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布会一起来看看,云南省文化事业结出的 [复制链接]

1#

今日(12月24日)上午,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回眸‘十三五’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化繁荣发展专题发布会。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明办、省广电局、省委网信办相继发布“十三五”以来,我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就。

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罗杰发布了我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省委、省*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我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道德修养;加快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构建了立体化文化交流传播体系,生动展示七彩云南美丽中国良好形象。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广泛开展“云岭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云南好人”等评选活动,选树推出杨善洲、高德荣、朱有勇、杜富国、张桂梅等重大先进典型。在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昆明市、曲靖市、普洱市、景洪市、石林县、楚雄市、澄江市7个城市评选为全国文明城市,加上复查确认保留称号的安宁市、腾冲市,全省共有9个全国文明城市,总数跃居全国第10位、西部第2位,走在了全国前列。建成文明实践中心个。全省注册志愿者总数.94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2.1万个,2名志愿者获得“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称号。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完成省委深改委部署改革任务项。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初步建立了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初步构建了文化企事业单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了省级统筹与各地分级考核相结合、院团自我评价与考核委员会全面复核相结合、省考核委员会会议审议把关的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机制。实施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建立了国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体系。非时*类报刊社改革任务有序推进。目前全省报刊已经精简至种,其中报纸62种、期刊种,完成非时*类报刊转企改制34种。广电传输网络整合、电影发行放映转制、广电系统电视剧制作机构剥离转制、省级*报*刊发行机构剥离转制等改革任务也圆满完成。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深入开展“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实现省、州(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滇西抗战纪念馆、云南省博物馆、云南广电影视传媒中心、云南大剧院、云南文学艺术馆、云南广播电视集中集成播控中心、云报传媒广场、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全省共有影院家、屏幕块,个县(市、区)均建有数字影院,年电影票房收入9.48亿元。全省共有出版单位家,其中图书出版单位8家、音像出版单位2家、报纸出版单位51家、期刊出版单位家;共有报刊种,其中报纸59种,期刊种。

■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推出

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电影《独龙之子高德荣》获得年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奖。电视剧《锻刀》获得年全国电视剧收视第一名,获得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突出贡献奖。广播剧《永远的更路簿》获得年第14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西南联大》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年理论文献片类优秀奖。纪录片《落地生根》(第一季)年获得第13届中国纪录片创优评析社会类一等奖。《都是一家人》列入年全国优秀电视剧目,获得年第32届电视剧“飞天奖”提名奖。最近热播的电影《一点就到家》推动普洱咖啡销售额大幅上涨。6位作家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舞剧《流芳》、话剧《农民院士》等一批文艺精品百花齐放,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一批美术、雕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收藏。原创MV《生命之春》《山河无恙在我胸》《命运共同体的战斗》在抗疫期间迅速传遍全网,传递了正能量,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誉。

■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年末,全省特色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02亿元,占全省GDP比重3.3%;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16亿元,占GDP比重10.1%。年,云南报业传媒(集团)、云南出版集团、云南广电网络集团、云南广电传媒集团4户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总资产为.43亿元,营业收入88.07亿元。金彩影业、骏宇文博、天游科技等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以省属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民营文化企业为重要补充、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初步形成。“金木土石布”为核心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建水紫陶、鹤庆银器、个旧锡器、剑川木雕、开远根雕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年产值均在10亿元以上,大幅增加了农村群众收入。以云数传媒公司输出中国DTMB技术标准、《吴哥的微笑》旅游演艺项目、金边中国文化中心为代表,云南文化企业成功走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全省累计22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6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昆明市创建成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云南文博会、七彩云南赛装文化节等成为云南文化产业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易平台。

■持续提升中华文化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在全国首创“国门书社”,在中缅、中老、中越边境口岸开办19家“国门书社”。先后在泰国、老挝、柬埔寨、尼泊尔四国成功举办跨国春节联欢晚会。与文化部先后共建柬埔寨金边中国文化中心、缅甸仰光中国文化中心。云南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实体书店10个,包括8个华文书局、1个“中华乡愁书院”、1个胞波书社。持续开展的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等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期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到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刚刚闭幕的十届省委第十一次全会也就“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构建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提出了明确的部署,为在新征程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新时代我省文化强省的新使命明确了前进方向。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广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云南文化精品工程、云岭文化名家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构建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好民族文化强省,不负韶华,不负盛世。

一批原创精品剧目记录云南发展历程

省文化和旅游厅*组成员、副厅长王江红表示,“十三五”期间,我省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步伐,推动云南文化繁荣发展,在六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艺术创作进一步繁荣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主题,全省新创、原创大型舞台艺术作品50余台,创作了《农民院士》《流芳》《梭罗花开》《独龙天路》《白鹭归来》《郑喇叭外传》等一批文艺精品剧目,真切书写、讴歌了新时代。维西县傈僳族《瓦器器》获得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我省入选“中国文化艺术之乡”20个,命名“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6个。重大文艺活动精彩纷呈。先后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云南省新剧目展演、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云南省青年演员比赛、昆明美术双年展、云南省新年戏曲晚会等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截至年底,全省共建有公共图书馆个、文化馆个、美术馆4个、非遗中心27个、乡镇文化站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个,实现省、州、县、乡、行*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文化惠民常态推进。举办“奋斗杯”云南省群众文艺作品大赛、“建设者之歌”农民工文化节、群众文化活动“彩云奖”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艺术进校园”“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文艺演出等惠民演出活动,完成惠民演出83场,观众人数达余万人次。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年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文物局已同意将其作为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推荐项目上报国务院,已被文旅部列为申报年世界文化遗产首选项目。截至目前,全省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正在申遗1项(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有世界自然遗产3项(三江并流、石林、帽天山)、世界记忆遗产1项(丽江纳西族《东巴经》手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项(居全国第10位),可移动文物42万件套、78万多单件(居全国第12位),我们严守文物安全生命线,连续3年未发生文物安全事故。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91处,中国传统村落个(居全国第2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项(居全国第12位,目前还有23个非遗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示名单)、代表性传承人人,并有“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两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4个传统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85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28个云南省非遗保护传承基地,4家传承人企业列入国家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大理州“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入选全国第二届“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案例,2个文物行*执法案例入选“第三批全国文物行*执法指导性案例”。

■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

推进实施“云南博物馆群建设计划”,积极推动8种博物馆集群和6个博物馆群落建设,基本完成五华翠湖片区博物馆群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备案博物馆、纪念馆家。“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备案博物馆、纪念馆49个,占建国以来云南新建成备案博物馆数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博物馆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全省举办陈列展览个,免费开放参观人数总计余万人次。年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参观人次达万,首次突破万。

·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出台《云南省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年)》,打造文旅融合重点示范项目,目前,已推出80条精品非遗体验线路和10条乡村精品旅游路线;建成省级文创园区37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8个,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进入全国首批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成功打造“云南印象”等41项精品旅游演艺节目,举办46项国际性文旅活动和多项体育旅游赛事活动。

■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

依托独特的区位条件和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我省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我省与文化和旅游部合作共建和运营管理柬埔寨金边、缅甸仰光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缅甸云南文化年”“德国云南文化周活动”等活动,组织实施“欢乐春节”“文化中国·七彩云南”“七彩云南·文化周边行”等品牌活动,持续举办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中缅胞波狂欢节、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目瑙纵歌节、澜湄电影周等活动,组织开展中泰文化旅游友好行、澜湄文化行、中国—老挝旅游年、中国—柬埔寨文化旅游年等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夯实民意基础,促进心灵相通。

“十四五”时期,省文旅厅将聚焦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狠抓精品剧目生产;聚焦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全力冲刺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聚焦弘扬革命文化,扎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聚焦传统文化保护,全面推进各类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聚焦考古成果运用,积极抓好建设文物考古遗址公园;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深化博物馆群建设,推进国家级代表性传承项目提质增量。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闵楠摄影报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