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基础知识总结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TUhjnbcbe - 2021/4/5 23:51:00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1.能够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及主要城市,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日本发展经济的影响,日本的民族、语言、文化特点等;

2.能根据所给地图和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说出东南亚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说明东南亚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能够根据地图和有关资料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首都及主要城市,说出印度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

能够根据地图和有关资料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首都及主要城市,说出俄罗斯的气候、自然资源、工业特点、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特点。

一、日本

1.日本的自然环境。

(1)日本东南临B太平洋,西北临A日本海。

(2)四个大岛自北向南依次是

①北海道岛、②本州岛、

③四国岛、④九州岛。

(3)日本国土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4)地形: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

(5)日本火山多,分布广.其中最著名的火山是富士山,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2.日本的经济。

(1)日本地域狭小,资源缺乏,要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对国际市场依赖性严重。

(2)日本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劳动力价格高,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土地紧张加剧,国内需求减少等。

(3)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4)日本主要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沿海地区多优良港口,海上交通便利,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

3.日本的民族和文化。

(1)日本民族构成单一,主要是大和民族,传统服装是和服。

(2)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

二、东南亚

1.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东南亚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因此从温度带来看大部分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范围: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甲中南半岛和乙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3)地形: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4)气候:中南半岛大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

(5)河流: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流域面积最大的国际性河流是湄公河。

(6)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7)主要国家:花园城市g是新加坡;唯一的内陆国b是老挝;多火山地震的“千岛之国”h是印度尼西亚。

2.东南亚的经济。

(1)农业。

①农作物: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主要的经济作物是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蕉麻。

②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③农作物分布

马来西亚

泰国、越南、缅甸

泰国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世界重要的

稻米出口国

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世界最大的

椰子生产国

(2)旅游:旅游资源丰富(见下表)

国家

缅甸

印度尼西亚

柬埔寨

泰国

越南

新加坡

旅游胜地

仰光大金塔

巴厘岛

吴哥窟

曼谷水上市场

下龙湾

花园城市

3.城市分布: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三、印度

1.印度的自然环境。

(1)位置:位于南亚,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

海,南临印度洋。

(2)印度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缅甸、孟加拉国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地形: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4)河流:印度的“母亲河”是恒河。

(5)气候:印度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

为主,特征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旱季和雨季。

2.印度的经济。

(1)农业:①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②20世纪60年代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生产技术,解决了粮食问题。

(2)服务外包产业:

①特点: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低等。

②目前,印度每年承接全服务外包市场近1/2的业务,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③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印度的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来自欧洲发达国家。

3.印度的人口:日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2.1亿,仅次于中国(国家),居世界第二位。

四、俄罗斯

1.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1)位置: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的北部,西濒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

(2)范围:地跨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属于欧洲国家,原因是*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3)地形: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亚洲部分分为三大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4)河流:伏尔加河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也是欧洲第一长河。

(5)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2.俄罗斯的经济。

(1)自然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给的国家之一。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被称为“世界加油站”。

(2)工业特点:重工业比较发达,轻工业比较薄弱。航空航天工业、核工业等居世界领先地位。

3.发达的交通:

(1)交通运输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分布不平衡。

(2)铁路网欧洲部分密集(密集或稀疏),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稀疏,但有横跨亚欧大陆的西伯利亚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该铁路修建在亚洲南部山区的原因是北部有冻土,南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俄罗斯客运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货运主要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其中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4.俄罗斯的主要城市。

俄罗斯的首都是莫斯科;第二大城市是圣彼得堡。

一.日本的经济。

1.日本经济特征、工业分布及原因

2.日本经济的利与弊。

利:立足本国实际,扬长避短,占领国际市场,赚取大量外汇,经济飞速发展;

弊:对外依赖严重,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大。

二.印度的气候

1.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特征。

(1)印度的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如右图。

(2)特征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旱季和雨季(如下表)。

季节

时间

图片

风向

旱季

10月—次年5月

东北季风

雨季

6月—9月

西南季风

2.印度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见下表)

水灾

旱灾

西南季风的变化

来得早,退得晚

风力强

来得晚,退得早

风力弱

东京

北京

最冷月均温/℃

3.7

-4.7

最热月均温/℃

25.1

26.1

年降水量/mm

(·广东省卷)读下表,回答1~3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日本东京的气候与相近纬度的北京相比

A.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少B.冬季凉爽,夏季温暖,降水较少

C.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降水较多D.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多

2.日本的气候是

A.深受大陆影响的季风气候B.深受海洋影响的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3.我国新鲜蔬菜在日本占据大量市场,最主要的优势是

A.中国国内蔬菜需求量较小B.中国农业以生产蔬菜为主

C.生产成本低D.运输成本低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之间的差异。北京与东京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东京的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点,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多,气温年较差小。中国的耕地面积比日本广,劳动力充足,生产的蔬菜成本较日本低。

1.D2.B3.C

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甲)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乙),完成4~5题。

4.对孟买气候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高温多雨B.冬季温和多雨C.夏季炎热干燥D.雨季前气温最高

5.将两图结合分析,可以看出

A.吹东北季风时降水多B.吹西南季风时降水多

C.水热丰富无洪涝灾害D.地形对降水没有影响

本题主要考印度主要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应当是雨季前5月份气温最高。1月的东北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少,降水也少,7月的西南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的水汽形成降水,但西南风不稳定,易形成水旱灾害。4.D5.B

6.(·山东东营)日本是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图中所示的阴影地区。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②环境无污染③多优良港湾

④多优良港湾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产品主要出口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人文地理环境。

6.D

7.(·山东东营)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三分之二,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印度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是

①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②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③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④纺织、钢铁等工业发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本题主要考查印度的经济特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靠近人才密集和科研发达的地区。

7.C

如需下载某份资料可以添加老师

并备注所找内容或发送对应链接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础知识总结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