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在缅甸寻找乔治middot奥威尔探索
TUhjnbcbe - 2020/12/21 16:43:00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877533.html
1关于缅甸的一切

在汉语中,“缅甸”意为“遥远的边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让人感到既熟悉而又陌生的神秘国度,似乎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在地理上和心理上隔着千山万水。除了昂/山-素-季这个名字会在国内媒体上偶尔出现以外,所有和缅甸有关的一切都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缅甸,始终只是一个活在纸上的陌生邻国罢了。

▲缅甸和中国山水相连

但是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比起来,缅甸二字带给我们的异域疏离感却又大抵和朝鲜、越南相仿,毕竟同为天-朝朝贡体系的成员,这三者和天-朝之间的渊源可谓“自古以来”,只是我们和缅甸的关系还要稍微复杂一点,缅甸人在明清时期和X-朝的几场战争中让X-朝颜面扫地,近现代以来两国间纷繁复杂的*治、民族、领土等问题都让两国关系一言难尽。

缅甸曾是一个古老悠久的王国,其主体民族缅族人起源于古代氐羌集团,是中国古代羌人部落的南下分支,沿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太平江、瑞丽江河谷通道于9世纪前后进入缅甸境内,在吸收了当地的骠、孟文化成为农耕民族后,发展成为先缅人。早在元朝时,蒲甘王朝就沦为元朝附庸国。明朝廷在云南外围设立六个土司中有五个都在今天的缅甸境内。乾隆时清缅发生战争,缅甸表面上臣服,而后自19世纪20年代起遭到英国入侵,经历三次英缅战争。年,中英签订《中英缅甸条款》,清*府被迫承认英国占领缅甸,从此缅甸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缅甸年获得独立,在长期的国内纷争之后,军人奈温于年发动*-变,上台执*,宣布实行“缅甸式社会主义”,对主要工商业采取国有化*策,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军-人-统治。当局不断宣传缅甸人的民族自豪感,并把这种自豪感与军-人-*权联系在一起。在军-*府的统治下,缅甸人没有基本自-由,从二战前亚洲仅次于日本和菲律宾的富裕国家沦为当今亚洲乃至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在缅甸,有一种说法:“奥威尔不仅写了一部关于这个国家的小说,而是写了三部:由《缅甸岁月》、《动物农庄》和《》组成的三部曲。”在缅甸人眼里,这三部书仿佛概括了缅甸的现代史。如果说《缅甸岁月》描写的是英国殖民时期,那么《动物农庄》描写的就是缅甸独立后的一段时期,执*者渐渐成为新的作威作福的统治者,而《》描写的则是军*府统治时期。

一个夹在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缝隙中的东方国家为一个西方国家知名的左翼作家提供了数不尽的原始素材,怀着对缅甸神秘风情的向往和对乔治·奥威尔的欣赏,我踏上了去缅甸寻找奥威尔的路途。

2仰光,殖民时代的回光返照从昆明飞往仰光,不到两个小时就降落在已不再是缅甸首都但仍旧是最大都市的仰光,这座令李光耀称赞为东南亚典范的城市。二战前,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英国殖民者的大力开发,缅甸一度成为东南亚及南亚最富裕的国度。年,缅甸的人均GDP高达到美元,而中国大陆直到年才超过这个数字。年时,缅甸的人均GDP就已达到美金,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甚至在独立之初专门率队赴仰光考察,赞叹缅甸的发展,直言“要学习缅甸经验”,彼时新加坡人均GDP(现价美元)才仅仅美元。50多年后,两国都经历了沧海桑田,新加坡已由一个被马来西亚驱逐出去、连饮用水都无法自给的破落小国逆袭为发达国家,其人均GDP到年更是超过6万美元,位居亚洲之冠(中东个别高收入石油出口国不算的话),与美国并驾齐驱,而缅甸的人均GDP时至今日才多美元,被联合国列入全球最不发达国家行列。▲年东南亚各国人均GDP排名,缅甸已沦为东南亚最贫穷的国家,而中国略低于马来西亚

几十年恍然如梦,如果说年以后日本失去了20年,那么缅甸失去的则是整整半个世纪。在缅甸数十年的缓慢脚步之下,仰光维持了它古老而质朴的一面。高楼大厦在这里仍然罕见,市内的民间建筑仍然具有传统的缅甸风格,而带有浓烈殖民地时期特色的旧建筑依然在刻画着这座城市的风情。缅甸*府大楼、中央银行、海关、仰光车站、邮电大楼等均是英国式建筑。徒步于此,能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岁月的回响。

▲整座城市都残留着深深的英国殖民痕迹

今天徜徉在仰光的街头,你依然随处可见高大气派、优雅洋气的英式建筑,彰显着当年冠绝东南亚的繁荣富裕,但当你睁大眼睛细看这些楼群细节的时候,则会发现墙头巷尾早已长满了青苔、杂草,与满目疮痍墙上布满弹孔的贝尔格莱德如出一辙。也许缅甸经历的不是真正长达几十年的战乱,那军-*府-统治的这几十年,对缅甸的伤害又何尝不比战乱。

仰光拥有东南亚最大规模的欧洲殖民建筑遗产,但大多年久失修,甚至有些楼已人去楼空成为*屋。这些失去了光鲜亮丽外表的建筑在岁月的打磨下已深深烙上了缅甸的印记,虽然杂草丛生、锈迹斑斑,反而给人一种别样的美,对于我这样怀旧的人来说更是别有韵味。望着阳光下满大街摇曳多姿而过的穿着笼基和特敏的男人女人们,我深切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冲击的张力,而这种东方又与儒家文化圈迥异。

Thecityboaststhelargestnumberofcolonial-erabuildingsintheregion,andhasauniquecolonial-eraurbancorethatisremarkablyintact,remindingyouofthegloriousolddaysoftheBritishempireintheFarEastandbringingusbacktothedazzlingmomentswhenthecitywasashiningstarofAsiainaninstant.

▲殖民时代的建筑已残破不已,但当年的优雅端庄仍依稀可见

出租车载着我们缓缓穿过仰光的大街小巷,从21世纪的机场穿越19世纪的老城来到市中心苏雷塔附近的HeritageHotel,店如其名,这家酒店就由殖民时代的一幢英式建筑改造而成,到达大堂需要爬上几阶木梯。一开门,热情的店员就跑过来帮我们拎行李,几句寒暄之后达成共识,我们换了一个更大的房间。看着可爱的店员穿着长长的笼基,忍不住询问了一番价格,寻思着也要搞来一条,在仰光阳光四射的街上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

每到一地,攻略是必须要做的,而按图索骥如我,会拿着打印的攻略开始当地的打卡之旅,对着攻略的checklist扫荡当地最富盛名的景点或是餐厅。于是隐藏在市中心阡陌小巷中网红餐厅ShanNoodleShop成为我们到达仰光后打卡的第一站。味道其实还好,但双颊涂着“特纳卡”的店员小妹和乳臭未干的店员小弟都十分欢快友好,热情地为你点菜,偶尔蹦出来几句缅甸味的中文让你忍俊不禁。

▲网红面馆

午饭过后便是用双腿去丈量仰光的时间。老城不大,方圆不过两三公里,不必乘车,步行即可达到主要景点。顺着酒店外的苏雷塔街一直往南走,就到了殖民时代的中心,环绕着苏雷塔,仰光市*厅、法院、班杜拉公园都近在咫尺。走到路口,右手边是缅甸民族特色的苏雷塔,左手边是威严端庄的英式市*厅,两者是如此的不同,又是如此的和谐。

漫步在downtown的历史遗迹区,让人恍惚以为是在欧洲,如果不是路人独具特色的穿着提醒着你这里是缅甸。只是这个欧洲格外地破败,仿佛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妪疏于保养,虽然韵味犹存但风华不再。但我还是沉溺于她的味道,她和别的亚洲国家不一样,她经历了坎坷,却保存了岁月的回响。看惯了中国大陆拔地而起的钢筋水泥,来品味一下带着上世纪余韵的城市是对生命一种极大地丰富。

▲当西洋建筑与东方佛塔交相辉映时,这种文化冲突交融的张力让人激动不已

所以,奥威尔当年就生活在这座城市,就在这里写就了他的《缅甸岁月》,他作为主人,作为高贵的殖民者,就是在这里看透了殖民当局的嘴脸和缅甸的人情世故。我循着他的足迹,在仰光老城的大街小巷里踱步,呼吸着从殖-民主义和军/事-统治下获得-解放的自-由-空气。

从中国人或者西方人的视角,缅甸和泰国无论是规模体量、宗教文化、饮食似乎都是大同小异,来缅甸之前我也以为如此,但真正到了仰光之后我才深切地感受到了两国的不同。就以两国最大都市为例,曼谷的繁华淫靡是简单寂寥的仰光难以望其项背后,至少短时间内就是如此,而论城市的规划和整洁,以及由此带来的观感,纵然曼谷更加国际化、更加富庶,但仰光却出人意料地胜出,尤其是宛如棋盘格局的downtown,完胜杂乱无章的曼谷市中心。

▲殖民时代的伤痛累积成仰光现在独特的格调,在破旧中透着一丝令人沉醉的腔调

同样被印度文明辐射,两国在宗教、文化、文字等各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他们终究是两个国家,很多方面必然又是不同的,整体而言缅甸的气质更为硬朗、阳刚,而泰国更为阴柔,这一点从语言的发音和各种佛像的造型风格上就可见一斑。

除了风景之外,人永远是一个国家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来缅甸之前,我对缅甸最深刻的幻想就是身穿笼基、在大街小巷摇曳多姿招摇过市的缅甸人,想一探笼基下的究竟,也曾幻想自己穿上笼基、抹上特纳卡风情万种的样子,虽然最后事实证明目前的我似乎不太适合笼基,只得作罢。于是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仰光的街上扫荡,品味这份与北京截然不同的人文之美。

▲满大街的笼基让人目不暇接

在仰光的时间并不长,也许是因为仰光并不是终极旅游目的地,也没有曼谷那么多纵情声色的场所,于是短暂停留两日便匆匆惜别仰光,第一次坐上通宵的长途大巴踏上去往千年古都蒲甘的旅程。这段旅程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国和缅甸巨大的差距,短短公里的距离竟然要花超过十个小时整整一晚的时间才能达到。无比怀念国内的高铁和高速。

订了一等座,车倒是很好,服务也不错,只是一路的颠簸让人不敢重来,于是路上果断地订好曼德勒到仰光的机票,相对于汽车,机票虽贵,但这样的度日如年不想重来。

3蒲甘,千年回首,多少佛塔烟雨中

如果说仰光是缅甸近代多年发展的缩影,那么蒲甘就是千年前历史的回响。

▲万塔之国蒲甘,手指之处,皆为佛塔

东方露白,终于在略显清凉的清晨顺利抵达蒲甘。下车才发现离酒店尚有不小的一段距离,刚好旁边有两位来自上海的美女也在和司机讨价还价,一问居然和我们订的是同一家酒店,于是大家拼车踏上一边追寻日出,一边去往那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下榻过的、拥有无敌江景房的旧蒲甘坦德酒店的路途。

▲桑坦德酒店,江景房中看伊洛瓦底江潺潺地流过

人生地不熟,感觉我们被司机骗了。口口声声说带我们去最合适看日出的地方,但是越走越感觉不对劲,于是在某个路口终于要求司机带我们去最初承诺的日出观赏点迎接蒲甘的第一缕阳光。

蒲甘,被西方人称之为亚洲之旅的终极目的地。作为缅甸之行的重头戏,我对蒲甘的期望的确很高,而登上残垣断壁俯瞰蒲甘的第一眼的确就被一望无际的佛塔群深深地震撼。

▲蒲甘的第一眼是惊艳的

蒲甘的三天是我有史以来赤脚行走最多的日子,这三天里无数次脱鞋、穿鞋,再脱、再穿,以每座塔10分钟的速度在蒲甘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内依次打卡各种历史年代不一、造型各异的重量级佛塔,直到筋疲力尽地登上日落之巅,俯瞰被座佛塔点缀而壮美无比的蒲甘平原。

▲已不记得这些佛塔的名字,只知道我曾在这些佛塔里留下一串串脚印

Therearebasicallytwogroupsoftouristshere:theEastAsians,predominantlymainlandChinesealongwithasmallnumberofJapanese,andtheWesterners,mostlynon-EnglishspeakingEuropeans,whoareeasilyoutnumberedbythemassesoftouristsfromtheeast.Whilethewholecountryiscelebratingthe70thanniversaryofthe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缅甸寻找乔治middot奥威尔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