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早8:30,大理下关快速长途站,大巴去瑞丽,预计7小时车程。期待怒江大桥能带来惊喜。
中午时分,汽车抵达芒市,一场暴雨不期而至,桥下河水有的红色,有的绿色,路边植被葱茏,不少地段有大面积的桉树。瑞丽江景色优美。接近瑞丽,从睡梦中醒来,汽车从杭瑞高速驶出进入国道,恰好看见瑞丽江索桥,大巴通过的国道瑞丽江大桥在其下游百米处。
■■■■■下午三点五十,大巴到站,步行20分钟到达汉庭酒店。办理入住手续,稍事整理,立马到大厅办理缅甸一日游事宜。
缅甸对中国游客免签,我们也带好了护照,但是无法从瑞丽的各个口岸过境,据说是缅甸北部战乱不息,无法保障安全,从昆明乘飞机到仰光是可以免签,从瑞丽过境只能找旅游公司办理一日游边境证。
旅游公司真的高效,前台一个电话,几分钟就有车接往公司办理合同、拍照、填表等事宜,已经到下午五点,公司立即将我们送到市行*审批中心,只有出入境管理部门还在加班,又是核对身份证、拍照,完成申请手续。通过支付宝交纳团费(每人元)。
下午居然天气晴朗,心情大好,索性到畹町(“畹町”是傣语,意为“太阳当顶”)口岸一游。乘坐长安商务车,经过瑞丽江大桥,沿国道到畹町。在许多影视里已经知道了这个地方,真的踏上这块土地感受就不一样了。那个带有东南亚风格的三角形地标,畹町二字还是让我激动,附近的两块巨石分别刻有“滇缅公路起点”“史迪威公路起点”。
畹町桥位于畹町镇区一侧,乃祖国西南门户,滇湎公路锁钥,中印公路纽带,国道终点。它北抵昆明至上海,南下缅甸腊戍通仰光,逆西北上可达印度,人称一桥锁关,四方莫开!
(图片来自网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打通国际交通线,我国滇西二十万同胞毅然踏上筑路征程,以血肉之躯筑成滇湎公路,畹町桥也就开始了它的艰难使命:0多名南洋机工日夜兼程,将大批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畹町桥运往抗日前线;为了保护滇湎公路畅通和援助盟军,十万中国远征军将士踏过畹町桥出境抗日。畹町桥见证了中国抗战的风云历史,承担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
最意外的惊喜是华侨机工抗战纪念碑就在近前。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央视《南侨机工》纪录片我看了不少,突然出现的纪念碑让我兴奋,一路爬到山上,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因为大致的内容在纪录片里已经很详细。
从山上俯瞰畹町,全国最小边境城市的国家级口岸,本地人口仅1万多人,但国境线长28.64公里。
下山到街上,赫然看见指示牌——畹町口岸前行50米,心里又是一喜,传说中的中缅界河桥——畹町桥就在此处。可惜,我方有边境战士执勤,到处都有“军事重地禁止拍照”的提示,加上口岸正在基建,脚手架挡住了视线,“畹町桥”石碑隐约可见,桥的形态也不是很明显,虽然只有50米左右的距离,也不敢拿出相机使用。在警戒线外,用手机悄悄拍了几张,效果也不好。
北有北平,南有畹町。抗日战争在卢沟桥打响第一枪,日本*子在畹町被赶出国门。
曾经在国道尽头徒步走过友谊桥进入尼泊尔境内,今天看到近在咫尺的界河依然很震撼。河水泛红,奔腾翻涌,但只有三五米宽度,用力一跃便可出国,小巴司机说,早年就是随意过河,他的老婆就是缅甸人,但没有结婚证,老婆还是缅甸籍,儿子是中国籍,只是要到州里进行亲子鉴定,有些心疼元的费用。
界河中国一侧有路灯,灯柱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畹町人就在河岸上散步,对岸难见人影。畹町河对岸是缅甸的九谷镇,两国鸡犬之声相闻,边民自由往来,友好互市。刚从缅甸过境的缅甸女士手持红色边境证,也上了小巴要去瑞丽,在我的要求下,她大方的让我拍了封面,她能听懂汉语,还能说一点。
畹町往来瑞丽的路边,有一个“独树成林”的小景点:由一棵榕树生长而成,当地人称它为“迎客榕”,枝叶蔓延,郁郁葱葱。
在畹町,边民之间往来早就习以为常。准备去看“一国两寨”,中巴司机不以为然,说反正明天你们会去姐告,一国两寨不去也可。中缅瑞丽段的国境线是弯弯曲曲、犬牙交错且没有明显的界限,有时一条小沟渠或是一个田埂,就是两国的国界。
中巴车上的瑞丽人对外地人眼巴巴跑来看“一寨两国”嗤笑不已:反正就是边界,架个桥,是“一桥两国”,挖个井,是“一井两国”,架个秋千,是“一荡两国”,走个路,当然便是“一步两国”了。
那么,明天的缅甸之行,能够让我获得怎样的体验呢?期待。
作者:老老程,一个喜欢旅游的化学老师。
往期链接:彩云之南:骑行洱海彩云之南:匆匆石林孙雁群如果喜欢,点一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