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军不是派出第56师团和第33师团去断英缅军、中国远征军的后路,恐怕曼德勒会战早已经打响。孙立人的意思是,中国远征军和英缅军需要和追兵周旋,而且缅甸所谓公路,多为颠簸狭窄的铺石土路,根本不适合大兵团快速撤退,再加上敌机轰炸,中英两方军队撤退的速度一定会大受影响,而日军56师团和33师团这两只蟹钳(暗兵),一定会抢在中英两方军队完成撤退任务之前,断掉双方的退路。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孙立人的意思是,与其到时候被包围,不由现在就变退为进,兵分三路,一路借中路日军,攻势不急的态势,对之予以适当之抵抗,延缓其进军的速度;一路兵进卡内瓦,联合英军消灭日军33师团,最后一路为中国远征军主力,应急速北进回师,歼灭奇袭腊戌之日56师团,借以巩固大后方,为将来的大反攻,做先手的准备。
可是孙立人的计划,却遭到了杜聿明的忽视。他说道:“三路进兵的计划干系太大,不仅需要报盟军指挥部,而且需要报委员长批示!……”
也许杜聿明觉得,孙立人对缅战战局分析得太过悲观,严守腊戌的张轸手中握有两个师的重兵,而且是以逸待劳,早就修好了坚固的碉堡和工事,即使日军56师团的攻势很猛,也不会那么快就丢掉腊戌要地吧?
孙立人歼敌的计划,太过冒险,仁安羌一战,孙立人冒险得胜,如果失败,盟军的最高指挥部不追究孙立人指挥不利的问题,恐怕南京的军事委员会,也得追究孙立人擅自行动的责任。杜聿明要是按照蒋介石拟定好的计划,开始领兵从缅甸撤退,他即使损兵折将,回到国内,也是首功一件,可真要是按照孙立人的计划进攻,即使杜聿明将日军全部消灭,收复了仰光,他拿着打通滇缅公路的功劳,到重庆去见蒋介石,他也会因为不听蒋总裁的命令,而会永远地失去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