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很快就对东南亚地区投入兵力,而对于缅甸的争夺成为重点。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要进攻缅甸,日军就要和英国撕破脸皮。但是不用怕,他们了解英军的战斗力,在此前的马来半岛作战中,日军就曾击败过防守在那里的英国海空军,还效仿德国运用闪电战闪电占领新加坡。
当时英军驻守缅甸的总兵力只有两个师3万人,而日军最先进入缅甸的是第15军,下辖第18师团、第33师团、第55师团、第56师团。面对势如破竹的日军攻势,日本首相丘吉尔紧急要求蒋介石组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但是进入缅甸之后,远征军将领发现,英军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失望,他们对于自己的友军(中国远征军)似乎没有那么热情。他们坑了中国远征军不止一次,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解析一下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遭遇惨败的历史原因。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蒋介石与丘吉尔差强人意的合作
蒋介石早在年就对盟军司令部提出要召开东南亚作战会议,商讨东南亚地区盟军联合作战的问题。因为日军已经切断了滇越铁路和香港的国际运输线,而今后的国际援华物资只能以缅甸的首都仰光为中转,然后通过滇缅公路和少量的空中运输把援华物资运到国内战场。但是据蒋介石分析,日军进攻缅甸是迟早的事,他担心日军占领缅甸,切断滇缅公路。
而丘吉尔的请求让蒋介石喜出望外,但是他忽略了丘吉尔的私心。在英军被日军打得溃不成军的紧要关头才请求中国出兵,显然这是迫不得已的行为。丘吉尔此前根本不想让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境内,原因很简单,他怕中国的军事势力进入自己的殖民地后,会影响缅甸的稳定,造成当地反帝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而此时接到丘吉尔的请求,蒋介石自然是很高兴啊,但是丘吉尔肚子里的真正算盘,蒋介石并不清楚。不管怎么说,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是必要的,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的抗战大局。
▲蒋介石日军为什么要攻打缅甸
日军攻打缅甸是二战时期日军实现攻陷东南亚诸国总体战略的必然步骤。因为缅甸处于泰国和印度之间,扼守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攻下了缅甸既可以切断盟军的海上运输线,还可以直接威胁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所以,日军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夺取缅甸。
英军太坑人,中国远征军成为一支孤军
蒋介石在国内抗战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抽调包括杜聿明领导的第五军在内的精锐部队10万人进入缅甸战场。
日军自从进入缅甸,便闪电占领了缅甸的首都仰光,积压在那里的大批援华物资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这就不难解释国内的战况了:在长沙失陷后,中国军队把炮兵阵地摆在了岳麓山上,但是仗打到一半,炮弹就打光了。可见国内战场的严峻形势。
而日军在占领仰光之后,继续兵分三路向北推进:西路是33师团一万余人,主要是仁安羌方向,一边追击溃退的英军,另一边占领仁安羌这个大油田;东路是56师团,准备绕到远征军的侧后进行袭扰;而中路是重中之重,第18、55两个师团一路向北推进,其最终目标是北部重镇曼德勒。
▲缅甸战场的日军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计划实施同古会战计划,而最先到达同古的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师,就成了率先打响第一枪的部队。师是蒋介石手下唯一一支机械化步兵师,进入缅甸时总兵力在人左右。本来师长戴安澜希望得到友军的帮助,就算是没有军队支援,提供一些武器弹药也行啊。但是他想得太简单了,负责防守同古左翼的英军早已经放弃阵地、望风而逃,而右翼的英军也被日军打怕了,早已经没有了士气。他们纷纷放弃阵地,向印度方向撤退。就这样师这人,独自抵抗着日军两个主力师团的疯狂进攻,成为了一支孤军。
但是在师长戴安澜的指挥下,合理布防,日军竟然连续进攻十余天都毫无进展。师也损失过半,但是同古城依然在我们手里。日军虽然气急败坏,但是也毫无办法。连他们自己都说:“这是自从进入缅甸以来所遇到的最顽强的抵抗”。而师以少数兵力所创造的阻击战的奇迹,是抗战以来都未曾有过的。
▲同古保卫战的战场这一局面被打破,是因为右翼的日军56师团前来增援,日军兵力大增。而师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杜聿明紧急抽调右翼的廖耀湘新22师带着坦克部队,前往同古把师抢救了出来。
同古是通往北部重镇曼德勒的必经之地,扼守水路、公路、铁路交通咽喉,同古的陷落,日军可以更加快速地向北推进。史迪威将军对英军的不作为感到遗憾,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有效的统一指挥,以及盟军长官部首长意见的分歧,造成了中国远征军在战场上的混乱。从此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而英军的坑队友行为也一直持续着。当远征军惨败撤退的时候已经不足5万人。
▲远征军的炮兵部队英军这个猪队友是怎样炼成的?
英军在缅甸战场最擅长的行为就是撤退,他们一路从缅甸以南撤退到北部,然后最终撤退但印度。他们丢了仰光,丢了仁安羌,甚至英军的人的队伍竟然让日军33师团的先头部队包围,还要靠中国远征军前去解救。
日军与英军作战,根本不像打仗,更像是行军。英军简直一触即溃,他们丢掉了坦克、重炮等重型装备,各种枪支补给物品丢得满地都是,而这些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撤退中的英军那么英军为什么一直撤退,是他们不能打吗?当然,他们被日军打怕了,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恐怕还要回归丘吉尔身上。英国根本就是放弃了缅甸,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把英缅军撤退到印度境内,毕竟印度才是他的重点。而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迟滞日军的进攻速度,以掩护英军顺利撤退到印度!这样做是不是应该为人所不齿的行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