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缅甸bull三千佛塔烟云下
TUhjnbcbe - 2020/12/21 16:46:00

这里,是东南亚最为保守和封闭的国家,贫穷、落后、军*府、战争、近半个世纪,与缅甸有关的词汇基本都是负面的。然而,时间倒退70年,这里是二战后东南亚最富庶的希望之星。倒退年,强大的贡榜王朝一举灭亡泰国阿瑜陀耶王朝,成为东南亚霸主。倒退年,与吴哥齐名的蒲甘王朝正处于全盛时期,万千佛塔缓缓铺展于蒲甘平原之上。在缅甸,沿着历史的轨迹,顺着伊洛瓦底江,开启我的缅甸时光。

1线路设计

缅甸的主体旅行线路为三城一湖(曼德勒、蒲甘、仰光、茵莱湖),但绝不止三城一湖。如果熟悉缅甸的历史就会知道,缅人有迁都的喜好,除了蒲甘和曼德勒,卑谬、东吁、勃固也都是曾经的都城,也有一些遗址残存,而仰光以南公里外的大金石更是缅甸人朝拜的圣地。曼德勒以北的彬乌伦还保留着英伦风情。但是最后,由于时间和交通便利程度的问题,还是选择了主体而传统的路线,即曼德勒-蒲甘-茵莱湖-仰光。

2行程路线

3行前准备

3.1签证信息

自年缅甸改革开放后,办理签证是越来越容易了,目前对大陆旅行者开放三种签证,普通纸签、电子签和年10月1日才开放的落地签。纸签为¥,而电子签和落地签均为$50,相比之下比纸签贵了几十块钱。其中电子签只适用于从曼德勒、仰光、大其力等六个口岸入境的游客(曼德勒和仰光是我们常用的入境机场,大其力则是泰国进入缅甸的陆路口岸)。如果想提前办理纸签,找淘宝只要邮寄护照和照片,办电子签则只要护照首页和照片的电子版扫描件,通常3个工作日就可以出签了,方便快捷。

3.2网络和电话卡

不像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更热门的旅行地,在淘宝上就可以提前购买电话卡,缅甸的电话卡需要在当地办理,一共有四家电信公司:MPT,ooredoo,Telenor和Mytel,据说MPT的信号最好,但是我们出曼德勒机场太晚,只有Telenor和Mytel还营业,对比之下Telenor更实惠一些,K给3G流量加45min通话时间,足够我们在缅甸8天的使用量了。亲测该电话卡信号稳定,速度也比较快。

3.3货币兑换

3.3.1ATM机取款

虽然银联卡在整个亚洲的通行度已经很高,但缅甸却是个例外,年缅甸各大银行都陆续中止了和银联的合作,硕果仅存的只有AGD银行,出曼德勒机场就能看见四台ATM机,最右边的那台就是AGD(绿色的),也是唯一用银联卡能取出钱来的。由于我们入境曼德勒已经将近晚上21点,换汇柜台都已经歇业,所以ATM机取款是唯一选择,实时汇率1元=K,华夏银行再收取每笔12元的手续费。

3.3.2换汇

美元在缅甸似乎极受欢迎,用美元兑换缅币比用ATM机取款要划算的多,这种情况在东南亚其它国家是没有的。曼德勒和仰光的汇率都较高,1美元=-K,而1美元=6.8元人民币,这样换算的话,即1元=K,比ATM机取款更值。而在蒲甘和茵莱湖就不行了,1美元=-K,而且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是:缅甸人喜欢崭新的美元,标准是无折痕,无污渍,旧一些的虽然也能兑换,但汇率会降低,这在蒲甘和茵莱湖体现的极为严重,不管多新的美元他都能给你挑出毛病来,根本不可能按新美元的汇率兑换,而旧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K,还不如从ATM机取款划算。

综上所述,在仰光和曼德勒采取换汇的方式,且最好一次性多换些,保证够在蒲甘和茵莱湖生活的。在蒲甘和茵莱湖根据发卡行(是否收取手续费)和取款额度的多少自行决定是采取换汇的方式还是ATM机取款方式,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3.3.3美元/缅币

在缅甸,美元和缅币同时流通,虽然,之前看到过的攻略都说是花缅币合适,直接使用美元不划算,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时是花缅币划算,而有时则是直接使用美元更值,所以建议在付住宿、门票或大巴票时将美元和缅币的价格都问一下,比较之后再决定用何种付款。

3.4机票选择

相对来说,国内飞缅甸的航班不是很多,也就导致价格没有太大的优惠。大家往往是北向南的曼德勒进,仰光出,或南向北的仰光进,曼德勒出,飞仰光的航班还多一些,飞曼德勒的就比较少了,传统路线是由昆明中转,但目前四川航空还开通了西安-曼德勒的直飞航班,相对来说价格比昆明更加优惠,西北边出发的可以考虑。

3.5实用软件

地图:googlemap

住宿:booking

3.6相关阅读

(1)《三千佛塔烟云下》郭建龙著,作者亲自走过东南亚五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和缅甸),但这却不是一本简单的旅行随笔,作者通过大量的文史阅读,汇编提炼出此书,以严谨的态度和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了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战争与权利的更迭,佛教与文化的传承均包含在内,可以说是我目前看到的讲述东南亚历史最好的书籍。由于成书于年,之后没有再版,淘宝上这本书的正版已经涨到了元一本,但所幸天猫阅读还有电子书在卖,2元钱就能够搞定。

(2)《去缅甸,带上佛的微笑》小重山著,这本属于旅行随笔类,作者用两周的时间游走了曼德勒、蒲甘、卑谬、东吁、勃固、内比都、茵来湖和仰光这八个地方,终成此书。小重山的书会比较有文化感,他旅行的地点也通常是历史厚重的国家或城市,读他的书可以对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3)《微笑吧缅甸》吴志伟著,本书出版于年,由于作者是年前去的缅甸,那还是没有改革开放的时代,所以书中所呈现的是一个军*府统治下,纯朴而贫穷,有战争和反*府武装,*治高度敏感的缅甸。已经不是现在缅甸的大环境了,所以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4)《缅甸,现在去最好》叶孝忠著,作者用一个月的时间行走缅甸,去了一些至今为止依旧交通不算便利,游人稀少的小众景点,书中主要是作者在缅甸的经历和感受,可以作为了解缅甸现状的入门,但实用价值不大。

4曼德勒

4.1行程部分

曼德勒-与缅甸的初相见,这里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华侨聚居之地,作为缅甸最后一个王朝的最后一座都城,曼德勒其实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只是,周边敏贡、实皆、因瓦、阿玛拉普拉四大古城环绕,让曼德勒也有了历史的沧桑感。

飞机在晚8点降落于曼德勒机场,虽然是第二大城市,但并没有太多的灯火。出机场遇到了独自旅行的贵州姑娘代老师,三个人一起开始了后面五天的旅行。

曼德勒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市内和周边古城,市内主要是一些僧院和寺庙,还有皇宫和曼德勒山,周边就是指敏贡、实皆、因瓦、阿玛拉普拉四大古城,其中阿玛拉普拉已经没有什么遗迹留下,大家去那主要是看马哈根达杨僧院(千人僧院)和乌本桥的日落。我们在曼德勒有两个整天的时间,所以将最远的敏贡古城和市内大部分寺庙僧院拼在一天,而其余的三座古城则是比较成熟的一日线路,在第二天参观。路线如下:

Day1:马哈木尼佛塔-敏贡古城(敏贡佛塔-欣毕梅佛塔-敏贡大钟)-曼德勒山脚下(金色宫殿僧院-独特僧院-固都陶佛塔-山达木尼寺院)-曼德勒山日落

Day2:喜迎宾僧院-马哈根达杨僧院(千人僧院)-实皆古城-因瓦古城-乌本桥日落

以马哈木尼佛塔作为游览曼德勒的第一站并不是设计好的,似乎天意让我们第一眼就看到缅甸人对佛陀最虔诚的朝拜。马哈木尼在缅甸的地位就如同大昭寺在拉萨的位置,寺庙中有一座全身贴金的大佛,众多善男信女跪坐于佛像之前,主殿内有多台闭路电视,直播给大佛贴金的全过程,虽说众生平等,但在缅甸,给佛像贴金这件事只有男子能做,女子则只能在外围观看。

第二站去了敏贡古城,从地图上看,敏贡位于曼德勒的西北方,然而由于地处伊洛瓦底江的另一侧,最近的桥就是曼德勒以南约20公里通向实皆的那座,所以相当于先往南开,过桥后再向北,本是距离曼德勒最近的古城,却变成了路途最远的。这里有三处遗迹,为敏贡佛塔、敏贡大钟和欣毕梅佛塔,未完工的敏贡佛塔只基座就大的惊人,就是在地震中损毁严重,已经不太完整了。敏贡大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钟(最大的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不过现在钟表面盖满了鸽子粪,实在是有碍观瞻。最美的当属欣毕梅佛塔,通体白色,波浪形的塔基层层叠叠堆砌至顶端,所以网上给她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奶油蛋糕塔,我们来敏贡也主要就为了看她。

从敏贡回来大约是下午两点钟,我们放弃了完全毁于二战战火后重修于90年代的曼德勒皇宫,直奔曼德勒山脚下,去参观那些建于贡榜王朝末期的佛塔和僧院。贡榜王朝是缅甸的最后一个王朝,起源于缅甸北部,最初定都于南部的勃固,后一路北上,在曼德勒周边的因瓦,阿玛拉普拉几易首都,最后定于曼德勒,只是此时英军早已入侵,曼德勒作为最后的都城仅仅28年便匆匆谢幕,现在留下的这些佛塔和僧院也都是在这28年中修建的,全都位于曼德勒山脚下,金色宫殿僧院-独特僧院-固都陶佛塔-山达木尼佛塔-皎多之宝塔,这几座中最美的属金色宫殿僧院,而固都陶佛塔和山达木尼佛塔则非常相似,都是由几百座白色小佛塔组成,不过由于上午见到敏贡漂亮的奶油蛋糕塔,相比之下这些就显得逊色多了。

傍晚时分迎来了今日的重头戏,曼德勒山日落,这里一定要先讲下缅甸人进寺庙脱鞋的传统。在东南亚,进入寺庙主殿需要脱鞋以示尊敬是很正常的,但在缅甸,是在寺庙大门口就需要脱鞋(也不可以穿袜子),这一点在曼德勒山得到了极致体现,就是从山脚便要脱鞋,一路登至山顶,所幸修了廊棚,地面看来也有人打扫,所以既不烫脚也算平整,赤脚登山也并不难受。现在除了徒步的登山路,也修了公路直达山顶,所以徒步的人越发少了。从山脚登顶大约要45min,在1月底这个季节,傍晚17:50日落,这就说明最晚16:40也要开始登顶了。我们是从16:30开始的,一路无人,17:15到达山顶平台,却已经熙熙攘攘的都是游客了(坐车上来的人很多),赶紧找了个位置等夕阳,从山顶俯视,就能发现在这个以佛为尊的世界里,到处都是金光闪闪的佛塔,建寺庙、修佛塔、积功德,大约就是缅甸人的思维模式吧。曼德勒山顶的日落感觉很一般,不过没关系,因为第二天,乌本桥的夕阳,那才是我们最期待的风景。

马哈牟尼佛塔

敏贡佛塔

欣毕梅佛塔

金色宫殿僧院

固都陶佛塔

曼德勒山日落

曼德勒的第二天,我们走了最常规的路线,即马哈根达杨僧院-实皆古城-因瓦古城-乌本桥日落,这一天早一点出发,顺便去了昨天没有看的喜迎宾僧院。喜迎宾这名字听着很中国,事实上也确实和我们有联系,因为这是由中国商人出资建造的,雕刻极其精美,比曼德勒山脚下的那两家僧院要更华美一些。去马哈根达杨僧院的路上,司机师傅顺便带我们参观了手工艺品店,这里的店不仅卖手工艺品,也同时能让你看见制作的全过程,他们针织的手艺还停留在我们的八十年代,用大型的纺织机纺纱,刺绣,绝对的纯手工制作,所以质量极好,价格也很合理,只是当地人的审美实在不敢恭维,可惜了那么好的手艺。

马哈根达杨僧院其实就是个普通的僧院,只是这里僧人众多,每天10:30午饭时间,几百僧人会集体来餐厅就餐的场面很是宏大,吸引了众多旅行者去观看。我们10:05到达的时候,通往食堂的道路两边已经站满了游客,等了不多久,钟声响起,大大小小的和尚就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在主路上排队进入餐厅就餐,彼时,道路两边的游客也会把食物布施给经过的和尚们,我也把面包给了个子最矮的一个小和尚。在这个过程中,岁数大些的和尚大约是见惯了这种场面,通常都是低着头面无表情的走过,只有穿白衣(正式的和尚穿红衣,穿白衣的可以理解为实习生)的小和尚可能还会对你笑一笑。马哈根达杨僧院的千人僧饭大约是太过有名了吧,来这里的都是游客,基本没有看到当地人,虽然这就是和尚们正常的生活,但现在却有一种难以说清的刻意感觉。不像老挝琅勃拉邦清晨的布施,和尚在化缘,当地人在布施,游客则站在边缘处默默拍照,那里,游客是旁观者,而在这里,我们似乎也成为了故事里的一部分,和尚是主角,游客则是配角吧。

下一站是实皆古城,古迹早已荡然无存,从实皆山顶俯视,只剩下伊洛瓦底江上的铁桥和林木掩映中闪闪的佛塔金顶。之后坐摆渡船去往河对岸的因瓦古城,因瓦作为缅甸各代王朝都城的历史,断断续续有四个世纪之久,然现今留下的却也都是末代王朝建于19世纪的建筑了。这古城与我们也算有半毛钱关系,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被吴三桂追杀逃到缅甸寻求*治避难,当时的贡榜王朝定都因瓦,永历帝也就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可最后还是被引渡回了大清,绞死在云南,也是可怜。古城很大,遗迹却不多,不适合徒步,目前流行的方式是乘马车,四处主要遗址,一些小遗址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去参观,整个行程大约两小时。

傍晚时分,所有的游客都汇聚到了乌本桥,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也有着曼德勒最美的日落,夕阳的光线映在暗色的柚木长桥上,在湖面拖出长长的倒影,行人与游船也共同构成这剪影的一部分,那种美很难用言语形容,大约是我到目前为止见过的最美的夕阳吧。

千人僧院

路上经过的公立学校

手工艺品店

实皆山顶

茵瓦古城

乌本桥

4.2实用信息

(1)交通

曼德勒机场-市区:出机场就能看到出租车服务的柜台,明码标价,K/人拼车至市区。

(2)行程

曼德勒-敏贡半日游:包车40,K(限4人),顺路加上个马哈木尼佛塔或者喜迎宾僧院也不会再多要钱。虽然从地图上看敏贡在曼德勒的西北方,但由于要跨过伊洛瓦底江,所以车子是先向南开到实皆再往北开,所以距离最远,单程约80min。

曼德勒-千人僧院-实皆古城-因瓦古城-乌本桥一日游:包车35,K(限4人,不含因瓦的船费和马车费用),同样也是顺路加上个马哈木尼佛塔或者喜迎宾僧院也不会再多要钱。

(3)门票

曼德勒通票,含曼德勒皇宫、市内各佛塔僧院(其实只有金色宫殿僧院检票)、因瓦古城:10,K

敏贡古城:5,K

曼德勒山顶平台:1,K

马哈木尼佛塔:免费

因瓦古城渡船费用:K(往返)

因瓦古城马车费用:0/车(通常为2人/车,上限为3人/车,3人的话马车费用会要到0,但砍价到0也有很大可能)

(4)住宿

围绕曼德勒皇城一周的位置应该就是最中心的区域了,相对来说最为方便。

(5)美食

餐厅里的食物并不匮乏,炒面、炒饭、沙拉、汤、各种果蔬和鱼肉均有,而且味道偏重,其实很适合我们的口味。但是街边小摊的食物就不堪入目了,除了油炸就学不会别的做法,所以出门在外又没时间找正经饭馆还是自备干粮比较靠谱。

曼德勒山脚下第一次喝了纯手工制作的鲜榨橘子汁,由于工业不发达,榨汁机在这里估计是奢侈品,所以橘子汁的做法是在一个带尖的板子上搓一搓,揉一揉,把汁液收集起来,再用饮用水把板子洗一遍,合并洗液和原液(画面请自行脑补),放点蜂蜜,加点水,橘子汁就做好了,而且真的挺好喝的。

5蒲甘

5.1行程部分

从曼德勒南下约5h车程,便到了蒲甘,或许有一半人来缅甸都是为了这里吧,为了一睹那万千佛塔的恢宏气势。

蒲甘地处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是第一个统一的缅甸王朝,与柬埔寨的吴哥基本处于同一时期。彼时,印度的佛教已经衰败多时,佛教的北传经由阿富汗进入中亚和南疆,进而传入中国,也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而佛教的南传则由斯里兰卡漂过孟加拉湾进入缅甸,进而传入整个东南亚,这其中最经典的两处杰作便是蒲甘和吴哥窟。然而,可能由于蒲甘的砖质佛塔没有吴哥的石质造像更为大气,也可能是由于缅甸常年的内战和闭关锁国限制了它的发展,蒲甘的名声远没有吴哥响亮。不过,这都不影响游客去欣赏它的美,那些散落于木林深处的精致。

蒲甘的佛塔现存三千多座,良乌镇,新蒲甘和旧蒲甘所围城的三角区是佛塔最集中也最精美的所在地,旅行者口中的蒲甘便是指这片区域,所以,就先来说说蒲甘的行走路线和方式。游览方式通常有三种:电动车、自行车和包车,包车自然是最省力的,不过相对没那么自由。电动车是比较推荐的,不过我们三个女生都不太会骑,而且蒲甘的路况并不好,碎石路、土路和柏油路交叉,再加上日出前和日落后都要夜骑,所以车技不好的慎选。自行车肯定是最累的,但却是我们能掌控的方式,最终采用了自行车1.5天+突突车0.5天的方式环游蒲甘。

无论采用何种交通方式,两天整的时间足够走遍主体景点,良乌镇-旧蒲甘-新蒲甘围成的区域周长不过20公里,加之每骑一小段路就会遇到一个寺庙,总要停下参观,所以自行车也不会比电动车和汽车慢多少。人为的将这片区域划分为北部平原区、旧蒲甘区、明卡巴区、中央平原区和南部平原区五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寺庙见下表(重点佛塔寺庙用★标出),游览路线见下图:

北部平原区

悉隆敏罗寺

HtilominloPahto

乌帕里戒院

UpaliThein

★阿难陀寺

AnandaPahto

旧蒲甘区

★他冰喻塔

ThatbyinnyuPahto

瑞古吉塔

ShwegugyiPahto

★卜帕耶寺

BupayaPahto

嘉德帕林寺

GawdawpalinPahto

明卡巴区

明格拉塔

MingalazediPaya

★古波基塔

Gubyaugyi

★摩努珂塔

ManuhaPaya

阿比雅达塔

AbeyadanaPahto

那格雍塔

Nagayon

南部平原区

★达马亚兹卡塔

DhammayazikaPaya

帕耶东寺

Payathonzu

达估卑塔

TayokPyePaya

中央平原区

瑞山陀塔(许三多)

ShwesandawPaya

★达马扬基寺

DhammayangyiPahto

★苏拉玛尼寺

SulamaniPahto

★帕塔达塔

PyathadaPaya

★布雷迪塔

Buledi

黑线为第一日骑行路线,红线为第二日骑行路线,蓝线为第三日包车路线

Day1(14:30-18:30)酒店-北部平原区(悉隆敏罗寺-乌帕里戒院-阿难陀寺)-无名小塔看日落-酒店。骑行总里程:10公里,其中日落后夜骑5公里。

Day2(05:00-18:30)酒店-南明瞭望塔日出-酒店早餐-旧蒲甘区域(他冰喻塔-瑞古吉塔-卜帕耶寺-嘉德帕林寺)-明卡巴区域(明格拉塔-古波基塔-摩努珂塔-阿比雅达塔-那格雍塔)-南部平原区(达马亚兹卡塔-帕耶东寺-达估卑塔)-南明瞭望塔日落-酒店。骑行总里程:40公里,其中日出前骑行8公里,日落后夜骑6公里。

Day3(05:45-12:00)酒店-无名小塔日出-酒店早餐-中央平原区(瑞山陀寺-达马扬基寺-苏拉玛尼寺-帕塔达塔-布雷迪塔)。突突车半日游。

写在前面:自年起,蒲甘为申遗做准备,所有佛塔已禁止攀登,故而之前攻略中所提及的日出日落观景佛塔均已作废,目前官方唯一的看台为南明瞭望塔,是Aureumpalacehotel所建的观景平台,十年前建成时因其与蒲甘佛塔建筑风格格格不入而饱受诟病,未曾想十年后它竟发挥了如此大的作用。

蒲甘第一日

早晨从曼德勒出发,到达蒲甘已经是下午13点了,由于只有半天的时间,今天的任务是北部平原区的三座佛塔寺庙,即悉隆敏罗寺-乌帕里戒院-阿难陀寺,骑上自行车,开启蒲甘转塔之旅。这三座佛塔都在从良乌镇到旧蒲甘的路线上,路两旁还有很多散落的小佛塔,今日的重头戏自然是阿难陀寺,为蒲甘王朝第三代君王江喜陀时期所建,亦是现存的最完整最精致的佛寺,恢宏大气,拥有对称的美感,以至于在蒲甘的最后一天我们又回到这里继续欣赏,力求拍出最完美的照片。从阿难陀寺出来已是日影西斜,开始寻找日落拍摄点,由于所有佛塔均禁止攀登,我们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寻找,此时,一个骑摩托的长相忧郁的小哥问我们是不是想看日落,他可以带我们去,之后希望我们看看他做的画,买不买随意,我们同意了,小哥带我们去了古波基塔附近的一个无名小塔,到的时候平台上已经有了一圈游客。这个位置并不好,因为向西已经基本没有佛塔可看,只有夕阳一点点的落在树林深处,这也坚定了我们明天去南明瞭望塔看日出日落的决心。下塔后看了小哥的画,原本是不想买的,但小哥真的是个艺术家,看到我们不太认可他的画更忧郁了,后来学艺术的蒋同学还是花$10买了他唯一的一幅还能看过眼的画。

阿难陀寺

他冰喻塔

蒲甘第二日

这一天应该是整个行程中最紧凑也最辛苦的一a天,从日出到日暮,骑着自行车丈量了整个蒲甘三角区。

凌晨04:30起床,05:00骑上自行车准时出发,从我们所住的宾馆到南明瞭望塔有两条路,一条是基本有路灯的大路,为8公里,而另一条是穿越平原区的小路,估计没有路灯,仅6公里。为安全起见我们选择走大路,一路上只遇到两个骑电动车的歪果仁,并未见到更多游客,以至于我们都对自己产生怀疑,沿大路骑行6公里后还是拐进了小路,手机照明开始夜骑,不多久,就看到了南明瞭望塔高耸的虚影。登塔$5,买票入内后发觉我们大约是到早了,除了一个同时到达的中国团并没有其它游客。天色见亮,我们也逐渐看清了自己所处的方位,这个位置处在整个三角区的东部,再往东基本没有佛塔可看,只有成片的树林,也就决定了南明瞭望塔的日出必不会是你想象中的太阳从佛塔顶端缓缓升起的画面。所以,平台上的人并没有全部聚集在东面,而是整圈都有,因为热气球的飞行路线是从东北向西南,西面和南面都是观看热气球的最佳位置。清晨06:40第一只热气球升起时,蒲甘的日出开始了。初见蒲甘的人,很难不被它的美所震撼,晨光熹微中,万千佛塔耸立于蒲甘平原之上,星星点点的热气球填补了天空的空白,为这场视觉盛宴添加一抹最亮丽的色彩。是怎样的信仰与力量能够成就这样的伟大,目力所及,手指之处,皆为浮屠。当金色洒满整个蒲甘平原,这一场日出终将结束,我们也将开始这一天探访寺庙的旅程。小惊喜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凭票可以在傍晚再次登塔,观看日落。

回到酒店早餐后,再次出发,今天的线路是从旧蒲甘开始,一路向南,走过明卡巴区,到新蒲甘,再折向东,探访南部平原区,最后回到南明瞭望塔等日落。这一路走过的大小佛塔不下十几座,路两旁散落的小塔更是不计其数,不过,能留下印象的并不多,他冰喻塔是整个蒲甘地区最高的一座佛塔,气势恢宏,可惜顶部正在维修,影响了整体的观赏效果,它旁边的瑞古吉塔也是正在维修中。坐落在伊洛瓦底江边的卜帕耶寺香火旺盛,很多缅甸人对着金塔虔诚祷告并合影留念。明卡巴区古波基塔、那格雍塔中的佛像并未贴金,红白色彩的佛像更给人原始的感觉。而南部平原区虽然没有非常有名的佛塔,但造型却各有特色,很适合拍照。回到南明瞭望塔时已过17点了,和日出不一样,此时的塔顶平台人头攒动,所有人都在等待夕阳西下的一刻。不过,可能是清晨的日出太过震撼,蒲甘的日落没有想象中惊艳,游客们迅速散场,我们也趁着天色没有完全黑透的那20分钟,狂飙6公里乡间小路,在夜幕降临前回到宾馆,结束这一天40公里的转塔之旅。

南明瞭望塔的日出

蒲甘第三天

由于只剩下中央平原区的几座佛塔未看,我们选择了包突突车半日游完成最后的行程。头一天从南明瞭望塔是高处俯视角度的日出,在蒲甘的最后一个清晨,我们希望换成仰视的角度再一次欣赏日出。将需求告诉司机,师傅带我们去了位于新蒲甘附近的一处无名小塔,从昨天热气球飞行的路线能够看出,这里距离降落地点应该并不遥远。和南明瞭望塔相比,今天的日出还是打了几分折扣,唯一不同的是地处西面,所以向东拍摄时能够拍到太阳,佛塔和热气球同框的画面,只是海拔太低,面前除了塔顶正在维修的达马亚兹卡塔基本看不到其它的佛塔,所以也没有太满意的照片呈现。我们为了能拍出美美的照片还攀登了一处无名小塔,看到对面塔上的歪果仁为了爬高点连梯子都用上了,结果上去容易下来难,我们的司机师傅还好心的帮他们扶梯子,把他们一个个救下来。所有佛塔禁止攀登后大家为了看日出使出了浑身解数,真的很拼。

上午半天我们将剩下的瑞山陀寺-达马扬基寺-苏拉玛尼寺-帕塔达塔-布雷迪塔都转了一遍,其中瑞山陀塔就是曾经看日出日落最佳的观景塔(又名许三多),不过现在再也不复当年辉煌了,看塔已经审美疲劳,这天下午,我们去了距离蒲甘50公里远的波帕山(具体见下节),权当做一种调节吧。

蒲甘的两天其实很辛苦,用自行车丈量土地,追逐着日升与日暮,深入乡间,去发现属于它的佛塔之美。最后总结一下观看日出日落的地点,虽然还是有一些无名小塔可以攀爬,但景色实在差强人意,所以最推荐的还是南明瞭望塔,能值回$5的门票钱,何况一张票还可以在一天内登塔两次,真的很良心了。

5.2实用信息

(1)外部交通

曼德勒-蒲甘:5h,早班6:30,晚班21:00,每隔1-1.5h一班车,OKExepress公司,票价9K。

(2)门票

蒲甘门票:00K(在从汽车站进入蒲甘的路上设售票站,保存好门票,以备查验)

南明瞭望塔:8K或5美元(蒲甘所有佛塔禁止攀登后,这里成为了唯一的官方看台)

(3)内部交通

逛蒲甘一般有三种方式:电动车、自行车、包车,可能骑电动车更常见一些,既自由又省力,但骑自行车也完全没问题。

租自行车:K/天

租电动车:8-0/天

包车:00-40/天(不包含日出日落),10/日出或日落。

(4)住宿

蒲甘的住宿集中在良乌镇、旧蒲甘和新蒲甘三处,旧蒲甘距离佛塔最近,但只有10家高档酒店,并不适合普通消费。良乌镇和新蒲甘则都是青旅和经济型酒店集中的位置,论条件,同等价位下新蒲甘更好一些,但它的位置距离主要佛塔更远,距离看日出日落的南明瞭望塔也有约8公里的距离。良乌镇是老牌的背包客大本营,所以没有新蒲甘时尚,但是距离北部平原区的佛塔很近,去南明瞭望塔也更近一些。我们最后选择的酒店位于良乌镇到旧蒲甘之间,这个位置算是最好的,距离主要佛塔更近,同时还能享受低档的价格。

6波帕山

6.1行程部分

在蒲甘的最后一天转塔到审美疲劳,也确实看过了所有的主要佛塔,路遇一广东小哥,说起距离蒲甘50公里远的波帕山,又看了网上的照片,决定不浪费下午的时间。在头一天联系好了车子,进行波帕山半日游。

下午14:30,我们看到了座驾,竟然是辆皮卡,这是当地人普遍的出行方式,每个斗里能坐十几个人,顶上面坐俩,车后面挂仨,一车二十来人不成问题,蒋同学一直心心念念的说要尝试一次,这回可算实现了,相比当地人,我们三人包了整个斗,躺着都可以,算是相当豪华了。

车子开向波帕山,半程过后进入一条岔路,这后面看到的景象一定终生难忘。可能是这片区域太过贫穷,有很多衣衫褴褛的村民或站或坐的在马路两边乞讨,而更可怕的是他们会发出怪叫声,有的甚至会追着车子跑两步,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美剧《行尸走肉》,瞬间睡意全无,这个景象一直持续到距离波帕山很近了,路两边才出现房屋和商店,一切也回到了正常的状态。所以去波帕山一定要有当地人做司机,而且不要骑摩托车,如果乞丐们围上来,那真的是行尸走肉的现场版了。

波帕山是前佛教时期的著名朝圣地,现在依旧有很多朝圣的信徒,山上猴子众多,一定保护好财物,否则被抢了就真的杯具了。大约20min就到了山顶,风景并不好看,对于我们这种非信徒来说,来不来这里似乎没有所谓,吸引我们过来的是从对面山上一家度假酒店所拍摄的照片,天外飞石上,夕阳下,金色佛塔映射着光芒。下午16:30,我们已经在酒店的观景台上等夕阳了,非住客需要支付$2的门票,但是如果有餐饮消费这门票钱可以退还,缅甸人民真的很纯朴,就算是度假酒店,餐饮也并没有高的离谱,我们一人点了杯果汁,和国内基本同等价位还省了门票钱。可能是山里的雾气太重,今晚的夕阳并不好看,完全拍不出效果。回程又坐上了皮卡,我们戏言要是那些乞丐还没走,又追车,那真的是上演“行尸走肉”了,不过可惜,乞丐们大约都回村了,没现场版电影可看。

波帕山这个地方对游客来说实在太过一般,如果为了看风景那就不用过来了,不过对我们来说,坐过皮卡,见过乞丐,算是真正的接地气了,还是不虚此行的。

去波帕山的皮卡

6.2实用信息

(1)交通

包车40/车,含波帕山及观景酒店。车子为皮卡,所以小轿车可能会更贵一些。单程过去1h。

(2)门票

波帕山:免费

观景酒店:门票$2,但在酒店随便点一些餐饮就可将门票钱退还。

7茵莱湖

7.1行程部分

从蒲甘到茵来湖有8h的车程,为节约时间选择了夜巴,坐了网上评价最好的JJ公司的巴士,虽然比其它公司贵了大约1/3,但绝对舒适,座椅度放倒,还有水和零食提供。

到达茵莱湖是清晨6点,下车后一个笑起来特别纯良的小哥一路跟着我们走到青旅,就希望我们能包他的船游湖,价格也很合理,便遂了他的意。和蒲甘、曼德勒这些古城相比,茵莱并没有什么必去的景点,在这里,包船游湖是最流行的方式,行程基本都是固定的,从娘水镇出发,船行一路向南,参观彭都奥寺和各种手工艺品店,午饭后则是划过水上浮田区,到达跳猫寺,等日落后返回。缅甸人其实挺不容易,这样开一整天船才合人民币元左右,而且服务非常周到。

早上9:30,小哥来接我们出发了,娘水镇位于茵莱湖的北端,虽有码头,却不在湖边,需要走大约10min狭长的水道才能进入宽阔的湖面区。除了游客,当地人的出行也基本靠船,一条条满载货物的摩托艇飞驰而过。单脚划船,双手捕鱼是这里古老而传统的方式,现在依旧保持着,我们的船刚汇入湖区就看到了当地渔民正在用这种方式捕鱼。现在,拍摄这种捕鱼方式的照片成为茵莱湖最有代表性的名片,也因此衍生出了新的工作,一些当地人专门靠表演捕鱼收小费赚钱。因为都是单脚划船,一开始,我们无法区分哪些是真正的渔民,哪些是表演者,后来就看明白了,真正的渔民只单脚划船,双手拿网兜捕鱼,而表演者除了单脚划船,手里会拿一个很大的圆锥形铁网,这可能是以前用来捕鱼的工具,但现在普通的网兜更实用,所以渔民都不再用这种华而不实的铁网,只有表演者拿来当做道具使用。大白天的一般都是真正的渔民,表演者只清晨和日暮时才出来,因为那时候的光线最适合出大片。

由于茵莱湖并没有什么必去的景点,除了彭都奥寺,一上午,我们参观了六七个手工艺品店,有银器店、丝织店、木器店等等,不仅卖工艺品,还能看到工艺品制作的全过程并有店员为你讲解,买不买则随意,我只在一家木制品店买了两双筷子。上午的亮点是在一家丝织品店里看到了长颈族,虽然在我们云南也有,不过这边可以随便拍照,在云南估计又要收钱了。午饭后晚一点才出发,穿过大片的水上浮田区,当地人管这叫floatinggarden,因着地势,这里开发了在水上种田的方式,能种土豆、豆角、西红柿等等,我们也看到了当地人划着船穿行于田间采摘西红柿。日落前的最后一站是跳猫寺,这自然不是原本的寺名,是之前有位老和尚能训练猫咪跳圈而得名,但是随着老和尚的逝去,这里的猫咪已经不再跳圈了,我们看到的十几只猫咪都懒懒的躺在寺院的各个角落,任游人随意抚摸。

长颈女

跳猫寺的猫咪

在茵莱的第二天,骑上自行车深入探索乡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缅甸bull三千佛塔烟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