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市已全面启动大沽河流域水质监测
2013年,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以 建设生态文明,服务蓝色经济 为指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构筑 蓝带通五湖,绿轴连三区 的大沽河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启动了大沽河流域的水质监测。
一是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实现大沽河流域水质监测的全覆盖。根据干、支流的水质及分布情况,在大沽河流域长约140余公里,流域面积478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布设21处监测点位,实施定期采样监测,全面、客观的反映大沽河干流及各支流水质的现状与变化趋势,为城阳、即墨、胶州、平度、莱西五区市全面推进大沽河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建设及流域的水质改善提供有力的监测技术支持。
二是优化水质监测项目,建立完备的大沽河流域水质评价体系。为更加全面的反映大沽河全流域的水质状况,按照《青岛市大沽河流域环境保护规划》要求,依据水功能区达标率的评价模式,将监测项目由原先的6项增加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3项。在此基础上,市、区两级监测站将对主要断面定期进行抽测比对,确保监测数据的精准性。
三是重点加强重金属污染监测,建立大沽河流域水环境安全防控体系。以大沽河流域作为生态中轴,将大沽河干流及桃源河、云溪河等重要支流纳入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监测范围,对10项重金属指标实施加密监测,形成由国控、省控、市控监测断面组成的水环境安全监测络。针对流域内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有效提升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大沽河流域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