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全媒体视野看缅甸给你最贴身最民间的
TUhjnbcbe - 2021/3/9 15:18:00

“尊敬的旅客,我们即将到达仰光国际机场……”6月15日中午,伴随着乘务员的轻声播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南方古丝路、辐射新中心”全媒体采访团缅甸组记者历经1个半小时,到达采访第二站——缅甸,开启了为期5天的采访。采访组走访仰光和曼德勒两座城市,从经济、文化、教育、民间交往等多层次、多方面深入了解缅甸。记者发现,缅甸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封闭的国家。发展、开放,同时保持着传统、淳朴和虔诚。

多面缅甸:穿梭于过去与现在

缅甸,对于云南人而言,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熟悉,因为它与云南依山傍水,多公里边境绵延;陌生,因为与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等国相比,少有中国游客心驰神往。一路走下来,记者看到,随着时光推移,缅甸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缅甸,过去与现在,正在这里交融。

开放的缅甸中国制造遍地开花

一位正在使用小米手机的缅甸当地人告诉记者,6个月前,他花了美元购买了“米4”,“‘小米’手机在缅甸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他还说,“华为”手机在当地市场份额更大,大约占到缅甸手机市场的60%左右。“电灯、文件袋……我办公室里的很多东西都来自中国。”6月15日,记者在仰光港波昂觉码头采访时,码头负责人觉丁向记者展示着“中国制造”。而在曼德勒,来自云南的摩托车品牌“肯博”随处可见。据当地经销商介绍,肯博摩托车占据了缅甸当地90%市场份额。

留学中国成缅甸学生新选择

“在过去,去欧美国家留学是缅甸孩子最大的梦想,曼德勒云南同乡会秘书长张世泽同样告诉记者,现在一些缅甸学生主动学习汉语的愿望强烈。“中国与缅甸经贸合作关系在深入,社会需要更优秀的华文翻译,懂汉语将获得更多职业发展的机会。他们的收入比只懂英文的人才高,招工的时候,会英语薪酬为每月20万缅币,会汉语则有每月30万缅币”。

传统的缅甸短裙短裤踪迹难寻

5天行程中,记者注意到,与国内一到夏天吊带裙、热裤满大街的景象不同,仰光街上没有一位女性穿短裙或者热裤,而在缅甸大金塔等地,禁止短裙、热裤的提示牌十分醒目,似乎在诉说着对传统礼仪的坚守。

记者好奇地问当地翻译,短裙热裤在当地是否不被允许?翻译郑女士告诉记者,寺庙、佛塔以及一些正式场合,“特敏”(女士长裙)和“笼基”(男士长裙)是较为传统并符合礼仪的穿着。“日常生活中,较短的裙子和裤子是允许的,但是多数人还是选择传统服饰,可能在曼德勒等地,受外来文化影响比较大,人们穿着会相对开放一些。”

赤脚逛寺光脚进屋方显尊重

对于中国人而言,穿拖鞋表现出来的是随意,而在缅甸,拖鞋似乎成了较为正式的装束,让人不禁想把它称为“拖鞋的国度”。据当地人介绍,到客人家里做客,在办公室商务会见,抑或是进入佛塔或寺庙,人们都应当脱去鞋子,赤脚走路。在缅甸当地,那是尊重的体现。

虔诚的缅甸乐善好施千僧化缘

19日早晨,大约5点,天刚微微亮,记者们行走在曼德勒大街上。民居前,当地妇女抱着大碗站在自己家门前,让人忍不住上前探询。不一会儿,三三两两的和尚结伴而来,走到妇女跟前,等待妇女给他们分发饭菜。原来,这是化缘。

此外,林小姐还向记者介绍,马哈根德昂伽江僧院的千僧化缘场景会更加令人惊叹,僧人们安安静静地在主路上排成两列,一眼望不到头。他们赤着脚、裹紧僧袍,手里抱着黑色的饭钵,等待着饭菜。僧院内的平和风韵,僧人们在阳光下谈笑风生,每一位见证者都能从中发现善与美,那是一种回归净土的释然。

曼德勒的一天:静谧与鲜活画面交错

与仰光熙熙攘攘的热闹不同,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显得更为鲜活,却又具一丝幽静。人们说,在曼德勒的一天应当这样度过:早晨登曼德勒山俯瞰整个曼德勒城,看日出东方;下午逛逛商铺,观手工艺者缝制、雕琢各类民族特色工艺品;到了傍晚,与恋人一起走一段乌本桥,赏黄昏日落。

游在曼德勒山,赤脚肆意奔跑

曼德勒山是曼德勒城海拔最高的地方,也是曼德勒的佛教圣地。或许,在缅甸,赤脚逛庙已经让游人习以为常,然而,沿着蜿蜒的石阶赤脚登上曼德勒山是全新的体验。尽管才多米高,赤脚爬山对多数人而言还是挺累的,需要不时注意脚下安全,避免皮肉之伤。

登至山顶,坐落着一座古老而璀璨的建筑,在那里可以俯瞰整个曼德勒城,还能眺望伊洛瓦底江。当地人告诉记者,傍晚时分,许多人会聚集在此观看美丽的夕阳。游人开始陆陆续续到达山顶,微风拂面,光着脚,显得更加无拘无束,不时停下来看看山下那座置于一望无际旷野上的古老城市,享受悠然时光。

在乌本桥,赏原野风光

在曼德勒东塔曼湖上,有一座世界最长的柚木桥,长达1米,经过年时光的洗礼,木头已呈现浅灰色。走在桥上,木板有些颤抖,所幸它距离地面并不高,让人没有担心和害怕的感觉。

桥的入口处,许多小商贩叫卖着当地小吃,售卖着西瓜籽制成的饰品,让原本因为陈旧而显得落寞的木桥多了些生气。

行走在木桥上,左侧的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右面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原野风光。桥边木椅下的阴凉处,不时可以看到有小狗趴在那儿乘凉休息,看起来倒是比人还过得惬意。不时有游人坐在椅子上休息,与狗狗一起眺望远方,看风吹云动,船只穿梭。

看晨练街景似在翠湖畔

当太阳刚刚升起,天蒙蒙亮,曼德勒城也跟着苏醒。

早晨的曼德勒,微风徐徐,皇宫护城河沿岸更是让人觉察到丝丝凉意,与午间的湿热形成鲜明对比。皇宫护城河畔的清晨,与翠湖有些相似,湖边晨练的人随处可见。跑步的、做伸展运动的人比比皆是。

挂在公交车门外的售票员

在仰光和曼德勒街头,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马路上一辆公交行驶而过,车门外挂着一个人,那便是售票员。到站时,他扯着嗓子喊两声,乘客们听闻后马上上车或下车,车辆又迅速驶向下一站。记者还了解到,这种公车在当地被称为“傣纳”,一般可乘坐10人,较大的可乘坐16人。

缅甸妇女头顶半边天

在曼德勒街头,经常看到当地妇女拿任何物件,从来不用手提,不管多大、多重,一并往头上一顶就走。而这些物件在她们头上稳稳伫立,似乎从来不会掉落,让人不禁暗自称绝。

记者好奇地问她们,什么时候学会头顶东西?为什么这样?她们似乎也不太清楚,只是微笑着告诉记者,不知道从何时养成了这个习惯,只是见长辈们这样做就跟着学了。

食“奶茶”和“油条”才是原配

早晨7点,街边的早点摊已经坐满了人,大家三三两两坐在一起,或聊着昨天的趣事,或谈着即将开始的一天。三角饺、脆糕、手抓饼、咖喱豆、米粉、饵丝,缅甸当地人把油条和奶茶看作是“最佳拍档”。

除了在早餐店能品尝到各类缅甸小吃,缅甸的菜市场也是发现美食的好去处。曼德勒菜街上,各类油炸食物、肉饵丝、豆腐面、汤面等一应俱全,不失为体味当地市井风情的好去处。

购刺绣、木偶、布艺、木雕目不暇接

到了缅甸,不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媒体视野看缅甸给你最贴身最民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