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汇率中缅1:.48美缅1:1,.7
出租车-历史条件造就的“出租车王国”
一到仰光,就发现,咦?路上怎么这么多出租车?的确,在仰光街头跑的最多的不是赶路的行人也不是送快递的小哥,而是一辆接一辆的出租车。
在路上打车时你可以“招手即停”也可以使用grab这一软件来呼叫附近的出租车。对于价格,仰光并没有采用“打表计价”而是采用“议价”制,挥手招来的出租车需要你在上车前和司机谈好价格,以前很多司机会对外国游客提出一个较高的价格,但现在由于grab等打车软件的出现,出租车的价格相对透明化,让要高价的现象有所好转。使用grab的另一个好处是它相对安全,司机、乘客均有可见的注册信息,避免了隐藏的犯罪的可能,但是如果你想要有一个十分流畅的打车体验,最好还是要会说一口流利的缅语。
仰光市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而他拥有的出租车数量却高达6.6万辆!而与其面积和人口相近的南京市才拥有近1.5万辆。原来,这源于缅甸在年的一项减轻进口二手车税收的*策,大量二手车涌入缅甸,并且直接进口做出租车的税率又会更低,加之出租车司机这个行业在缅甸相对来说是“高薪行业”,毕竟在仰光,一个普通手机店的售货员一个月只有15万缅元(合人民币元)左右的收入,而仰光的出租司机却能拿和中国中等城市出租司机差不多的收入。但也正是因为仰光的出租车数量过多,给城市道路带来了压力,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府已经开始计划减少出租车的数量。
公交车-仰光公共交通的核心运力
如果要问怎么解决私家车过多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那么全世界的回答都会是公交车和地铁。仰光也正在不断升级和扩建它的城市血脉,运营了几十年的仰光公交车管理委员会(MaHtaTha)正式改组成为仰光公交服务系统(YangonBusService,YBS),一辆辆进口的高级巴士、一条条重新规划的公交线路、一个个新修建的公交站台,都是仰光为升级城市公交系统而付出的努力。
相比起几年前“飞驰超车的仰光公交车,老旧的悬架左摇右晃”、“破旧的排气管在街上不断轰炸着行人的耳膜”的旧公交车,如今的仰光已经积极引入中国宇通等品牌的高级巴士,并重新规划了城市公交线路。年,YBS还相继升级了公交站台和公交刷卡系统,仰光公交正在不断地向规范化,现代化迈进。
在仰光坐公交,你需要备上缅元或者缅元的零钱,这确实很便宜,即使是有空调的公交也才收费缅元合人民币不到1元。我第一次坐的公交车是一辆旧的韩国进口车,车内的装潢还都是韩国的样貌:韩国化妆品的广告、它在韩国服役时候的城市线路图、韩文的提示标志等都保留着原模原样。由于是晚高峰,车内虽然有空调吹风,但还是很热,上车3分钟后我已经被“蒸”出了汗。之后,我坐过了干净整洁的中国宇通巴士,车内的装饰都是崭新的仰光线路图,缅语提示词,当然,空调也改善了很多。我相信公交车的硬件设施、司机的服务态度、候车购票系统将在YBS不断努力下得到更大的改善和提升。
如今,仰光平均每日出行民众约有万名,其中,万名民众只乘坐公交车来往,在仰光省范围内运营的YBS公交车线已有条,共有辆,个路线,每日使用4辆汽车运营仰光市内路线,其中辆是新汽车,每日乘客承载量有万人,运力仍然有着一定的缺口,这也将仰光发展公交车交通的事业推上了不可回避的历史阶段。
环城铁路-穿越仰光历史的见证者
和中国的大城市不一样,仰光并没有地铁或是轻轨这样的中远途公交工具,但仰光有一条环城铁路线,它以廉价的票价、较远的通行距离成为仰光运载量仅次于公交车的公共交通工具。行程15英里以内的票价在缅元,折合人民币0.5元不到,而行程15英里以上的票价也只需缅元。可以说是非常便宜了。并且车站并没有进站口、检票口等相关检查措施,只有车上会不定时抽查,被查到的乘客将被收缴十倍于票价的罚款。
环线沿途的的车站非常简陋,由于没有进出站限制,很多车站还直通城市街道,你可以看到裹着隆基睡在站台边的流浪汉、穿梭在铁路两边来往匆匆的行人和卖油炸小吃的印度人。上下班客流高峰的时候,还会有头顶货物(一般是食物)的妇女来铁路上吆喝叫卖,一片和谐,好生热闹。
现在环城火车很多车厢都是从日本进口的,车内并不设“对号入座”的座位,而是和地铁似的一竖排座位,先到先得,余下的则找位置站立,或者就在车门附近席地而坐,而环城火车是没有能开关的车门的,或站立或坐着的乘客,与洞开的车门外闪过的风景交相辉映。环城火车是没有车头,也可以说每一节车厢都是车头,在每一节车厢你都能看到驾驶室和控制器,而在他们连接在一起成为一整辆火车时,中间没用的驾驶室就成了乘客们额外的座位。
车厢里的叫卖也是环城火车风景线的一部分。挑着扁担箩筐、头顶浅盆的人们穿插在火车的各个车厢推售他们的物品。“苹果,甜甜的,一个”一句句地叫卖,等待乘客们的购买。
近年来,仰光也在陆续开展环城火车的升级计划,建设永盛火车头工厂来满足车头车厢的检修工作、进口三十余节车厢、整修铁路、升级沿途通讯设备等,以提高火车运速运力,预计到年,环城火车的时速将由每小时40公里提升至每小时60公里。
你知道吗?缅甸的第一条铁路是从仰光到卑谬,始建于年,早在年缅甸就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铁路网,至今依旧稳定,没有巨大的变化。城市在扩建,铁路却依然在那儿,车里坐着的乘客来了又走,车窗外的植被却久久不变。仰光铁路一度见证了仰光辉煌的时期,而如今的仰光也在将铁路进行电气化升级,预计在年整体竣工。到那时候,这条见证了仰光百年兴衰的环城铁路也必将推动仰光以更快的速度向美好的未来奔去。
人力三轮车-仰光社区交通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环城铁路是仰光人跑长途的选择,那仰光街头随处可见的人力三轮车就是他们出门买菜的好帮手。在仰光,几乎在每个街角你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三轮车和车夫等待着人们的一声招呼,就载上乘客往巷子里骑去。这种保留最原始的“人力车”状态的三轮车产业,在禁止“两轮”(即禁止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两轮交通工具)上街的缅甸,担任了打通人们社区交通“最后一公里”的角色。
根据距离远近,三轮车的收费大概在-缅元一次,不过最远也就在1公里左右的范围,因为每片生活区都有不同的车夫群体,走的远了既不好抢别人的生意,也不好空载回来。三轮车已经成为缅甸人近距离出行的首选公交工具,在小街巷行驶的三轮车又快捷又舒适,车斗的部分为前后两软座,可以供两个成人同时乘坐。缅甸人乘坐三轮车出门买菜、接送孩子上下学很是普遍。
别看三轮产业形式古老,但在缅甸,三轮车要上牌照,车夫要纳税,已然成为受国家管控的正规产业。城市的道路随着主干道蔓延至各个居民社区,蛛罗密布的“城市血管”爬满了仰光,这些三轮车夫就像是运送血液的红细胞,将城市居民在每一根“血管”里递送着,三轮车夫着实变成了打通社区交通“最后一公里”、对人们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