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春记”是洞山乡大洞村河尾撮人杨炳春创建的跨国商号。
清朝末叶,杨炳春开始在腾冲开设“炳春记”经营土杂和百货,逐渐扩大到中缅贸易,并亲赴缅甸玉石厂买“新山玉”,又大量购进“水沫子”“摩之即”“不打雍”(属玉的中低档货),此类玉石由于价格适中,适合普通民众消费,因而销路极广,盈利颇丰。以后,资本积累日隆,生意日渐扩大。又瞄准象牙、琥珀行业稀少,且市场潜力极大的商机,转而重点做琥珀生意,随着销路的不断扩大,集收购、加工、销售为“一条龙”的产业链。特别是在杨炳春之长子杨耀东继承“炳春记”商号总经理后,生意越做越红火,从国内收购外,大量从缅甸、印度购进原料,在腾冲洞山家中成立规模较大的作坊加工成工艺品,销往昆明、上海、香港及国外。当时“炳春记”的琥珀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琥珀大王”。故年出版的英国女作家美福特夫人所著的《中缅之交》一书中,美福特夫人记述了她过去曾从英国来到当年英属缅甸考察后即进入腾越。她在书中写道:“腾越平原有村名大洞,数百年来即以善琢琥珀著称。此类树脂化石成块状,多出自上缅矿坑。运至大洞,然后剜割琢磨。”随后写到大洞富商家赴宴(即“炳春记”家),“其人设肆,遍于滇省诸大城邑,更远及缅甸各都会,而终于印度加尔各答”。她参观他家最大琥珀作坊,将琥珀加工工艺流程详细记述,最后写道:“宿工能雕众仙或群人,飞禽走兽,树木或花卉…其人并兼美术家雕刻家,全凭想象,不借模型,自能成器。”此技艺高超的“宿工”,就是杨炳春的表外甥董朝纲,因他12岁时就在杨炳春家学玉石、象牙、琥珀雕刻,学得一手精湛过硬本领,成为腾冲最有名的珀雕、玉雕、牙雕三个名师之首。十多年后,他回家独立自设精雕作坊。年,经董朝纲长时间精心设计巧夺天工雕刻成一座稀世珍品“琥珀牌坊”,此件工艺品问世后,轰动整个琥珀玉器界,以至滇中及东南亚一带盛传“腾冲有琥珀牌坊”至今。很可惜,此件珍品在腾冲沦陷前夕,被腾龙监督龙绳武强取豪夺去了。
杨炳春开创的商号在第二代上有了更大的开拓,除在腾冲总号外,缅甸的曼德勒、仰光、八募、九谷,国内的保山、下关、大理、昆明、上海、香港等埠都有分号。“炳春记”创业发家之后,腾冲光复省立腾越中学复校时,杨耀东捐资20万元,另赠《中学文库》一部,又与乡人及在外华侨在三教寺原址内共同倡建洞山乡私立中学(华英中学),东董的董立道任董事长,“炳春记”的杨耀东任副董事长,教育经费除乡人集资、华侨捐资以外,不足部分由正、副董事长家完全负责;杨耀东还为三教寺增建了围墙,并挖吊井,解决师生在校的饮水问题;除此之外,在乡间建善积德,扶困济贫。
杨炳春生有五男:老大杨曰福,字耀东,为“炳春记”第二代总经理,杨耀东之长子杨绍鹏,黄埔军校生,抗日后从缅甸去了中国台湾。少子杨绍尧,时为中共地下党员,曾到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卫成部队任某师政委;杨炳春的老二杨曰衡常驻昆明;老三杨曰发早逝;老四杨日盛,字茂东,一家住香港,后移居美国和加拿大;老五杨曰芳,字灿东,军校毕业后入国军,在李弥军部任军需官参加抗日,后到台湾成立海运公司,在日月潭风景区建有宏大别墅。
文章来源:云南民族出版社《腾冲历史上的商号》文章作者:李正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