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性高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6930.html第28期爱故乡沙龙回顾
年11月25日晚,由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福建省海峡社会发展研究院、福建爱故乡公益平台共同主办的“福州爱故乡沙龙第28期
社会组织走出去的机遇和问题——兼谈缅甸华侨社会组织合作与爱故乡”,在福州市三坊七巷无用空间圆满举行!
主持人邱建生:今天也算是我们今年沙龙重开的第一讲,设计这个小座谈的一个目的,是想从“一带一路”这个背景下,去探讨社会主义主体的问题。我们所讲的“一带一路”可能给大家的概念主要是一个经济行为,改革开放40年的确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时也欠了很多账。所以我们在推“一带一路”的时候不要再去走过去的路,一只脚走路是不平衡,我们“一带一路”往前走也要双脚走,经济和社会同步才会走的更顺畅。邢陌算是在我们公益界社会领域里面走的比较前面,是缅甸社会组织第一家,目前担任慈善发展仰光组织项目主任和救助缅甸儿童基金会项目主任,这次就请来了资深公益人邢陌老师来为我们讲解缅甸华侨社会组织。
分享人邢陌:在年有了一个机会去到缅甸,接触到了缅北果敢自治区*府的一些官员和慈善组织,于是就想通过当地慈善组织、公益慈善工作为切入点,让中缅边境地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想法。年我开始到缅甸仰光和曼德勒等地与慈善组织交流与合作。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近几年来我在缅甸所接触的华人慈善团体的大概情况,这些慈善团体在和我们中国合作会有哪些积极因素以及我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01
为什么在缅甸北部做社会组织?缅甸北部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缅甸北部地区时有发生*府军和民地武的战争冲突,处于冲突地区的百姓经常流离失所,生活艰难。加之毒品泛滥,常见的毒品叫小麻(麻黄素制品),价格便宜且容易获得。比如说有人家里结婚办喜事,都会提供这类毒品招待客人。毒品甚至已经成了一些年轻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在缅甸果敢自治区,本地的一些大家族、*府官员希望果敢民族能好起来,所以尝试着在这个地区采用慈善工作的方法做社会建设,用民间慈善的力量和*府*策来改变这样一个不太好的社会状态。
02
过程是怎样的?
年缅甸的2.9内战爆发,我们所在的区域有一支民地武和*府军进入战争状态。于是我们工作的区域就变成了交战地带,那个时候就协助当地的一些朋友成立和管理难民营,接收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当时大概有接近7万难民进入到中国境内,由中国*府接收安置,让他们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和简单生活物资的支持。一些没有办法进入中国境内的难民,都被果敢难民营接收安置。最多的时候收留了多的难民。
果敢族是中国的汉族到了缅甸后形成的,这也是早期的一个缅甸华人领袖的争取下才有了果敢族。以前缅甸*府不承认华人的国家公民权利和社会地位,华人也拿不到有公民权利的身份证明。上个世纪60年代,华人领袖罗星汉,为华人在当地争取社会权利做了很多的贡献:一个是可以开办果文(中文)教育,一个是承认果敢族的国民身份。所以在缅甸如果有人说他是果敢族,他学习的是果文,那就意味着这个人就是华人,果文就是我们中国的汉语。
我所讲的其中一部分华人慈善组织,是从我一开始在缅甸北部边境接触的,就是成立和管理难民营的那些当地华人慈善组织。到了年,我开始进入缅甸内地仰光和曼德勒,跟当地的华人慈善组织接触合作,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在这两个阶段,一个在中缅边境的时候,一个是这几年在仰光和曼德勒所认识的一些华人慈善组织的大概情况。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没有回仰光工作,一直在国内到处走,跟国内的企业、慈善基金会、朋友等介绍缅甸的情况,争取慈善资源去支持我在缅甸的工作,为什么要这么做?刚才建生也提到一带一路、经济双循环问题,近期中国官方和主流媒体经常会提到一个经济发展双循环的问题。实际上来讲,在RCEP协议签之前,我们正在进入单循环的状态,这个协议在上个星期签署后,现在可以说我们是有内有外的经济双循环。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其实跟*府跟企业,或者说跟国家的外交,跟经济的这种促进和发展其实都是有直接关系的。
03
缅甸华人慈善组织的大致情况
1、缅甸华人慈善团体和国际背景支持的团体解决问题的视角不同
我大概接触了有20多家华人慈善组织和30多家缅甸其他民族成立的慈善组织,缅甸的华人慈善组织的工作范围和中国社会组织一样,从事疾病救助、贫困救助、助学助教、戒毒康复和灾害救助等。华人慈善组织的工作模式多为事后救助,力图在短期内、快速的帮助受助人解决现实困难。比如说水灾来了,老百姓没有粮食吃的时候,华人组织送去衣物和粮食。为没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贫困人口捐赠医疗费和直接提供医疗救助等等。有国际组织背景支持的缅甸组织在工作中会涉及到人权、环境、疾病控制等从源头、事前控制的这些工作模式。比如改善环境卫生,减少一些疾病的传播和感染,从源头控制。但华人慈善组织只在贫困人员生病的时候提供治疗救助,对解决社会问题的介入方式都是在事后,从事前的预防,从根源去解决社会问题的视角几乎是没有,这是一个特点。
2、缅甸华人慈善组织的区别工作模式资金来源救助功能
缅北华人慈善组织几乎没有固定的工作方向,可以说是对受助人是有求必应。慈善资金也很少来自社会普通人捐赠的收入,大部分慈善资金是当地几大家族和富裕家庭的捐赠。在缅甸内地仰光周边的华人慈善团体大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工作方向,比如说有专门做眼科手术、专门做兔唇手术,助学助教等等。部分华人慈善组织一年只开展一至二次的救助活动。所以在仰光周边的华人慈善组织,有自己特定的工作方向,而且是在每年特定的一个时间段去做事。缅甸内地与缅北华人慈善组织工作模式的差异不大,只是缅北地区华人慈善组织救助的对象更宽泛一些。
两地华人慈善组织资金的来源比较相似,也有所不同,一些缅甸华人慈善组织的资金基本上是来自发起人的捐赠,有些慈善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会员制,新的会员加入,新会员进来主要的职能就是捐款和参与救助服务,这是传统的慈善组织。近几年缅甸国家进入民主化改革的这样一个进程,缅甸的少数民族也开始成立慈善基金会,这类基金会在开展慈善活动的同时也为本民族的**服务。随着缅甸民主化发展趋于良性进步和稳定,很多少数民族都开始成立**,成立**需要有资金来支持其正常发展,所以少数民族**开始成立基金会,基金会也会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慈善救助,一部分为**发展服务,比如说在建立社会公信力、在选举等*治活动上提供资金支持,是一种有慈善属性又有*治属性的组织。
3、缅甸华人慈善组织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
仰光的慈善组织和缅北慈善组织的资金来源相似,发起人也就是主要捐赠人。在开展慈善救助行动的时候,都是安排公司的员工或自己家人像志愿者一样参与。有些组织只有秘书长一个人是全职,有些组织甚至没有一个全职工作人员,在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支持的时候,就把公司的工作人员临时调过来担当志愿者,跟中国国内的一些企业基金会有些相似。
4、缅甸的华人慈善组织与中国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的大概情况
缅甸华人慈善组织和中国社会组织的接触和合作不多,资金量少,人员交往也不频繁,在中缅边境地区,国内社会组织和缅甸慈善组织的交流合作相对来说较多一点。目前我知道的中国社会组织在缅甸有合法注册的组织有两家,一家是在缅甸中央*府拿到资质的中国扶贫基金会,也是唯一一家由缅甸国家内*部批准成立的中国组织,近几年还有10来家中国社会组织,想在缅甸中央*府注册机构,但因为缅甸内战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组织注册工作基本上冻结了,所以现在还没有新的中国社会组织在缅甸国家内*部获得审批同意。另外一家是在缅甸禅邦靠近中缅边境地区,是瑞丽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在缅甸地方*府控制区内成立的。
04
中国和缅甸华人慈善组织之间互动最多的是什么事?
每当中国国内发生大型自然灾害的时候,缅甸的华人都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巨额资金捐赠到中国来,今年也是这样,新冠疫情发生,两位缅甸华人慈善家魏蓉女士和白应香女士得知中国武汉因疫情封城后立即与我联系了解捐赠渠道,经我推荐分别向深圳壹基金捐赠人民币50万和南京爱德基金会人民币20万用于支持国内抗疫工作,可以看出缅甸华人的爱国热情。但当缅甸华人发生问题的时候,多数国内社会组织还是缺乏到缅甸开展救助工作的能力和资金。希望国内社会组织和我一起,能够为缅甸华人慈善组织提供慈善工作领域的经验和资源,能够让缅甸华人慈善组织未来在慈善工作方面得到专业能力提升。
05
缅甸华人慈善团体有些什么问题和困难?
1、工作时间与周期短,没有留下相互的关系
中国社会组织与缅甸慈善组织的交流合作应该是长期的稳定的、人员交往频繁的,这才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而且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中国和缅甸组织的往来到现在为止还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大部分交流合作是短期的,甚至是一次性的。就是搞一个捐赠仪式,捐赠多少钱,或者说灾害发生的时候给予救助。过去几年也有中国救援队去过缅甸,参与过救援和培训的活动,但这一类的工作时间很短,周期也很短,活动开展时瞬间的影响力比较大。中国社会组织最擅长的是组织捐赠仪式,请*府官员站台,做一个宏大的场面,请很多媒体来报道,短期内很多人看到了,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有媒体报道,电视台的报道,然后有各种各样的人参加,但这一类的活动形式,有一个硬伤,就是当你这个活动结束以后,它留下来的双方民间相互友好的关系基础几乎归零,像是一次性的捐赠交易。
2、沟通障碍,难以向内地发展
在讲到困难问题的时候,我们在中缅边境上,有一个对我们不是问题的困难。就是在中缅边境地区大部分汉语同行,也就是使用与汉语完全一样的果敢语。但与其他的民族交流,我们就会有语言上的障碍。中国社会组织在走出去的时候,如果仅限在中缅边境地区,可以用汉语交流,就像我现在跟大家交流对话的语言,双方是能够听得懂的。我们都知道中国社会组织的工作领域不能只在边境地区,你要不去到缅甸国家的内地,不去其他民族生活居住的地方,民间友好往来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当我们开始往缅甸内地走的时候,语言就变成了一种沟通的障碍。和原来我在非洲工作时看到的一样,很多中资公司的工作人员不会当地语言或英语,基本上靠手势来和当地人交流。我们很清楚,对于中国社会组织来讲,如果你们要走出去,你要去和其他国家的民众一起工作,语言不通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障碍。
3、经验有限,国内工作模式不适应
有一个困难是中国的社会组织对外的这种援助工作经验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过去几十年中国一向是一个国际组织的输入国,我们都是很清楚,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可能上千家国际组织到中国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从卫生健康到环境治理再到农村社区发展,都是国际组织到中国来做事情。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国官办社会组织到其他的国家去开展工作,这个数量是非常少的。当我们一出去工作后,你会发现一个特别痛苦的事,年在非洲和这几年在缅甸了解和接触的中国社会组织,都把国内的工作模式带出去,拍照片,请媒体报道,请领导站台,请受助人上台亮相发言。这套方法在国内可能是有效的,也行得通,没什么问题,因为毕竟大家都是一个同宗、同源、同民族的人,不管怎么样,我走了以后你也是中国人,对吧?但是,你这套工作模式带到国外的时候,对不起,你走了就是你走了,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比如说你中国人捐赠仪式结束后就走了,人家日本人不走,日本慈善组织还长期在这待着,人家不走。你搞个捐赠仪式对这个地方的民众刚刚有一点好的影响,然后你就走了,可能其他国家的组织再过去,然后一待就是几个月或者几年,在这里长期从事援助活动。所以把这种国内工作模式给带到国外去就是个无法实现民心相通的问题。
4、国内的资金筹措困难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国内筹措资金极其困难。这几年我拜访了几十家国内基金会,感兴趣的和实际支持的只有几家,我想从筹措资金的角度展开谈一谈。每年都会有一个比较特定的时间段,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都会报道说我们减免了非洲国家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债务数百亿美元,或者是无偿援助数百亿美元,我们的各类媒体一直都会有这样的报道,国内民众看到的都是经常减免外债和无偿援助,对不对?动辄上百亿美元,累计起来数千亿美元。然后你再看这些媒体链接的评论区,过几个小时后得把评论区关闭,然后再开放评论区,这时候评论区内容就变成了祖国很强大很厉害,无偿援助非常好。评论区关闭的时候删掉了什么内容?就是咱们自己的孩子还吃不饱,治疗大病还要靠社会捐赠。自己看病还付不起医疗费。自己的国家都还在扶贫,还给这个外国送钱,给那个外国送物。所以我和国内基金会在聊对外援助工作的时候,很多基金会说我们不是不愿意走出去援助其他国家,是不敢在国内组织公开募集资源,公募筹款消息一发出去,后面跟着的评论全是一片骂声。所以只有少数的,比如说一些企业家特定的捐款,可以用在非洲、南亚、东南亚的一些援助工作方面,这就是现实情况。中国基金会不敢去大规模的宣传对外援助,你们见过吗?有基金会大规模宣传要在非洲帮助个孩子读书吗?谁也不敢宣传。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真的是说这几十年来中国对非洲、南亚、东南亚这些落后贫穷的国家,都一直是大规模地无偿援助吗?真的是大撒钱吗?
我在赞比亚当志愿者的时候,当地的同事就明确的跟我讲,你们中国在我们这儿搞很多事情都不找我们,你们中国在非洲修铁路跟我们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第一,我们不会去坐它;第二,修的铁路,这上面的列车每天在往坦桑尼亚港口拉的不是我们的东西,是我们国家的矿拉回你们中国去,把我们的矿山挖空了,把我们的资源掠夺走了,对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然后就说我们的总统拿了你们的好处。所以你看这两国民众对同样一件事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当然我觉得今天我们不去讨论这个问题,只是给大家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
非洲那边的同事这样说错了吗?或者说我们这么多年在非洲都是减免债务几百亿美金,我们真的从来没有从非洲这里获得过一点点的利益吗?我们真的是在做无偿的援助吗?这个要思考,要思考的是什么?就是说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中,当有中国的社会组织,为了南亚、东南亚,为了非洲的这些贫困国家去做一些资金募集的时候,你们不要骂他,请你们理解。那是在我们的国家获得了*治和经济利益之后,才有的一些无偿援助和捐赠,这是一个互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的国家获得了我们国家的利益,他们的国家也获得他们国家的利益,这本来是一个平等的互惠互利的关系。但是主流媒体无限放大对外援助,极少提及互惠互利的事实本身,让对外援助这件事情被扭曲,扭曲到我们的群众,我们的人民,不能够正常的去看待这样的国际援助,也不能够正常的去理解中国社会组织的对外援助工作。所以这是一个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5、仅有经济上的援助难以实现真正的问题解决
几十年前的中国对外交往,都是由*府主导在*治层面上的交往,对吧?后来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经济,开始有了国际化的跨国企业,很多的中国公司开始到非洲、南亚、东南亚去投资赢利,福建的曹德旺先生已经到了美国办工厂,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国际化的重要过程。所以这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走出去了。现在是我们不仅有*府之间这种交往,还有经济社会的交往。
为什么要讲到社会组织,正常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往来是不仅*府交往,也不仅是经济上的互利,还是缺乏一个民间社会层面上的,缺乏中国社会组织与其他国家民间慈善组织的交往,习总书记所说的民心相通,就是要通过中国社会组织与其他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来实现。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民心相通,民心相通谁来做?中国的跨国企业是想做并且做过的,认为只要花了大钱再加上捐赠仪式就成了,比如说没房子,就给你修房子,没有电视机,就给你买一个电视机,没有学校,就建设一个学校,这些企业以为你缺什么我给你什么,你就应该满足应该感谢,但现实并不是这样。所以现在需要中国社会组织来做事情,中国社会组织应该学习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国际组织那样走出去,扎根在那里,长期地在那里做服务和开展援助工作。像我们在国内做乡村建设一样,你要长期在这个地方做下去,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和得到发展,这样的话你才能建立一个长期的、稳定的、民间的友好关系,才有可能说我们国家和国家之间是一个完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惠互利的共同发展。
06
海外华人的爱国传统
比如刚才我提到的,两位缅甸华人慈善家的抗疫捐款,在座各位也或多或少从各种消息渠道了解到我们的海外华人,在祖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候,在国外包飞机往国内运送物资,甚至把一些国家的超市里的防疫用品都买光了。这些海外华人就是因为对祖国和同胞的爱,为了这个国家能够消除这样的致命疾病,为了同胞不再受到伤害。所以我们的海外华人一向有这种特别爱国的传统,国家有难的时候,华人从来没有退缩,这就是华人!对吧?福建作为一个侨乡,尤其是在二战的时候,这些华人给国家捐赠物资以对抗日本军队,对抗侵略,做了很多的事情,华人的这种爱国传统一直在延续。
但是我们要反过来想我们要怎么去善待在外的华人,当他们遇到了困难,他们在陷入困境的时候,祖国同胞又可以为海外华人做点什么?就是需要我们来共同思考,我们也可以捋一捋过去这么多年,当海外华人在外面遇到了困难,陷入困境的时候,我们为他们做过些什么?我们需要认真想一想。
提问环节
Q1
缅甸的很多问题我都没弄清楚,想请老师解答一下缅甸的军队问题。
缅甸民主化以后,虽然军人*府退出了,但是他还掌握两个权力,一个是控制军队的权力,第二就是一些司法部门还被军人背景的人员担任重要职务。所以缅甸民盟*府掌握的是经济、*治、外交和社会管理的一些职能。
Q2
日本在缅甸做扎根的农村社区建设,具体是怎么样的呢?
日本NGO在当地农村社区建立卫生中心和卫生健康教育,提供社区发展基金,组织职业培训,开办学校,做社区生计发展,有咖啡种植,还有手工制作的面包坊,主要是从民生方面去协助当地民众,还有日本NGO工作者会和缅甸本地人融合到一起来做一些事情,并且长期合作。
Q3
目前台湾在东南亚这一块的公益组织做的怎么样?或者说台湾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台湾的NPO做得很好,从人道主义援助工作的角度,他们真的是太厉害了。在缅甸,一些有专业经验的华人慈善组织骨干,其实都是在台湾学习成长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台湾在慈善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