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东印度公司意图通过和缅甸签订商业条约以获取商业利益的企图并没有实现,对此,英国在稳定对印度的统治之后,试图换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即抓住时机故意与缅甸挑起矛盾,用最直接的军事手段迫使缅甸签订条约。因而,英国开始包庇逃入英属印度的阿拉干人,并暗中支持他们进行反缅活动,利用他们同贡榜王朝统治者的矛盾,在缅甸和英属印度的边境制造事端,恶化双边关系,随时准备进行侵略战争。
波道帕耶统治的结束,即是缅甸国内发生变化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清缅关系和清英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波道帕耶处于贡榜王朝中期,在位时间较长,作为贡榜王朝时期缅甸最为有魄力和英明的君主,其统治思想仍受王朝早期的影响,继承有余而开拓不足,面对英国的入侵,其内部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民族矛盾仍继续存在。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国家惯有的封建军事特征,在东南亚国家中拥有最强的军事力量,又给英国殖民势力的入侵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损失。
一、第一次英缅战争
从贡榜王朝对邻国的交往态度中即可见,缅甸在东南亚半岛国家中大多数时候都处于军事力量较强的一方,而这种缅甸式的优越感一旦形成,会使缅甸统治阶级的思想变得封闭和狭隘。如果说第一次英缅战争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企图与缅甸签订的商约尚未构成国际法意义上的条约,那么,这次战争导致了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英国政府直接用武力来打破缅甸对于商约的抵制和缅甸固化的对外交往模式,逼迫贡榜王朝统治者签订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杨达波条约》。
英国的计划差不多按照爱德华·佩吉特提出的三个目标进行的,因为坎宁上尉三次出使缅甸,由他担任首席顾问。年,英军兵分三路,第一战场从阿萨姆开始,年3月13日,英军开始进攻阿萨姆,沿途对阿萨姆做宣传,散发传单,表示入侵是为了帮助阿萨姆赶走其境内的缅甸人,以帮助其建立一个“幸福的政府”,以此获得阿萨姆人的配合。
从海路进攻下缅甸的英军在阿奇博尔德·坎贝尔的指挥下于5月攻占仰光,这对英国来说是一个意外,因为仰光并非缅军主力所在,兵力空虚,缅军的主力为班都拉的军队,缅王发现仰光失守,担心阿瓦的安危,班都拉只能奉命南下。待班都拉撤军南下,阿拉干的形势发生巨变,英军开始反攻,年3月英国军队攻占了其首府罗汉,但是,缅军在战争中坚持不懈地抵抗,流行病在英国军队中泛滥,缅军给予了英军重创,英军伤亡人,病死人。
在阿萨姆战场和阿拉干战场上缅军尚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将双方拉开差距的是最主要的战场,即伊洛瓦底江流域。年5月9日,英国派出了66艘军舰,满载多名士兵从安达曼群岛出发,到达缅甸南部沿海,而此时缅甸的主要兵力布控在阿萨姆和阿拉干,在缅甸南部海岸的驻兵空虚。5月11日英军占领了仰光,但整个仰光此时由于百姓的撤离成为一座空城。此时正值雨季,高温多雨,湿热难耐,英军处境极其狼狈。
霍尔论及这场战争时说:“缅甸军队无法与训练有素的英军对抗,但是缅军擅长丛林作战,他们非常灵活,在修筑土方工程和栅栏方面表现出高超的技术,而缅甸军队希望通过自然减员的方式来削弱英国军队”。英军以仰光为核心,相继又拿下了马都八、土瓦、丹老和勃固等城镇,并以此向北推进。英军的举动威胁到了缅甸中心区域,缅王及其大臣急忙调兵,班都拉立即率领士兵,带着上百门火炮,翻过海拔0多米的阿拉干山脉向南挺进,于11月到达缅甸南部的伊洛瓦底江下游区域。
年12月1日,班都拉的军队在仰光郊外集结,英国援军已经到达仰光,各种资源的补给也到达,经过迅速修整,英军的整体实力恢复,以逸待劳,而班都拉的军队在毫无休整的情况下,几次猛攻瑞大光宝塔附近,都被英军击退,这次战役被英国称为“宝塔战争”,缅军伤亡人以上,英军损失人。12月底,班都拉带着多名士兵向北退守达柳漂。
年3月,英军继续北上,英国将领科顿向缅方发了一份停火协议,写信给班都拉对其进行劝降,要求他率领部队投降,遭到班都拉严厉拒绝。科顿诱降不成,开始进攻达柳漂,但是被缅军击退。3月25日,英军将领阿奇博尔德·坎贝尔率领的援军到达达柳漂,4月1日,英军集结全部军队,向班都拉守军发起大规模进攻,班都拉在此次战役中被炮弹击中而亡,缅甸失去指挥官,开始陷入混乱,很快达柳漂被英军攻陷,之后继续北上,占领了缅北重镇卑谬。
班都拉阵亡之后,缅王及其大臣对于战争之初的抵抗政策开始动摇,在英军猛烈的攻势之下,缅甸宫廷看到了英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部分官员提出议和。年9月,缅王巴基道派代表到卑谬以北30公里的良彬集同英军议和,英军要求缅甸割让阿拉干和丹那沙林,赔款万英镑。割地赔款在缅甸历史上从未有过,对缅王来说这是一种耻辱,缅甸国王拒绝英方提出的条件。因此谈判失败,缅军组织军队进行了一次反攻,但是失败了。英军顺伊洛瓦底江而上,于年2月初攻占缅甸古都蒲甘,在距离阿瓦仅有一天行程的杨达波驻军。此时,整个缅甸王宫人心惶惶,军心动摇,统治阶层毫无抵抗的信心,派出代表与英军谈判,于年2月24日正式与英国签订了《杨达波条约》。
英国有学者评论这次战争,班都拉对于英国的军事战略不够了解,如果班都拉继续他之前的游击战,利用地理优势,对英国的哨所进行频繁性骚扰,切断觅食补给,那么英国有可能会为此放弃整个行动。尽管班都拉个人的指挥才能和凝聚力非常卓越,但英国对于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而且势在必得,他战死之后,缅军一败涂地,英军在之后的进攻中几乎未遇到任何有效的抵抗。这次战争对缅甸来说是至关重要了,成为缅甸历史发展的转折,正如贺圣达研究员指出:“这次战争打乱了缅甸封建社会独立发展的进程”,缅甸开始了“殖民地、封建社会的历史”。
二、《杨达波条约》的签订
《杨达波条约》共有11款条约,1项附款,除了这些条款,缅甸还同意不再对邻国暹罗发动战争,以及之后对补充的商业条款进行谈判。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英缅战争的结束,英国在这次战争中取得了胜利,面对贡榜王朝的抵抗,英军在这场战争中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称为“英国军事史上打得最糟糕的一场战争”。英国有近00人参战,约1人丧生,其中只有4%是战死沙场,更多的人是死于饥饿和疾病,军费总计万英镑,这是英国一开始并未预料到的,在武器和装备上,和作战素质上英军都远远超过缅甸,但缅甸抵抗的顽强超出了英军的预想,英印政府因为这场战争名誉扫地。
缅甸从13世纪之后,历史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割地赔款,缅甸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英军退回仰光之后,缅甸孟族和克伦族开始反叛英军,偷袭仰光附近的河道,袭击勃生港,但是由于势力单薄,很快被英军镇压。
第一次英缅战争标志着缅甸近代史的开始,缅甸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被打断,开始进入英国对缅甸的殖民时期。统一的封建王朝被分为英国统治下的殖民社会(下缅甸),和缅王统治下的封建社会(上缅甸)两个部分;阿拉干和丹那沙林的割让,使缅甸的领土缩小了近10万平方公里。英国船只自由进出缅甸,依据这款条约,英国控制缅甸的所有海岸地带,英国控制了槟榔屿、新加坡和马六甲,从印度、孟加拉、缅甸海岸到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都在英国的控制之下,孟加拉湾成为英国的内海。同时,条约中规定的双方各派“常驻使臣”,使英国政府能够直接派遣使节驻扎缅甸都城,便于英国与缅甸国王“根据互惠原则签订商业条约”,英国希望以此从根本上打破了缅甸传统的外交模式,增进彼此的沟通。
总结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开始向缅甸倾销商品,缅甸脆弱的封建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战争、割地、赔款使之前本就日益严重的国内矛盾更加激化,人民的负担加重。这场战争也暴露了缅甸经过70多年的军事扩张,虽然经过对外征服领土有所扩大,但这也使他的力量消耗到了极限。在第一次英缅战争之后,短时间内英缅关系主要围绕《杨达波条约》的履行进行谈判,而英国与缅甸之间的商业关系也因为战争的冲击而变得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