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走完了中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区。截止到目前为止,去过了34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且依然延续着每年出国旅行的计划,今年国庆节将会去往土耳其与哈萨克斯坦。
这些年,收获了朋友圈与微博(Little_Jane)无数的赞,也收获了许多赞扬与鼓舞。
一直被大家催,希望我出一本看世界的书。
我思索了许久,觉得这本书,不该只是简单的游记。我希望传达一种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从而积极的影响到更多的人。
拖拉了许久,终于决定按顺序从看过的异国写起,与大家分享旅途中我所见到与感受到的这一切。
8th,缅甸。
年8月,飞抵仰光,开启了缅甸奇遇记。缅甸是我去过的东南亚地区最美的国家,是我会第一个推荐去旅行的亚洲近邻国,也是我去过的这么多国家里最喜欢的,没有之一。缅甸被称之为“最上镜国家”,名副其实,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在缅甸遇见的人与事,足以令我在之后的岁岁年年里反复念起。我也是在这里,第一次领会出“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内涵。
(Yongon)仰光
仰光,旧首都,缅甸最大的城市,伊洛瓦底江自此入海。仰光(Yongon)由两个字“yan”与“koun”结合而成,分别指“敌人”和“走出去”,在缅语里是“战争结束”之意。庆贺和平,在和平之上焕发新的生机。
刚到仰光,我与顺顺饥肠辘辘,去到了一个餐馆。由于看不懂缅文菜单,我们按照菜单上的图片随意点了几样。也是在这里,遇到了一对华人夫妇——李姐与王哥。李姐是祖籍云南的华人,而王哥是台湾人,他们在台湾相识,随后去往缅甸生活。在他们的解释之下,才发现我们坐在了中国菜区域。他们在缅甸定居,对我们去旅行表示很赞赏,李姐说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去看看世界,鼓舞我们坚持下去。原本以为这只是旅途中的一段插曲,萍水相逢而后擦肩而过。谁知,李姐抢先替我们买了单,说大家都是中国人出门在外,遇到是缘分。拗不过她与王哥的热情,只得感恩着接纳了他们的满满好意。随后,他们提议开车带我们去转转。
(BogyokeMarket)昂山市场
昂上市场以缅甸“独立之父”昂山将军的名字命名,是仰光最大的手工艺品市场。当地人,不论男女,都身着传统服饰纱笼,一条长布层层包裹而似裙子,最后用布带捆绑至腰间。纱笼色彩缤纷,颜色各异。男子穿,会最后将腰带系于前方;女子则系于左侧腰部。李姐还特别赠送当地人常用的丹纳卡,一种由植物磨成的粉,兑水后涂抹在脸上可用做防嗮霜。
(ShwedagonPagoda)瑞光大金塔
缅甸最神圣的佛塔,表面贴满了一层金箔,顶端镶满了宝石,其中一颗为72克拉钻石。这是一座在缅甸人民心中意义非凡的佛塔,进入需要光脚。许多当地人前来虔诚下跪,燃灯焚香。
(RoyalLake)皇家湖
从大金塔出来,不远处便是皇家湖,这是一个英国殖民时代人工修建的湖。从湖上远远望去,大金塔远远闪耀在对岸。湖上,有缅甸最具特色的皇家鸳鸯船,称之为卡拉威宫(KaraweikPalace),呈鸟状,外国*要经常在此露面,是缅甸接待高规格外宾之地,可付费参观。
李姐陪我们一起在湖边散步,讲解关于这座城市的一切。天色渐晚,又邀请我们去她开的餐厅里吃晚餐。最后,她和王哥开了一个半小时的车,送我们去汽车站。年8月30日,大概是我那一年中最幸运的一天。我不知道人生会否再次如此眷顾我,但是那天受到的这般礼遇早已深深铭记于心,只待来日报恩。谢谢他们,善良美好,照亮我的心。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是很好的朋友,期望能再次相会。
(InleLake)茵莱湖
乘坐夜间巴士抵达茵莱湖,天色已亮。缅甸虽基础建设一般,夜间巴士的品质却非常高,沙发座椅,类中国高铁一等座配备,会发放零食与一次性洗漱用品。空调温度低,披肩不可少。茵莱湖上漂浮着一片片的水上菜园,叫做“浮岛”,我们包了一条船,在清晨收露时,开启了旅程。
(JumpingCatMonastery)跳猫寺
茵莱湖畔竖立的木制佛寺,许多流浪猫在此驻扎。僧侣有意识的培养训练,猫在见到诱饵时条件反射而起身跳跃,穿越圈环。更多的时候,这些猫乖巧慵懒,在寺庙各处歇息。寺庙临水而建,日日见湖水涨落,不时有船只穿梭而过。
抵达茵莱湖心,熄灭掉船只的发动机,船夫单脚立于船尾,用缅甸传统的方式划船,左手握着船桨,左脚有力的滑动向前。有渔夫见我们到来,特意前来表演独特的捕鱼方式——桨别在右腿膝弯,右手稳着桨把儿,左手拖着鱼网。《孤独星球》缅甸英文版也选用单脚渔夫作为封面,缅甸也因其独特而优美的“水上芭蕾”而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
(YvamaFloatingMarket)
伊瓦玛村水上市场
缅甸规模最大的水上市场,当地人将各色手工艺品陈列在船上,有游船经过时,会拿出精致的产品供大家挑选。这里也是五日市场(FiveDayMarket)的主要举办地。茵莱湖区每五日在湖上分几处举行一次水上集市,若计划前去,需提早咨询好船夫。
(PhaungDawOoPagoda)
彭都奥佛塔
矗立在湖边的彭都奥佛塔,远远望去便金碧辉煌,闪耀在茵莱湖上。这也是当地最知名的佛塔,塔里珍藏供奉着五尊小佛像。据说有一年的龙舟迎佛节,五尊金佛游湖时忽然遇到了大风,船翻了,信众们遍寻整个茵莱湖只找寻回四座,结果回到庙里惊奇的发现第五尊佛像早已端坐归位。
(Indein)茵汀村
千米长廊,布满了佛塔废墟。这些佛塔东倒西歪,年久失修,没于野草中。断壁残垣,藏在河流深处。遇见的那一刻,只觉灵*被冲击。如此贫穷却异常绚丽,这些凭借人工搭建起来的佛塔,在烈日与风雨中被日渐侵蚀。我在这里感觉到悲凉,笼罩在一种深深的虚无之感中。这些佛塔散落在各处,越往里走,佛塔越多,新旧塔没有明确的边界,密密麻麻缠绕在一起。一些佛塔上有着精美的浮雕,尽管风吹雨打,依旧栩栩如生。无力修复,任风霜侵袭。
茵汀村居住着许多以绘画与手工制作品为生的族群,孩子们拿着手工编织的围巾前来售卖。围巾颜色艳丽,棉麻质感,似出自手工艺人匠心之手。绘制的画多以当地风貌及习俗为图案,足以见缅甸人对本国文化与艺术的认同与喜爱。
茵莱湖上,有许多水上村庄,当地人以其精湛的手艺而开设不同的手工艺作坊。在这里遇见了长颈族人,他们以脖子长为美。孩子从5-6岁起便在脖子上套铜圈,使脖子拉长。最长颈者脖子达70厘米。这是一种残酷的美,为了生活却又不得不套上沉重的枷锁。在茵莱湖上抽的这根烟,由当地产的香料及树叶包裹而成,入口极清香。
茵莱湖上布满了各色浮岛,这些浮岛由漂浮的水草、浮萍、藤蔓植物与湖泥聚合而成,浮岛可随着湖面高低而涨落,还可在水面漂浮。房浮岛便建立在大一些的浮岛上。这里的许多地方,需要光脚进入。感受阳光带来的温暖,也有雨水带来的潮润。大地用温度传递信息,而我选择用脚步丈量世界。也是在这里,偶遇一道大彩虹,横跨在茵莱湖上,调皮的将山任意装扮得五颜六色。有些美好,不出发,永远无法抵达。
(Bagan)蒲甘
缅甸有一句俗语,叫做“多得像蒲甘的塔一样数不清”。蒲甘被称为“万塔之城”,我在这里,发现了缅甸的惊心动魄之美,也遇见了单纯而温暖的人心。
租了一辆马车,晃晃悠悠走在去往老蒲甘的路上。数不清的寺庙,似星辰般散落在大地上。这些似城堡般的寺庙由人们自发修建,来自国王、大臣、僧侣与平民。建造佛塔,是缅甸小乘佛教的传统,于他们而言,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修建一座献给佛的塔。获得的善果并非个人独享,而是也惠及众生。
也因为这数不清的寺庙,许多名字我已忘记,只记得穿梭其中,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壁画保存完好,时隔多年依然栩栩如生。马车车夫载着我们四处游走,看一座一座风格不同的佛塔。一些可光脚攀爬,一些只可远观,只是每一处都美得无懈可击。
每一座佛塔门口,都陈列着陶罐,里面盛满了可直接饮用的水,为前来跪拜的人所准备。在蒲甘老城,时光似静止了一般,人们在每一天的日升日落里简单生活。现代人所追寻的“快”,在这里被遗弃。
爬上佛塔,在蒲甘的古老时光里起舞,光脚在近50度的地面行走。也许,旅行就是最大的修行。当地人绘画出的奇特画作,画面充实而饱满,鱼鸟虫兽均是敬仰之物。佛教转世的信念令人们尊重世间的一切。
繁星满天时,我们出发去看日出。马车在未完全苏醒的古城里行走,马蹄声在耳畔响起。爬上佛塔,清风徐来,邂逅绚烂日出。日落时,看阳光一点一点没下去,整个蒲甘笼罩在深蓝色的天幕下。
看过许多佛塔,没有一个地方的如蒲甘这般美得惊心动魄。所以,忘掉它们的名字吧。任由马车带着灵*一点一点行走,每一座都值得细细观赏,每一座都是功德无量的捐献,每一座都是凝聚了心血的艺术品。
母亲河伊洛瓦底江(IrrawaddyRiver)静静流淌,人们依靠着这条江而生活,养育了这一方水土。
马车拉着我们到了一间名叫SANTHIDAR的素食馆,鲜榨的木瓜汁甜得正好,正惊喜于果汁纯正价格低廉时,老俩口热情向我们赠送缅甸糕点。餐闭,我们要离开时,叔叔拿过来一个精美的漆器手镯,说:Mywifewannagivethistoyouasapresent。我连忙推却,心底感动万分。最后实在拗不过老俩口的盛情,唯有收下。同行旅伴顺顺说,你一定要记住“福往者福来”这句话。直到如今,我依然深刻铭记于心,待人真诚。感谢这一程所带来的温暖与美好。
年,一位朋友去蒲甘旅行特意找到了这家店,替我传达了想念与感谢。给老俩口看我的照片,他们都还记得。若你问我的innerpeace在哪里,在缅甸。谢谢最纯真国家与最善良人心。我想念那里的一切。
下一篇:菲律宾。图片均来自顺顺,在此道谢,期待我们能再一起旅行。
希望你喜欢,也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