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有些国家拼死战斗,却依然遭到鄙视,譬如某国;但有些国家做的很少,但却仿佛拯救了全世界,屁如英国。
最近,一部电影《敦刻尔克》,再度将人们引向烽火连天的二战。在这部电影里,英国大兵表现很勇敢、机智、诚实、勤劳.....让观者不得不感慨,正是有英国这样的将军和大兵,所以才有了二战的胜利,他们是中流砥柱。
事实究竟怎样?面对法西斯的肆虐,英国人民也奋起反抗,但在整个二战中,英国消灭的德日意等,总共不足30万人,是二战同盟国中,消灭敌军最少的大国。
然而,英国的口气却很大。无论是丘吉尔还是英国其他人,即便是面对美军,英国大兵从上到下,都显得极其傲慢。甚至于,在英国的宣传下,仿佛全世界只有他们在战斗。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国歌很奇怪,相当于是两首国歌。如果是女性在位,那么就是《天佑女王》(GodSaveThe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GodSaveTheKing”,即《天佑国王》。
英国,二战歼敌最少的大国
在二战同盟国中,主要国家是中美苏英四个国家。但其中英国遇到的敌人最少,消灭的敌人也最少。
(1)英国在亚洲马来亚—新加坡战役,13万英军投降。在缅甸战场,隐瞒盟友的积极撤退,导致盟友损失惨重。在欧洲,敦刻尔克撤退。诺曼底登陆之前,真正打仗的是在北非,但北非战场中,德国先后只投入了5.5万人。
(2)有统计显示,英国在欧洲战场上,消灭的德军不到25万人,意大利军不到1万人。在亚洲战场中,因为一直投降或撤退,所以几乎没消灭什么日军,即便后期也是如此,总共消灭日军不到4万人。
(3)二战中,美国援助同盟国的总费用是亿。其中,英国占亿,苏联占了亿,某国仅占了8亿。这8亿中的物资,因为使用了缅甸仰光港口,后来的印度港口,最终还被英国搜刮了一层皮。
但是,英国在二战中很傲慢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英国占尽了风流,美援物资什么都不缺,但最终没打什么仗,消灭的敌军非常少。按理说,战果小,那么就该低调一些吧。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二战中最高调的国家非英国莫属,仿佛全世界就是英国在抵抗,其他国家都坐在一旁休息。
在二战中,英国宣称消灭了万德军,至于怎么来的,大家都能猜得出来,肯定是吹来的。
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巴顿等,都对英国的自私自大,发出过很无语的惊叹。日军进攻在缅甸前,某国说进入缅甸帮助防守。结果英国不答应,称自己能搞定。结果日本人来了,急冲冲的要求某国一定要派兵,不派兵不行。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某国被坑了!关于这一件事,连美国总体罗斯福都震惊英国的自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丘吉尔曾称呼蒋某人叫“花生米”,对某国战斗不屑一顾,瞧不上,认为某国军队还不如印度。
后记
关于英国在二战,你能想起一场,由英国独立指挥战斗的辉煌的战斗吗?无论海军,还是陆军,几乎都没有!
但就是这样的国家,因为过去年的世界霸主,所以看不上任何其他国家。
当然,对于欧美还好一些,但能坑美国的时候,英国毫不留情,譬如一战,让美国出钱出力,最终毫无收获。
但对亚洲国家,最典型的是某国,几乎是不当人看待,比如在缅甸,直接忽悠某国战斗,然后偷偷的撤退,抛弃了盟友。或许,在英国眼里,他们才是最高贵的,其他都是服务生或奴隶的角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