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专家建言中企走进东盟,这些是必须注意的事
TUhjnbcbe - 2023/9/8 21:09:00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75265.html

中国企业走进东盟已有多年的历史,年秋天“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成为中国企业走进东盟的新平台和契机。

目前,全球经济艰难复苏,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中国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利用“一带一路”这个平台走进东盟?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从而令中国企业走进东盟的步伐更加轻盈和自信?

全国*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协副主席周汉民在5日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进东盟研讨会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是全球的趋势,不可抗拒。他希望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从而为相关企业带来正向和利好的未来。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杨崇汇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中国企业走进东盟在面对当地客观存在的一些*治风险时,关键是企业要能够落地生根,把项目做成、做好的同时,尽好企业的社会责任。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则对第一财经记者坦言,现在中国企业走进东盟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目前需要解决信息量不多和渠道不通这两大问题。

期待RCEP助力

今年中国改革开放将迎来40周年,也恰逢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上海市*协主办了“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进东盟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外交使节、*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聚在一起,交流经验,进行头脑风暴。

上海市*协主席董云虎在致辞中指出,新形势下中国与东盟合作潜力更加巨大,中国企业走进东盟前景更加广阔。

相关数据显示,年中国和东盟贸易额达到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3.8%,增速超过中国同欧盟和美国贸易。同时,中国和东盟双方的相关投资已超过亿美元。

杨崇汇表示,中国企业走进东盟机遇好,潜力大。“说机遇好是因为已经有合作基础,特别是有完善的各种机制了,说潜力大是因为东盟有6亿多人口,去年有18.8万亿元人民币的GDP。”他说,而且东盟内国家发展不平衡,既有新加坡、文莱等人均收入水平很高的国家,也有世界上较贫穷的国家,再加上有中国*府和东盟官方的推动,当前双方有反对单边主义的共同关切,所以大有可为。

周汉民提出,希望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他表示,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是全球的趋势,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一个国家利益至上的做法不得人心。

RECP区域是经济生机勃勃的区域,这样的自贸区作用是巨大的。“谈判已经好些年,本来定的目标是前年,后来拖延到去年。现在我郑重提出,希望加快(谈判),因为这是人民的急需,经济发展的急需。”周汉民表示,“这样的自贸协定给‘一带一路’所有企业提供更透明的法律规定,更为稳定的法制保障,更为宽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

如何应对*治风险

谈到中国企业走进东盟不可避免的就是东盟国家内部的*治风险。经过今年5月的马来西亚大选,92岁的马哈蒂尔成为马总理。在他上任不满一个月之际,就有媒体报道称,马*府已决定取消新马高铁计划。而6月在东京,马哈蒂尔又表示将推迟新马高铁计划,并将重新研究该项目。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府历经10年谈判后才于年12月签署了共建新马高铁的协议,该高铁计划造价亿美元,约90%路段在马来西亚境内。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马来西亚前纳吉布*府的“旗舰项目”。

面对马来西亚新*府发出的信号,包括中国投资者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开始持谨慎和观望态度。

杨崇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面对东盟国家的*治风险,关键是企业要能够落地生根,把项目做成做好的同时,尽好企业社会责任。

“我曾经在云南工作过,云南机械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YMEC)进入缅甸20年,做一个项目成功一个。缅甸过去是军*府,现在是民选*府,(YMEC)都做得很成功。”他说,所以关键是企业自身要把项目做成做好,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照顾对方的感受,做到有口皆碑,这很重要。

杨崇汇回忆并举例道,年9月,他在仰光街头因为有重要急事闯了红灯,一名女警察把他们的车拦了下来问询。“我们说我们是YMEC的,她一听说YMEC,马上说你们一定有急事才会闯红灯的。”杨崇汇介绍,因为当时YMEC在缅甸建了邦朗电站,装机容量占缅甸电力供应的四分之一,家喻户晓,而且企业社会责任做得很好,所以警察觉得YMEC的人不会故意闯红灯,一定有急事。

他说,所以企业不光得把项目做成做好,还要把尽好企业社会责任,这也特别重要。

“问题不讲不得了”

“成绩不讲跑不掉,问题不讲不得了。”许宁宁对第一财经记者坦言,实际上,现在中国企业走进东盟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

他进一步解释,现在中国企业走进东盟有两大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是信息量不多,不了解东盟有关国家的市场动态、行业*策、产业发展规划。第二就是渠道不通,商务渠道过窄,认识面有限,选择的合作伙伴非常有限。

他说:“以至于我们的企业如散兵游勇单打独斗。自相残杀暂且不说,至少可以说像瞎子摸象。”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许宁宁认为,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积极参与行业合作。他说,行业协会跟东盟国家的行业协会对接,有助于解决两方面问题,第一他们知道本国的产业*策、行业发展规划和市场动态情况,包括其他跨国公司在这个国家发展的一些情况;第二行业协会拥有丰富的会员资源,有利于寻找合作伙伴。

作为从事中国东盟经贸促进工作几十年的资深专家,许宁宁提出,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必须考虑到对方的舒适度,要了解东盟规划共同体蓝图等东盟互联互通的总体规划,以及东盟国家的一些发展规划,如泰国工业4.0等,这样才可以积极地和东盟携手发展。

杨崇汇也表示,中企在东盟的营商大环境不错,而小环境需要企业自身去营造。他认为,企业需要注重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要选择对方需要的项目,特别是雪中送炭的项目;第二是要有把项目做成的经济实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后续服务能力;第三则是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得到当地各方的支持。

许宁宁还提醒,中企在走进东盟的过程中应保持低调。东盟虽然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有发展合作很好的华商合作基础,但是中资企业在当地的口碑不如日企。

“美国在那边投资将近亿美元,日本是亿美元,我们是亿美元。日企在东盟生怕别人知道他们在,中企在东盟生怕别人不知道我来了”。他说,“虽然我们不少中资企业在东南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一粒老鼠屎坏掉一锅汤。”不少中企照搬国内的经营方式,不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在当地高调、张扬行事招致当地民众反感,这点一定要注意。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建言中企走进东盟,这些是必须注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