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西南!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始末
关键词:太平洋战争爆发、远征军全线撤退
前因
太平洋战争爆发: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加强对于东南亚地区的侵略。
▲太平洋战争爆发
后果
远征军全线撤退: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年5月至7月,中国远征军全线撤退。
▲中国远征军进军滇缅详细过程
第一、中国国民政府派出远征军前往缅甸支援英军
年3月2日,因为英国在缅甸与日本作战失利,中国国民政府决定,派出远征军前往缅甸支援英军,保卫中国大后方的物资要道——滇缅公路。
两年前,中国在越南的国际交通线全部陷落。滇缅公路成了唯一可用的国际陆上运输线,是中国抗战唯一的输血管。当时,日本人利用了缅甸人对于英国殖民者的不满,打着“解放缅甸民族”的口号蒙骗缅甸人,从而挑起了对驻缅英军的战争。日军极有可能从缅甸境内切断滇缅公路。中国运输物资的生命线岌岌可危。
▲缅甸英军
于是,中国向英国提出,自己派出军队在缅甸和泰国边境布置主力,保卫缅甸仰光的海港,保证出海口不会被日本人封锁。
但是英国却对于中国出兵保卫滇缅公路的提议不屑一顾,甚至处处阻挠。英国最高当局还做着英国是日不落帝国的美梦,认为只要英国政府态度强硬,对日本表示抗意,日本人就回停止攻打缅甸。
此外,英国人还错误地认为,日本只会在中缅边境和中老边境切断滇缅公路,矛头是为了打击中国。英国人大可不必为此得罪日本。于是,英国断然拒绝了中国军队尽快进入缅甸。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年11月30日-年1月24日)
第二、年2月底,丹尼斯由腊戍飞昆明时飞机不幸失事
年2月底,丹尼斯由腊戍飞昆明时飞机不幸失事。在丹尼斯支持下由中国方面草拟的中英共同防御计划从此被束之高阁。不过中国仍然为入缅做了积极准备。
事实证明,英国人在缅甸的表现与他们的傲慢并不成正比。年1月23日,英国军队认为英印第17师已经被消灭,于是炸毁了锡唐河大桥,切断了英军17师的退路。英国军队在锡唐河惨败,元气大伤。
他们把希望更多地寄托到了澳大利亚身上,丘吉尔在给澳大利亚总理柯廷的信中说澳大利亚的先遣师是“唯一能够及时开到仰光的部队”。但他在澳大利亚军队上寄予的厚望落空了,澳大利亚拒绝增援。英国走马换将也没能抵住日本猛攻。一个多月后,仰光陷落。
▲锡唐河
当日军进逼仰光的同时,英缅军司令胡敦在腊戍会见蒋介石,要求中国军队主力火速入缅。蒋介石同意中国远征军听胡敦指挥,派遣第5军保卫滇缅公路,第6军接替泰缅国境的防卫。滞留在中缅边境的中国军队被动员起来,准备进入缅甸。蒋介石亲自到昆明和缅北腊戍远征军入缅事宜。
第5军第师是远征军入缅的先锋队,他们探入缅甸东吁一带增援英军。他们根据东吁的地形修筑防御工事。他们坚守东吁,等待远征军主力的到来。
3月2日,中国远征军陆续由滇缅公路乘卡车入缅,车队长达数里,浩浩荡荡。在路边,朴实的云南人民把预备的饼干、水果和香烟都扔上了车,表示对远征军的欢送。
▲蒋介石(年10月31日-年4月5日)
第三、蒋介石在腊戍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
3月3日,蒋介石在腊戍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规定了远征军的指挥系统,实行多头指挥。他想把远征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结果反而打乱了指挥系统。再加上仰光陷落,远征军在作战初期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蒋介石还要求远征军做好了对缅甸人民的宣传工作,尊重缅甸民族的风俗习惯,团结缅甸人民共同抗战。入缅远征军先头部队发布文告,痛斥日军的无耻宣传,号召大家一起为正义和自由而战。
▲中国远征军闯入野人山丛林
文告与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中国军队入缅途中,受到了缅甸人民和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华侨们在腊戍街头挂起了“为国尽忠,为民族尽孝”的标语。远征军军纪严明,进寺庙时全都脱帽脱鞋,尊重缅甸和尚。最终,许多缅甸佛教徒也在为远征军的胜利祈祷。
但是事实并不尽如人意。在战机狂轰滥炸的掩护下,日军攻陷了同古,不久,东枝也失陷。4月29日,腊戍也没有挺住日本坦克和飞机的轰炸。滇缅公路也被日军切断,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远征以失败告终。但是,这并不能打击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不久,中国军队的第二次远征开始了。
▲滇缅公路结论
远征军入缅作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一次在国境外与日本对抗。远征军的将士们也取得了仁安羌大捷等成就,有力地支援了英军作战。
参考资料:《中国远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