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留传简史
佛教创立后,在印度几经演变。佛陀及其直传弟子所宣扬的佛教,被称为根本佛教。佛陀逝世后,弟子们奉行四谛、八正道等基本教义,在教团生活中维持着他在世时的施设和惯例。由于佛陀生前于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说法,弟子们对此便产生不同的理解,由此有了教派的分裂。约在佛灭度后一百年,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两大派,称根本二部。此后一百余年间续有分裂,先后分成十八部或二十部,称技人部派。关于部派分裂的次第、年代、名称和地区均有不同的说法。
公历纪元前后,在佛教徒中流行着对佛塔的崇拜,从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团——菩萨众。他们中间一部分人根据《大般若经》、《维摩经》、《妙法莲华经》等阐述大乘思想和实践的经籍,进行修持和传教,形成了中观派(空宗)和瑜伽行派(有宗)两大系统,而将早期佛教贬称为小乘。
佛陀逝世后约五百年,大乘中观派兴起。此派创始人龙树,阐发“空”、“中道”、“二谛”的思想,其弟子提婆继续弘扬龙树的学说,使大乘佛教得以进一步发展。以后还有清辩和佛护、月称等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中观的思想,形成自续派和应成派。同时,小乘佛教中是说一切有部、经量部等,仍继续发展。
佛陀逝世后约九百年,瑜伽行派兴起。此派的奠基人是无著和世亲。无著原是说一切有部僧人,因对说一切有部的教理感到不足,而阐发大乘教义。其弟世亲,原是说一切有部学者,后从无著改宗大乘,称“干部论师”。无著、世亲弘扬“万法唯识”、“三界唯心”的唯识论,此后传承主要有难陀、安慧、陈那、护法,之后还有戒贤、亲光等。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上,佛教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7世纪以后,印度密教开始流行:到8世纪以后,与印度教相接近。波罗王朝在那烂陀寺以外另建超戒寺,作为研习和宣传密教的中心:9世纪后,密教更盛,相继形成金刚乘、俱生乘和法轮乘。11世纪起,伊斯兰教的势力逐渐进入东印度各地,到13世纪初,超戒寺等许多重要寺院被毁,僧徒星散,佛教终于在南亚次大陆消失。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向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佛教向斯里兰卡传播,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曾派他的儿子去斯里兰卡传授上座部佛教。12世纪以后,由于外族和殖民主义者的侵入,斯里兰卡佛教曾两度受到破坏,后来再由缅甸和泰国重新传入。
上座部佛教由斯里兰卡传人缅甸约在4—5世纪。11世纪中叶,薄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建立缅甸最早的统一封建王朝,曾奉大寺派佛教为国教。以后历代王朝都保护佛教,建立了大量雄伟华丽的佛塔,如18世纪所建仰光大金塔等。
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泰国约在12世纪。13世纪,泰国素可泰王朝宣布奉佛教为国教。18世纪,曼谷王朝诸王都笃信佛教。19世纪中叶以后,拉玛四世对佛教进行改革,形成新旧两派,绵延至今。公元—年刊行了全部三藏注释及藏外典籍。泰国目前是东南亚佛教兴盛的国家,被称为“僧侣之国”。
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出现了很多学派。隋唐
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宗派。宋代以后,佛教各派趋向融合,同时,儒、佛、道的矛盾也渐趋消失。7—8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中国汉族地区传入中国西藏,至10世纪中叶后形成藏语系佛教,后又辗转传到四川、青海、甘肃和蒙古。
大约在2世纪末,佛教从中国传入越南。在4—5世纪时获得广泛传播,10—14世纪,越南佛教进入兴盛时期。
4世纪后半叶,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高句丽。7世纪,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后,由中国传入的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都很盛行,以后禅宗尤为兴盛;14世纪末刊行了《高丽藏》14世纪李氏王朝虽然一度采取排佛崇懦的*策,但朝鲜佛教仍然有所发展,”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衰落,至近代又有复
哭。
6世纪,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此后一直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十七条宪法》中要求全体臣民“皈依三宝’。从中国隋唐时期开始,日本向中国派出了大批留学僧,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相继传入日本。12世纪以后,日本佛教形成很多民族化的宗派。
在印度阿育王时传至叙利亚、埃及等国的佛教,以后又传到非洲一些地区,但影响不大。
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佛教先后传入欧洲和北美。公元年,英国成立“英国佛教协会”,欧洲佛教徒开始有了自己的组织。以后,英、法、德、瑞士、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都有佛教僧团和研究机构。
佛教传入美国后,又北传加拿大,南传巴西、秘鲁、阿根廷等国。
目前,佛教已传播到世界各大洲,但主要仍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一带,这个地区的佛教信徒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宗教信徒。
第一章太子生涯
高高的喜马拉雅山像一幅巨人的屏障,矗立在印度次大陆的北部。山顶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即使在夏天,也能望见它那白色的盛装。喜马拉雅山脉东西迤逦多公里,它的南麓是广袤富庶的印度恒河平原。恒河的中,下游,雨水充沛,气候温暖。植物四季常绿,成群结队的大象,牛羊四处出没,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几千年以前,从中亚细亚而来的雅利安人征服了当地的土著,烧荒垦田,建立国家。在公元前五六百年,印度建立了16个国家,著名的有摩揭陀,滔萨罗,安伽,健陀罗,毗舍离等国。其中有一个非常富裕的小国家叫迦毗罗卫国,它的首府是迦毗罗城,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这繁茂的森林、富庶的物产,人们安居乐业,保持着纯朴的民风。
净饭王和摩耶夫人
迦毗罗卫国由刹帝利种释迦族的净饭王统治着。释迦族的远祖,其最初的王名叫众所许,同姓相承到大善生王,大善生王有子名师摩懿,师摩懿有子名忧陀罗,忧陀罗有子名瞿罗,瞿罗有子名师子在。师子在王生有四子:净饭王、白饭王、甘露饭王和斛饭王。长子净饭王继承了王位,就是后来释迦牟尼佛的父王。
净饭王在他亲族中迎娶了拘利族王国天臂城善觉大王的胞妹摩耶公主为妻,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摩耶夫人长得端庄秀丽,仪态大方,如同美满的秋月;品行温和贤淑,心灵美丽洁净,又好像那池塘中清净的莲花。
净饭王与摩耶夫人一直过得恩爱幸福。可是,美中不足的是摩耶夫人年近四十,尚未怀上一男半女,这使得净饭王为了王位的继承人而整日忧心忡忡。然而,在摩耶夫人四十岁那年的夏秋之交,一切似乎都有了不同。
在那个安定的夜晚,摩耶夫人如常地躺在自己的床上。朦胧中,她看见一头白象驮着一位男子从天而降,进入她右胁。醒来之后,夫人向净饭王诉说了梦中之事,净饭王听了也觉得十分诧异。
没过多久,王后怀孕的喜讯就传遍了全国,举国上下为之欢腾不已。
往期回顾佛经故事|佛教诞生的背景及创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据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从3月19日零时起,深圳对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等方式返深的湖北省(除武汉市,下同)务工人员、深圳滞鄂人员优化调整健康管理措施。
措施适用对象为持有湖北健康绿码,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员:1.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组织包机、专列、专车前往湖北省接返、招聘的务工人员;2.湖北省采取“点对点、一站式”方式集中精准输送出省的务工人员;3.确有必要返岗,且经深圳用人单位出具证明,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等方式和渠道返深的深圳滞鄂人员。符合上述适用范围的人员,不再实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离,但应按以下要求落实健康管理措施:1.上述人员入深后,应当通过“i深圳”自主申报平台如实申报个人信息;在入深14天内自觉做好体温监测,如出现发烧、干咳、胸闷、乏力等情况第一时间拨打,并向社区报告;除必须的工作和生活外,其余时间不外出,不组织参与聚餐、聚会。
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