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是中南半岛上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据说,早在五千年以前伊洛瓦底江流域就出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居民。公元十一世纪,缅族正式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蒲甘。江喜陀是这一时期的英雄人物,他的爱情故事也为世人所传颂。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与多宗教信仰的国家,80%以上的国民信仰佛教,其文化受佛教文化的影响颇深。缅甸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饱含着佛教的哲学思想,缅甸人的文学、艺术、传统习俗等无不打上了佛教文化的印记。缅甸人把传统保持的最好。他们的“擦瓦”(编鼓乐队)别具特色,在跳动的音符中,我读出了缅甸人的文化积淀。
缅甸不愧为万塔之邦,使我不觉慨叹缅甸人的智慧与毅力……在全球化潮流愈演愈烈的今天,缅甸却始终保护着它传统的文化,这一点,令我肃然起敬。无论在富裕的欧洲还是在贫穷的非洲,唯有在缅甸,你看不到可口可乐刺眼的红色,麦当劳咧嘴笑的大叔。但是你能看到的是满街穿着传统服饰的男男女女,色彩鲜艳的筒裙,人字形的拖鞋。固然他们也会用一些泰国中国的进口货,但是那种心态是坚定的,那里面有一种力量,一股骨气。
佛塔最多的地方是蒲甘、曼德勒。但仰光附近处耸立的佛塔也会给来者留下深刻印象。缅甸人对于佛教的虔诚度让我们这些生活在中国这个有信仰危机的国家的人们有些难以相信:怎么缅甸会有这么多人待在寺庙里虔诚的祈求?缅甸也是有名的佛国,被当今世界称为“现代精神之国”。从前只是听说,但从未切身的体会,去过缅甸后,才让我感到,缅甸无愧于这个称谓。
佛教使缅甸整个国家非常安静。这种安静是在中国国内任何一个喧嚣的城市里所没有的。这里没有人大声吵闹,即使在繁华地带也没有过多的喧嚣。尤其在寺庙中,人会很容易在那种安宁的环境中找到可以让自己全身心放松休息的感觉。处在这样一个国度的人们也同样安静,温和。当然,缅甸人是相当可爱的。我喜欢缅甸人的淳朴,善良,祥和,彬彬有礼,懂事,好客与热情。缅甸人是很朴实的,从来不说谎,这可能和佛教中的五戒有一定联系。
与缅甸人交往时,往往是轻松而又愉快的,因为两颗心都是坦诚的。他们待人彬彬有礼,特别是敬重有知识的人。晚辈从长辈前面经过时,要低头弯腰,并要说“戈到,戈到”。从别人手中接过东西时,只有能用右手单手接,左手放在右肘处,并弯腰点头以示尊敬。缅甸人特别好客,有点像湖北人,会让旅缅的外人并没有客居他乡的伤感。他们心肠好,懂得关心人,常助人为乐。
缅甸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的地方。缅甸不愧为著名的森林之国。从飞机上鸟瞰仰光的时候,满眼都被绿色填满。走在仰光的大街上,到处是椰子树棕榈树。而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中有一种树更发人深思与遐想,那就是榕树。
在缅甸,榕树可是一种神树,因为当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榕树的一种)下悟道.所以缅甸人也有供奉榕树的习惯。若是您在雨季到达仰光的话,就会过着天天下雨的日子,对于外人来说,一开始可能很不适应。但是,有了雨水的冲刷,每棵树都显得神采飞扬。你会惊讶于仰光能有如此多的树,满眼望去都是绿色,相比之下,中国各大城市的绿色环保真的是相形见拙。“城市花园,花园城市”,用这句话来形容仰光再恰当不过。
虽说仰光城并不是很繁荣,但我觉得整个仰光城就像一个大花园,大金塔是这座花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仰光有数不清的绿树,仰光的空气很清新,呼吸起来特别的舒服,再加上无数的乌鸦和无家可归的流浪犬,偶尔还会有很大的蜗牛在道上慢慢的爬行,他们也是花园的一份子,共同构建着这个美丽的城市,这个美丽的大花园。
像风景一样,缅甸的人也很美丽,说他们美丽不仅是说他们具有美丽的容貌,缅甸的女孩子真的很漂亮,像缅甸一样传统,像冰雪一样纯洁。缅甸人很讲礼貌,干什么事都会说谢谢,缅甸人心地很善良,你问他帮助,他会很竭尽权利的帮助你,脸上挂着笑容,不会有任何的不耐烦。这就是这个花园的主人,美丽而善良。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美丽的花园。
在缅甸,你走在街边时,呼吸着潮湿的空气,你就会感受到缅甸不同于中国的特有的宁静与祥和的氛围。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就有绿色,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热带树木。透过树林可以看到远处流淌着绿色的田野,和田野上面变幻无穷的低低的湿湿的云。静下来,仔细听,可以听到乌鸦和各种鸟的叫声,树叶的滴水声,佛塔寺庙中高僧讲经的声音。雨后的草地边,还有红色的巨大的蜗牛慢吞吞地出没。男女老少都穿着筒裙,从容地走在路边,手里拎着雨伞,肩上背着缅式的背包。紧裹红色袈裟,手持黑钵,光脚走路的僧侣,有的庄严严肃,有的神情悠然来往于人群之中。偶尔会有几只温和的瘦狗从身边静静地溜过。当然,缅甸最吸引人的不是美丽恬淡的自然风光与特色的民族服饰,而是它的金碧辉煌的佛塔。
如果说佛塔佛经是佛教文化的精华,那么渗透在民间的佛教民俗就是佛教文化的巨大的精神作用的具体体现。在缅甸随处都会看见这里人供奉着佛像或佛塔的照片。卖菜,卖水果的生意人在摊位的顶上贴上佛塔或佛像的照片,出租车司机则是在他们头顶的后视镜上贴,并且每天清晨还要买上一串清香的花挂上,餐馆里收银台的上面供奉着店主父母的相片提醒着人们要尊敬父母,供奉着佛像提醒着人们要做善事莫做恶事。
每天清晨市场上都会有大量的美丽芬芳的鲜花,人们将她们买回家供奉佛像。年轻人的床头上贴着家里长辈的照片,提醒自己要感恩于父母,并且都有专门的佛龛供奉佛像,他们每天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拜佛,晚上睡觉前要做的事情也是拜佛。由于时时刻刻,处处提醒自己,缅甸人很善良,懂礼。他们那的公共汽车很挤,是那种开车时都会有五六个人掉在车后面的挤法,但是却从未听过吵架,他们总是让妇女,老人,孩子在里面,年轻人和男人掉在外面,非常地有秩序。人们见面打招呼总是面带微笑,彬彬有礼,互问吉祥,声音温和文雅,很少有人大声喧哗。互递东西的时候总是左手托着右手,微微弯腰,以示尊敬谦让。互相尊敬有礼;他们十分尊重知识。他们上课的时候都要双掌合十向老师鞠躬,一起吃饭的时候,都主动地照顾老师,一切都是老师先来,在他们看来老师是自己的第二父母是给自己知识和智慧的人。
看过这些,再想起国内浮躁功利的社会,这不仅会令大多来自泱泱文化大国的人心生疑问:这么好的传统,中国可咋都给丢到了天边上去了呢?
缅甸的处处风景令人心醉,望着平静的湖水,烦恼全抛脑后,在蓝天,绿树,白云,与湖水所构成的美景中,让人似乎能遗忘了自己。难以忘怀雨后初晴的天空中那道彩虹,因为它绽出了每个人的轻松与喜悦。
说起过缅甸人的善良和纯朴。当你真正认识缅甸国内时,你会发现他们还有另一个共同特点:热情。他们的坦诚是我们在中国少见的。无论哪个去过缅甸的中国人,都会加深其对缅甸和缅甸国民的感情:缅甸不是一个发达国家,没有那些发达国家各种优越的条件和完善的设施,但她却是个美丽的国家。她有她独特的吸引力。从而使人们在缅甸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建议没去过缅甸内地朋友,有机会可去亲身了解或体验一下真正的缅甸。
真正的仰光,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落后,首都仰光建设得不错,道路并不像国内城市那么拥挤(可能是汽车相对较少的原因);城市的环保建设得非常好,生活的配套设施也还不错;仰光也不像传说中那么穷,仰光的物价与国内相当,而且有钱人比比皆是(缅甸的面值很大,花得也很快,几万很快就花出去了);缅甸人真的对外国人非常友好,不管有事没事,有时候你与他们交谈,他们都会愉快地与你交谈;缅甸人真的很有礼貌,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当他们从别人面前走过的时候,他们都会把腰弯得很低,而且他们说话都非常的轻,很少有大声说话的。
在街上或公共场合,不用说打架,连吵架的情景都看不见;中国人在缅甸的地位相当高,在那边的华侨一般都比较有钱,在当地会说中文的人也很多。当地的华侨后裔中文水平都比较高,并不像其他国家的华侨,这里的缅甸华人仍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并且从小就开始补习中文。缅甸贫富差距严重。但在缅甸的华人一般都属于中上层社会,生活条件较好,子女教育程度较高。在缅甸到处可以看到“以教育立国”的字样。缅甸人大多都很纯朴,对人很热情。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祥和的气息,那是在世界任何地方包括中国你所感受不到的。
也许是现代化越突出,人就会变得越冷漠。生活在大都市里,灯红酒绿下隐现出一张张麻木、冷淡的脸孔。人们的关系变得复杂,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有隔膜。一切都是现代化下的现实生活。但在缅甸,一切是那么地不一样。没有经过现代化的改造,沐浴在佛光下的缅甸人民,显得如此和善。他们就像是小孩子,瞳孔中闪烁着宁静的目光,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缅甸,没有看过报纸,没有手机等通讯设施,看电视的次数也很少,说出来真的是隐士的生活。
生活的好坏有时不在于物质的优良与否,而在于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我们可以说在缅甸生活很苦,因为我们不能像在中国一样正常的生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等等;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很快乐,享受了雨水和满眼的绿色,享受了跟自然亲近的日子。也许是缅甸的现代化程度太低,自然之气还保存得很好,正是因为这样,这里的人们才会如此朴实,没有流俗之气。
生活在缅甸,没有一点压力。人们相信一切都有佛祖保佑,把所有的愿望都寄托于虔诚的跪拜。这是初来者第一次如此亲近的感受到宗教的力量,觉得缅甸人是和佛祖生活在一起的。因此,缅甸才是一个真正的礼仪之邦。如国内的老师们给学生上课时,讲解的时候都站着,以便于在黑板上板书。但是缅甸的老师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总是弓着腰,其实教师他并没有任何身体上的不适,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将他所讲的、他的语音听得更加清楚。这种认真负责,不仅仅是老师,绝大多数的缅甸人都给我们感觉十分文雅,从不大声说话,人与人之间都用真心相待。好一个纯朴的国家!
不可否认,缅甸之前或现在实际上仍是一个军人执*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仍实际控制在军方,军人*治的好处在统治阶级来看,可能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思想上的统一,但从几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整个社会发展缓慢,工业水平还不发达,通货膨胀严重,货币官方汇率与黑市汇率严重背离。军人*治的弊端暴露无疑,这一切都是由于*策不好与法制不健全造成的,其实缅甸到处是宝藏,石油天然气柚木等,只要在*策上有所调整,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可以说,缅甸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缅甸自古与中国友好,素有“胞波情谊”,不含任何功利或*治目的而来的中国人在当地,可以充分感觉到这些友好。当然,倘若你是一位专为国家搜集情报,为商界人士打探信息的机会的“外国游客”,那么肯定不只是彬彬有礼的缅甸人对风度翩翩的你那么简单的。或许会不客气的。呵呵,搞过情报的人或学小语种的人都知道:不是只要学会语言就可以的,还要有头脑,要机警,要热爱国家,时时刻刻想着为国家服务。嘿嘿,抱着这样目的或企图来缅甸旅游或留学的各国人真是太多啦!
缅甸的经济很不发达。在缅甸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街上的“万国车”。缅甸本国就只有教育界使用的吉普车是本国生产的,其他的基本全部从国外进口,而且很多是进口的旧车。而缅甸使用的电子设备则绝大部分为日韩产品。一直感觉中缅两国关系良好,中国产品应该很多。但在缅甸内地却很少见到中国产品(缅北除外),这岂不令人失望及怀疑?
“有路就有丰田车”!这句广告词在用缅甸真是太确切了。大街小巷跑的都是日产轿车,尤以丰田最多,偶尔会有几辆奔驰轿车出没,车大多说都是二手的,有的还冒着浓浓的黑烟,像着了火一样。缅甸的贫穷是世界闻名的,由于他们不对外开放,所以整个国家显得很闭塞。满街跑的汽车有很多都是从发达国家淘汰下来的旧的二手车,道路狭窄,而且上面的沥青也是很久没有翻修了,踩上去很硌脚。
贫富差距很大,有钱人多是一些华商。有钱人住的是漂亮的小洋楼,独门独院,有自己的花园和游泳池,有一两台私家车,稍微好一点住的是单元房,但也大都是很旧的房子,而且光线不好,面积也不大。普通人住的就是平房,主要拿木头做成,里面的卫生条件极差,而且一年三季都会受到各种蚊虫的骚扰。雨季的时候房子会漏,会进水,问题很多。再穷的农民就是住在田野中搭起的小草棚或小木棚中。那里私人要想上网的话要想有关*府部门提交申请,很少有人家有电脑和电话,能上网的则是少之又少。
普通老百姓的工资很少,多一点的像老师,一个月夜就是一二百元钱,那里的物价大部分和中国差不多,所以大部分人生活还是比较拮据的。大部分人都洗不上热水澡。电视就两个台,整天播放军*府的军民鱼水情的新闻。剩下的时间就是放中国或韩国的电视连续剧,中国的连续剧只放在中国早已无人问津的那少数几部,但是在这里,这区区几部老影视却是老幼皆知,人人爱看的好片子。走在街上,看到很多穿着“笼基”的年轻小伙子们都是“电线杆子”一样的瘦,好像一阵风吹就会倒了一样,很可怜。
虽说缅甸给人印象是“贫穷落后的国家面貌”。但另外一方面,缅甸的自然环境保护得很好。可这里的旅游业并不发达:所到参观之处大都比较冷清。可能是因为封闭的*策的原因吧。
缅甸的翡翠和玉石世界闻名的,但是他并没有给缅甸人带来多大的利益,因为当地大多数的玉店大都是中国福建广东地区去的华侨和商人开的。比如某市全市最高级的酒店无须问肯定是华人投资开的,最好的饭店或许就是新加坡华人投资开的。所以,缅甸人在经济上的地位还是比较不利的。所以,基于缅甸的国情,一些外国投资者还是比较乐观的:正因为它是一块处女地,所以这里的经济贸易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一旦*策稳定开放,缅甸就会比较稳健的发展起来,商机会无限的。
这就是缅甸,一个安静、祥和的国家,却又有一种潜在的强大的力量,许多人对它的了解还太少、太片面,只有亲身经历了,触摸了,体验了,才能真正的理解它。我想我也还需要时间与体验,来读懂真正的缅甸。
缅甸的军*府对本国控制很严,外界信息是越少越好,人们知道的越少也就越便于控制。但是封闭人们的思想,就等于扼杀本国的前途。历史上,中国的每一次进步都会伴有一次大的思想运动。可以说没有新的思想,就很难有进步。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缅甸若拒别国以千里之外,要过“世外桃源”式的生活,显然是错误的。人要有胸襟接受别人的长处,好让自己进步,一个国家也应如此。缅甸有那么好的旅游资源,如果得到发展,会为国家增创不少收入。时代不一样了,不论是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不应该活在过去,或者把自己封闭起来,作茧自缚。
缅甸国家社会的现状使得这里的人们似乎无法反抗,也许还有许多人根本就没想过要摆脱什么。其实还是思想的问题,这个根源不变,生活也就很难改变。
中国与缅甸,同样都是国家,但却是如此的不同。在军*府的统治下,经济落后,缅甸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经济的不发达,会牵制国家许多方面的发展。仰光虽然曾是一个国家原首都的大城市,却缺少它应该具有的气势。
路上,汽车肆无忌惮地发出噪音、排放尾气;在热闹的地区,一切都显得又脏又乱;坐在车里,总能一路感受着颠簸;没有高大宏伟的建筑物,没有交错复杂的立交桥……但是,绿色包容了它一切不尽人意的地方,缓和了这个国家的与众不同,同时也让我们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仰光就像是个特大的植物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我认为认识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别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同样,更好地认识中国,也是在走出国门以后。
来到仰光,我确实尤为真切地为自己的国家而感到自豪。这几年来中国的飞速发展,让世人瞩目,国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相比缅甸的人民,我们应该是够幸福的了!其实,缅甸真的是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国家,它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矿藏资源等等,比如闻名世界的缅甸玉,还有珍贵的柚木,但是它却一直在贫困的边缘挣扎。
有时候想想,真的是很无奈,在军*府的统治下,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很难想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缅甸能够发展起来,那前景一定会很好。中国对于缅甸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援助,可能今后也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打着去“为了促进两国的友好交往和共同发展”而投资缅甸吧。相信,这才是某国企业蜂涌着去投资缅甸最大的动机啊!
正如一些在缅甸经商的同胞们说:缅甸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也从未曾被污染过。丰富的资源,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使得在缅经商被很多人看作是一条淘金之路。缅甸有极其丰富的水产,柚木,宝石,矿产等各种资源,商业等各种产业尚未能成熟发展的地区,有未来发展前景,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光明的未来。
在缅甸的岁月,让人感触颇多,但很凌乱。回到国内时,每个人的步伐都变得像往常一样快,立刻恢复了状态。想想在缅甸的生活,真的就像是做了一场梦。就像我去了一次世外桃源,回到现实中后,总觉得曾经经历了些什么。确实,不一样了,因为我从那里真的带回了某些东西,只是不知道它具体是什么。
如在各个佛塔的墙上、柱子上,很多地方,都写着是哪一家的谁谁谁所捐的,而有更多的缅甸人,为佛教事业捐款出力,却不求得到任何的留名。刚开始外人对此非常不解,既然信佛,那做了好事应该让佛知道啊,佛才会保佑你嘛。而渐渐的,你终于了解,这就是信仰小乘佛教的缅甸人民,他们心平气和的遵从佛祖的旨意,做好自己,而不可求非要得到的什么,他们相信,这些善事,终能帮助他们超度。在功利熏心的今天,无怪乎这样的心态让外人觉得奇怪。我想:应该轮到国内那些一味追求功利的假信佛的官员及商人们惭愧才对吧。
也许我们眼中能看到缅甸人,能感觉到的缅甸人,是平静的,是悠悠哉哉的,然而我始终相信,宗教的力量是伟大的,在他们的平静下,我可以触到有一股涌动的热流,那种虔诚让我敬畏,也让我更了解这样一个民族。
缅甸确实不发达,其中有*府的原因,但是这里有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有值得我们思考学习的东西。就像刚才所说,缅甸确实不够发达,经济建设有所滞后,但是它的社会是平和的、民风是淳朴的。
也许有人要说,提到缅甸,国际社会总是在谴责它的毒品问题和人权问题,怎么可能太平呢?我想一定是没有亲身到过缅甸吧。毒品和人权问题是存在的,但是这只是极少部分的人和极小范围的地区。哪国哪个地方没有?依我看来,缅甸的绝大多数人深受佛教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保持着对生活平和的心态,和对他人友好宽容的态度。
这是一个天然而淳朴的国家。到处是茂密的热带林木和金壁辉煌的寺庙。缅甸的人民更是善良热情虔诚纯厚。我们之前了解到的种种不但得到证实,而且有更多值得惊喜的收获:这里有处处与他国不同的亮景风景线。
去仰光机场送客的缅甸客人们爱说:“从仰光出发的人回来看到大金塔,就感到安全,因为他知道,回家了。”他说得不错,下次我们再来时,一定仍将看到闪亮的大金塔欢迎我们回来。不过,我们希望那个时候仰光的街巷和温文尔雅的缅甸人沐浴着他们应得的自由之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