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探索傅凯的水彩艺术
TUhjnbcbe - 2021/1/22 20:00:00

傅凯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苏水彩画学会理事

江苏省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江苏省科协美术家会理事

江苏省致公书画协会理事

长期从事水彩画及水墨画研究与探索,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被多家专业机构和个人收藏。

艺术经历:

水彩《荷香》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美术作品展年

水彩《春雨》入选第九届全国高校建筑美术作品展年

水彩《教堂》入选第十届全国高校建筑美术作品展年

水彩《荷香》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美术作品展年优秀奖

水彩《斜阳》入选第十一届全国高校建筑美术作品展年

钢笔画《仰光街头》入选全国第四届钢笔画展中国钢笔画联盟(优秀奖)年

水彩《朝圣》入选第四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年

个人画展《傅凯水彩画艺术》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年

粉画《大金塔》入选江苏省首届粉画展金坛年

个人画展《傅凯水彩画展》青岛创意园山东水彩画会年

水彩作品《信仰》获第二届中国和美西藏美术作品优秀奖年优秀奖

水彩画《古韵悠悠》入选江苏省首届水彩水粉画展年

水彩画《信仰》入选印尼国际水彩画展览印尼年

水彩画《秋韵》入选第五届庐山水彩节水彩画展庐山年

水彩画《呼唤》《静谧》应邀水调怡情、安徽省名家小幅水彩画展年

水彩画《信仰之三》亚细亚26届水彩节水彩画展日本年

水彩画《秋语》首届江苏美术奖作品展览南京年

水彩画《信仰的力量》江苏省第七届水彩(粉)画展南京年

傅凯水彩

——率意中见豪气,淋漓中见洒脱

傅凯是我近三十年前在南京艺术学院开办的第一届美术高考补习班上的学生,那时候他是个毛头小伙,不大说话显得内向,但听课特别认真两只眼睛直盯老师,有时让人不知所措。现在的傅凯倜傥儒雅,是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教授,从事设计与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在教学上桃李满天下,在艺术创作上成果丰硕。他的艺术创作主要体现在风景速写、建筑速写、水彩画等方面,由于他习惯于将速写本随身携带,养成了随时随地捕捉、记录、描写的素养。他总能在极为平凡的自然与生活的场景中发现具有美感的实物,并能瞬时记录下来。他的速写可以将这种短暂的场景、情趣、风姿用极为简练的语言胸有成竹聊聊数笔地表达得惟妙惟肖。他用针管笔或马克笔轻松地书写,率意地勾画,常常是一根线清晰地表达出人物的结构、动态、神情,形象。其线条较宋代梁楷尤为凝练,犹如一篇《急就章》行云流水、洒脱自如。清石涛曾在《画语录》中云“于墨海中立定精神,于笔锋下决出生活,于尺幅中换去胎骨,于混沌里放出光明。”傅凯的速写在一笔画中见韵致、见笔力、见自然。

近来,他在水彩的创作上又有新的收获,他的水彩创作往往都是现场写生。写生实际上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映照,通过写生达到主客体之间的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写生也是古人提出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宇宙,心游太玄”的观照法的一种极佳的表现手段。通过写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最为本真的美,五代洪谷子荆浩于太行山中写松数万本方得其真。这一批水彩创作可以归为三类:皖南系列、故乡系列、缅甸系列。这三个系列虽出自一人之手,但风格各有特色。皖南系列中的作品《春》,描写的是江南水乡四月的朦胧、透气、淋漓之古典之美。不同的色阶渲染出景色远近虚实,宛若一幅水墨写意画,又仿佛一张古典的青花。这种美婉约而温婉,用淡淡的花青色渲出近处的田野、远处的建筑,再加上少许朱色衬出嫩嫩的桃花,正如白居易诗中所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在故乡系列中,可以看出傅凯的故乡情结一直萦绕着在其心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总是希望回到故乡母亲的怀抱。傅凯虽是七尺之躯,却一直眷恋着故乡。在《阳光的眷恋》一作中,他刻意空出大块的空间,这种空白与中国画云水法的处理完全一致。《老子》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恒也。”作品中的空景与实景虚实相生,有无相间,打开了想象的空间。作者用潇洒而淋漓的撞色法表现建筑的构造,用果断而率气的冲水法表现马路及倒影,给人一种醍醐灌顶之感,痛快至极。作品《基督教堂》前景用大块面果断铺染出教堂的古朴,庄重,天际与远处的教堂用虚淡冲和的笔触刷出。虽然这是一幅风景写生,但彷佛看到了如宋郭熙在《临泉高致》中描写“高远、深远、平远”之意蕴。在缅甸系列《朝圣》一作中,寺庙与天际虽采用蓝与橙之间的互补色调,强烈而突出,但整幅画面天地人三者已融入一体,达到“道”的和谐统一。古时高僧乐樽在敦煌莫高窟见佛光万丈而终身献身于敦煌的石窟的开凿、壁绘、彩塑,功莫大也。而今在傅凯的这件作品中又见佛光普照,人间普洒甘露,朝圣之路庄严神圣。

傅凯水彩在率意中见豪气,在淋漓中见洒脱。品傅凯之作,如豪饮甘醇痛快绵劲,赏傅凯之画,似清风拂面凉爽自如。

文/曹辅銮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我眼中的傅凯

傅凯与我是大学同学,我虽比他高二届,但年龄相仿,记得大学时他就展露出专业的才华和综合的素质,我毕业留校前夕,他继任了我学生会主席的职务,后二年中我亲眼目睹了他出色的组织能力和亲和力,毕业后他分配回南京,我们各自忙于工作,寻找生活的支点,20多年再也没有见过面,也没有任何联系。前几年在北京徐坚教授那里才了解他的一些近况,当得知傅凯这些年坚持着在画水彩,而且卓有成效,我便欣喜若狂地与他通了电话,并乘我们都在北京出差的机会与我们的老师徐坚一起聚会了,共同的专业背景、相似的工作经历、相投的水彩志趣,似乎又再一次认识了这位已不算太年轻的老同学。感慨、思绪、志趣又把我们联系起来。毕业20余年,我们二人竟同样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又憧情水彩绘画,回想起来,这并非青春时期对未来懵懂的选择,而是彼时那一代工业设计专业学子对于绘画艺术理想的坚守。在刚刚恢复高考的80年代,被并不富足的现实生活所揶揄的我们,仍然向往并尝试着浪漫主义的情操与格调。多年以来,对水彩画的情结不是装腔作势的文艺爱好,而是暗藏于心、自然流露的一种态度,进而演变成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那次聚会之后,我与傅凯再次“熟识”,便常常找机会一起参加展览活动,探讨水彩的意趣,享受写生的快乐。每次写生的经历让我惊讶于这位旧时学友对于造型技巧的谙熟以及对于水色的帅性驾驭,更让我在貌似漫不经心的相互调侃背后看到一位画者的虔诚与执着。

水彩画传达着画面意境的同时也是画者情绪的张扬。注视傅凯的画,仿佛更多看到是理想与冲动。跃动的笔触在稳重的构图的统领下,隐藏的是一种天真涤荡与成熟修养之间的平衡。他的画作是基于对形体的理解与空间的体验之上的概括性表述,既有即兴笔法,又有缜密的语言。色彩是个人风格特征得以体现的载体,它不仅关乎观察,还涉及心灵。傅凯作品中对于色彩选择性的运用与近似单色调的统筹,使画面感受的主观性得到强化。将原本复杂或凌乱的色彩在画面中进行提携、简化、概括,以及对高饱和度色彩信手拈来,需要更多对物化要索背后的非物化的理解,以及对画面整体性游刃有余的控制能力和自信的态度。

他的水与色犹如无声传情的曼妙女子,有时低眉顺目,有时高调却单纯。《乡愁系列》将江南春意还原在眼前,几多慵懒几多惆怅,既有西画的细腻空间,又有中国文人画作中借景寓情。《同修系列》中画面建筑的客观性并没有成为其艺术风格的羁绊,行色匆匆的路人既是画面色彩构成的活跃要素,仿佛又能从其轻盈动态中猜测出奔向希翼的愉悦。《月荷》中看似随性的笔触在断续中将空间延伸,给观者以想象的余地,只言片语胜过细腻的描摹,空间的叙事性在作者感性的图式中得到转译与诠释。

欣赏傅凯不同时期的画作,我越来越揣度出其题材、用色、构图的变化,画面越来越轻松,鲜有世故做作与多度刻画;“纯粹”的水与彩,大概是他所渴望诉求的罢。

真实中充满浪漫、淡雅中显现灵性、流动中流露意趣,这不仅是傅凯作品风格的印记,也是他人生观写照。愿我的老同学在水彩艺术的道路上不断的探求,不断的快乐。

文/冯信群

东华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不知为什么,我从小就不太合群。凡是小孩喜欢玩的什么捉迷藏、踢毽子、滚铁环等等,我似乎总是浅尝辄止,很快我就回到自己的世界属于我画画的世界,没有纸我就在地上画,有时得到大人丢的香烟盒就满心欢喜地把香烟盒拆开在反面画,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也不知好坏,反正我画了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不画就心不安。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让我画一分钱的硬币当教具,还使我产生成就感。也许是这种成就感的驱使,我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在大学里诸如出黑板报这样写写画画的事是少不了我的。

奠定我真正走上艺术道路的是于年,那年我考取南京艺术学院第一届高考美术补习班,同去参加考试的有好几个同校画友,只录取我一人,使我很受鼓舞。就是考取这次补习班我才有幸成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曹辅銮的学生,曹老师不愧为美术教育家,在他的悉心讲解下使我对绘画有了深层次的理解,特别是亲自示范,无论是素描还是色彩,他动手就画,他这种教学方法对我的帮助之大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以至于使我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似乎也有老师的影子。可以说曹辅銮老师是我在艺术上的启蒙老师,这种启蒙将使我受益终生,我非常感谢他。

我步入水彩世界或者对水彩画产生兴趣,是在年我为无锡轻工业学院工业造型系(今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二年级学生,正好是徐坚教授带我们水彩室外写生课,使我大开眼界,从徐老师的不多语言表达却和学生一起画以示范中我很快摸到水彩这种绘画语言的门槛,不但了解了水彩画的发展历史,还能够逐步读懂少时看到的全国水彩大家哈定、德国画家丢勒和霍尔拜因大家作品的内涵,对我国有水彩画之父称号的李剑晨先生的作品中所表现的水彩画技巧有所领略和感悟。徐老师作品中水与色彩的应用是那样的自然、贴切,水份的把握和色彩的铺设是那样的准确,极大展现了水彩画的意趣和魅力,可以说是徐坚老师把我引领到水彩画之路的,我培感幸运。

如今我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已近三十个春秋,在这不短的时间里,无论工作多忙,我都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常常有感而发,即兴创作。这似乎成了我的生活方式。也正是有了这种生活态度与方式我才会在水彩艺术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

傅凯

乡愁系列一79cmx55cm

乡愁系列二79cmx55cm

乡愁系列三56cmx42cm

乡愁系列四20cmx20cm

乡愁系列五32cmx22cm

乡愁系列六42cmx42cm

乡愁系列七56cmx42cm

同修系列一80cmx80cm

同修系列二79cmx55cm

同修系列三64cmx42cm

同修系列四79cmx41cm

同修系列五79cmx55cm

同修系列六56cmx42cm

同修系列七64cmx40cm

骄阳下79cmx55cm

窗外56cmx42cm

初雪56cmx42cm

朝圣55cmx39cm

城建系列一79cmx34cm

灵山梵宫79cmx55cm

缅甸一角79cmx55cm

秋韵79cmx55cm

夏荷56cmx42cm

残荷64cmx40cm

水彩研究编辑整理,转发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和交流

水彩研究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索傅凯的水彩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