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航空博物馆,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的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正在举办一场回顾二战历史的展览活动。
会场陈设着B-40、B-29等各类二战常用机型,旁边配有解说的展板与老旧照片,旨在带领参观者回忆起那段残酷又辉煌的岁月。
参观者们尚沉浸在复杂的情绪中,这时,一架C-46运输机旁的巨物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这块巨物呈圆柱形,石头材质,造型短粗宽厚。
旁边的照片和介绍显示,这是一块用来压平粮食的石碾子,来自中国。
据说光是飘洋过海地将它运走就花了不少功夫,运费更是花了10万多美元。
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为何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从中国寻来不起眼的石碾子?这个故事,还要从70多年前说起。
被钳制的“生命线”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
日本*府筹谋快速吞并整个中国,向北对抗苏联,向南侵略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将整个亚洲纳入囊中,实现所谓“大东亚共荣”。
沪淞、平型关、忻口、太原、徐州、台儿庄,一场场的会战中,战士们用鲜血与生命,阻挡了日军侵略的脚步,祭奠死去的人民和沦陷的河山。
年之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三个月快速破灭中国的痴心妄想被粉粹。接下来,日本为了继续实现全面侵略中国的野心,对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各交通要道进行了堵截,力图全面切断中国和外界的联系。
年8月,随着东北、华北、江南等大片地区的沦陷,日本切断了中国的海上交通运输线。
紧接着年,武汉会战爆发,历经四个月浴血抗争,最终武汉沦陷,京九、京广等两条联系南北的铁路交通大动脉被日军掐断。
之后,中国只能依靠西南省份,通过东南亚的交通要道与外界进行物资交流,随着年缅甸仰光、蜡戍、密支那等重要城市被攻陷,中缅铁路及空路,被彻底中断。
古人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在战争中,物资与交通是军队胜利的重要保障,国内抗战形势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穿越喜马拉雅山的“死亡航线”
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空袭了位于珍珠港的造船厂,以及驻扎在此的美国海军。
经此轰炸,太平洋舰队44艘船舰被击沉,名美国军民丧生,伤亡惨重。
此事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即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
中国战区自年来,牵制了大量日军,中国战势影响了战略反攻与二战走势。
为了支援中国,援华物资从美国的东海岸出发,跨越公里汹涌的大西洋,到达非洲西海岸。
暂停补给之后,继续向东飞至印度加尔各答,之后换铁路向东驶向阿萨姆邦汀江机场等13个机场。
物资到达印度机场后,将向南先飞往缅甸的保山、密支那,之后将横穿世界屋脊,飞过白雪皑皑的珠穆朗玛峰,最终到达云南、四川等省。
冰封千亿年的雪山上响起了引擎的轰鸣,飞行员飞越连绵不断的雪山犹如一个个雪白的驼峰。
因此,这条横跨半个地球,世界上最昂贵、最危险、最艰难的航线被称为“驼峰航线”。
年起,源源不断的武器、汽油、药品经由这条航线从美国运来,维持了战区一部分的物资供应。被掐断干涸的血脉逐渐复苏。
驼峰航线之所以难飞,是因为世界屋脊的低温、高海拔与大风时刻威胁着飞行员的安全。
从航线开通至结束,曾有架飞机在此坠毁,多名英雄在这里长眠。
马特峰计划
随着美国的加入,同盟国一转劣势,东线的苏联红军势如破竹,西线的英美联军逐渐收复失地,太平洋的鏖战也取得节节胜利,中国腹地的革命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为了配合英美联军登录诺曼底的霸王计划,中美两国在中印缅战区制定了马特峰计划。
以印度与成都附近的机场为基地,用最新型B-29战机对日本本土、台湾、中国东北日本工业基地进行战略轰炸,摧毁日军战略力量,也为后续登录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弹进行实战试飞训练。
随着马特峰计划的实施,成都周边的新津、邛崃、广汉和彭山,4个轰炸机机场以及双流、彭家场、凤凰山、太平寺、白市驿等5个承担保卫和护航任务的战斗机机场开始新建、拓建。
此时距离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11年,中国人民忍受着战争炮火,生离死别的日子已经过去了11年。
作为战时首都所在地的川渝地区,更是遭到日军大大小小上百次的轰炸。
村民们听到修建机场,是为了让美国人帮助中国去轰炸日本,大家都群情激愤,非常热心,即使没有报酬,也自愿前来帮忙。
勇敢聪明的中国人
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根本没有修筑机场的现代工具,一步步基本靠人力完成。
修筑机场,首先要平整地面,但没有专业的压路机器,该怎么办呢?
有的村民灵机一动,碾压路面不就和在家碾粮食一个原理吗?咱们就用石碾子来碾地面。
这个想法一出,顿时受到不少人的赞同,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特制的石碾子和普通家用石碾子,在体型和重量上有不小的差别。
村民们首先从山上采石,石头一定要巨大,之后再用凿子将巨石一点一点凿成需要的样子。
最终,一个个长1.8到2米左右,重达4、5吨的石碾子就在一双双布满老茧、血泡的双手中完成了。
村民再将一条条细绳栓在石碾子上,像江边的祖辈拉纤一样,费力地将这些石碾子拉到机场修筑工地。
平整夯实土地之后,便要敷设三层鹅卵石。最底层用大石打基底,中层和高层稍小。
当时有记者拍下了这些农民从岷江搬运鹅卵石到修筑机场跑道的画面。影片里,村民们穿着褴褛的破棉袄,踩着草鞋,有些人甚至没有鞋子,只能光着脚。
虽然物质贫乏,但大家还算精神。村民们艰难地把河滩上的鹅卵石运到修筑机场的地方,女人用小一点的竹箕、竹篓搬,男人则用独轮车,或者两三人一起,用板车运送。
浩浩汤汤的搬石大队来往不息,机场初见雏形。
川人未曾负国
据说修筑机场时,时任美国第14航空队司令的陈纳德曾来视察最大一个机场——新津机场的修建进度。
在视察时,他发现工地旁的一颗大树下放着一排箩筐,数了数共有十几个,都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照料。
这画面与繁忙的工地格格不入,他觉得好奇,他便上前询问“这些都是您的孙子孙女吗?”
老奶奶摇摇头,告诉他“这些孩子中只有三个是我的孙辈,剩余孩子都是村里其他人的,他们的父母都来修建机场了,我的年龄最大,孩子便由我照顾。”
在当时,除了青壮年男性,还有很多妇女和儿童,前来帮助修建机场,谁要是躲在家里不出来,是要被村里人瞧不起的。
在川西29县52万爱国群众的不懈努力下,仅用5个月,一个个机场就竣工了。
美国超级堡垒轰炸队的某位飞行员曾这样描述他第一次驾驶飞机降落的感觉:“无数阡陌纵横的稻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我第一次感觉到置身另一个世界......,广汉机场自空中俯瞰简直棒极了,我们B-29飞机降落也很漂亮,成千上万劳工挤在机场跑到两旁观看我们的来临。”
机场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年6月15日,美国第20轰炸总队,驾驶着B-29轰炸机从四川的各个机场起飞,从满目疮痍的中国飞过,穿越波涛汹涌的黄海,驶向日本本土。
不幸的是,机群还未到达日本本土,便被驻守在济州岛的日本海军的雷达侦测到。
黑夜被探照灯撕裂,第一驾日本战机起飞,紧接着是第二驾、第三驾,犹如蝗虫过境。
美国轰炸队的总指挥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他当即决定,只要看见日本战机,就主动出击,双方在黄海展开激战...
济州岛守军樫出勇后来这样回忆起这场战斗:“地面的探照灯一起照亮了天空,终于,我看到了一架四引擎的轰炸机,我害怕极了。B-29在探照灯照射下所显示的轮廓,使我想到了海上的巨鲸,仅仅是它的体积就让我大吃一惊。”
得益于更先进的武器,以及更出色的战斗技术和配合,美军先赢一棋。
次日中午,轰炸队成功飞至日本九州,对地面的造船厂、钢铁场等目标展开攻击。
胜利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四川,机场的工作人员一时之间忍不住热泪盈眶,奔走相告,这真是一次来之不易的胜利。
年6月16日,中央记者采访了第20轰炸队的总司令沃尔夫准将,沃尔夫在采访中说,中国人民修筑的机场,是这次轰炸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个石碾子的飘洋过海
年,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美国空军博物馆联合举办名为“历史的记忆”展览。
展览分为“飞虎队”、“营救杜利特尔”、“飞越驼峰”三个部分。
展厅中重现了中美联合抗战的点点滴滴,其中有两幅照片特别引人注目:一张是似老牛般佝偻着脊背的四川民工正在拉一块巨大的石头;一张是一架B-29飞机从天空掠过,地上的民工们兴高采烈地挥舞着锄头。
这些展览的旧物,勾起了二战老兵的回忆,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充满激情的岁月。
但有一些参观者,没有亲身经历,看见图片上的石碾子,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
很多老兵联名要求馆方,来华寻找一个真正的石碾子,来纪念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博物馆随后在四川和云南等省展开寻找。
石碾子不是什么稀罕物,又体型巨大不好移动,况且距离抗战已经结束60余年,能不能找到真不好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之后,在我国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美方终于找到了这样一个3.7吨的石碾子。
石碾子看起来已经很陈旧并且磨损严重,但正是这样一个个的石碾子,压出了飞机能够起飞的康庄大道。
年,这个重达3.7吨的石碾子,通过公路、海运,辗转2万余里,最终成为博物馆的永久藏品。
随着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历史的记忆”这一纪念二战胜利的大型展览落下帷幕,这些“功臣们”也退居幕后了。
但在二战中,为保卫国家人民,追求和平做出过贡献的英雄们,他们的意志就像这坚固的石碾子一样,不可磨灭,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