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风景旅游大昆明
TUhjnbcbe - 2024/10/4 16:36:00

风景旅游“大昆明”

摘要:分析昆明的风景旅游资源,依据城市的发展定位,提出昆明市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风景园林,旅游,大昆明

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构想,年将建成以滇池为核心的“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的现代新昆明。届时,东盟将建成经济共同体,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整体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将基本完成。昆明将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商贸旅游城市,成为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之一(图1),成为中国最适于居住与创业的现代化开放城市和山水园林生态城市。

图1昆明与东盟位置关系图

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首先要实现一个重要的转变,即将昆明从一个旅游过境中转站变为旅游目的地。利用滇池风景区的资源优势,使昆明成为我国内陆的“沿海城市”(图2)。树立昆明的生态和景观形象。为实现中央“再造秀美山川”战略、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平衡发展建立示范区。

图2昆明旁边的抚仙湖

因此,要具体完成三个任务:完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保护开发西山的风景旅游资源和巩固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结合环滇池城镇体系全面提升昆明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如何明确昆明的资源潜力和战略发展目标呢?

一、优劣势分析

昆明的最大优势就是其气候的优势。由于昆明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为北亚热带,河谷为中亚热带,山地为南温带气候,类似地中海气候。所以她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有“天气长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之誉,更的“春城”之称,一年四季都适宜居住和旅游。

阴历正月,我国的北方还是千里冰封的时候,昆明已是“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树树齐开了。艳桃妖李都压倒,妆点好,园林处处红云岛。”阴历六月,我国大部份地区正是酷暑难耐之时,昆明却是“六月滇南波漾渚,水云乡里无烦暑。东寺云生西寺雨,奇峰吐,水桩断处余霞补”。这种常年宜居的气候条件是中国东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夏季气候炎热的地区和西南、西部各大城市,尤其是盆地、河谷类型的省会城市(如成都、贵州、重庆)所难以企及的。其凉爽的温度也是东亚、东南亚、南亚各国气候炎热的城市所渴望的。因此,在昆明严冬避寒观鸟,炎夏避暑度假是大有国际和国内市场的。

植物优势,中国一绝。昆明又是花城,现在的花卉种类多达种,常见者即有多种。从春到冬,开花不断。昆明是全国第一鲜切花生产地,斗南花市为中国和东南亚最大的鲜花市场之一;昆明还盛产水果;还盛产各种野生经济植物,仅中草药材品种就达种。如果从观赏植物的种类上说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那么云南就可以建设成为“中国园林之母”,昆明完全有气候、空间和经济技术优势,也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这一主题表现出来。此外,昆明同时具有动物物种的优势。这在全国其他城市中是罕见的。

昆明的劣势是地理位置偏远,交通相对不变。但也正是由于此原因,她才能保留相对完整的传统民族特色,在游人心中保留有神秘感、向往感。昆明地处高原,紫外线辐射较强,但正是由于紫外线较强,才使得各种花卉的色彩更加艳丽,这也是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的大都市中少有的独特条件。要将地理位置偏远的劣势转化为对游人心理上的优势。

随着年左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必然要促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整体开发,包括泰国、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相关流域的经济开发;举世瞩目的泛亚铁路东线——云南玉蒙段与年9月已经开工建设。泛亚铁路分为东、中、西线三个方案,东线方案指:新加坡——吉隆坡——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河内——昆明;中线方案指:新加坡——吉隆坡——曼谷——万象——尚勇——祥云(或玉溪)——昆明;西线方案指:新加坡——吉隆坡——曼谷——仰光——瑞丽——昆明。

泛亚铁路全长5500公里,从昆明出发,跨境可通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最后直达新加坡。如果再通过中国铁路网,则可连接亚洲北部的蒙古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形成纵贯亚洲大陆的铁路桥,可与建设中的中吉乌铁路会合,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亚铁路接轨,形成新亚欧大陆桥。

利用泛亚铁路的建设,使云南和昆明的边境贸易变成一种地区中心贸易,人流、物流的规模更大。必将使国内的旅游市场更加完善,促进国际旅游市场的形成。

二、昆明主要发展方向

昆明应当借鉴新加坡的花园城市的经验。新加坡以花园城市为主要品牌,每年吸引的游人约为万人次,大约是其全国人口的两倍。新加坡将“花园城市”作为基本国策,历经若干发展阶段,通过50年的努力,才建成今天的国际一流水平的花园城市。滇池风景区的面积与新加坡国土面积相当,各种观赏动植物也非常丰富,而且宜居气候条件大大优越于处于北纬1°、气候高温炎热的新加坡。

昆明应当借鉴北戴河风景区休闲度假的方式,发展周边观光、休闲旅游环境。北戴河的旅游期仅仅半年,服务于华北的京、津、唐地区、东北地区和俄罗斯东部。而昆明全年都是旅游期,可以服务于全国各个地区之外,还可以服务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炎热地区。昆明比北戴河的濒水和气候优势一点不差外,还具有山水景观优势、生物多样性优势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优势。

昆明应当学习杭州西湖风景区,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的渴求,弥补公园绿地在数量上的的不足,将毗邻主城区的西山——睡美人景区的北部更大的区域,以及滇池附近城区的濒水地区,作为风景名胜公园使用,形成公园绿地建设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昆明应当借鉴青海湖风景区的经验,开展环湖国际体育比赛,将环滇池这一不同生态和景观系统的交汇线变成科学保护和高效利用的绿色生命线,变成开展体育健身、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的湖岸线。

昆明更应当学习本省的丽江,把数百平方公里的魅力国土变成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和生态结合的自然式大花园和超大的民族村。利用风景旅游资源带动城市片区的有序建设。

昆明的发展方向就是在规划期末基本建成全国一流的园林城市,到年左右,建成国际一流的花园城市。拓展、丰富西山、民族村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外延和内涵,提高其品质。以滇池为中心的整个区域周边应当成为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四季花开不断、色彩鲜艳的超大山水生态型花园,成为一处国际级的旅游度假区,成为一系列能够真实再现云南26个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村。风景区中的日常维护工作,园林城市中大量的植物栽培和养护工作可以吸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最终,滇池区域的农民将全部转化为城市居民。

图3“小昆明”与“小滇池”的关系

现在的昆明主城与西山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小昆明”与“小滇池”的关系(图3),合理地协调两者的关系也是近期实现的目标。西山景区的面积为70平方公里,昆明市的人口约为万人,面积约为平方公里。城市与风景区基本上尚是相对独立的,二者的关系也是初级,综合效益也是比较低的;“现代新昆明”的“一湖四片”的建设可以理解为“中昆明”与“中滇池”的关系(图4),是年左右实现的目标。此时昆明的国际旅游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以昆明及整个滇池盆地空间形成一个旅游目的地。以昆明主城区的规划和建设带动滇池东、西、南部三县的城市片区的发展,更加广泛的整合资源,缩小区域的城乡矛盾。但是利益和风险同时从主城区向外扩展,滇池与城市的关系仍然是一种隶属的服务关系。由于这一阶段的城市化规模是空前巨大的,有可能造成区域的风景资源空间“人工化”和“城市化”,从而根本上彻底改变滇池的自然生态和景观结构;从更长远的角度上看,一旦滇池盆地的空间资源达到饱和的利用状态,则可以继续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拓展至抚仙湖和阳宗海区域,这可以理解为“大昆明”与“大滇池”的关系(图5)。在约平方公里的空间内,昆明将拥有更有的水、土地、森林和空间资源,拥有毗邻联系东南亚的国际铁路和成昆、昆玉铁路。铁路可以成环、成网,公路四通八达,还可以修建“大昆明”的旅游专用机场。这三个盆地与区域内的昆明城镇体系的建设可以理解为“大昆明”与“大滇池”的关系,这是远景要实现的目标。

图5“中昆明”与“中滇池”的关系

图5“大昆明”与“大滇池”的关系

这时城镇与风景空间完全交融在一起,休闲度假型的旅游方式将成为区域的主要职能之一,绿色生态和旅游空间的建设将解决当地的“三农”问题:农村仅保留古朴自然的田园风光和有观赏价值的生产方式,虽然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完全城市化,但并见不到城市化的景观;农业完全为第三产业服务,主要提供花卉生产、园林种植和生态景观空间的维护,其过程也是作为农业观光旅游的一部分;农民已经被吸纳为绿色产业的工人,或从事旅游服务和接待。

从昆明到大理再到丽江,地理位置逐渐偏远,城市级别逐渐降低,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落后,但风景旅游资源的原真性越来越好,文化的奇特性越来越强,对游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应当看到,昆明周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等综合资源与大理和丽江相比,各具特色,同时交通相对便利,基础设施水平大大高于后者!昆明不应仅仅是大理和丽江的过路驿站,昆明有着自己独特的旅游市场和吸引力,它应当采用不同于一般城市建设的途径,特别要针对资源进行生态、景观和文化建设。昆明既要追赶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同时也不要忘记向独具特色的中、小风景旅游城市看齐。

如果说云南的中甸是自然造化的“香格里拉”,那么滇池周边的“一湖四片”就应当是人工建设的“香格里拉”(图6)。

图6昆明的“香格里拉”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景旅游大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