼)。

贴金佛

缅甸男人一生至少得出家一次,出家时间随自己,可以还俗。出家仪式极其传统,出家的小孩都会盛装打扮。

缅甸之旅:

赤脚下的万佛之国——仰光

赤脚下的万佛之国——曼德勒

伊朗之旅往期回顾:

另一个角度看伊朗——德黑兰篇

另一个角度看伊朗——卡尚·庭院篇

另一个角度看伊朗——卡尚·沙漠篇

另一个角度看伊朗——伊斯法罕篇

另一个角度看伊朗——亚兹德篇

另一个角度看伊朗——设拉子篇

另一个角度看伊朗——结尾篇

历史考古文章:

夏都二里头探源

两座“商”城

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安阳殷墟——王陵区遗址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赤脚下的万佛之国曼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