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自律越热爱越不设期待!
我们需要这个过程,身心相遇,
让大脑臣服于心,找到内在的驱动力,
一次又一次推开连接新世界的大门,
用身体最本能的反应告诉自己:
我可以,我能够,我愿意!
裂开世界??新维度
这个全民被封锁在原地的,每个人变得更内观。下厨做可口饭菜、户外运动与健身房并飞、书法绘画戏剧舞蹈,快速优化着我们原来快餐般的生活方式。这一年我尝试了最多的新运动方式,从冲浪、单板、自由潜到登山、舞蹈,简直把世界又多打开了几个维度,感觉自己分裂出了好几个小人在不同战场打怪,合体之后的我,嗯啊~战斗力~爆棚!没有冒险的冲动,怎么会有新突破?身体建立起来的洒脱和自信是由内而外的。应试教育培养的多是头脑精英派,造就的概念恐惧与大脑防护实在太多,才把这个可爱的世界分裂成那么多碎片。未来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会与身体共存,与自然共存,与邻人共存,找到新的活力与生命力?ICEWORLD冰上世界
双板??到单板??
年初因为疫情被滞留在了日本北海道,开启了人生最规律的滑雪日常。原本只是陪儿子滑的心态却为北海道粉雪一刷再刷,最后跟着儿子在山上穿小树林,当然,飞出去摔跤的总是我。双板的优点就是好上手,缺点就是后期精进很难。例如我滑小平行的时候总觉得我有一边腿是瘫痪的,愣是别不过去。
年末加入国内3亿人踏入冰上世界的大军在崇礼开滑。本是怂恿儿子滑单板,没想到最后他死活不学,说自己双板不成熟(儿子,这叫做熟练!),学了单板就会忘记双板所以不要学。我一人默默地开启了单板的新世界。依靠11年的瑜伽核心力量,学冲浪体会到的人板合一,双板带来的雪感,我顺利在第一堂课的第三个小时就上山了。一边是大脑不断给自己放松,一边是僵硬的双腿“突突突”地对抗地心引力驾板而下。过程是开心的,第一节课就顽强地从长长的中级雪道靠控制力下来了。结果是珍贵的,最后的最后由于体力不支卡刃摔到了头,意识迷糊了两天。人生第一次离脑震荡这么近!
单板的乐趣很不同于双板。怎么看高阶双板都像富贵阶层的名流,精致又优雅,而高阶单板则是活力迸发的酷玩一族,满脸写着“我自有我精彩”!
PARAGLIDER空中滑翔
因特拉肯到安徽黄山??
我的滑翔伞首滑不是在大热的尼泊尔,而是在瑞士因特拉肯。起雾的天气从山上踏着绿草地呼啦啦啦地就这么出去了,心情属于补偿性的愉悦,因为这滑翔是我跳伞又一次因为天气被取消的冲动之举。
的滑翔伞运动意外来自安徽黄山的宏村滑翔伞基地。走到山顶时让我错以为自己又回到了瑞士小镇,山下青山绿水、灰瓦白墙,如梦似幻。不同的是,国内的滑翔教练大多不是出于热爱而选择这一行,而是谋生。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以及不算完善的配套措施很难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所以教练太瘦,而我也太瘦,他们只好让我背着铁顶着大风上天!(抱歉歪楼了??)
滑翔伞的乐趣暂时我get不到,没有跳伞自由落地的失重畅快,或许只有自己独立飞了,才有当只鸟儿翱翔的感觉吧!
SURFING海上冲浪
巴厘岛到后海村???♀?
第一次冲浪是年在巴厘岛,长年瑜伽的优点真是随时可上板,站稳无压力,但首冲的感觉就是上岸后自带一斤细沙。水质多么的影响体验,之后在澳洲黄金海岸才真的目睹了什么叫做世界级冲浪天堂,然而,我没有下海。当疫情让流落海外的各路大神都回归原位时,本土海岛当担三亚就承担起了全国人民海岛的梦想。而后海村这个冲浪小镇,在今年收获了高光时刻。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最纯正的浪人文化,时常让我有种回到火人节的错觉。
这一次的冲浪不再是体验,而是在愉快的浪村文化熏陶下正式学习开启。虽然我换了三个教练,他们分别从男女差异、经验和心态差别上让我重新认识了冲浪。悟空会说:冲浪享受它就好,怎么自由怎么来,敢才是最重要的态度!小特(作为后海女冲浪教练的前三)会说女生冲浪就是要跟男生一样狠,划水划到骂娘的状态就差不多了。初九会说:下海冲浪第一件事,抛掉尊严!抛掉面子!清空一切学会信任大海。
可不,冲浪高手们人人都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家。这一次,我把自己交给大海,在与海平面齐平的维度觉察世界,嗅着大海的气息,观浪、赶浪、抓浪。冲浪的乐趣是,吃奶的力气边划水边观浪要花掉70%的力气和时间,敏锐地抓到浪再花掉25%,最后剩余的5%才是浪上踏板潇洒的一面。是哦,我们都是为了那5%去的吧!
FREEDIVING自由潜水
帕劳到三亚??
之前在世界各地都是水肺潜水,去年在帕劳被教练硬掰着尝试了几次自由潜,觉得挺有意思。而今年完全是到了三亚后被好友一把就推给了教练,说三天考个自由潜证吧。预热运动就是先扬帆出海,一个个小崖壁边鸭子跳水训练。(嗯,秘友决定人生,各位慎重交友)第二天开始就正式上课集训,法兰佐呼吸、静态水域闭气、水族馆鸭式下水、动态水域考试。猝不及防就算了,还完全无心理建设。
于是奉献了人生第一次在下潜过程中憋气到胸腔抽搐的满满求生欲。教练说:你越放松,越清空自己,下潜越自由,自由潜不同于其他潜水,这完全是自我和解的过程。所以第一次考试,我就没考过。
“6月26日,今天自由潜下十米,还不到目标就呼吸困难抽搐,差点憋死一股脑儿冲上来。第一次体会到水深7米以下后,全靠个人身体进入海底世界,静止的、深邃的,只有光线射入海底的无尽感和唯一垂直向下的攀绳。海水断温层后的刺骨,耳压的疼痛、水压在面镜的窒息感,都会直接变成恐惧。这样的世界完全是自我的镜子,我们早已忘记最初生于海洋,乱飞的念头早就打败了本能的身体。”
回来后我很认真的在泳池练习,心里依旧想念海,想念回归自然深处的片刻宁静。当我两个月后再一次穿上脚蹼下潜,放下很多莫须有的恐惧,我第一次体会到深海中作为一条鱼的自在,没有重力忘记呼吸,与海水融为一体,跟着鱼群游动自然而然,在全然不同于陆地世界的构造里,被造物主包裹和亲吻。
PLATEAUHIKING高原徒步
梅里雪山到希夏邦玛峰???
第一次高原徒步始于年梅里雪山转山,是一次连转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状态下最后独自从雨崩村走到神瀑,听着天籁之音泪流满面的旅程。“希夏邦马”藏语意为天气变化多端,环境恶劣之意。全世界第十四座米以上的山峰,也是唯一一座整个山脉都在中国全境的雪山。七天60公里高原徒步,平均海拔米以上,扎营地最高米,徒步最高点米。这是我继梅里雪山转山、珠峰米大本营、冈仁波齐转山、转色达亚青寺后第五次高原徒步,也是时间最长、条件最苦、走完后最累最难恢复的一次。
与世隔绝的七天中,经历了各种有趣的故事也包括惊心动魄的意外。有冻到高反在帐篷里不停骂的时候,也有开心到飞起忘了何年何月的时候……但走完了,全都变成了回忆,就过去了。就像大家在山上讨论的,无论新老队员,每次上山也会念这么苦这么虐自己为什么要来,走完后还没出山就依依不舍开始怀念,出山之后所有美好与不好都加倍深刻。
为什么还会再进山?走过,就知道了。
MOUNTAINCLIMBING登山
一次失败的哈巴冲顶???♀?
高原徒步多了就会想试试登雪山,希夏邦马下山后立马计划了海拔高度米哈巴雪山,号称入门级的攀登雪山。做足了功课和心理准备,体能、装备、天气、抗高反,一个不能少。可是这一次却折在了天气上,完全出乎意料的飞沙狂风。千算万算定在11月这个号称最好的时节,却刚好卡在了变天的这两天。前一天山上暴风雪,雪线都压低到了米。上山时遇到下山的朋友都在说山上一晚上风大到屋顶都要掀了,过去三天就没人登顶成功。我们忐忑着到了大本营,天气甚好,偶尔有风。愉快地睡下后却听到外面又开始狂风大作,吹得叮铃哐啷响,心开始焦躁不安。凌晨三点起来风依旧不停,我们都知道登顶无望了,大家想着要能到雪线穿个冰爪也行啊。我们依旧顶着大风出发了。
事实证明,永远不要低估大自然的力量。高于八级的山风,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就忽然刮过来。几乎每十步我们就得停下来顶一会大风,手杖成了我的三角支撑点。可是风完全没停下来的意思,越来越频繁而激烈,卷起的细沙砾直扑眼睛。在4公里长的光石板上,毫无遮挡完全就是任风四面裹挟。我好几次被吹跪了下来,向导和队友也都几次吹倒。最后一次我干脆就吹跑撞在向导身上才搂住没下去……无法前进,只好下撤。抬头看满天繁星,真是我见过最美的星空。
千言万语一句话,心有不甘,明年再战!山,就在那里,任何时候她都会拥抱你。懂得敬畏,懂得安全高于一切!哈巴其实并不简单,冲顶率30%,很多人都是多次冲顶才成功的。挺好,提醒着我再接再厉不放弃!
BODYINDANCE舞蹈
JAZZ到即兴舞蹈、身体疗愈??
年初许下一个愿望说自己一定要学跳舞。所以,我真的学了,甚至努力到有一阵出差在酒店晚上都会抽出20分钟来练习。论成果,就是能独立跳一个1分多钟的jazz舞蹈吧。比起以上运动付出的努力,这个成果我完全接受。
也正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