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默君(—),名昭汉,乳名宝螭,字默君,法名白华。以字行。湖南湘乡二都湘西乡(今龙洞乡)人。其父张通典(—),字伯纯,是前清举人。光绪年间,先后入两江总督刘坤一、魏光焘,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南巡抚陈宝箴、两广总督张鸣岐等人幕。曾参与创办湘省矿务局、时务学堂、制造枪炮局、电灯厂、火柴厂等事务。年12月26日加入同盟会;辛亥武昌起义后,光复苏州,以奠定东南大局,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实业司司长。其母何承微(—),字懿生,晚号仪孝老人。衡阳人。通今博古,善诗词歌赋,有海内女师之称,其诗辑为《孝仪堂诗集》。何太夫人究心内典近30年,奉佛极虔。母亲信佛对默君有着深远的影响。
杰出的女*治家
张默君受父母的熏陶,极早启蒙。3岁读《诗经》,4岁读《唐诗三百首》并学作对联,6岁进私塾。学诗之外,通读经史子集,并临摹碑帖。其母将其7岁前所作联语订为一册,取名《宝螭墨戏》。
光绪二十二年(),默君的父亲张通典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邀,督办湖南省矿务局,兼办时务学堂,遂挈家卜居长沙。此时,默君随母亲学诗,随父亲研习经史,随叔父习碑帖。稍长,治六经毕,渐涉猎百家之学。她最心折明季大儒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王守仁诸氏学案及其著作。而于船山服膺弥笃。她曾作《船山学术思想大略》,认为船山“阐天人性命之旨,别理学真伪之微,进而发天地日新之化功,延圣贤将坠之学脉;开六经生面,主一元精神,创民族民权之义,胥辅世长民之心。元明以还,叹为观止。”她认为船山学术思想之大略有五:甲、运化日新之宇宙观;乙、笃实自强之人生观;丙、时代进化之历史观;丁、治经别开生面,纲纪天人;戊、治文艺着眼南华、屈宋。
默君带着满腔义愤读王夫之的遗书以及岳飞、文天祥、史可法、郑成功、戚继光等人的传记。她读《黄帝*》,读《革命军》、《仁学》、《新湖南》、《洞庭波》、《浙江潮》、《女学报》、《警世钟》、《狮子吼》等,毅然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学说。她说:“吾曹顶天立地,禀气含义以生,固应以身许国,定乱扶危,继汤武革命,吊民伐罪,复兴汉族,讵甘浑浑噩噩,老死牖下。革命救国之思,盖勃然不可遏矣。”于是积极从事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倡导用革命形式推翻腐败无能的清*府,建立民主共和国。驱除外国侵略者,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她于年6月17日加入同盟会,与秋瑾、赵声等在江浙一带进行革命活动。
年7月15日清晨4时,秋瑾在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张默君闻讯后既悲且愤,带泪反复读着秋瑾“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的绝笔誓言,革命意志愈坚。是年,张默君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务本女学后,即被委聘担任江苏粹敏女学教务长一职,在学科设置、学校管理、训导等方面多有兴革。未几又在该校增设中学,并相继在江宁倡设模范小学14所,积极从事教育工作。年,与革命*人龚炼百交往,被敌所察。在危急之时,与母亲一道将支持革命*人的枪械子弹十余箱沉入户后深塘,使敌一无所获,免遭一劫。
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张默君与父亲张伯纯赶赴苏州劝说江苏巡抚程德全起义。程德全见大势所趋,宣布独立,自任江苏都督,同时任张伯纯为他的参军,并委托张默君主办《江苏大汉报》。该报每天出一大张,张默君既任社长又做编纂,每期社论几乎都出自她手。她以涵秋、大雄的笔名为文,鼓吹民治,倡导大同,笔锋犀利,义正辞严。报纸供不应求,有时不得不数次加印。此外,她还组织神州女界协济社,并任社长。该社筹备了不少经费支援南京临时*府,引起了孙中山的注意。同时,她还在母亲的帮助下创办了神州女学。这是张默君深感要实行真正的男女平等,必须先求学识上的平等而创办的女子学校。该校依次开设小学、中学至大学专修科班,毕业学生一千余人,大多致力于*教,名声甚大。可惜该校年毁于战火之中。
年,袁世凯为了做皇帝,全部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张默君义愤填膺,自绘一骑马仗剑冲杀者的油画以示抗议,大有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气概。
年,34岁的张默君赴美国考察教育,并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张默君在哥伦比亚大学组织“爱国会”以多种形式批评北洋军阀*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的罪恶行径,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声援国内学生运动。主稿急电,敦促北洋军阀*府命令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签字。迫于国内外各种爱国力量的压力,北洋军阀*府不得不最终命令中国代表退席并拒绝签字,使山东问题在巴黎和会中成为悬案。张默君为之废寝忘食、奔走呼号的爱国行为,在中国留学生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张默君顺道考察了法、瑞、比、德、南洋等各国教育然后回国,仍主办《神州女报》及女学,旋应聘为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她以“真善美”为该校校训,除注重学生之品格的修养和体格之锻炼外,鼓励学生参与校外学术研究、演讲及其他社团活动,同时也注重家事教育,成效卓著,在多届全国教育展览中,有“宁一女师,无不第一”的美誉。
年张默君担任中国教育改进社女子教育组组长及交际主任,为首发起“中国平民教育运动”,在各地设立平民学校,扫除文盲,并在江苏一女师附设失学妇孺夜校,于是各省纷纷仿效。张默君提倡男女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力主大专学校开女禁,这于当时很具进步意义,并对后世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年,默君与邵元冲在上海结婚。时默君已40岁,元冲34岁。邵元冲(—),字翼如,浙江绍兴人。历任国民*中央执行委员、立法委员、立法院副院长、国民*中央*史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他在从*治学研究之余,兼耽释乘,蚤岁自额其书斋曰“毗梨耶室”。在结婚之日,元冲曾写诗纪之:
昔日女牛悉远隔,今朝鸾凤喜双飞。
比肩经国从兹始,惭愧寒筠倚紫薇。
国民*府定都南京后,张默君被任命为中央*治会议上海分会教育委员兼杭州市教育局长。年南京考试院成立,她出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专门委员。同年7月国民*府于首都举行第一届高等考试,她受命为典试委员。受任时有人赠她周代镇圭尺及汉代黄律尺各一件,张默君知其用意,遂作七言绝句一首云:
天开文运此堂堂,玉尺还凭玉尺量。
青眼高歌迈前古,独怜崇嘏作男装。
此诗在当时传为佳话,也因此有了“玉尺量才”之语。张默君是中国建立考试制度以来的首位女考官。此后,她历任国民*府各届考试委员,数十年如一日,为国举才,不遗余力。
年蒋介石把张默君接到重庆,依然供职于考试院。年9月13日,被圈定为国民*府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在南京召开的国民代表大会。会后,她再度回到故乡,竞选立宪国大代表。在湘乡逗留期间,曾应邀在湘乡各界召开的一次大会上演讲,宣扬她“做学问先学做人”、“建国先建人格”、“革命先革人心”、“办*先除腐恶官僚化”、“经济先济民困”、“教育先教忠孝信义廉明”、“建军先建智、仁、勇”、“财*、外交先大投机洋化”、“立法先守法行法”、“国防先筑科学与精神之万里长城”的“十先”主张。尽管这些主张在当时颇具煽动性,但她依然在湘乡选区落选了,其根本原因是地方势力把持,分配给她的20万张选票也与当选票数相去甚远。
年5月,张默君赴台湾。
虔诚的信仰佛教
默君早年受母亲影响信佛,并以佛教观音形象反对给姐姐缠足。其姊长默君2岁,当默君9岁时与其姊同卧一榻。有一天半夜,她为其姊啜泣声惊醒,见姊姊拥衾捧足呜咽。默君急询问之,其姊告诉她,自己正被姓贺的保姆缠足,缠了后日间不方便行走,但尚可忍耐;但到了夜间睡到被子里以后由于被子热,其疼如割。默君见此情景,当即要为其姊去除缠足之带,其姊马上制止她,并且说老辈人都说:“莲船盈尺无人问,半截观音总弗灵。”意思是说,女人如果不缠足并且不緾小将来就嫁不出去。默君听了这句话之后,握拳切齿说:“此戕人陋习吾必革除之,此不通谬论吾必廓清之。”于是默君不仅找母亲垂泪道姊所苦,坚请解放姊足,而且发挥了一通保持天足是符合观音形象的理论:“所见古今塑绘大士像,或赤足踏波飘海;或亭亭趺坐莲花;或跣足提鱼篮,寻声救苦;或作金刚弩(怒)目,示现男身。又尝覩吾邑云门寺石雕古观音巨像,高二丈,庄严妙丽,千手天足,神采炤灼,仪态万方,安见有所谓三寸金莲者。彼半截观音之喻,殆牧奴村媪之谭,徒见其蠢若鹿豖,奚屑措意哉!”默君的这一翻说词,使其母亲很受感动,对她说:“儿言甚是,且待时机之至。”过了两年,即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反缠足组织上海天足会成立。立德夫人为会长,著名传教士李提摩太的夫人也是该会的会员。天足会的宗旨是:“专司劝诫缠足,著书作论,印送行世,期于家喻户晓。在会诸友,皆有同心,体救世教爱人之心,务欲提拔中华女人而造就之。先以释放其足为起点,除其终身之苦,然后进谋其教导之法。”该会规定,凡入会者,皆应释放其家中女人之足,且于他日永不再裹女子之足,也不娶缠足女子为媳。对这一组织,默君的父亲首出赞助,并将其会章及劝告文件寄给家里。默君接到之后大喜,乞母亲饬印数万份,广布各地,并且当即率诸姑姊妹大放其足。而且逢人讲述缠足弊害,及世界进化诸邦天足之强盛。默君此一行动,影响了东南各省妇女放天足者达数百万人。她自己在回忆这一事件时说:此“乃予髫龄唱导社会革命、革除数千年恶俗之稍足纪者焉。”当时邻省有秀才刘某写出俚词中伤张默君:“湘乡县,堂堂张,半截小观音,赫赫威灵扬。”张默君当即慨赋《天足吟》一绝以回敬:
悲悯人天动百神,看从苦海起沉沦。
秉彝毕竟同攸好,还尔庄严自在身。
此诗中表现出来的人道主义情怀及其纯熟的思想品格,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赏,也动摇了那些陋习坚持者的决心,尤其令那些迂腐秀才汗颜。
民国元年(),默君在上海与她后来的丈夫邵元冲第一次结识时,因默君这年有普陀山之行,邵氏手写《心经》为赠。默君持诵《心经》,也是从这时开始。当年默君初任考试委员之际,初上任时,邵元冲书米海岳《天马赋》以壮其行。米海岳即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天马赋》的原文如下:“高公绘君素,家有《唐韩干图于阗所进黄马》一轴。马翘举雄杰,余感今无此马,故作赋云。方唐牧之至盛,有天骨之超俊,勒四十万之数,而随方以分色焉,此马居其中以为镇。目星角而电发,蹄踠踣以风迅。鬐龙颙以孤起,耳凤耸而双峻。翠华建而出步,阊阖下而轻喷。低驽群而不嘶,横秋风以独韵。若夫跃溪舒急,冒絮征叛。直突则建德项絷,横驰则世充领断。皆绝材以比德,敢伺蹶而致吝。岂肯浪逐苜蓿之坡,盖当下视八方之骏。高标雄跨而狮子攘狞,逸气下衰而照夜矜稳。于是,风靡格頺,色妙才骀,入仗不动,终日如坏。乃得玉为衔饰,绣作鞍台,枣秣粟豢,肉胀筋埋,其报德也。盖不如,偷卢噬盗,策蹇胜柴。铸黄蜗而吐水,画白泽以除灾。但觉驼垂就节,鼠伏防猜。怒虽甚厉,驯号斯谐。誓俯首以毕世,未伏枥以兴怀。嗟乎!所谓英风顿尽,冗仗高排。若不市骏骨致龙媒如此马者,一旦天子,巡朔方,升乔岳,扫四塞之尘,校岐阳之猎,则飞黄騕褭,蹑云追电,何所从而遽来!”
默君于衡文之余,研朱墨虔写怀素草书《心经》一册以报之。当时闱中同仁题咏甚盛,典度委员长陶季陶撰一长跋,末段有“默君先生闲中不写余经而独写此,可知至人所证自然直指无遗,拜观既竟,敬以至诚顶礼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愿以此殊胜功德,回向同闱善知识,乃至试士无量数众,同入般若波罗密多无上甚深微妙法藏。”
民国二十一年()冬季,时任立法院长的邵元冲偕夫人张默军在焦山小住,日与智光法师讨论内典。智师对邵氏解释,佛学不但是高深的哲学,而其范畴,可以说包括了一切世间学问在内。他并举出许多实例,与科学上发现的理论做印证。邵氏学贯中西,智慧很高,聆听佛学要义,举一反三,心领神会。下山之时,书联一幅赠智师曰:“山林自有不朽业,今古无多独行人。”可见邵氏夫妇对智师的推崇。
年秋10月,默君夫妇同游黄山,住居士林。这年春天,邵元冲曾捐资修檗庵大师塔。檗庵大师为明遗民,俗姓熊,名开元,字鱼山,法名正志,湖北嘉鱼人。明天启五年()进士,崇祯四年()征授吏科给事中。因直谏获罪,流放杭州。南明唐王时,复征召,官至东阁大学士。后出家为僧。晚年开堂黄山掷钵禅院,为黄山历代名僧之一。著有《檗庵别录》。默君夫妇在这次游黄山时,专程拜谒了檗庵大师塔,默君还写了《谒檗庵大师塔》二首:
盂钵耸高岑,朅来秋已深。
灵风怀灏荡,直节此崎嶔。
赴难悬孤愤,回天剩苦心。
纤儿终误国,揽涕向空林。
南都嗟板荡,大义凛华夷。
弘毅袪心贼,清刚作世师。
岩花泣猨鸟,潭月醒蛟螭。
坐歗山烟暝,难危念此时。
诗中对檗庵大师的“直节”、“赴难”的“大义”表示了崇高的敬意。
年夏,默君夫妇到庐山避暑,在此听慈航法师在大林寺法会上说《楞严经》。当时太虚大师和戴季陶、蒋雨岩、李协和、李子宽等人均参与了此次法会,邵元冲还应邀讲戒、定、慧,缁流叹其蕴义精微。秋天,他们夫妇又与蔡元培、吴稚晖等游浙东天目、雁荡诸山,并且在雁荡山灵岩寺前合影留念。
年12月12日,邵元冲在西安事变之中遇难。邵氏赴西安,是为了向蒋介石汇报工作。临行之前,默君嘱元冲珍重,元冲引文天祥的话说:“国事至此,吾安得自爱其身。”默君闻而神悚。当时元冲任职的*史编纂会的工作人员请元冲留密电码,元冲说:“圭密”,并且说“圭”字的草书为十三,电中每字增十三画便得。邵元冲到西安后所住的旅馆房间亦为一百十三号。西安事变邵遇难后,人们以为“十三”之数奇,是一个噩兆。但是张默君却从《华严经》中得到启发,认为毗庐遮那佛实居华藏世界之第十三重,而利他之心独切。所以她认为邵元冲是圭峰宗密禅师转世:“乌乎!公来也有自,去岂无归?其毕生清明在躬,灏气凛烈,虚明澄澈,愿力悲弘。故克见危授命,猛可回头,返真十三天上,知海会鹫峰,如如常住,生为苍生,死作霖雨,世界无尽,佛愿讵有穷乎!”默君的这一看法,后来还得到了慈航法师的肯定。慈航法师曾给张默君写过一张法语,此法语的内容如下:“窃观邵公之德学风烈与气节,决定是‘圭密’转世,圭峰是山名,宗密是人名,世称之圭峰禅师,或宗密禅师。慈氏敬志”。
年夏天,印光法师在致陶冶公居士的信中,谓邵元冲为国而死,死得有功,并劝张默君息哀念佛,庶生逝两益。默君从印光法师的信中受到启发,回顾自己自幼随母学佛的历程,并发挥了一番对佛教教理的感悟。她说:“法师净宗耆宿,当代哲人。尝读其文,钦迟高轨,德音遥惠,敢不拜嘉。顾髫龄依母礼佛,仿佛菩提;迨与翼如结褵,就其邺架所储,遂稍涉内典。然以根行浅钝,虽时游心太玄,莫臻湛寂。自翼公成仁独速,人亡国瘁,忉怛煎心,昕夕参证枯禅,辄为悲泣。固知五蕴未空,还须降心孟晋。唯心佛众生,三而实一,一念之顷,迷觉殊途,圣凡乃判。欲超凡入圣,初无奥旨,要能泰其天君,除其心贼,安禅以制毒龙而已。至若飞渡迷津,归心大觉,则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也。菩萨离一切相,有象皆虚;圣贤以无为法,法尚应舍,人法空而不空,是中三昧,似玄妙万端,果破妄去执,功满德圆,自然四大无碍,具足坚利威光。”
年冬天,南岳举行华严息灾法会,张默君积极参与,一则为日寇入侵、国家受难祈祷,二则为其母亲仪孝老人80大寿祝寿,三则纪念其夫君邵元冲殉难一周年。他不仅将其兄弟姊妹为母亲祝寿的寿金制寒衣件劳军,而且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佛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悲陀罗尼咒》、《六字真言法要》六种,合订刊印部散发结缘。为此,她专门写了篇《湘垣南岳建华严息灾法会销(歹+侵,侵去单立人旁)救国刻经既制寒衣劳军寿母兼回向翼公殉难周年序》。序中有云:“今年秋,彼东倭大举来犯,残暴所施,寰宇震怒。吾全民奋起自卫,效命壮烈,浩劫泼天,亘古希有。顾五浊茫茫,恶因竞作,群生业重障深,苦海瀰无涯涘。我邦人苟不猛觉,养其方寸,修厥善根,积善为雄,自求多福,蒙佛威德,拯我华夏,则长夜漫漫,奚由达旦?忍覩禹域沦胥,汉族澌灭,人世之酷,孰甚于斯。迩数月来,敌机频袭京师,毁我学府,教育以辍,予送儿女负笈长沙,时湘中善知识方于省垣、南岳建华严息灾法会,冀销巨(歹+侵,“侵”去单立人旁),而救国难,予亦与焉。以识《华严经》大意,仰毗庐遮那佛之广大圆融,智行深妙,灵光觉照,愿力摄持。悟大夜之重昏,朗万法之幽邃,报众生之无边,持性相之无尽。坚兹信愿,博此慧施,定克弘济时屯,挽回厄运,成功成仁,报国报佛。因缘殊胜,人法未空,殆非中华亿兆之庥欤?是岁冬,适恭逢吾母仪孝老人张何太夫人懿生八十令辰,老人明诗笃学,奉佛尤虔。轸念国步多艰,生灵涂炭,兼值翼如死国周年,忧邦伤逝,怆然于怀,乃谢绝称觞,慨节膳养。儿女辈亦谨献棉薄,合制寒衣五百件以劳抗敌忠勇将士。默复敢追有唐遗风,仰体慈母懿德,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佛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悲陀罗尼咒》、《六字真言法要》六种,大都为老人平日所信持,亦人人易于传诵者,刊印五百部,祈佛加被,愿国昌盛,愿母寿康,愿先夫邵公翼如早证无上正觉,临佑中国而拯元元,俾有众继起,竟其匡时济世之孤忱,完其御侮图存之大业。庶上续如来之慧命,下作国族之楷模。凡具善缘,胥发宏愿,民视天视,我心佛心,十界孽解障销,国安民泰,其庶几乎!”
年冬,默君与赵恒惕、钏伯毅去台北汐止静修院听慈航法师说《楞严经》。就在此时,慈航法师看了张默君在年所写的《湘垣南岳建华严息灾法会销(歹+侵,“侵”去单立人旁)救国刻经既制寒衣劳军寿母兼回向翼公殉难周年序》,并且说邵元冲是圭峰宗密转世。为此张默君写了一首《辛卯冬莫汐止静修院听慈航法师说楞严经次均槐老(钟伯毅)》:
妙定演融圆,天花落讲筵。
寒暄昭慧命,止水证初禅。
鹤睡松巢古,龙吟石窟妍。
灵源长不昧,独照朗无边。
所谓“寒暄昭慧命,止水证初禅”,就是讲的慈航法师认定邵元冲是圭峰宗密转世。为此,默君十分感激,所以她还在此诗之后写了如下一段文字:“后师见予刻经序,慨喟之余,特寓书,于‘圭密’二字有所启视,予藏写在心,而屡欲走访,公冗,卒卒未果。师竟于四十一年()秋示寂于弥勒内院关中矣。噫!师弘法海内外数十载,建树甚盛。如仰光中国佛学会、南洋群岛之菩提学院、人间佛教、汐止弥勒内院等。三十七年()秋应中坜圆光寺请,来台主办佛学院。夙以三藏教海渊泓,学殖浅薄者每感茫无涯际,乃演讲注疏,悉用语体,殆欲以通俗之技,收普及之功。其悲愿广宣,辩才等[无]碍。一心直指,六宗俱扬。譬深喻显,妙趣横生。以是听众如潮,摄受无电。平生著述都二百余万言,所揭‘缘起、无我’之理论,即博爱、平等、自由之真谛。一切善知识胥许为针对时弊,不悖正宗云。”
张默君读了慈航法师有关圭峰宗密的法语之后,还专门对宗密的生平著作进行了研究,并且在年秋以“白华居士”的名义写了如下一段话:“圭师既佩南宗密印,以大藏胥圆觉之经,其疏即大藏之疏,遂锐志华严,潜心圆觉,而诠疏立旨,乃在戒、定、慧。予读圭师大小疏钞四种,极叹其叙教圆,见法澈,释义端,入观明。其辞修而理辟,洞知其胸臆恢廓,实标十二部经之眼目,发三十祖之骨髓,立生灵之大本,张三世之达道。讵徒唯僧之圣,亦儒之醇,*之伟者焉。不意数千年后而有一同道毗梨耶室主邵翼如元冲氏,二氏胥受性渊懿,含和履仁,虽处境各殊,逢时迥异,而救世靖难,悲天悯人之心则一。且皆精修戒、定、慧,以求圆觉而宣导毋倦,渴冀沧海骊珠,碧天孤月,烁群昏,统众德,扬圆顿教化,大华严宗法者也。翼公壮岁治学之笃苦,为文之神韵,辄似圭禅。嗟夫,天壤悠悠,古今一瞬,尘寰忉利,灵爽遥通。慈航上人谓观翼公德学风烈,决为‘圭密’转世,自有其玄悟在。哲人遥矣,遗墨犹新,华藏因果,伫证菩提,爰附刊慈师手志于是而为之记。”
张默君这段记既体现了她对圭峰法师的推崇,也体现了她对其夫邵元冲的一往情深。她还写了《戊戌重九读圭峰禅师(字宗密)圆觉经大小疏钞感赋》十章:
其一
如来圆觉海,乾德灏无边。
独照群昏朗,圭峰此密禅。
其二
含摄光明藏,超玄密严国。
持此微妙心,圣凡争一德。
其三
一言调意马,半偈息心猿。
定慧从头究,群生溯本源。
其四
妄惑亏真智,虚明隐实形。
能融性相影,三际乃通冥。
其五
密说兼显演,广被复潜通。
海印悬千法,群经此大宗。
其六
不息天行健,大哉儒与释。
圆顿至道同,列圣载莹魄。
其七
海峡风云恶,降魔有所思。
悲深愿无极,寥廓立多时。
其八
披卷坐昙矍,天龙夜啸呼。
妙严香雪海,心月碧霄孤。
其九
离过与绝非,华严此契机。
登高沐灵雨,澥渤看群飞。
其十
宗密高经疏,玄圃重遗书。
消摇百世下,功满证因虚。
张默君还参与了台湾佛教界一些重大的活动。例如在年6月下旬,创立中国佛教文化馆的东初法师,约请智光、南亭诸师,赵夷午、李子宽、张默君、孙张清扬诸居士,在华严莲社开会,讨论影印《大正藏》的事,会中成立印藏委员会。张氏列名其中。
张默君自幼聪颖好学,学贯中西,其所编著书刊已印行出版的计有:《中国*治与民主哲学》、《宪*评论》、《中国古玉与历代文化之嬗晋》、《中国文学源流与历代书法之演进》、《邵翼如先生遗墨》、《玉渫山房遗墨》、《大凝堂集》和《大凝堂诗集句联选》、《正气呼天集》、《杭州市教育行*六年规划》等书,给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史资料和文艺作品。后人评价她的书法作品苍劲古朴,有气势,有变化,有聚有散;尤其是她的草书,在当时女性作品中罕有其匹。她的诗作甚多,古体、律诗、绝句都有佳品。
张默君平生喜好收藏古玉,自年获古玉尺后,其兴倍增。在各地旅游时,每次都留意文化艺术珍品,虽节衣缩食而不吝收购。数十年间,共藏有上古圭瑗,古白玉精刻双龙三星圭,夏璧、商璧等50件玉石并悉数于年元月赠与台北国立历史文物美术馆。馆方按例付款,张默君坚拒不受。
年1月30日,张默君因胃癌医院。这位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文学艺术家、收藏家、教育家走完了她81年的生命旅程。
王兴国:湖南省文史馆馆员、船山学社名誉社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