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是浙江省杭州市辖县,截至年末,全县辖4个街道、6个镇和4个乡(含1个民族乡),县*府驻城南街道迎春南路号。常住人口43.2万,户籍人口41.7万。初步核算,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9亿元,完成财*总收入52.76亿元,同比增长13.2%。当然,桐庐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名人辈出,孕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介绍两位近当代著名人物,他们一位是中国民航总局局长、一位是院士。
第一位:沈图
沈图(年-年1月17日),原名申屠筠,字逸松,桐庐县原环溪乡(今江南镇)西坞村人,年11月,参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人。曾任中国民航总局局长。年2月毕业于抗日军*大学。历任抗大主任教员,团*治部主任、副*委,野战军二纵队*治部宣传部长,二十兵团*治部部长等职。在抗大时他一边与日本*子打仗,一边坚持教学。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奉命到河间、饶阳、沧县一带组织新兵团,任新兵团指挥。
年进军内蒙古,他参加了解放包头的战斗,包头解放后主持军管委工作。年冬,又带兵参加了解放石家庄的战斗。北平解放后,带兵参加了解放太原的战斗。后又带部队负责京、津、张家口、山海关一带的警备任务。新中国成立后,沈图奉命投身于中国民航事业建设。历任中苏航空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文化大革命中曾遭受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于年任中国民航总局局长,后又被选为中共“十一大”、“十二大”代表、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在小米加步枪的年代,我见过的飞机是向我们狂轰滥炸的,那时我们怕见飞机。”总理听了哈哈大笑:“是啊,那时我们怕飞机,现在我们应该爱飞机了。”总理又说:“航空事业是*的事业的一部分,是一项新兴的有广阔前途的事业。沈图,你首先要爱这个事业,变外行为内行,关键问题是要善于学习。”听了总理的话,沈图深感责任重大。为不辜负总理嘱托,他首先在公司各级干部和职工中掀起了学习航空业务的热潮。他认真听课,和大家一起参加考试,并经常到驾驶舱里看飞行员操作,还亲自驾机从伊宁飞到乌鲁木齐。
总理知道此事后,又亲切地对他说:“你实践一下飞行操作是好的,主要是学习管理。”总理的话不多,但给沈图带来了无比温暖,指明了方向,于是他下决心学习管理,很快成为中国民航事业管理的行家。从年起,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他和同事们一起重点抓专业航空,也搞运输航空,民航两翼齐飞。30多年中,在祖国万平方公里大地的上空摄影制图;在长达多万公里的飞行中,为国家找出了很多矿藏;在光山秃岭、黄土高原,飞机播种造林、植草近万公顷;在防治禾苗和森林病虫害等方面成就更是显著。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卓有远见地指出:“中国民航不飞出去,就打不开局面,一定要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沈图根据周总理的指示,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开辟国际航线的规划,亲自主持了一系列重大的国际通航谈判。
年9月,沈图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去巴基斯坦谈判两国通航问题。他提出的由西线飞入中国的航线方案,得到周总理的肯定,中巴通航谈判很快达成协议。年4月29日,两国正式通航。中巴通航以后,我国西部大门打开了,民航飞机经过巴基斯坦,可以直接飞往欧洲和非洲。当时外电报道:“这是中国航空史上的盛举。”
年,沈图率代表团赴仰光修订《中缅航空协定》,获得了我国日后飞行东南航线的业务权。从这一点切入,我国的民航事业向外扩展有了更大的空间。在基本完成东南亚航线布局后,他又着手研究从北线和西线飞出去的计划。在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建设史上,正如杨成武、孙毅、唐凯、胡逸洲等同志在《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创建者》一书中所说: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沈图同志的业绩,他为新中国民航事业作出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贡献。
第二位:王三一
王三一(.1.1-.8.5),浙江桐庐人,水工结构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年,考入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选修水利方向,师从著名水利学家黄万里、范治纶等。撰有《乌江渡水电站基础处理设计报告》、《介绍中国几座高坝兼论中国高坝设计趋向》等论文。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年,院系调整,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水利组并入清华大学水利系,王三一遂转入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历任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技术员、工程组长、设计总工程师、院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高级咨询。
年,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三一长期从事水利水电设计工作,设计多座高坝和大型水电站。年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参加和主持主要水利水电工程有上犹江、白莲河、柘溪、乌江渡、东江、东风(地下厂房部分)五强溪、大广坝、五里冲等
参加和主持主要水利水电工程有上犹江、白莲河、柘溪、乌江渡、东江、东风(地下厂房部分)五强溪、大广坝、五里冲等。在建的有龙滩,待建的有三板溪、向家坝等。在以上工程中提倡一体化设计理念,并将其应用于围岩与衬砌、坝和地基设计中。在优化设计方面,注重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和技术创新,以获得总体上的经济和安全。多次成功设计了不同类型高坝和岩溶地区高水头水库。其中乌江渡水电站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在强岩溶地区建成的当时最高大坝,坝高m经多年运行考验,渗漏量极为微小(约40m3/d)。
该工程还针对坝址极为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研究采用了下拱上重的拱型重力坝,高水头大单宽流量厂房顶和厂房前挑流泄洪,以及坝后厂房、溢洪道、开关站在窄河谷中重叠布置等多项创新设计。作为该工程设计技术负责人,于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管设计的东江、五强溪(均获国家设计金将)大广坝和五里冲等工程在技术上也多有创新,如窄缝式泄洪消能、坝面引水背管、宽尾墩底孔联合水能工。河床浅埋式地下厂房以及高水头无坝盲谷水库等。在建的龙滩水电站,坝高.5m,装机容量万KW,为当今世界上最高碾压混凝土坝,筑坝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所采用的碾压混凝土坝和全地下式厂房总布置方案,比常态混凝土坝方案可提前一年发电,经济效益巨大。
其中,乌江渡水电站工程获年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作为设计负责人,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持设计的东江拱坝、五强溪高水头船闸、大弧门及高吨位预应力闸墩等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