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缅甸仿佛进入了最大功率的烤炉。美国有10多个地方出现了创纪录的高温。缅甸中央的马圭省和曼德勒省更是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你家里的体温表一下子就蹦到了48.2摄氏度,那可不是蒸桑,而是在老家!
在马圭省乔镇的一个城镇,4月的一日,温度高达48.2摄氏度,这不但是缅甸56年来四月份的最高纪录,而且也是全缅甸历史上的最高温度。然而,如此炎热的天气绝非易事,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生存难题及危害身体的健康。
天气炎热已使本地供电吃紧。频繁的停电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困难。没有电力,空气调节器和电扇就变成了装饰品。那么,仰光的市民呢?为了让房子和地面凉快下来,人们把潮湿的毛巾铺在屋子和地面上,仿佛又回到了没有现代化家电的时代。有的人还不得不去寻找电池,这样才能让风扇转动,至少能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这还不止,气温升高还会引发卫生问题。有报告说,在美国,因为炎热的天气,有很多人因为热病晕倒或者致死。尤其是对老弱妇孺来说,这种气候简直就是要命。仰光的市民都很担忧,他们为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担忧,也不清楚这种情况要维持到什么时候。
而从气象局传来的情况,却是不容乐观。根据他们的预计,在厄尔尼诺效应的作用下,今年5月中旬至5月底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仰光气象局局长杜一一说,这才刚过完干燥期,还有一个多雨的季节。缅甸仍将面临着持续的炎热天气,直到西南季风正式来临。
此外,天气预报也提醒一些地方将有不寻常的暴雨,暴雨,乃至乾旱。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还会对当地的农业造成更大的冲击,从而造成食物产量下降和缺水,从而给缅甸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长期的冲击。
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当地的人们只有尽可能地去适应,并寻求暂时的应对之策。譬如,一些住户已着手对自己的房顶进行翻新,用能反射太阳光线的白漆来降低屋内气温。有些社区还出资购置了一台巨大的抽水泵,从地下取水,解决了当地居民的用水压力。
为此,教育部也作出了相应的改变,很多学校都将课程安排在了避开炎热的正午,还有一些则选择了暂停,等到气温降下来再说。同时,各个医疗单位也加大了对中暑等与发热有关的疾病的防治力度,以及相应的急救措施,医院都储备了大量的冷敷、补水,以应付因气温升高而导致的紧急事件增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邻里之间的凝聚力与互相帮助就变得非常重要。在仰光某些地区,义工与社团领导自发组成了一支队伍,给老人及身体虚弱的人带上清凉的电扇,并建立了一座暂时的消夏场所。
企业的业务也遭受重创。不少企业纷纷采取促销手段来招揽客户,例如销售便携式电扇、冷食和特殊防雨服等。为了抓住这个机遇,餐饮行业纷纷引进各种冰镇饮品和凉菜。
然而,这种炎热天气仍然使许多野外工作的人饱受折磨。建筑工人和摊贩等依赖室外生活的人群,为了降低热辐射的危险,必须改变工作时间,避开炎热的季节。此外,有关部门亦已就夏季高温工作提出意见,有关单位应对员工采取适当的防热措施,加强对工作场所的气温监测。
四月份,由于极度炎热的天气,这些以农耕为生的农场主们的粮食产量将会大打折扣。水资源短缺和温度过高导致很多作物的种植困难,尤其是对水量要求很高的作物。目前,农业领域正致力于对灾害进行估算,并寻求解决办法,例如培育耐高温、耐干旱的农作物,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较高气温。
此次酷暑不仅是气候记录的延续,也是对缅甸民众的生存和救灾能力的一场严酷的测试。尽管现在形势严峻,但是经过各方的合作与应对,大家都学会了怎样才能在如此恶劣的气候中存活下来,并继续前进。
(热门评论)
网络上,网民对这场史无前例的炎热天气,都有不少人在网上留言,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和心情。他们的言论不但体现出对现状的关切,而且体现出幽默与互相帮助的态度。下面是一些热门的评论:
“好热啊!”
真是,开门就跟烤箱一样,一关就跟蒸笼一样,这样的天气,怎么能让人过得下去?
“我这只小猫咪,已经能自己打开冰柜了,呵呵。”
别开玩笑了,我还亲眼看见他想钻进水里降温呢!
“谢谢各位义工,今年暑假,我们才是真正的大功臣。”
是的,他们带来的那些冰冷的水,甚至超过了金子。
“这天气,出去吃点东西都要精打细算,才能避免高温。”
是啊,以后去菜市场都要拿着雨伞,不然太阳都要融化了!
“打开了风扇,打开了空调,电费会很吓人的!”
呵呵,到了月底,看到电费账单,肯定会后悔的。
“说实话,这样的天气,你最好不要出去,小心点。”
是啊,特别是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一定要小心。
“这个时候,工人们都是早出晚归的,虽然有些辛苦,但胜在安全。”
大家好自为之,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好想今年的夏季就这么匆匆而过,感觉天天都要把人逼到极限了。”
天天掐着时间等着雨水,雨水来了!
“我得花点钱买一台太阳能风机了。”
这倒是个好主意,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保护环境,我也想买一个。
“那地方能不能多弄点公众的避暑场所?比如一些大型的消夏场所。”
好主意,尤其是对家中无冷气的住户来说。
上述言论,不但展现出缅甸民众在酷热天气下所表现出来的诙谐和乐观态度,更体现出他们在危难时刻相互帮助的态度。尽管气温仍然很高,但是每个人都在为让炎热的夏季创造一个更适宜居住的地方而做出贡献。愿这种团结的精神能够让你们平安地渡过每个酷热的天气,直至气温恢复到原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