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向缅甸总统温敏发出的贺电中指出,建交70年来,中缅传统胞波情谊历经风雨、坚如磐石。中国将以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为遵循,密切高层往来,巩固政治互信,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多边协调配合,使两国人民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胞波。
近五年来,我会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优势,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为筑牢中缅两国胞波情谊贡献力量。
首先推出缅甸朋友在“外国友人眼中的北京”摄影大赛中的获奖作品。
友谊回顾
年4月至5月
缅甸中国友好协会积极参与了我会的“共克时艰——北京国际民间友好组织防疫抗疫分享会”和“丝路一家亲”农业技术线上培训专场两场在线云分享活动。
年12月
我会组派的农业交流团,在缅甸内比都、仰光与缅甸农业大学、缅甸果蔬协会、茶叶协会的领导及农业专家座谈,交流农业成果,把北京农业经验带到缅甸田间地头。
年8月
应我会邀请,缅甸宗教文化部组派的青少年参加“欢动北京”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周活动。
年7月
应我会邀请,缅甸宗教文化部组派青少年参加我会主办的北京东盟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
年11月
我会与缅甸驻华大使馆、缅甸旅游联合会联合主办的“醉美缅甸-缅甸文化旅游图片展”在北京市颐和园举行
年5月
应我会邀请,缅中友协参加北京国际民间友好论坛,并签署合作协议。
年2月
在中国传统春节期间,我会组织的“北京东盟文化之旅”走进缅甸,带去了非遗节目展演、非遗手工艺制作与展示和北京图片展等。
年11月
我会组织了农业交流团,在缅甸仰光省、曼德勒省分别举办北京农业交流展、现代农业技术交流会等专题农业技术交流活动,并与缅甸果蔬协会、缅甸芝麻与谷物协会、缅甸蘑菇协会、缅甸稻米协会、曼德勒农业协会等进行了工作会谈。
年7月
我会接待了缅甸瑞喜宫佛塔管委会代表团,期间与北京市文物局、妙应寺白塔管委会进行工作交流。
胞波情深,守望相助,我会将继续为中缅两国人民友好交流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拓展阅读:
胞波的由来
胞波由缅语PaukPhaw音译而来,最初是兄弟的意思,是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专用亲切称呼。
缅甸著名史书《琉璃宫史》中记载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太阳神的后裔与龙公主相爱,后来龙公主生下了三个蛋。一个龙蛋从江里漂到中国,一位美少女从中脱壳而出,后来成为中国皇后;一个龙蛋触地而裂,变成无数宝石,缅甸便成为宝石之国;还有一个沿伊洛瓦底江漂至蒲甘,被一骠族老翁打水时捞起,孵化出一个男孩,后来长成为力挽千斤的神箭手,成为古蒲甘王朝的始祖。于是,蒲甘王朝的始祖特授中国皇后之子即其外甥为“乌底巴”(缅语,“同胞所生”之意)。此后缅甸人民就把中国人民当做自己的“瑞苗”(缅语音译,“亲戚”之意)胞波,意即“同胞兄弟”。
中缅两国边民语言相通,习俗一致,通婚、互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年缅甸独立和年新中国建立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年,由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巴瑞总理亲手缔造了中缅两国兄弟般的友谊。
原本用来指称华缅民族关系的“胞波”,逐渐被频繁应用于称呼两国的政治关系。在中缅两国高层的互访中,双方均多次表态强调两国“胞波”情谊源远流长,珍视两国人民的“胞波”之情。
从年开始,在4月的泼水节或5月的五一节期间,中缅“四城一区”(中国瑞丽、畹町经济开发区及缅甸木姐、南坎、九谷)联合举办中缅胞波狂欢节,成为了两国人民共同的欢乐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