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中共保山地方*组*权的建立,是在民国中后期中国共产*组织在保山地下革命活动和胜利的成果,期间有诸多进步人士投入地下革命实践活动,为中国共产*革命*权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共产主义思想在保山虽然传播较早,但由于地处祖国边陲,中国共产*在保山活动较晚。年初,中共云南省工委才派共产*员到保山开展工作。年4月15日,中共保山地下*在金鸡武装起义成功,接管了国民*凤仪镇(今金鸡)镇公所,建立了保山地区第一个人民*权。由于当时局势复杂,这个*权存在了15天。地下*为保存实力,5月初率部向滇西北游击区转移,途经云龙县城石门接滇西北工委指示成立了中共保山县特别支部——保山地区第一个支部。7月中旬,中共云南地下*组织了以“民青”为骨干的保山旅昆同学访乡团59人回保山开展工作,9月,滇西北地委曾先后派保山籍地下*工作人员回保山开展工作,在金鸡村第二次成立特别支部。11月建立了保山县工委。12月28日,按滇桂黔边区*委电示:成立中国共产*保山地区委员会和保山地区人民行*公署。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中选撰了曾在不少工作和本籍在外参加革命工作较早的26位*史人物,以生年为序排列,特作简介。缅怀其功绩,垂范于后人。
一、中共保山地方*组织革命活动和*权的建立
由于保山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中国共产*在保山的活动较晚。但保山籍人在外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参加革命活动是较早的。而在保山开展地下革命活动,是在年初,到年4月即在保山金鸡村“4·15”起义,建立保山第一个革命红色*权,直到年保山解放完全建立了共产*的革命*权。
(一)土地革命时期保山人的革命活动
20世纪20年代初期,受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保山的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到北京求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致力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国共产*成立不久,年,腾冲籍青年杨青田(又名杨兰春)在北平(今北京)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年,龙陵籍青年李鑫(又名李木子、李金三,化名施鸿祥)在北平(今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年8月,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回云南组建*的秘密组织,开展工农运动。年,腾冲籍青年李子固在昆明加入中国共产*。次年,保山城民强街人王思科在缅甸加入共产主义小组,年回国到闽南苏区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此后,~年腾冲的艾思奇(原名李生萱)和龙陵的罗志昌、匡沛兴、朱家璧等先后在上海、昆明、延安等地加入中国共产*。他们在外地从事革命活动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家乡保山。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保山地下*的革命活动
年,龙陵籍青年罗志昌、匡沛兴在昆明参加中国共产*。次年,朱家璧、罗志昌、匡沛兴3人到延安抗日军*大学学习。同年,朱家璧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年,中共云南省工委多次派*员到保山、施甸、龙陵、腾冲等地开展地下工作。
年初,中共云南省工委书记马子卿派共产*员施子键潜入西南运输处(在昆明)。3月,施子键奉调保山西南运输处畹町分处(驻保山)司机食堂工作(当时称合作社)。后来,逐渐结识了思想比较进步的华侨机工队司机李兴培(医院当化验员)和黄直飞(原在新加坡为商人开汽车)。两人出车到保山时,施常与他们谈抗日形势、八路军的敌后抗日活动、大后方的民主运动等,并秘密将中共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等报刊拿给他们看。施还利用其姐姐施佩琼在小学教书和妹妹在保山中学读书的关系,在进步知识分子中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在其感召下,施佩琼曾联络部分教师,公开组织妇女会,不定期地出版墙报,宣传抗日爱国主张。
年8~9月间,马子卿将熊威楚(又名熊新民)的*组织关系交给施子键。熊的公开身份是滇军第三旅第六团(驻保山)*治训练办公室的组长,管理一个团的*治工作。熊以此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次年初,在第六团秘密发展共产*员马定(第六团五连的班长)、余文伯(第六团*训指导员)2名。不久,因身份暴露,熊、余2人被迫离开保山,脱离滇军第六团。
年1月,朱家璧遵照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回云南在滇军中开展地下工作。是年,朱家璧请假回家乡龙陵,按照周恩来副主席的嘱托,看望云南地下*创始人之一的龙陵籍烈士李鑫的爱人,并转交*组织给她的50元抚恤金。同年3月前后,马子卿又派*员吴洪进到保山负责地下*工作,施子键向吴汇报工作后,吴传达了皖南事变后全国抗日形势和*在白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并交待暂时停止发展*员。吴在保山两天后,以到腾冲县和顺乡教书为掩护,常与施子键通信联系,施则将其对西南运输处畹町分处的机构组织、人员、敌特活动和车辆运输等调查情况向吴汇报。后经吴洪进同意,施子键于10月离开保山,到昆明一资本家运输公司——中国企业公司畹町办事处工作。
年4月下旬,中共云南省工委通知施子键、吴洪进离开保山回昆明。5月初,日军入侵怒江以西芒市、龙陵、腾冲。经云南省主席、昆明行营主任龙云批准,由朱家锡(龙陵象达人)任司令、常绍群任副司令组织抗日游击支队,进入龙陵、芒市沦陷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经地下*员朱家璧、张子斋等人介绍,从缅甸撤至昆明的华侨*派范正、钟月波、蔡时敏、谢惠敏、赖凤、许曼夫、冯中生等7人参加龙潞游击支队*工队,以便利用游击支队开展抗日活动和革命活动。年2月,中共云南省工委打算把龙潞游击支队争取过来,便派徐学仁、张洪逵2人到保山了解情况,其中张洪逵中途因故返回昆明,徐学仁到保山后随智勇*工队到施甸天王庙演剧为掩护,得知龙潞游击支队组织成份复杂而没去做工作。
后朱家锡和副司令常绍群闹意见而分离后,常拉出其武装队伍以陇川的户撒、腊撒为根据地继续开展抗日游击。常在滇军六十军时,曾受共产*人张子斋的影响,中共云南省工委为争取常的武装队伍,于年秋派唐登岷到常部做争取工作后,到盈江蛮允做争取许本和的工作(许当时为盈江设治局局长,也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武装)。同年底,唐登岷回昆明向*组织汇报情况。次年1月滇西抗战结束,3月唐登岷又回保山,对同学马泽生、沙丽泉等做工作,争取其走向革命道路。马泽生在保山代售进步书刊,沙丽泉在保山小报上发表进步文章,对传播民主爱国思想起了积极作用。
(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保山地下*的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年底,匡沛兴从延安经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回到龙陵,在短暂停留期间,秘密开展延安及解放区人民抗日斗争的情况宣传。次年夏天,朱家璧也回到龙陵,住在象达晓东中学。不久,中共云南省工委决定在云南发动推翻国民*统治的人民武装斗争,共产*员唐登岷、张子斋、马仲民、李韵、周赞淑(又名陆英)和民主同盟成员杨明等先后到达龙陵晓东中学,与朱家璧一起以教书为掩护,准备发动推翻国民*统治的人民武装斗争。后因被特务盯梢,只住了很短时间。其中朱家璧、张子斋、马仲民等前往缅甸;唐登岷回保山利用社会关系隐蔽下来,于年初在私立远征中学开辟工作点。唐在校期间,通过同学范凤章的介绍,被聘任为教务主任,后遵照省工委指示,到缅甸与朱家璧、张子斋等会合。
年,中共*员陈大鸣经领导人陈宏图同意,从昆明应聘到省立保山中学任教。陈一面教书,一面组织学生利用办大型壁报、教唱进步歌曲等形式,宣传民主、爱国、反蒋思想。次年11月,中共云南省工委在建水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上海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对国民*统治的人民武装斗争指示,要求滇西地区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组织,发动群众,争取在1年左右时间发动武装斗争。随后,省工委又派勐循时回保山,利用家乡社会关系,到私立远征中学任校长的合法身份,在金鸡村发动进步青年组织青年联谊会,先后两次发动群众向当地恶霸杨玉书开展斗争。11月,趁凤仪镇建立自卫中队之机,勐循时密派高再升进入自卫中队,策划争取国民*二十六军驻保山搜索连连长邓森和运输连连长李光中的工作。
年2月,勐循时回昆明汇报工作,云南省工委增派民青成员马家聪、王品山、张笛和进步教师和槐奇、王槐春、史建国到远征中学、板桥小学任教。7月,勐循时第二次赴昆明向省工委汇报,由当时在昆明的滇西工委书记黄平与他接谈。黄平指示:“要在保山开展武装斗争”。勐回保后,一方面在远征中学和附近农村积极开展工作,培养进步青年;一方面积极做由台湾返回大陆的国民*军人李铭勋的工作,李曾向勐表示“拥共反蒋”,投靠革命。于是,他接受勐的指示,与国民*二十六军驻保山的搜索连、运输连连长结成“拜把兄弟”,控制了这两个连的武装。中共地下*准备时机成熟时,把两个连拉出来,以利用其精良的武器装备。年2月,勐循时第三次赴昆向滇西工委书记黄平汇报,黄给勐交代:“保山地下*建立武装之后,如果坚持不了,就向剑川转移。”遂派*员杨畅东、木泗源、倪瑞龙(陈新)、黄如英(薛晓民)和民青成员杨一洁(杨兰英)、苏兆庄(苏非)来保山加强地下工作。4月15日,地下*控制和收缴了凤仪镇(今金鸡乡)自卫中队的武装器械,将远征中学部分进步师生、农村的农民抗征会员、社会进步青年共多人武装起来,组成保山人民自卫军第四大队,成为保山地下*建立的第一支人民武装,指派有一定军事素质的徐国元为队长、韦崇光为副队长、李铭勋为参谋长。同时,接管凤仪镇(今金鸡乡)镇公所,建立了保山全区第一个基层人民*权——凤仪镇人民*府(仅存在半个多月),镇长花靖本。
年4月,因受地霸势力和“共革盟”土匪武装的洗劫,保山*治局势急剧恶化,为保护革命力量,保护地下*新建和已控制的革命武装,保山地下*员、民青成员和武装力量于5月初向滇西北人民游击区转移。转移时,李铭勋拉出了二十六军的两个连和附有几股地方杂牌武装,为便于顺利通过“共革盟”防守的功果桥,遂将武装番号改为“保山共革盟独立第四支队”,李铭勋任司令,李光宗任副司令。四支队到云龙后,队伍中的反动势力图谋叛变,但是保山地下*在滇西工委领导下,有力配合滇西北人民自卫军和当地各族群众,妥善进行了争取、分化、瓦解工作,消灭了其中的反动势力,使保山地下*在这场斗争中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根据滇西工委指示,保山地下*于5月18日夜晚在云龙县石门镇虎头寺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共保山县特别支部,勐循时任书记,杨畅东任宣传委员,木泗源任组织委员。5月19日,特支派杨畅东、李自升到大理向滇西工委汇报工作,中途在云龙关里松子岭遭土匪袭击,杨畅东英勇牺牲,李自升负伤脱险。
同年4、5月间,云南地下*组织决定通过民青,发动组织昆明大、中学校学生下乡,到解放区、游击区参加武装斗争,或到蒋管区开展革命斗争,并决定以“保山旅省同学会”这一公开群众组织发起组织“保山旅省同学访乡团”,并由“保山旅省同学会”的常务理事林毓桃(中共*员)、耿德铨(民青成员)、薛英(民青成员)3人具体办理组织事宜。当时,参与动员和筹建的还有云南大学地下*员万荣如(后改名万荣仁)、尹懋侯(后改名尹平)等。6月中下旬,召开由59人组成的“保山访乡团”全体成员会议,选举成立“访乡团”理事会,由耿德铨、薛英、马恩膏、杨允和、郑谦、李怀媛、丁惠凯、薛鉴、张道一、吕帮*、汪北鹏等11人组成,耿德铨、薛英、马恩膏3人为常务理事。7月21日“访乡团”离开昆明,26日到达保山。通过组织文艺晚会,建立小阅览室、组织“怒沧歌咏队”,参与登记户口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全国解放斗争的形势和中国共产*的建国方略。1个多月后,因有的成员要回校继续读书,“访乡团”即宣告解散。在此前后,“访乡团”中的民青成员通过做动员工作,发展了一批进步同学参加民青,并动员尽可能多的“访乡团”成员留在保山,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进入中、小学校,开展革命工作。
同年7月,中国共产*在华侨中的*组织,考虑到滇西腾龙边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派出由匡沛兴、范正、李耀章等3人组成的滇西边区领导小组,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郑华、李建民共5人,辗转跋涉,于8月7日到达龙陵象达,以晓东中学为活动中心开展工作。范正、李耀章以教员身份,郑华、李建民以学生身份,在教师和学生中宣传革命,发动和培养进步力量。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在学校中建立了保山全区第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并发展个别*员。匡沛兴隐蔽在姚关寨蒋振华家,负责全组工作,并派人到平达、蚌渺、龙江等地活动,发展了几名*员。9月初,滇西工委派回保山工作的史建国、陈德位,到远征中学与耿德铨、薛英取得联系。
年4月,中共地下*员、民青成员及其掌握的人民武装在向滇西北转移途中,根据中共滇西工作委员会的指示,于5月18日晚在云龙县石门镇召开*员会议,宣告建立保山全区第一个*组织——中国共产*保山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特支”委员会由3人组成,勐循时任书记,杨畅东、木泗源分别任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有*员15人。转移部队到达滇西北目的地后,“特支”即与滇西北*组织合并,*员分散到各地,编入当地*组织。
年8月,中共滇西工委派*员史建国、陈德位、万钟禄(又名万人仆)等14人组成保山县工作组,先后返回保山,在远征中学、板桥、金鸡、育德、北庙、下村、郎义、清水、蒲缥等地开展地下工作。9月,中共*员张笛代表保山地下*列席滇西工委召开的*、*、军干部代表会议后,奉命回保山恢复组建特别支部。同时,在金鸡营门口再次建立中共保山县特别支部委员会,书记张笛,委员史建国、陈德位等,到10月底*员发展到50多人。11月中旬,随着保山县工委的建立,“特支”停止活动。
年8月7日,侨*派出由匡沛兴(组长)、范正、李耀章等3人组成的滇西边区领导小组抵达龙陵,以象达为中心发动群众开展学运、兵运工作,在学校建立青年团组织,发展了少数几名*员。11月11日,由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副司令员朱家璧率领的“边纵”西进部队第六团和滇西北地委西进工作组部分人员到达龙陵县城。在朱家璧主持下,滇西北地委工作组与侨*领导小组合作,成立*的滇西工作领导小组,为滇西北地委的派出机构,统一领导保山、腾冲、龙陵等地的地下工作,组长匡沛兴,副组长王以中,组员杨苏。
同年10月下旬,中共滇西北地委派出保山区工作组,随边纵西进部队于11月6日到达保山县城,留赵鼎(又名赵丁)、赵玲在保山县工作。11月中旬,工作组与特别支部在远征中学召开*员会议,传达滇西北地委指示,宣布建立中共保山县工作委员会,书记赵鼎,机关驻县城陆家街。年9月后由林毓杉代理书记,委员张笛、赵玲、史建国、李自升、万荣仁、李铭勋、勐循时。12月,县工委先后组建板桥东区、北区等4个区工委,有*员余人。
(四)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保山地下*的革命活动和*权的建立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云南尚未解放。蒋介石妄图把云南变成“反共复国”的基地,命云南省主席卢汉将云南省*府和绥靖公置等军*机关迁移到滇西的大理和保山,让出昆明作为中央军事机关驻地。当时,在保山和陇川分别设有国民*的特务组织和秘密通讯电台。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为迎接野战部队由滇东南进入云南做好准备的电令,结合云南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决定由司令员庄田、*委林李明在滇东南领导反击战,粉碎国民*部队对滇东南解放区的进攻,并准备东进广西迎接野战部队入滇;副司令员朱家璧率领西进部队,主动跳出外线作战,截断国民*残部西逃缅甸的道路。
10月3日,边纵西进部队的三、六两团共多人,由朱家璧和一支队副司令员杨守笃率领,从寻甸款庄向滇西进发,25日到达剑川,先后在松桂、鹤庆、剑川与七支队会师。滇西北地委同时派出工作组,随军前往保山,以加强保山地区地下*的工作。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武装,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工作组由滇西北地委委员王以中、杨苏、鲁根、赵鼎、李岳嵩和赵玲6人组成,王以中任组长。11月4日,西进部队和工作组到达云龙旧州后,分东西两路进军。朱家璧副司令员和*治部主任张白林率六团直插保山以西,破坏怒江惠通桥,到腾冲、龙陵开展工作;一支队副司令员杨守笃率三团沿澜沧江南下,破坏澜沧江功果桥,到昌宁、镇康一带活动。两支部队约定于11月27日在镇康的明朗会合后,继续向滇南进发。杨苏、赵鼎、赵玲等人随六团到保山后,赵鼎、赵玲留在保山,杨苏赴龙陵;王以中、鲁根、李岳嵩等人随三团经昌宁到镇康,在明朗会师后,返回龙陵。11月11日,朱家璧率六团到达龙陵县城,龙陵宣告解放。朱家璧与匡沛兴见面后,当晚在三甲革家坡赵镁家召开会议,分析龙陵、腾冲的斗争形势,研究建立人民*权、人民武装和争取芒市民族上层的工作。在朱家璧主持下,滇西北地委工作组与侨*领导小组合作,成立*的滇西工作领导小组,为滇西北地委派出机构,对外称“滇西人民解放委员会”,统一领导保山、腾冲、龙陵等地区的工作。中共滇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匡沛兴,副组长王以中,组员杨苏;滇西人民解放委员会主席匡沛兴,副主席王以中,委员杨苏、李岳嵩、朱家璧。11月22日,滇西人民解放委员会在象达召开大会,宣布成立龙陵县临时人民*府。12月9日云南宣布和平解放后,12月15日,由边纵西进部队三团二营和龙陵自卫大队合并组建的边纵七支队二十六团进驻腾冲县城,腾冲和平解放。年12月28日,中共滇西北地方委员会传达滇桂黔边区*委电示:建立中国共产*保山地方委员会。
年1月初,中国共产*保山地方委员会正式组建成立,王以中任地委书记兼专员,委员为王以中、王立*、杨苏。中共保山地委受滇桂黔边区*委领导,下辖保山、腾冲、昌宁3县工委和龙陵县临时工委。同年1月8日和13日,由滇西北地委派往保山的边纵七支队三十一团、三十三团先后进驻保山县城。同月25日,三十一团一营抵达昌宁县城,保山、昌宁两县相继和平解放。期间,中共滇西北地委和侨*派出的工作组配合边纵西进部队,迅速接管国民*云南省第十二区行*督察专员公署和各县国民**权,组建中共滇西工作领导小组和保山、龙陵、腾冲、昌宁4县工作委员会或临时工作委员会。至此,保山全区的中国共产*组织由地下转为公开。同年2月,滇桂黔边区*委撤销,中共云南省委成立,保山地委隶属云南省委领导。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四十一师领导机关、所属部队和一批南下干部先后到达保山,与地委、专署和原驻保山的边纵七支队领导机关及其所属三十一、三十二、三十六团会师。随后,根据中共云南省委指示,调整和充实了中共保山地委领导班子。保山地委下辖保山、腾冲、龙陵、昌宁4县工委和潞西、瑞丽、陇川、梁河、盈江、莲山、镇康、耿马、双江工委等县级*委,全部接管了国民*旧*权,建立了中国共产*的新*权。
二、人物简介
寸树声
寸树声(~),字雨洲,腾冲人。中学毕业后,年留学日本13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其间,与留日学生张天放等人联合创办《曙滇》杂志,大力宣传马列主义。年参加中共日本东京特别支部领导下的东京社会科学研究会,主要研究马列主义。年回国后,在北平大学法学商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院助理秘书。年到西安临时大学任教和西北联合大学任商学系主任,由于对国民*反动立场反抗被解聘,年回到家乡腾冲创办了云南第一所华侨学校——益群中学,并任校长,为家乡人民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有用人才。年2月,任腾冲县首任县长。同年10月,调云南大学工作,历任云大临时校务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文法学院经济系教授、校秘书长、副校长等职。年后,历任民监云南支部副主委,省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民监中央二、三届委员等职。年至年,连续当选为*协云南省二、三、四届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协三、四、五届委员、常委。年4月病逝。终年82岁。寸树声一生追求进步,立场坚定,在抗日救亡、发展教育事业、掩护革命同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李鑫
李鑫(~),又名李金三、李木子,化名施鸿祥,龙陵人。年中学毕业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年转北京农业大学。同年,他同王德三、杨青田等人建立云南赴京进步学生组织“新滇社”,研究马列并出版进步刊物,年,加入了中国共产*。次年初,被派回云南筹建地方*组织,9月建立了云南第一个*小组,11月建立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并任特支书记。年2月,*组织派王德三回云南工作,将原来“特支”改建为中共云南省特别委员会,他任委员分管农运,主办了农运训练班,成立省农民协会并任主席。年,根据中央和省“特委”的指示,他化名施鸿祥到个旧开展工人运动。次年秋,按*的指示筹备工人暴动,事泄被捕,后就义于蒙自。
杨青田
杨青田(~),字兰春,腾冲人。20岁时,为父母包办婚姻出走到昆明省立一中求学,开始了革命生涯。年“五·四”运动浪潮波及昆明,他便邀约各校同学走入街头宣传。后“学生爱国会”成立,他被选为会长,并创办了《云南学生联合会周刊》宣传爱国主义。年到北平大学读书,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年回云南开展建*工作。并在《云南日报》等报刊发表了许多文章宣传共产*坚持抗战的主张,反对国民*当局的一系列罪恶行径。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省人民*协委员、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检察署*组书记、省人民检察院副院长,省*协一、二、三、四届委员、代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
李辅仁
李辅仁(~),字幼庵,又名李遇安,腾冲人。年考入腾冲中学,学习刻苦,思想进步。年中学毕业后,他的“科学救国”思想,深得李根源赞赏。在李支持下,年到广东韶州讲武堂学习。次年赴京考取了北平大学预科班。年,考取北平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同年加入云南旅京青年进步组织的“革新社”(后改名“新滇社”)。年6月,他积极参加北京工人、学生支援上海“五卅”运动的募捐、示威游行及罢课斗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11月28日,积极参加北京学生及工人反对北洋军阀*府的斗争。年3月18日,在北京参加了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的“反对八国通牒国民示威大会”。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并大肆屠杀共产*,当时*组织把*的书刊文件交给他保管,后被国民*当局侦知,逮捕了其妻侬瑟若。年到吉林省以教书为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年10月,辗转到江西南昌宝灵女子中学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年受*的指示,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年9月病逝,终年41岁。
段古秋
段古秋(~),原名丛桂,施甸人,父母早逝,家境贫寒,18岁辗转到缅甸仰光做生意,学会缅语、傣语、印度语和英语。结识到马来西亚共产*员林环岛(《仰光日报》编辑)、郭荫堂(中马教师)、王思科(保山人《仰光日报》翻译)等进步青年。年春,经王思科介绍加入了马来西亚共产*组织。并与艾芜接触共商创办副刊《新芽小报》宣传马列主义。年,移居瓦城、八莫等地继续从事*的地下工作。年,与万慧法师讲经为名同行到新加坡参加马共*代会。后泄密被捕驱逐回国,并到处探听革命消息继续追求进步。滇西抗战期间,他出任施甸归仁、开遂两乡军民合作站站长,积极为抗日战争做好后勤工作。年担任归仁乡乡长,次年任五区区长,为当地社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年土改被人诬陷错杀,年平反昭雪。
王思科
王思科(~),字建安,又名汪铭,保山人。在省立保山中学读书时,便常读英语和马列书刊,手不释卷。年,到缅甸求学,追求进步。年,在仰光参加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共产*领导的共产主义组织——缅甸共产主义小组,反抗统治缅甸的英帝国主义,帮助缅甸人民独立。这个组织后改为缅甸地委(仍由马共领导)。年,王思科又被马共中央调到新加坡,负责团中央的宣传工作。半年后又调回缅甸地委工作,在华文《仰光日报》搞翻译,坚持*的地下工作。年冬被英缅殖民主义*府逮捕关了40多天。后被驱逐回国,辗转到延安参加长征,途中牺牲。
艾思奇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笔名李崇基、山本森、李东明、SG、崇基、思奇等,腾冲人。李曰垓之子。早年就读昆明,因发表许多反帝反封建文章和参加学运被当局逮捕,李根源保释后赴日留学。“九·一八”事变后愤然归国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出版《大众哲学》一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连出版了32版,把千百万青年引向革命,被称为可敌千军的思想武器。年出版《哲学与生活》一书,被国民*查禁,毛泽东在延安作了长达19页的阅读笔记,致函说“我读了得益很多”。年加入中国共产*,后到延安任中共中央研究院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主任,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解放日报》总编辑,翻译出版苏联《新哲学大纲》,编著出版了《社会发展史》、《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纲要》等重要著作。年后任中共中央高级*校副校长、毛泽东哲学顾问、中国哲学会副会长,所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成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准确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科书。年初,还正准备以文学的笔调写一部通俗哲学,不幸于3月病逝。终年56岁,他一生留下多万字的理论文化遗产,毛泽东称他是“*在理论战线的忠诚战士”。
朱家壁
朱家壁(~),龙陵人。年进入滇军部队当排长。年考入黄埔军校第8期。年回滇军教导团任见习队副,后又调靖卫2团1连任连长。年任滇黔公署军士大队区队长。年,辗转到延安进入抗日军*大学一、四大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其间,对云南的革命斗争形势十分