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赐贵在年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会上建议
合作共建“泛南海旅游经济圈”
年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会24日上午在博鳌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17个省市代表就“深化人文往来,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主题展开对话,并签署了《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共同声明》。省长刘赐贵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张杰摄
作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已经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地方*府间增进了解互信、推动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3月24日上午,年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会在博鳌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16个省市代表围绕“深化人文往来,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主题展开对话。会上签署了《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共同声明》。省长刘赐贵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刘赐贵在主旨演讲中表示,3年多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与支持,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今天的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会重点讨论旅游、教育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他就此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加密空中、海上互联互通航线,在现有14条海南至东盟国家航线的基础上,与东盟各省市开通更多空中航班,进一步加强港口合作,促进旅客和货物运输便利化,共同打造畅通、快捷、便利、高效的互联互通网络;二是打造“泛南海旅游经济圈”,进一步深化海南与东盟各省市在*策交流、共同营销、信息共享、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充分整合各地旅游资源,共同规划、开发南海旅游,联合开发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线路、旅游产品,开辟“一程多站”的跨国邮轮航线,共同打造“泛南海旅游经济圈”;三是加强教育、文化交流合作,海南将每年向东盟国家提供个省*府国际学生奖学金名额,也鼓励海南高校学生赴东盟国家院校交流。同时愿与各方加强文化、宗教、医疗等其他领域的合作。
刘赐贵表示,希望以本次对话会为契机,在“一带一路”的总体框架下,进一步深化与各方的务实合作,将会议的成果转化为具体的*策、项目,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林怡主持对话会,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副省长王路、省*府秘书长陆志远,以及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委代表,天津市、广州市、南宁市、贵阳市,柬埔寨磅湛省和暹粒省、老挝万象市和琅勃拉邦省、马来西亚槟城州、缅甸仰光市、菲律宾巴拉望省和宿务省、新加坡、越南广宁省,特邀出席的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省等地代表出席本次对话会,并围绕“如何推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旅游合作”两个具体议题展开发言和讨论。
与会省市长均认为,年正值中国-东盟旅游年,此次对话恰逢其时。在巩固年教育合作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双边旅游合作,将人文交流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第三大支柱,这符合双边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共同利益。
与会各方签署了《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共同声明》,一致同意进一步深化人文交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在平等互惠、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全方位教育合作,消除教育壁垒,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应充分挖掘中国与东盟的旅游合作潜力,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与会各省市愿意共同努力,加强彼此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为中国与东盟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会前,海南省与菲律宾巴拉望省签署了结好意向书,海口市与缅甸仰光市签署了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
3月24日上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年会期间举行的“年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活动中,中国海南省、天津市、广州市、南宁市、贵阳市,柬埔寨磅湛省、暹粒省,老挝万象市、琅勃拉邦省,马来西亚槟城州,缅甸仰光市,菲律宾巴拉望省、宿务省,新加坡,越南广宁省等地代表围绕“深化人文交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主题,就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地方间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进行了广泛交流达成了多项共识并签署共同声明。
各方认为,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中国与东盟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有力维护了地区和平稳定,推动中国-东盟关系健康发展,各方对此表示满意。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中国-东盟关系正在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迈向提质升级的成熟期,各方愿为此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符合中国与东盟各国发展利益,为中国与东盟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各方支持中国今年5月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愿以此为契机加强中国与东盟地方发展战略对接。
针对此次对话主要交流的旅游、教育合作问题,各方达成共识:开展教育与旅游合作是推动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增进友好感情、巩固民意基础的重要方式。
在教育方面,各方表示愿加强教育领域合作,构筑本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民意和智力基础;愿发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优势,在平等互惠、互利共赢的原则基础上开展全方位教育合作;愿进一步相互开放教育服务领域,消除教育壁垒,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各方教育发展水平;愿发挥各自优势,在留学生培养、语言教育、合作办学、科研合作、职业培训、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加强合作。
在旅游方面,各方认为,中国-东盟旅游合作潜力巨大,愿积极推动旅游产业成为促进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的新支柱;愿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布局,提高效率,逐渐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打造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愿在旅游宣传推广、旅游市场营销和管理、旅游产品和项目设计开发、人力资源培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更加多样的交流合作;愿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共同开拓客源市场、共同推出旅游路线、共同构建旅游信息平台,有效促使旅游合作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
共同声明指出,地方*府交流是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是有效推动地方*府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各方愿共同努力,挖掘中国-东盟地方*府合作潜力,继续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建立更多友好省市关系,共同推动中国-东盟关系稳定向前发展。
3月24日,博鳌亚洲论坛年年会活动之一“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就旅游、教育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海南日报记者张杰摄
在3月24日以“深化人文往来,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的“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活动上,与会嘉宾对教育交流与合作各抒己见,达成了多项共识,将采取新途径、通过新内容促进合作。
副省长王路介绍,海南省委、省*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琼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教育公平和水平。海南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气候生活习惯相似,双方在人文交流、留学生教育、合作办学、汉语国际推广、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交流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目前,海南高校与东盟国家36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海南师范大学建有“东南亚汉语师资培训中心”,并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合办了孔子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建有“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在琼东盟国家留学生一直保持人以上,海南高校为东盟各国培训热带农业、海洋、食品、旅游等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多人次。
“我们将加快推进海南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王路说,第一,积极搭建平台,深化教育合作。海南将主动搭建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博鳌亚洲论坛、澜湄合作、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交流平台功能,加强同东盟各国教育机构及高层之间的交流合作,鼓励海南高校与东盟国家在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科学、热带医学、生态环保、旅游管理、语言等方面加强合作办学及科研项目合作,不断拓展教育合作领域。第二,加强青少年交流,筑牢民心相通基础。积极推进“留学海南”计划,增加面向东盟国家学生的奖学金名额,每年至少向东盟国家提供个省*府国际学生奖学金名额,吸引更多的东盟国家青少年来琼留学。同时,积极实施“东南亚知名院校交流计划”,鼓励海南高校学生赴东盟国家院校交流。三是以项目带动,确保双方合作协议的落地。利用海南教育产业奖补资金支持双方开展合作办学,进一步健全国际学生奖学金体系。加大对东盟国家教育援助力度,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每年为东盟国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人次。积极举办冬、夏令营和体育、艺术比赛,开展短期游学,确保每年双方交流人数达到0人次。
中国教育部将与各位省市长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以下各方面的发展:一是发挥各地区优势和特色,进一步丰富中国与东盟的教育交流,提升合作水平。二是借助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平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推动教育合作迈上新台阶。三是积极促进民心相通、人文交流,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加强合作、共享机遇,共谋教育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记者:彭青林罗霞陈蔚林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