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有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098.html小编按:
这篇开示很详细,搬运下来慢慢研究。读文章前半段的时候自己尝试练习,发现关于感受和受念处,华纳师父的描述很详细。
目前小编也是初学,觉得方法得当的四念处,该是原理相似不分家的。自己在家时多看看,看资料的过程也是练习的过程,权作参考。只是,修行应以自身体悟为主,愿大家都可以得到明师指点,走上适合自己的路。
另,日前分享的梁国雄居士的文章里,对于修行目标的描述,今日再三思忖,觉得很多细节处还是不够善巧。恐怕特定情境会有无意之间施加PUA的风险,所以暂且移除。如有同修有兴趣,可以检索他的个人网站自行查看。
正文:
第一天开示
华纳师父先讲解了孙伦禅修方法。禅修的第一部分需要正念于呼吸,第二部分需要正念于感受。第一部分的呼吸要短促,急速,以及用力。要点是要“知道触”。呼吸与呼吸之间的间隔太大的话,心就会跑到其它地方去,因此要进行短促,急速的呼吸。这样心就不会有时间跑到外面去。
禅修的第一部分我们进行50分钟的猛烈呼吸,有些禅修方法第一部分进行10,15分钟的呼吸,这样是不对的。如果第一部分呼吸的时间太短的话,当禅修第二部分感受升起的时候,我们就无法有足够的定力可以正念于这个感受,当比如说疼痛的感受升起就无法正念于这一类的感受。
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需要在业余的时间也进行练习,找到合适的韵律,学习正念于触。空气是一种物质,鼻子也是一种物质,当空气和鼻子接触的这一瞬间,我们了知这一瞬间的触时,就是在修毗婆舍那内观禅。此时请不要思考,因为一旦思考,就会产生“喜欢”或者“不喜欢”,只要知道触,正念于触,就是在修毗婆舍那内观禅法。
第一部分不要慢速以及漫长地呼吸,而是要短促,急速,大力地呼吸,这样才能很快地建立起足够的定力,以进行第二部分的对于感受的观察。
人世间有六种行者,贪行者(贪婪),嗔行者(脾气不好很容易生气),痴行者(对很多时候都不清楚以及会忽视),信行者(很有信心),寻行者(做很多的衡量判断),觉行者。
世间也有很多的修行方法,而安那般那是其中快速的一种方法,很多人因修此而得到道智成为阿罗汉。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寿命有多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世,所以修习快速的方法是我们的选择。
贪行者有时会修不净观观尸体,但观这些的时候有例子会看见比如说死尸在自己的床上,会看见这样的幻相。贪行者修不净观是通过看死尸的变化,看死人不再活着,思考自己也会如此。行者在看见幻相后会不知道该怎么办,被吓到。50,60年前禅修开始流行的时候,很多人自修,由于修得不对。有些人修疯了。而安那般那是一种迅速而安全的方法。不要修不净观,这种苦不需要去吃,修安那般那只需要观呼吸就可以了。
禅修的第二部分是正念于感受。第一部分我们努力正念于鼻尖的触,努力得到越多越好的定力,以便于第二部分观照最强烈的感受。对于感受的“知道”,要如其所是,不多也不少。第一部分结束时。我们停止呼吸,屏住呼吸,让心寻找到最强烈的感受。然后正念于此。在观察感受的过程中,不要改变姿势,不要移动,只正念于感受本身。这样我们会了解到感受并不是稳定的,它在不停变化,这是无常的体现。平日这无常被思维的到处乱跑所掩盖,但如果我们可以保持不动进行观照,就会明白所有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当我们坐着不动而观照时,就会慢慢明白,“身体在不停改变”的这个无常现象。
而且,我们也会慢慢了知苦,了知身体充满了苦。为何我们平时不知道呢?因为平时我们在不停地改变姿势。过比如说10-15分钟,我们一个姿势下身体产生苦受的时候,就会改变姿势,而这种变换姿势便会遮盖了身体“苦”的这个事实。孙伦禅修法让我们知道真相,而想要知道真相就要保持不动,就会发现感受的生生灭灭,起起伏伏。
一开始所有的禅修者几乎都不喜欢疼痛的感受,都希望疼痛赶紧走开,但这是由疼痛自己决定的,完全无法被我们控制的一件事。禅修者要坚持不动,观感受直到感受完全消失,在这一瞬间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波罗蜜,就可以证到1、2、3、4果。感受可能持续很长时间,1、2、3、4个小时,或者1、2、3、4天。在佛陀时期,有位比丘坐了整整七天,他所观的这个感受才消失。禅修时要有耐心,有耐心观至感受结束,禅修者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做到,要持续一两个月的修习有可能会做到。
大多数禅修者在观照跟随一个感受的时候,会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另一个感受在身体另一处升起了,比如左边或者右边膝盖。但其实心每一瞬间只能知道一个点。当你70%的心在右膝盖,30%的心在左膝盖的时候,由于心的移动速度非常之快,会产生“同时觉知两种感受”的错觉,但其实不是,这只是因为心变换速度快而已。当我们可以%保持正念的时候,就只会知道一个点的感受,也要努力只知道一个点。以及不要经常改变观照对象,因为不停地更换所观照的感受,就无法把一个感受观到其完全消失。所以当你%地正念于第一个比如说右膝盖的感受的时候,你会完全不知道左膝盖的感受。
“禅修是需要整日保持的一件事,行者要在行,坐,立,卧四威仪中持续地保持禅修。行走时,知道脚底和地面接触的每一个触,躺下时,不要立刻就睡,而是观照整个身体。身体里的感受会像沸水一样,升降起伏,观这些感受,在入睡前可以观其中一个感受,直到入睡。这是24小时的禅修。
站立时,行者要觉知自己在站立,有时站立长时间后会有痛感,可以观痛。站立观照会比较难,坐姿观照较容易。在躺着的时候观察感受的起起伏伏,感受会越来越弱,直到睡着。如果睡觉前保持正念观照而入睡的话,就不会有太多梦,梦是因为人处于一个半醒的状态。
在佛陀时代,有行者走路时候观照知道每一步的触,因此证了果的。行者所需要做的是对任何威仪都保持觉知,努力知道任何一个触。
在结束禅修下座的时候,也不要就立刻松下来。而是要保持正念地离开禅堂,保持正念地回宿舍躺下,(如果要躺下的话),不要让心散漫。而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努力保持正念。”
关于感受结束时候的现象,各有不同,维那耶师父曾经说过有几种:
1)你跟随着感受,跟着跟着,就突然没有任何可以跟随的感受了,结束了。
2)如同拉紧的橡皮筋一样,紧着紧着突然在某一个点断了。
3)当你正念于感受的时候,感觉像蛇蜕皮一样,感受从头到脚地蜕去了,或者从头出去了。
4)像烛火一样熄灭了,像油灯一样突然灭了,光消失,结束了。
禅修者要努力跟随感受,直到没有任何感受为止。有时感受越来越弱,禅修者会以为是感受结束了,但并不是。禅修者只需要跟随感受,等感受真的结束的时候,你自然会知道。
有些禅修者由于过去世的波罗蜜,可以在感受结束的时候证到果位,观一个感受结束就可以,但如果过去世没有足够的波罗蜜的话,就可能需要4-5次观感受直到结束,才会得到道智。
孙伦禅修法的观智分类是十观智,第一观智是三法印智。第二观智是生灭随观智,可以看见观察对象的生灭。第三观智是坏随观智,观察对象的“坏”的部分比较明显,第四观智是怖畏现起智,由于看见无常而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第五观智是过患随观智,等等。当人在第1-9级观智时,很容易放弃,因为这阶段心还不够稳定,只有到第十观智时,心才会稳定,可以稳定地正念于感受,无论这感受是多么痛。在随顺智的时候,心会柔软。最后会得到道智。
禅修者不要总是去想我得到了哪个观智,是第2?第3?第4?而是应该把精力集中于因,在因上努力,即就是努力地了知感受,正念于感受,而不要想着果,不要想着可以得到什么。
第二天开示
当禅修者觉知感觉的时候,要如其所是,不需要拿出什么或者加进去什么,你只需要观看它,以及知道它。只需要知道它。当你呼吸时,当你只知道触的时候,其它任何事都不需要知道。有时你根本不知道你自己是不是坐着,面对着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只知道触,才是对的。
在第二部分时,你只需要如其所是地知道感受,你不需要知道你在觉知还是没在觉知,不需要去想你“是否有觉知”这样的事,你所做的只是保持对感觉的觉知,如其所是地观感受。只要你开始想我是不是在觉知呢?这就是思考了,这就不是在毗婆舍那内观禅修的路上了。毗婆舍那内观禅的路,是如其所是地观的道路。你要正念于感受本身,看着感受的起起伏伏,起起伏伏,正念于此。你不应当知道你是否“知道感受的起伏”,如果当你想着我到底知道不知道感受的起伏呢?这个时候就是思考了。你只需要如其所是地观感受,而没有内心的对话。
在极端的情况下,阿罗汉们可以进入很深的禅修,我们称其为深禅定(samapatti)。此时他们只如其所是地知道感受,在这时候,没有人可以杀害他们。有一次一些宫殿仆人想烧火,她们在小树丛里烧起了一堆火,火灭了她们才发现烧火的树丛里有一群比丘,正在进入很深的禅修,他们正在如其所是地观感受。在这时候,没有火焰可以伤害他们。只需要如实地知道感受,这个就是深禅定samapatti。
你只需要如实地知道感受,不需要知道得多一点或少一点。不要装着有比实际更多或更少的疼痛。只需要如其所是地知道。有疼痛,就如实地知道它就可以了。不要思考。如果膝盖这里有疼痛,那就正念于此,有耐心地持续观照,正念于此,就会看见感觉的升起灭去,起起伏伏,持续不断,当疼痛变强烈的时候,你知道它变强烈了,当疼痛弱下去的时候,你知道它弱下去了。
有时你看着感受的时候,这有点像灯照着,当你集中精力,集中精力,有时你的心会可以感受本身,你只会知道感受的生生灭灭,起起伏伏。如果你从上面,从远处观的话,有时你的心就会跑开,这是为何我们深呼吸,屏住呼吸,努力知道感受。有时你的心可以进入感受,有时不能。反正如果不能进入感受,那就不能进入感受地观照,如果可以进入感受,那就进入感受观照。
心一瞬间只能知道一个点。当你停止呼吸,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观照全身,心会自动扑向最强烈的感受。如果这个感受不是很疼痛,那你就只需要知道这个感受不是很疼痛,你不能远距离观照,如果你从很远的距离进行观照,一会儿你的心就会飘走了。只需要努力如其所是地观照感受。有时感受非常疼痛,有时不痛,这个依赖于你自己,有时非常痛,有时不痛,不管发生什么,只需要知道感受。不要远距离观照,努力离疼痛的感受越近越好地观照,知道它。不要管是不是疼痛,只需要知道。不需要去描述感受,痛还是不痛,这是比较。只需要如其所是地知道感受。如果有比较的话,思考就来了。只需要如其所是地知道感受,不过不要太远距离地观照。如果距离太远,心就很容易跑出去。努力尽可能近距离地观照感受。
心在一瞬间只可能知道一个点。当你跟随感受的时候,有时感受看上去没有了,但其实这时候感受并不是完全消失,当你不再观照它的时候,有可能它就又升起了。当感受真的完全结束以及消失时,你会自己知道。当感受是剧烈疼痛时,试着知道这个剧烈疼痛的感受。当你的定力强大时,你会知道这感受,如果感受是强烈的那么它就是强烈的,如果感受是一般强烈的,那么它就是一般强烈的,如果这个感受变弱,那么你就要知道它是弱感受,而不是消失了。此时你知道另一个感受,这是因为你的心并不是百分百地正念于这个感受。你的心50%在第一个感受上,另外50%处于身体另一处,因此会发现另一处疼痛升起了。你的心非常快,你的心知道第一个感受,然后知道第二个感受,然后再知道第一个感受。。。有些禅修者觉得自己同时知道两处感受,实际上则是心一瞬间只知道一处。但心的速度太快了,因此看上去好像是同时知道两处,实际上则是心一瞬间只知道一处。努力集中精力于第一个感受,第二个感受会消失,你就会只知道第一个感受了。
(关于心到处乱跑)
第一部分当你呼吸的时候,要猛烈用力,让你的心停留在一个地方,而不是跑开跑出去。第二部分当你跟随感受的时候,深呼吸,把心注意力集中于感受,努力知道感受的细节。如果你观照感受的时候心距离太远,那么心就很习惯地跑出去了。有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你自己在想,但你确实是在想在思考,而不是知道感受。这就是你必须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集中于疼痛感受,正念于它的起伏变化,正念于感受的细节。
定和毗婆舍那内观的一个区别是,定是从远处观感受,而内观则是努力穿透感受了知感受的细节,希望明白到底在发生什么。而定则是从远处观感受,而这时你的心就很容易去思考。
定是知道感受观感受,而不进入感受。只有当你进入感受以及正念于此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你的身体是无常的(不恒常),苦,以及无我的(我们无法控制它)。只有通过毗婆舍那内观修习你才会了知无常,苦和无我。定,只是从远处知道感受,而不会由此知道无常,苦,和无我。
(关于变换观察对象)
你要努力紧跟着第一个感受。因为你的精神不够集中,定力不足,所以并不是在%地觉察第一个感受,你可能只有50%的觉察力是在第一个感受上,另50%则在另外的感受上。由于心一次只可能知道一点,心不可能同时知道两点。很多人觉得自己正在同时正念于两个感受,左边膝盖一个,右边膝盖一个,实际上心则是从左边膝盖感受跑到右边膝盖感受,非常迅速,所以看上去好像是同时知道。但真实情况是心一瞬间只能知道一个点。这是佛陀说的,心一瞬间只能知道一件事,不可能同时知道两件事。心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一弹指间,一万五乘以百万次的粒子生生灭灭在发生,并不是一两百万次,而是一万五个百万次,非常非常迅速。我们觉得自己同时知道两个点,但其实只是知道一个。所以当你集中精力于第一个感受,努力如其所是地知道这个感受时,第二个感受会消失,你就不会知道它了。
(关于第二感受强于第一感受)
华纳师父建议还是要正念于第一个感受。因为一旦你变换观察对象去观察第二个感受,这个感受一开始看起来好像是很强烈,很疼痛,但一旦你换成观照它,这个第二感受会渐渐变弱。它会越来越弱,越来越弱,当这个感受变弱到于第一感受之前同一强弱度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又有一个新感受在比如说膝盖另一部位升起了。那么你就不停地变来变去,而无法跟随一个感受观照直到它消失。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观一个感受直到它完全结束,因为在感受结束时,我们有可能得到道智。如果我们不断变换观察对象,那么我们就无法观感受直到结束,如果我们可以跟着一个感受,那么有可能需要一天,两天,三天,四天。。。这需要时间。所以不停变换,就无法观感受至结束。对于我们来说,正念于一个感受直到其完全消失是必要的,在感受完全消失的瞬间,有可能证到须陀桓果位。因为当你观感受时,十个观智就可能一级一级被达到,从生灭随观智,坏随观智,畏怖现起智,等等,一路到第十观智,第十观智后可跨越得到道智,证一果。要证一果就要跟随感受直到它结束。只有当你可以跟随感受直到它结束时,你可以得到一果须陀桓。要得到须陀桓果位必须把一个感受从头观到结束。如果这是非常巨大的苦受,也要把这个苦受观到其完全结束为止。这很难,因为练习毗婆舍那内观法,就如同在河里逆流游泳,你必须挣扎向上。
感受结束时的表现有很多种:
-有时就像火一样,越来越弱,看上去像灭了,不存在了。你跟随着感受,突然在某一点,似乎不存在了。感受没有了。
-有时就像跟着一条河,在结束处没有河可以被跟着了。这是一种。
-另一种是如果你拉紧橡皮筋,橡皮筋就会越来越紧越来越紧,然后崩断了。当你跟随感受的时候,也是越来越紧,越来越紧,越来越疼越来越疼,你试着忍受它,忍受它,正念于它,正念于它,在某一点,感觉崩断了,再没有任何感受了,这时你得到了道智。
-有时感受就像蛇蜕皮一样。有时感受从头部升起,你跟着跟着,慢慢地慢慢地它往下走,往下走,然后从你的足部跑出去了。有时当你正念于足部时,感受往上走,往上走,到达你的头部,然后从头上出去了。然后没有任何感受了。
感受的结束有很多种状况。无论是哪一种状况,你都要跟随它直到它完全结束。
佛陀的侍者阿难尊者,他持续不断地进行禅修超过一个月,那时僧团的集结大会即将到来,0个阿罗汉会出席这次僧团集结,阿难尊者当时只证了一果,其他人是阿罗汉,所以阿难尊者更加努力,站立时,行走时,坐着时都坚持禅修,夜不倒单地整夜不睡觉禅修。然后他非常疲倦,想休息一下,躺一下。当他往下躺,头还没碰到枕头的这一瞬间,在这样一个姿势,他成为了阿罗汉。所以任何一种姿势,都可以证阿罗汉果位,可以得到道智。你所需要做的只是正念于感受,跟随着感受观照如其所是,直到它完全消失。你不知道感受什么时候会消失,你只能正念于感受直到其完全消失。
(关于感受很晚才升起)
我们管这个叫“无我”。感受可以在任何时候升起,这就是我们经常不得不越坐时间越长。我们坐长时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坐很长时间”,而是为了“努力跟随感受”。有时候在铃响后,痛感才开始强烈。感受就像波浪一样,非常疼,再往下减弱,再往上增强,有时会有一个波浪,两个波浪,三个波浪,你都要跟随它。有时我们跟随三个波浪起伏,那么我们得坐俩仨小时,有时我们跟随四五个波浪起伏,这都有可能。有时会突然觉知很疼痛的感受,有时感受就变得非常疼痛,这就是我们无法控制它,这个现象取决于感受它本身,我们不得不坐得长时间以便于跟随感受,跟随得越多越好,正念于感受直到其完全消失。事实上,当你用极大的正念跟随感受,然后当你听到铃响的时候,就放松了,无意识地放松了,而只要你一放松,感受就升起了。
(关于平日观照是观照座上最痛的点,还是当时最强的感受。)
当你走路时,你先正念于左脚的触,正念于第一个,再正念于第二个,一开始你的心会比较慢,你正念于第一个触的时候,第二个触已经将要发生了。当你走路的时候,正念于触,正念于触,慢慢地你就可以正念于每一个触了。这是走路时候的禅修。
在躺着睡觉的威仪下,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