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办医主体多元化成医药改革热点200614
TUhjnbcbe - 2020/7/9 13:07:00
白癜风可以喝咖啡吗

办医主体多元化 成医药改革热点


回顾医药行业在2014这一年的制度演进,颇有可圈点之处,如多点执业有所突破,社会办医的管制渐渐放开,药价改革也将提速等。其中,社会资本的渐入使得办医主体不断多元化。


办医主体多元化 成医药改革热点


为改变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局面,卫生部门今年三令五申严控公立医院规模,如卫计委近期出台文件提出 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要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压缩床位,并选择部分单体规模过大的国家卫生计生委预算管理医院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开展拆分试点。


然而以浙江为例,仍有很多的不足之处。由于公立医院仍处于垄断地位,民营医院相比北京、上海而言层次不高,高端医疗市场还很小,医生缺乏高水准的多点执业平台。


在放开社会办医方面,北京走在了前面。北京市今年3月出台《社会办医指南》鼓励社会办医,其明确了开办诊所的资质:在北京本市行*区域内开设诊所的,须取得医师以上职称,连续从事五年以上同专业的临床工作。


外资独资办医同样取得突破。今年8月27日,卫计委和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设立外资独资医院。在上述试点地区,外资办医70%的控股比例上限将被取消,开办外资独资医院的审批权限也被下放到省级。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举措对促进办医主体多元化意义重大。


不过,廖新波表示,这些虽是利好*策,但实际上,外资独资办医所涉及到的远远不止发布通知的这两个部门 卫计委和商务部,它还会涉及到金融、土地、保险等方面,影响外资办医的*策环境依然是非常复杂的。


其实,外资进入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最大限制并不是持股比例,而是医保制度、人事制度和诸多的行*审批。在医师定点注册制和取得医保定点资格须执行医保部门定价的条件下,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医疗机构既难以获得医生资源,又难以获得患者,缺乏进入的条件和动力。此次的文件在医保、人事制度等方面还缺乏细则,对于引导外资的实质意义仍属有限。


并且,尽管社会办医得到鼓励,但要真正让办医实体落地,还要突破几重限制,其中就包括区域规划和医疗器械购买限制。目前,多数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明文规定, 新增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诊所和门诊部)之间要按照有关规定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服务半径重叠。 而在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看来,允许社会资本自由选址,是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刺激民营医院发展的第一步。


根据现行*策,办医主体购买大型设备面临重重审批。2004年出台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规定,要购买甲类(即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使用技术复杂、对卫生费用增长影响大的为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大型医用设备,必须向所在地卫生行*部门提出申请,逐级上报,经省级卫生行*部门审核后报国家卫生部审批。只有在取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后,才能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层层审批,旷日持久,往往贻误资方进入市场的时机。


扩大医疗资源供给,鼓励社会办医,打破当前公立医院垄断局面,在消除*策歧视和减少审批上,还需更大的努力。


更多热门资讯


外国抢注专利 近千中药方流失!

1
查看完整版本: 办医主体多元化成医药改革热点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