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巴基斯坦游记09第五
TUhjnbcbe - 2020/11/22 8:25:00
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虽然昨天睡得很晚,但是有很高质量的睡眠,我又一次没等闹铃响自己就醒了。这时候已经七点多了,该有热水了,起来准备洗澡。先打开水龙头试了一下,竟然没有,于是穿好衣服出去找人,昨天那位也不知道是不是老板的人在外面。想想他的精神头也够可以了,昨天上夜班,今天这么早又精神抖擞的继续上白班,冲这一点估计也得是老板级的人物。
  我跟他说房间里没有热水,他先让我等了一会儿,走到院子里一个水龙头旁边打开试了试,显然是有热水的,然后他又跟着我到房间里,这水龙头也欺生,让他一开就有热水了。
  慢悠悠的洗完澡,把东西收拾好,然后又重新给刚洗白白的脖子和胳膊上抹上厚厚的防晒霜,这事其实让我挺郁闷的,每天为了这个耽误好多时间。想当初啊,我年轻的时候,天天四到六个小时泡在室外游泳池里暴晒,除了让我的皮肤变成漂亮的深棕色之外一点其他问题都没有,而且一到秋天,只要捂个两周就能彻底恢复原样。可现在呢,只要稍不注意就会被晒伤,在缅甸的惨痛回忆至今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而且当时在我后背上留下的色差事隔半年多还历历在目。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好在“饭”还是能的,全都收拾完毕之后,我到了早餐厅。这顿早餐有三件事留给我深刻印象,第一是我点错了东西,搞了一大碗牛奶泡麦片,因为当时那个单词我不知道是啥,于是决定点上来看看,结果就是对这个单词不用看过七次才能记住,这一次就忘不了了。第二是后来阿雅和泰加也来吃早饭,原来他俩昨天走了之后没找到合适的酒店,又折回来也住的这儿,他俩点的早饭是巴基斯坦当地的,里面的饼超级好吃,可以说是在巴基斯坦吃过的各种饼里最好吃的一次,让我更加的悔恨万分。第三件事是关于早餐的服务生,他长得超级超级像达斯汀霍夫曼,连身高都是一样的,我现在就是后悔怎么没跟他合个影,回来拿着照片跟别人说我在巴基斯坦遇见达斯汀霍夫曼了,估计十个人里得有八个能信。
  帅哥照片是没有了,来两张餐厅靓照吧,看这餐厅的规模,肯定曾经是有很多客人的,但现在被塔利班和其背后的各种黑暗闹得,偌大一个餐厅里就只有我一个人。


  这是窗外的景色,印度河奔流而过。


  好吧,这就是我那不幸的“牛奶麦片”早餐,不幸中的万幸是还有个煎鸡蛋和有点烤大了的面包片。这趟巴基斯坦之行我还有个收获,我终于知道荷包蛋的英语该怎么说了,哈哈。


  吃早饭的时候聊起学中文的事,泰加以前曾经在马来西亚工作过几年,在整个旅程他经常会提到当时的一位同事艾薇女士,以至于现在说起艾薇来我都觉得是个老朋友一般。艾薇可能是位华人,或者至少是会说中文,当时她和泰加说好,泰加教她说英文,她教泰加说中文。可是几年时间之后,艾薇的英文已经非常好了,甚至比泰加自己说的都好,泰加却还是一点点中文都不会。
  因为昨天“九点”的事,我以为泰加是能听懂一点点中文的,可是阿雅显然非常了解泰加的中文水平,一语道破泰加的实际情况,原来是知道“酒店”而分不清“九点”。
  两位导游如果跟我住在同一个酒店就很方便,基本上也没有迟到的问题,我之所以说“基本上”是因为后来有一次我们住在同一个酒店,可是那一次却是这两位在整个旅程里迟到最严重的一次。
  大家都吃好早饭之后,准备要出发了,他俩每人一个双肩背已经带到餐厅了,我回房间去拿行李,泰加在前台等着我,帮我把行李拿给司机,让我到院子去找阿雅,一起坐一会儿等他结账。
  院子里很晒,阿雅一点不在乎的坐在椅子上大概又是跟女朋友在网聊,哎,真是羡慕这些不怕晒的人。


  我当时竟然还拍了房间钥匙的照片,不是回来看见照片,我自己都忘了有这回事了。


  出发了,先要去看一个浮雕大佛,车子又开始沿着印度河前进着。


  这浮雕大佛是刻在一个悬崖上的,车子一直开到不能再往前开的地方,我们下车,已经能看到了,但正好是全逆光,太阳就在大佛的上方,于是开步走,到悬崖根上好能避开仰光。
  要走到那边得过一个小桥,阿雅和泰加一向都非常乐意帮我拍照,每次不用等我说,拿过相机来直接开拍。


  小桥下面是一条小溪,泰加说这是从高山上融化的雪水流淌下来的。


  过了桥沿着悬崖边的小路往前走一点就是能看到大佛的地方了。


  这就是那尊浮雕大佛,我记得应该是雕刻于公元二世纪,泰加说当初这里是进入巴基斯坦地区的唯一通路,无论中国人还是日本人,甚至亚历山大大帝都是从这里来的,正是这些从此处路过的人雕刻了这尊大佛。
  让我觉得很奇怪的是为什么就只有这一尊大佛在这里,我特意问过泰加,附近是否发现过其他类似的浮雕,他说没有,他对此的解释是有可能当初有很多同类雕刻,但是都没有保存下来,或是现在还有但是没有被发现。


  我这个笨笨又忘了拍全景照片,只好用这张我很不满意自己形象的照片来示意一下了,那个大佛是在高高的悬崖上的,而以我作为参照物也可以看出来大佛的尺寸。


  不管当初是什么人给这尊大佛选的址,我认为他是很成功的,这个地方到现在都让我觉得是个风水宝地,如果有时间,到这里闲坐一下、野个餐啥的一定非常爽。


  接下来我们要看一下吉尔吉特市容,然后出发去洪扎(也就是昨天路标上写的“罕萨”)。在巴基斯坦北部有一个很重要的风光就是雪山,昨天泰加还曾经问我以前是否见过雪山。我是之前看过很多次雪山了,珠穆朗玛峰都从两个方向看过三次,所以看雪山也不是我来巴基斯坦的重点。但我实在是个很喜欢雪山的人,当我又一次看到的时候,也并不是一座很壮观的雪山,我还是立刻激动的要求停车拍照。


  这是一个崭新的清真寺,我拍这张照片的原因不是清真寺本身,而是在清真寺的穹顶上有很多枪眼,只可惜我没打中,这张照片里根本没拍到任何枪眼。
  要说这些枪眼的来历呢,得先说一下关于“长胡子、短胡子和没胡子”的故事。伊斯兰教分很多派别,中国人熟悉的名字有逊尼派、什叶派等等,而当面对另外一种语言的时候,名字往往是最麻烦的,名字是没法用任何方式来解释清楚的,比如一种植物,如果不知道它的中文名字,那几乎没办法用任何方式来解释。因此无论是泰加、阿雅还是我以前在其他伊斯兰教国家的导游,他们都很难跟我说清每个伊斯兰教派的名字,而是非常形象的出现了“长胡子派、短胡子派和没胡子派”。
  长胡子派,他们是非常极端的穆斯林,他们留长胡子是因为默罕默德当初留长胡子,对此泰加曾经嗤之以鼻的说,当初默罕默德还骑马呢,为什么他们不骑马?在伊朗的库姆,那个因为导游带我走向清真寺就差点打起来的穆斯林应该就是个长胡子,我第二次到开罗时,赛义德在车上跟优斯利打电话说司机有大胡子,而在白沙瓦如果真的有人因为女孩穿了短袖T恤就将其击毙的也会是长胡子。
  短胡子派,他们是温和的穆斯林,他们自己会遵守伊斯兰教的所有教规,每天五次做礼拜等等,但他们也能接受非穆斯林的女孩穿短袖T恤,不会想要将其击毙。
  没胡子派,最叛逆的穆斯林(我刚刚从百度上看到,“穆斯林”这个词的含义是顺从者),长胡子和短胡子派大概都不认为他们还算穆斯林,他们可能很少会去做礼拜,他们抽烟、喝酒、唱歌、跳舞、享受人生,他们认为不应该修建这么多清真寺而应该多建一些学校。
  这就是“长胡子、短胡子和没胡子”的故事,在这一地区有长胡子也有短胡子,他们经常打起来,打到很激烈的时候就给清真寺的穹顶上留下了很多枪眼。


  刚才那个清真寺只是路过,这个墓园才是泰加和阿雅要带我来的地方,这里埋葬的都是外国人,最早的坟墓有一百多年之前的。在很多墓志铭上能看到死者是被谋杀的,大部分都很年轻。比如我如果前天在白沙瓦被某个长胡子给击毙了的话,就有可能被埋葬在这儿,墓志铭上写着“由于不听旅行社劝告,一意孤行,不幸遇害”。
  在墓园里我拍了几个墓地的照片,如果是新加坡那位导游看到,肯定要反对了,可我一向认为只要是尊敬*神、没有恶意的,拍几张照片又有何妨呢。


  这是墓园里一个做礼拜(还是做忏悔)的地方,这个墓园里埋葬的主要是欧洲人,算是个基督教的地盘吧。


  看过墓园之后我们就准备出发去洪扎了,不过泰加还先会了一下亲朋好友。阿雅和泰加都是洪扎人,尤其泰加,他的父母和N多个堂兄弟现在都在洪扎。这张照片里那个穿格子衬衫的人就是泰加的一位堂兄,后来在洪扎又见过他。


  泰加和阿雅都告诉过我,在吉尔吉特这边能买到走私车,非常便宜,但只能在吉尔吉特以北地区开,不能去其他地方。这三张照片里的都是走私车,每一辆的价格都只有几万人民币。


  泰加会完客之后该司机探亲了,他的家就在吉尔吉特,说是要回家拿点东西。车子停在了他家门口,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还有个小孩子跟着他一起出来,说是他的儿子。我挺惊讶的,看司机的岁数可不小了,怎么儿子才这么大。泰加大概是猜到了我的疑问,没等我问就给我解释说这是司机的小儿子,他还有个大儿子现在大概有13、4岁了。


  会客、探亲的事都搞定了,下面是采购补给,刚下车时阿雅给我指远处一个女孩说,她穿的是洪扎当地的衣服。


  我跟着阿雅进了一家小超市,这好像也不是我第一次进巴基斯坦的小超市吧,反正我一顿狂轰乱炸,拍了一大堆照片。


  这个是挂在超市墙上的,不知道啥意思,后来也一直忘了问问。


  在这个小超市里其实还发生了一个花絮,而这个花絮也是泰加彻底成为我的同伙的最重要原因。故事是这样的,阿雅在超市里买了一瓶红色的饮料,问我要不要,我在路上一般不喜欢喝甜的水,但是对于我没喝过的东西又很希望尝一下,所以我说我不要,但是能不能让我尝尝你这瓶。
  在巴基斯坦有一个习惯是跟中国非常不同的,中国人一般不愿意跟其他人共用一个杯子喝水,但是在巴基斯坦完全没有这个习惯,所有人,不管互相认不认识,都可以共用一个杯子(其实在很多国家都是这样的,比如在缅甸,街上放着随时给路人喝的水都是用同一个杯子),所以阿雅当然一点不介意我跟他喝同一瓶饮料。我这个举动被泰加看到了,他很惊讶,后来他说以前带过的中国人从来没有像我这样的,肯喝当地水,还能跟一个巴基斯坦人喝同一瓶饮料,因此对我产生了很大的亲切感。可惜当时我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不过是尝了一种以前没喝过的饮料而已,也没拍个照片纪念一下,哈哈。
  人的补给搞定了,还得搞车的补给,对于这个加油站我是印象深刻的,因为从这里加完油之后,再上车出发的时候我就成了主驾,这可是我第一次开左行右舵的车啊,还是手挡的。
  还有,看到泰加在干啥吗,他在打手机,在巴基斯坦的加油站里也属于可以打手机、可以抽烟的那种,哈哈。


  从加油站能看到漂亮的雪山。


  加好油之后,我坐进了驾驶位,大家都坐稳了哈,系好安全带,我可要开动啦。鉴于这是我第一次开右舵车,我先在加油站里小绕了一下,找找感觉,然后才开上了大路。
  一上来还先是越野路,这一点倒是难不倒我,还是换挡有点麻烦,尤其我的左手一向属于有点笨那种。我记得在一个上坡的地方,我当时是二档,坡有点陡,我就想换成一档,结果可好,等我终于塞进一档的时候车都要停了,于是就把自己给置于了一个超级大坡起的境地。好吧,坡起也难不倒姐姐我,反正...起不来可以往下溜嘛,哈哈。
  现在回想一下,当时还是不够自信,之所以头两次没起来是因为离合器特别高,我已经抬到觉得都不行了的程度其实还是没到那个点,但我又没信心继续抬,怕车熄火,所以才没起来的。最后是两次起步未果,溜回坡下,这才成功。
  经历了这次坡起之后,暂时平静,没啥状况,我特意让阿雅从我的包里把相机拿出来,让坐在副驾位置的泰加帮我拍了照片,他一共给我拍了三张照片,都发上来吧,这事必须隆重纪念一下,这可是我的第一次啊,哈哈。


  现在看照片时间,我一共开了有一个多小时,后来我发现,其实换挡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当然了,我也得承认,当我想从二档换三档的时候,几乎每次等我换完,车就是一档速度了。但是,后来我在三、四档之间换的还是很熟练滴,哈哈。
  对我来说,真正的问题是我坐在车的右侧之后,对于两旁的距离非常拿不准。我本来就是距离感比较差的,想当初在驾校学车的时候,就数限宽门过得不好,每次撞杆撞的教练坐车里都直躲。所幸这一路上车都不多,偶尔路过几个村镇有人的时候,我用减慢速度和尽量保持比较大距离的方式也能应付。
  还得说一下驾照的问题,我只有中国的驾照,没有国际驾照也没有巴基斯坦的驾照,但是,在巴基斯坦开车驾照竟然不是必须的。据阿雅和泰加给我讲说,在巴基斯坦开车的时候,如果出了交通事故,警察会先看双方的驾照,如果有一方没有驾照,那么无论如何都是这一方全责,如果都有或者都没有才按实际情况处理。而且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人也非常优待,基本上中国人在巴基斯坦开车根本不需要有驾照,或者说有没有驾照都是一样的。
  这一段当然是没有任何其他照片了,我光顾开车还有点忙活不过来呢,直到又路过一个小镇子,泰加让我靠边停车,说要给家里人买点水果,于是大家下车,到旁边的水果摊买东西。


  阿雅和泰加去挑水果了,我在旁边晃悠着乱看乱拍,结果有两位摊主示意让我给他们拍照,我给两位都拍了几张,然后给他们看照片,看过之后两个人都高兴的不得了,说要请我喝茶。


  我本来以为他们开玩笑呢,没想到一会儿茶还真端上来了,泰加招呼我过去坐下,悠闲的喝了半天茶,喝完茶之后,我琢磨着我也得纪念一下,于是让泰加也给我拍了一张。


  喝完茶继续出发,我没再开车,实在觉得有点累,而且也没时间看风景了,这后面的风景可是越来越好,我最爱的雪山也越来越多了。


  后来在拉合尔看降旗仪式的时候,教给泰加说“万岁”,后来他也经常会唠叨一句“巴基斯坦万岁”,回来看照片我才发现,这边的山上都写着“万岁巴基斯坦”呢。


  在路上一直能看到一座很著名的雪山(我又忘了雪山的名字了),在车上拍了几次都拍不太好,就说让司机找个合适的地方停车,我要下车拍照,泰加说前面有个营地,可以到那儿去拍照。到了营地之后,我发现这地方拍照也不太合适,主要是因为逆光。
  这就是那座雪山,回头我得再问问泰加或者阿雅,这座雪山叫啥名字来着。


  我在这个营地里遇到了两拨中国人,这是第一拨,他们是在这边修路的,那位穿红坎肩的师傅说他已经在巴基斯坦呆了十多年了。他们请我喝了杯可乐,大家一起聊了会儿天,后来我提议拍个合影,照片是阿雅给我们拍的,现在看照片觉得有点对不住泰加,他站在我身后,带个大墨镜,简直有点像是我的保镖一样了,当时应该让他也搬个椅子坐下就对了,哈哈。


  跟这两位中国人道别之后,本来我想着就走了,但是阿雅说里面还有一拨中国人,而且还有他的一个朋友也在那边,说让我过去打个招呼,于是我就跟着阿雅往里走。
  这第二拨中国人是四个人,他们正在吃午饭,还有一位也会说中文的巴基斯坦人跟他们在一起,就是阿雅的朋友。他们见我们过来互相问了好,搬了椅子让我和阿雅坐下,本来说请我们一起吃点,但那会儿我也不饿,而且一会儿就要走,便婉谢了,又请我们喝了奶茶。聊天中知道他们都是在巴基斯坦做生意的,平时住在吉尔吉特,今天也是来这边玩的。
  我们聊了大概有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然后阿雅说得走了,不然怕一会儿到洪扎来不及去看王宫了,于是大家道别,我们就继续出发去洪扎了。
  当时跟这第二拨中国人既没有合影也没有互相留任何联系方式,本以为就像以前曾经有过多少次路遇中国人一样的就此别过了,没想到后来故事却有了续集。
  这张照片其实是为了拍雪山,也是唯一一张有那第二拨中国人一点点影子的照片,他们当时是坐在最里面的那一桌正在吃饭,靠外面一桌我记得好像是几个老外或者巴基斯坦当地人。


  从营地出来,路况变得有点差,到处都是正在修路,不过一点也不影响路旁的风景。


  往前走了大约二十多分钟,有一辆大挖掘机把路堵住了,他们正要把一块路基放进它该在的位置里,那块路基用绳子吊在挖掘机的大铲子上,挖掘机被当成了吊车来用。这还真是个技术活,很幽默的是有一位指挥的人冲着远处喊,叫来了一个中国人,让他去操作挖掘机,说只有他的技术能搞定,那位巴基斯坦司机是“一看见女人就连路都不会走了”,肯定不灵。
  当时并没觉得等了太长时间,可现在看照片时间竟然有十多分钟,可见心态是多重要的事,不急着赶路,看他们弄还挺有意思的,所以一点没觉得不耐烦。


  终于搞定了,挖掘机退到了路边,这时候因为两边都有车在排队,路被茬住了,两边都走不了。这时候我们后面一辆车的司机跳下车,阿雅也立刻下了车,他们两个合作,让对向的几个车倒了一段,很快把路疏通开了。


  接下来这张照片必须解释才能明白,泰加已经订婚了,他的未婚妻就住在这边,如此难得的见面机会怎能错过。他的未婚妻和另外一位女孩在路边等着他,我们停了一下车,让这小两口欢聚一下。
  我当时征得他们的同意给他俩拍了个合影,但是按照伊斯兰教的规矩,女孩的照片是不能乱给别人看的,因此我答应泰加不把照片发出来,为了记录这件事,我特意找了在这个地方的一张风景照来代表一下。


  大约下午三点的时候我们到了洪扎,这里是泰加和阿雅的故乡。在洪扎雪山是风景也不是风景,因为在路边随处可见。


  在洪扎有两个王宫,一个新一点,有七百年的历史,一个老一点,九百年的历史,今天的时间只够看一个的,我们先到了新的这个。


  最后一段路是不允许车子开上去的,我和阿雅、泰加下车走路。在洪扎挺讲究礼节的,一路上阿雅和泰加如果遇到有上年纪的人都会问个好。


  阿雅是真心喜欢小孩子,小孩子们显然也都挺喜欢他的。


  巴基斯坦北部的风光确实很不错,泰加这一路上说了无数次,说我在北部安排的时间太少了,下次如果再来巴基斯坦,最少要在北部呆上十天才够。


  不管最后这段路是因为什么不允许车开上来,可要让个轿车往上开还真会挺费劲的,因为路很陡。这样的路比较适合用四驱,当我们这几个“两驱”的人终于快要走到的时候,都有点气喘吁吁的。


  这是到王宫参观的第一道门(我是从门里面拍的照片哈),是个非常低矮的小门,我当时问为啥把门弄得这么小,答案是这边到冬天非常冷,门小点有助于保温。


  买票是在门里面,还有貌似是卖纪念品的。


  这洪扎王宫,说是王宫,真心比较简陋,只有这个角度拍的照片勉强能有些巍峨的感觉。


  这位是王宫的讲解员,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是他的英文特别容易听懂。


  我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地方讲解员当时用的解释方式是类似于酒店的前台,我觉得用中文说可以称为“门房”吧。
  很不幸的是,不知道咋搞的,我在这个王宫里拍的照片非常的失败,一点整体感都没有,找客观原因的话,可能和当时跟着我的导游太多了有关系,我有时候想避开人拍,结果就是只拍下一个小角落。


  这是地板下面的储藏室,以前要下去拿东西是用个梯子或绳子,讲解员开玩笑说,只有比较瘦的人才能胜任此项工作。


  从门房的一个门出来,外面的地板下面是个监狱,讲解员说这里是用来关短期犯人的,一般不超过一周,长期的犯人会被送到边境附近一些自然条件非常艰苦的地方。


  看这里的墙是用木头和石头混合建筑的,据讲解员说是很抗震的。


  这些是当时洪扎人穿的衣服,前面一张照片是国王和王后的衣服,后面一张是普通人(当然也不会是穷人)的衣服。


  这张地图是一张以色列为世界中心的地图,我印象中是英国人送给洪扎王的,后来我因为有点含糊,去问泰加,结果他说是美国人在年的时候送的,不管是谁送的,反正是个礼物。


  这是起居室兼卧室,据说当初国王全家都一起吃、睡在这一个屋子里,这可真有点让我觉得这洪扎王的生活质量不算太高啊。
  我的照片仍然拍的一塌糊涂,现在我明白问题所在了,我是站在屋子正中间拍的照片。


  看完卧室之后又从另外一个门绕回了门房。


  这里是厨房,第三张照片里地上那个有点像头羊的东东是个鼓风机,点火用的。讲解员说当初包括所有人在内,一共大约有四十个人住在王宫里,那还真是需要不少盆盆罐罐才够用了。


  这个超级有意思,这是当时的冰箱,墙的后面有冰川,所以这儿就是个天然冰箱,另外那些罐子是当时用来做酸奶的。


  事实上洪扎王现在仍然生活在这里,当然不是在这个王宫里,而是在山下最新的王宫里,就是这张照片里中间偏左一点掩映在树丛里的灰色房子。


  这张照片里那幢三层的房子是国王家开的酒店,讲解员说现在租给了中国人。


  这是在王宫的屋顶上,讲解员说这里是当时的法院,国王坐在第二张照片里的宝座上,大臣们在外面的院子里。这个地方真心是风景如画,具有一个王宫该有的风采。


  讲解员的讲解暂告一段落,现在是拍照时间,而泰加的拍照热情显然比我自己还要高很多,哈哈。


  这张照片的取景是从门票上学来的。


  这些是历任洪扎王的画像和照片,第一张照片里左边第一张画像是第一位有画像的洪扎王(这句话可真绕),后面基本就一个是一个的儿子了,但好像也有一对是兄弟。不过,在这间屋子里最有意思的不是洪扎王的照片,而是关于第一张照片里那个羊头,当时阿雅和讲解员都在给我讲关于羊的故事,他们两个同时给我比划了一下这种羊的大小,结果两个人比划的完全不一样大。最后两个人统一了一下口径,讲解员承认阿雅是对的,而后来我们在去中国边境的路上看到了这种羊,事实也证明阿雅确实是对的。


  这是洪扎王的“家谱”。


  这是年洪扎王在一个关于耕地的节日“BoFao”的庆典活动率先耕地的照片。


  这个,当时两位导游和讲解员都没给我讲,说让我自己看,他们肯定以为我能看懂,可我真没太看懂,刚又仔细研究了一下,好像是个什么押运东西的事,还说什么“途中所需不可短少”之类的。


  刚才是学习门票上的构图,但是这种构图方式其实我自己也挺喜欢的。


  这是周恩来总理来巴基斯坦时候会见洪扎王的照片,不过照片不是在这里拍的,是在卡拉奇。


  窗外竟然飞过一架直升飞机,好像这是唯一一次我看到“空军”。


  这间屋子好像是个会客室还是什么来着,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泰加说这种彩色玻璃的设计是来自于南非。


  这间也是个卧室兼起居室,我要是没记错的话,最右边的毯子是国王和王后造小人的地方,记得当时还跟泰加讨论了一下完事之后王后是会回到自己的床上去还是会留在这儿,哈哈。


  这里是娱乐室,中间是唱歌跳舞的地方,国王和王公大臣们坐在周围观看。


  这张地毯来自中国,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国王当初就是坐在这个位置的。


  看过娱乐室,洪扎王宫参观完毕,最后是个院子,放着有一门大炮,泰加又给我拍了不少照片。


  往下走的时候,我看见开上来一辆车好眼熟,车里坐了一大群孩子,过了一会儿这辆车从我们后面开了回来,原来就是我们的车,看来是学雷锋做好事来着,送小朋友们上山去了。


  今天晚上还有最后一个项目是去山顶看日落,泰加说我的行程里不包括这个地方,但他们把这个地方作为礼物送给我。说真的我不太喜欢这种说法,我最反感的就是提什么行程里没有,任何旅行社都不会因为我自己放弃一个地方不去而退钱,凭什么增加的时候就这个那个的呢。我很喜欢以色列人就是因为当初以色列导游韩山从不会这么说,他根本没有这个思路,只是想着什么地方是我们应该去的,所以他主动的带我们去了他的姐姐家、父母家、古埃及铜矿等很多我的行程里没有的地方。
  但是,瑕不掩瑜,巴基斯坦这家旅行社和泰加、阿雅仍然是非常好的,也确实是我这种方式比较少见,后来我直接了当的跟泰加说,在我的行程里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当初约定好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去哪些景点,从此之后泰加也再没说过“行程里没有”这样的话了。
  就在去山顶看日落的路上,我们又一次偶遇了刚才在雪山下的第二拨中国人。当时我们正在往山上走,前面一辆车莫名其妙的停在路中间,看到我们过来,那个车往前走了一点然后靠向路的右侧,好像是为了让我们过去。我们超车到跟他们平行的时候,发现原来就是刚才遇到的四个中国人,他们也要去山上看日落,不太确定是不是这条路,这才停在了路中间。正好我们也是要上山的,就让他们跟在我们后面,一起上了山顶。


  车开到山顶之后拐进了一家酒店的院子停了下来,这让我有点意外,我本来以为这山顶上最多有个观景台呢。下车之后泰加先带我走进了酒店前台,而我一进去就立刻喜欢上了这里,敞亮的大玻璃窗,窗外就是雪山,还有舒服的大沙发,绝对是个放空的最优地点。于是我连价格都没问,毫不犹豫的跟泰加说,我今天晚上就住这里,你们已经定好的酒店也不用退我钱,尽量帮我在这儿谈个好价格就行了。
  需要解释一下,下面第一张照片实际是后来我看完日落之后补拍的,所以光线明显跟后面两张不同。刚到的时候我没想着要拍酒店的大门,后来我觉得这家酒店这么好,可以帮他做个广告。事实上,在巴基斯坦我最喜欢的地方是蒙佐塔罗,这个地方则是位列亚军,而我最遗憾的就是只在这儿住了一晚。


  接下来是办入住手续和商量明天的出发时间,明天我们去中国边境,要一直走到一个叫“国门”的地方,过了国门就是中国领土了,然后再原路返回。这段路并不是太远,但都是山路,而且中间有个堰塞湖,车不能过,必须坐船,如果回来的晚了没有船的话,当天就不能返回洪扎了,而我是非常想能回到这个酒店里再住一晚的。本来泰加跟我说早上八点走,正好酒店前台的人听到了我们说这个事,他接茬说如果想当天回来必须七点就走,八点走肯定来不及。
  一切都办妥了,明天的出发时间定在了早上七点,泰加说现在他和阿雅就马上走了,他们也很久没有回洪扎的家里了,所以想抓紧时间回家去看看。明天他们就不上来接我了,司机会在七点的时候在大堂里等我,接我下山去跟他们汇合。
  这家酒店还有一点让我很满意,办好入住之后我问晚饭是几点,回答是我可以现在把菜点好,定好时间直接来吃。于是我开始点菜,先要了一个炒蔬菜,然后想再点一个肉菜,但都是大份的,于是我说我只有一个人,能不能给我作个半份,人家回答说,半份肉菜加一个炒蔬菜对你来说也有点多了,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说,那能不能给我来个半份的炒蔬菜,四分之一份的肉菜呢,没想到人家很痛快的答应了,这样的服务真是非常人性化,值得称赞一下。
  料理这些事耽误了不少时间,还有泰加和阿雅他们说是马上要走,却一直没走,结果我每看见他们一次就聊两句,再加上我又回房间去拿衣服,最后等我爬到旁边的山顶去看落日的时候已经略微有些晚了,这也是让我甚是遗憾的一点,写到这儿,我真是恨不得立刻回巴基斯坦去,在这里和蒙佐塔罗各住上几天,好好的放空一下。


  从我到山顶上之后大约只有五、六分钟的时间,落日的余晖就彻底的熄灭了,雪山上燃烧的金黄色也完全的褪去了,我相当留恋的拍了最后一张照片,就准备下山回房间去享受热水澡和我房间的露台了。


  我正要往下走的时候,山上有另外一拨不知道是老外还是巴基斯坦人,其中一个把我叫住了,非常热情的要帮我拍照,还特意说我已经拍了这里的一切,就除了我自己。我看他如此真诚,怎能拂其好意,就把相机给他,他还真没少拍,一共拍了有五六张,这是其中我最满意的一张。后来想想当时应该跟他合个影的,他可真真的也是个帅哥呢,哈哈。


  往回走的路上还拍了这个,二层左起第三间就是我的房间,房间号码。我想如果我再来洪扎的话,一定要再住这个酒店,还要住在房间,还要在山上看日出、日落,还要在房间露台上的藤椅上发呆。


  当我回到房间的时候大概是六点多,晚饭我定的七点半,虽然我一般不太喜欢洗完澡之后还要出门,还是决定趁着现在有热水先洗澡,毕竟巴基斯坦的热水实在让我没有安全感,万一是太阳能的,回头晚了再没有了可不爽。
  洗完澡,把相机电池充上电,然后做了会儿功课,要说起来,这一趟巴基斯坦之旅,我一共就做过两次功课,写了第二天和这第五天的一多半,之后一方面确实没再得功夫写,另一方面也是我决定放弃这种方法了,打算尝试另一种方式,强化记忆法,具体执行方法就是有时间的时候(比如导游迟到的时候等等,哈哈)翻看以前的照片,通过照片去回忆经历的一切和导游讲的所有信息,每天晚上也尽可能的把之前的所有信息回忆一遍。到现在为止我觉得这个方法还不错,不过还要看等我写到哈拉帕和蒙佐塔罗的时候,是不是还能记得住比较多的细节。
  差五分钟七点半的时候我出发去餐厅,就是前面酒店照片第二张远处的那些桌子那儿。刚才点菜的那位服务员在前台,我冲他点点头打了个招呼,然后就直接走过去找地方坐下。
  餐厅里只有一桌有人,就是之前已经偶遇两次的那四个中国人,他们显然已经吃完了,菜都撤了,正坐在那儿聊天,我们互相打了招呼,他们问我说是跟他们坐一起还是自己单坐,我也老实不客气的说那一起坐吧,拿了把椅子坐下聊了起来。
  这一聊还真聊了好久,中途他们四人中的三个不知啥时候都撤了,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个一直在聊天,也是直到这时候,我们才互相留了联系方式。
  眼看着时间不早了,我明天还要早起看日出,也感觉越来越冷了,我们起身回房间,他们的房间跟我的是挨着的,我是左起第三间,前面两间就是他们的。路过前台的时候,我又确认了一下日出时间,另外我本想跟酒店借个手电筒,这一次来巴基斯坦,我是明知道肯定需要手电筒,不幸临出发前发现自己的手电筒坏掉了,又没时间去买新的,只好没带。没想到我这位临时的新同伴立刻说他有,可以送给我一个,一会儿到房间拿给我。开始我是觉得有点不合适,初次见面就收人家的礼物,还客气了一番,后来他也坚持,我也真是挺需要的,于是按照我的“不假客气原则”收下了。后来还真是多亏有这个手电筒,不然好多时候肯定会相当的狼狈。
  回到房间里,他把手电拿给我,又在我这里抽了根烟聊了会儿天,看我有点困了,起身告辞,我问了一句明天去不去看日出,他说估计起不来,然后互道晚安,他就走了。
  送走他之后,我收拾准备睡觉,想起来还没拍床照,明天早上怕来不及,这个房间的床照还是得好好拍一下。


  拍完床照之后,觉得钥匙也挺不错,真是喜欢一个地方的话,看啥都顺眼,又拍了半天房门钥匙,正好,这就是最合适不过的结束照片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巴基斯坦游记09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