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殖民历史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缅甸依然落后。这从仰光城市建设可见一斑。缅甸市民的居住条件很差,就像中国待拆的“城中村”。不论是悠久恢宏的英伦风情的火车站,还是缅甸的异域风情,都吸引着大批游客来搭乘小火车旅行。
选择青旅到仰光中央车站大约走了有两公里多,边看边拍,燥热天气使得汗水沁透衣被。在售票窗口买好票之后,从二楼的站台下来,询问工作人员环城火车是哪趟车,站台中间的工作人员不会英文,随手一指,似乎在告知我车快开了,快上吧!
没有检票员,没有车次信息,没有所谓的座位号。内心焦急怕错过了车,又怕坐错车,犹豫片刻,还是加快脚步上了这一趟列车,仰光站是始发站也是终点站,同一车厢邻座只有一对情侣和一对带着孩子的母女,以至于列车开动之后,也一直担心——这是环城火车吗?它不会把咱们带到的城市吧?
我坐的环城小火车是上世纪二战后日本人留下的产物,车厢内的文字还是日文,没有空调,是当地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车厢有两种,一种类似大巴车,中间是走道,两边是双人座椅或单人座椅;另一种是车厢两边各有一排长椅,中间走道相对较宽,方便市民携带诸如蔬菜、鸡鸭、杂货等七七八八的货物,在缅甸火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承载生计的市集。
车启动了,车速很慢,车厢内的安静放大了车轮与铁轨的碰撞声,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车门车窗一直大敞四开,从车门和窗外的风吹乱了头发,也吹散了仰光的燥热,急躁不安的心也慢慢平静了下来,既来之则安之。
小火车慢悠悠的行驶着,整个身体慵懒的侧身坐在座椅上,望向窗外,说是环城小火车,但是窗外不时变换着低矮的绿树村庄,青草垃圾,玩体育的年轻人,骑摩托车、自行车等待的路人,一副乡村悠然自得的图景,总觉得似成相识,记忆把我拉刚记事的年纪,那是八十年代末的家乡东北农村。
不一会儿,缅语急促的叫卖声音,打破了我的回忆,也吸引了整车厢人的目光,转头看去是售卖茶水的小贩,一边吆喝着一边用手中的水壶给乘客倒水。这画面也似成相识。
还没有完,慢火车一路上停了不知道多少站,乘客上上下下一批又一批,小贩们也上上下下不同车次里售卖自己的商品。车厢内并不拥挤,但是人们都很随意,想怎么坐就怎么坐,有盘腿坐在座位上的,也有的直接坐在车门处。一切看上去都很和谐。
这不仅仅是一趟旅游的观光环城小火车,更是承载很多缅甸当地人生计的移动商铺。相比小贩不停的忙碌吆喝着。乘客们则是悠闲自得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或是轻声细语的聊着天,或是望像窗外。
当两辆火车交汇时,两辆车上的人还能眼神交流互相微笑,互相拍照,似乎多年不见的老友一样亲切而非陌生。
火车还在行驶,有顽劣的少年已经全身心的融入在仰光的慢时光里,他将将大半个身子放车厢外,全靠双手支撑着自己不掉落,还不时用脚摆出各式动作,看的我心惊胆战,但车厢内的其他人却面带笑容,不以为然,也许是习惯了。
一列慢时光的环城火车穿越城市沃野,绿树和青草随着时间慢慢的倒退着,仿佛回到了童年,无忧无虑的与世无争,不用再去想永远做不完的工作,更不用在意任何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