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在中国:一场商业氛围浓厚的娱乐狂欢
在商业化浪潮的席卷下,现在中国甚至国外的圣诞节的宗教意味都不太浓厚,它更多地像是一场年度大众购物娱乐狂欢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专电( 胡龙江 陶一萍)圣诞节的城市里一派浓郁的节日气氛,圣诞主题的装饰琳琅满目,“响叮当”的圣诞歌曲不绝于耳。可是对于51岁的郑女士来说有点困惑,“是什么让一个洋节日的气氛变得跟春节一样隆重?”
郑女士生活在重庆的一座小城开县。在这个常住人口不到30万的小县城,高高的圣诞树早已伫立在各大商场门口,“圣诞老人”忙着和熙熙攘攘的行人互动打招呼,小孩子和年轻人争先恐后跟他合影,而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要么围观,要么避之不及。
郑女士对这一切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她还是无法理解一个外国节日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居然会远远超过了许多中国传统节日。
“我不知道这个节日是干嘛的,不过年轻人很喜欢,都很爱过。超市里促销的大部分商品也都是针对年轻人的。”郑女士说。
江西省南昌市55岁的居民聂勤女士说,单位的年轻人都在谈论如何过圣诞节,但自己和丈夫跟往常一样,没有任何活动,“这个节日跟我们没太多关系。”
在北京,整个城市都被圣诞“攻陷”了。节日前夕,每个人见面几乎都会道声“圣诞快乐”,也会相互讨论“平安夜”怎么过,收到了什么圣诞礼物。
北京市交管部门上周发布了圣诞前夜交通拥堵预警,预计餐饮和娱乐集中的五大区域将出现两次晚高峰。
在北京海淀区上班的小宋准备在平安夜里和自己的爱人看个电影,再吃顿“大餐”。“平时工作繁忙,过这个节日就算是忙里偷闲和自己的爱人浪漫一下吧。”
在北京读研究生的李虹禹说,她跟很多人一样,不知道圣诞节的真正内涵,就是借机跟众多“小伙伴”聚聚。“不知道圣诞节在国外是怎么过的,但是我周围的人都是把它作为一个一起出去玩的理由。大家有娱乐的需求,商家又提供服务,正好相契合。”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认为,在商业化浪潮的席卷下,现在中国甚至国外的圣诞节的宗教意味都不太浓厚,它更多地像是一场年度大众购物娱乐狂欢。
“圣诞节在中国的受捧完全不涉及文化包容或文化自信的概念,它是一种强烈的商业文化,这种势头挡不住。现在商家可以创造出‘双十一’‘双十二’等购物节,当然也可以有个以圣诞节为噱头的购物狂欢。”罗家德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