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贝人:李志伟
每每阅读“沧海拾贝”这个栏目,都会让我回忆起当年赴佛塔之国缅甸进行检验的点点滴滴,不禁让我找出相册,翻动照片,一路拾贝。
(右二为现在的“拾贝人”)
年12月29日,我和原浙江渔业船舶检验局验船师项东凯参加了远洋渔船境外检验工作检查调研组,赴缅甸对当时在缅的9家远洋渔业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在缅甸海域作业的74艘远洋渔船检验监督管理的相关情况进行检查和调研。同时应台州远洋渔业公司申请,对“台远渔”等3艘渔船进行检验。
缅甸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西部,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公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达48.6万平方公里。捕鱼面积广阔,鱼虾资源十分丰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渔船前来捕捞,这其中也包括中国渔船。中国渔船到缅甸作业后一般不会再回国,每年的检验都由国内派出验船师前去执行。
抵达缅甸后,我跟随检查调研组一路走来,详细了解了我国赴缅甸远洋渔业发展历史及各远洋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实地考察了中国企业在缅甸投资的渔产品加工厂,并深入检验一线,登船对我国在缅甸渔船的安全技术状况进行检验。
我通过登船检验以及与船上技术人员的交谈中了解到,中缅两国渔船检验要求差异性很大。比如船上只允许安装卫星导航、鱼探仪、对讲机各一台,单边带、甚高频装置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如未经批准配置,则将被没收。船上禁止使用卫星电话,陆上不允许安装岸台,如需与船上通话,必须提前向有关部门申请,并在其指定地点与船上通话。再比如船上不允许配置气胀式救生筏,而是用在旧铁桶上面捆绑木板作为救生筏。
(铁桶救生筏)
这些与我国法规差异巨大的要求给检验带来很大影响,但这种差异也促进了之后“分类检验”思路的形成。
此外,中国在缅甸渔船的维修、配件也非常困难,渔船不能离开缅甸到境外修理。而缅甸的修造船厂,因缺少技术工人、电力不足、较难购买船用钢板等,修船质量达不到国内质量标准。而且当地物资缺乏和技术力量薄弱,中国渔船在国内配置的部分设备无法进行更新和维修,装在船上的设备大多数已年久失修,安全状况堪忧,至今回忆起来仍印象深刻。
当时,恰逢新年,缅甸人民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之中。缅甸仰光是一座充满浓郁东方民族色彩的城市,街道多狭窄,现代化建筑并不多,大多是传统的白尖顶或黑油漆的木屋,夹杂着为数不少的有着沧桑印记的欧式建筑,于是在东方色彩中又有了东西方文化融合和碰撞的格调,独有风韵。
缅甸是佛教国家,僧尼多、佛塔多、寺庙多,是缅甸佛教文化的特色。仰光大金塔,是缅甸的国家象征,堪称缅甸佛教文化的经典杰作。大金塔巍峨壮观,四周环立几十座小佛塔,形成金塔之林,是佛教文化与东方艺术的完美结合。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大金塔,我们也随着民众走在金塔群峰之中,深切感受到了安宁祥和。美丽的国度,善良的人民,给了我们一行人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大多数人虽然不富有,但天性隐忍乐观满足地生活着,独特的信仰和文化造就了此间别样的风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