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军的扩张战略对亚洲人民制造了巨大的灾难。而在面对日军的侵略,各国的表现却大不相同。一穷二白的中国坚持抗战八年,即便东部国土几乎沦陷,但仍在后方和敌后做着顽强的抵抗,牵制上百万日军主力,为盟军取得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东南亚自然资源丰富,又经过西方列强数百年的建设,仅印尼一地每年的石油产量就高达万吨,橡胶、锡等战略物资产量更是常年占据全球头把交椅。,是英美两大工业强国,更是早已将菲律宾和新加坡当作在远东的军事基地和窥伺亚洲的跳板在建设。
可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仅动用了11个师的兵力,在5个月的时间就大败美、英、法、荷等多国军队,占领1亿5千万人口,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南亚。胜利取得之快,遭受损失之小,攫取的*治、军事和经济利益之丰远远超出了日军的预期。
东南亚瞬间沦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根本原因还是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的侵略给日军制造了渔翁得利的机会。德国占领西欧,威胁英伦三岛时,美国已经比较清楚地认识到,日军可能在东南亚发动战争。如果在太平洋跟日军开战,美军将陷入两洋作战的尴尬局面,所以提出了“先欧后亚”的绥靖策略。
希特勒凌厉的进攻已经让英国如临大敌,作为一个衰败的大国,英国对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势,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英国*府妄图通过支持日本侵略中国来换取亚洲殖民地的安全,将中国存在天津的英国银行价值万美金的白银无耻地转交给了日本。
军事策略永远服务于*治,英美对日本的绥靖策略让东南亚的军队始终被动的防御,而且彼此之间毫无配合,才让日军有机会逐个击破。除此之外,欧美国家对东南亚各国失败的殖民策略也给了日军可乘之机。
在中国战场上,陷入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日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然而在二战前夕,东南亚仅泰国在名义上保持独立,欧美列强将东南亚作为原材料基地和商品市场,无意提高殖民地社会发展水平,更惧怕他们的反抗。日军打来时,盟军根本无法得到百姓的支持。
与欧美国家的高压*策不同,日军则打着“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旗号,鼓吹“欲排除美英之暴*,使东亚恢复其明朗之本来面貌,互相提携,同享共荣之乐”。日本蛊惑人心的*治宣传在客观上迎合了东南亚各国人民反对殖民,渴望民族独立的愿望。
在仰光、曼谷、河内、雅加达等地,日军受到了当地实权派的拥护,深信日本人会帮助他们摆脱列强的殖民,并将日军美化成“亚洲之光”。为了获取东南亚各国的支持,日本也做出了一些让步。
日军只关心军事上的得失,殖民事务则交给了地方实权派和封建王公贵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间接的殖民更有效,而上层人物也乐得在日军羽翼的庇护下,发展自己的势力。
尽管英美将战略重心放在了欧洲,日军进攻东南亚仍没有掉以轻心。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成立了专门的情报机构,负责“南方各地军事情报及兵要地理之调查”,并派出大量以间谍和特务潜入东南亚。
在军事上,为适应热带雨林作战,日军大本营于年10月间,在上海进行了登陆演练,年底又在华南进行了针对性的热带登陆作战。次年,日军又模拟了占领马来亚、新加坡等地的海陆空实兵演练、航空部队远距离飞行、夜航和空投等科目,所以日军各兵种的配合十分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